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盛银妹 《家庭健康》2014,(12):10-11
周末,窝在床上刷微博、看帖子,很是惬意。朋友来短信问:要不要去爬山?我简单地回了句:不去,手指头正忙着呢。她又回过来一条:别整天在“指尖上生活”啦,外面景色可美了,你别错过了这大好时光啊。  相似文献   

2.
接女儿逗逗放学回家,我见妻子正一个人在厨房张罗着晚饭,于是便顺口问了一句:“妈去哪了?”“妈病了,重感冒,我刚送她去小区医院挂水啦。”妻说,“待会儿你和逗逗先吃,我得用饭盒盛好先给妈送过去。”  相似文献   

3.
周末了,终于能让连续紧张了5天的神经稍微放松,丹丹兴冲冲地打了个电话给阿邱:“阿邱,周末有空不,到我家煮饭吃吧?”“啊,大餐……我喜欢!”阿邱语调急速上扬,才高兴地接了这一句,忽然又降了声音,像泄了气的皮球,“算了,周末我要禁食,还是不去了,你吃好喝好啊.”  相似文献   

4.
鲁杰 《家庭健康》2008,(5):15-15
我真的不想发火! 三岁半的依依就喜欢“磨”妈妈,从来不“磨”爸爸。如想多玩会儿,或不想刷牙、洗脸等等,磨来磨去的总能让妈妈使完千方百计之后使上最后一计——发火!就说这次,依依刚上幼儿园没几天就不想去了,原因是幼儿园不如家里舒服、好玩。从妈妈接她回家的路上就开始跟妈妈“磨”:“我不去幼儿园,我不去幼儿园……”一句同样的话翻来覆去地重复着。开始妈妈温柔地讲道理,讲了好几遍,她终于说:“妈妈我懂了,你要上班,我要开始学习,可是我还是不愿意去。”看着女儿可怜的样子,妈妈就从讲道理转向好言安慰,可哄了半天,女儿还是那句话,“我不去幼儿园!”妈妈实在精疲力竭了,只好采取冷处理,不理她。  相似文献   

5.
结婚后,男人的通病是渴望妻子外出。天遂人愿,妻子出差了,我如释重负地一手插兜里,一手朝妻坐的客车挥了一下,按在仰首看我的儿子头上:“别愁,有爸呢!走,吃早点去!” 下了班,风尘仆仆赶到学校门口,照着正东张西望的儿子背上一拍:“爸接你来了。”再一伸手,便把手舞足蹈的儿子抱上后座,一路铃铛向家门疾驶,那感觉无异于加了气的氢气  相似文献   

6.
打开月饼,我呆住了,好看的月饼上已经长了毛茸茸的霉菌。祖母说怎么啦?我说没事儿,月饼甜着呢!咬一口发霉的月饼,我流下了泪水。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去遥远的县城读高中。离家的那天晚上,看着我的床铺,我的那些书籍,心情有些莫名的伤感。祖母摸索着过来了,她拉住我的手说,在外面上学不容易啊,别委屈自己,缺钱就找家里要啊!我哽咽了。母亲也走过来,递给我一包油炸花生米,说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知道你爱吃,我就连夜给你炸了些,想吃了拿出来吃点。我忙接  相似文献   

7.
【最次的一个】那年,我在一家广告公司制作部当编剧,接了个项目,要给一汽车品牌拍短片。由于我已经在该项目的前几部短片里出演过太多次,客户那边再三表示这回就别再让那光头演了,于是我们开始在外面找演员。那天,有同事说:"有个演爸爸的来面试,在器材室,你去看一下,把把关。"  相似文献   

8.
潘有炜 《长寿》2005,(6):51-51
前些天给大姐打电话,问父母好不好,还有没有“做游戏”。大姐说他们有很长时间没有“做游戏”了,两个人好得很。我妈到城里大姐那儿去玩儿,过不了两天我爸就会到公路上汽车经过的地方去盼她回来。我妈一听说我爸天天去接她,就闹着要回去。大姐说,真是“少年夫妻老来伴”,我爸老了,也终于会疼我妈了。  相似文献   

9.
肖峰 《健康》2015,(1):50-51
Q我是五年前学的车。我是一个很认真的人,学车的时候,很喜欢问问题,但是当时那个教练好像不喜欢这样,认为有些问题太简单,不屑于回答,甚至责问我:"怎么就你这么多问题啊?!"考完试后,我问教练什么时候可以拿驾照。他说之前不是说得很清楚吗,要么自己去取,要么学校代办,你当时干什么去了?最后教练竟然来了这么一句:"你呀,最好别开车!"当时听  相似文献   

10.
赌气结婚后天天吵架 几年前,我去武昌关山一家理发店,店里的一个洗头妹英儿,跟我同年,老家在湖南,也是来武汉打工的。虽说我和英儿聊了几句,但对她其实并没什么印象。可是过了不久,英儿竞和另外一个女孩跑到工地来找我,我很吃惊。原来她性格好强,和理发店老板吵架不想干了,这次过来是想让我帮忙给她们借钱投资做事情。我当时觉得有点为难,我18岁那年来到武汉打工,人生地不熟吃了不少的苦,于是我暗暗发誓,一定要自己当老板,不要看人脸色做事。所以一边在别人手下干活,一边自己谋求出路。1998年我向信用社贷了点款,加上自己打工挣的钱,开始接建筑生意。  相似文献   

11.
陈世高 《长寿》2006,(7):60-60
我和小儿子同住在孝感市,但相距也有几里路。今年春节临近,儿子匆匆赶来跟我说:“爸爸,我和玉红(儿媳)商量好了,您年事已高,为了不给您添麻烦,我们一家今年就不来您这儿过春节了,接您到我们那儿去过春节。同时,我也给姐姐打了电话,接她们一家来我这里过春节。”  相似文献   

12.
一天,我满心欢喜地去幼儿园接儿子小目,他却给了我一个冷脸,不满意地扭着小身子问:“怎么是你来接我呢?我爸呢?”尽管我一再解释爸爸没有时间,小目还是很不接受,甩掉我的手说:“你来做什么?那么矮!还不会骑自行车!”  相似文献   

13.
爱的礼服     
朱蕾 《药物与人》2008,(7):56-56
那年夏天,我在一间男士礼服店打工。 “丁咚”一声,挂在门上的风铃提醒我来顾客了。我折好书角,向门外看去。只见一位老先生推着轮椅走了进来,轮椅上坐着年纪和他相仿的老太太,两人都是那种很精神的北欧老人。老先生戴了一顶渔夫帽,帽子上还别了一根羽毛,有点老顽童调皮的味道。轮椅上的老太太满头的银发梳理得很整齐。  相似文献   

14.
保卫理想     
前段时间,网络上有句流行语——“别和我谈理想,戒了!”此语能够流行,和它或多或少契合了人们的感受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5.
每周三,我都会到学校接了孙女然后一起去上课,遇见老熟人,就会打招呼。“接孩子放学啊?”“不,我们去上课。”“上课?”熟人以为我们祖孙俩是去补习课,其实我们是去学习毛笔字。我和孙女在一个毛笔字班里,我们是同学。  相似文献   

16.
树英 《家庭育儿》2011,(8):88-89
怜与惜的拥抱 因为备战广州亚运会的训练比较紧张,我不能去澳大利亚,于是林梅就带着婷婷回来看我。我去机场接她们母女的时候.心里竟然有些激动。多少年了。总是林梅在机场或是火车站接自己。而今,我忽然明白.等待有时候是一种痛苦。我觉得自己只有努力地带出好成绩,才能不辜负林梅对自己的理解和宽容。  相似文献   

17.
曾祥伍 《保健医苑》2013,(11):31-31
前段时间,我去德国旅游。下了飞机,我打电话给旅居德国的朋友,要他来接我。电话里他略带歉意地说:"对不起,我现在正在送邻居回家,你自己打车来吧!"我有些奇怪,他们夫妇俩各自有一辆车,可以叫他老婆来接我啊。这个疑惑待见到朋友后才消除。原来,他妻子已经把她的那辆车卖了,现在上下班与朋友共用一辆车。不仅如此,他们还拉上邻居一起"拼车"。  相似文献   

18.
有了病别愁     
东北老百姓流传着一句俗话:“有什么都行,就是别有病。”可见人们都怕有病。一个家庭中有一个人有了病,闹得全家都不安宁。但害怕有病,病也不会躲着你。一旦有了病也别愁,你可得立即诊断明白,对症下药方是良策。 记得是199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下了班回到家里,妻子对我说:“咱妈病了,你快去看看。”我心里一沉,忙问:“什么病?”妻子又说:“腿疼,下不来炕。”我赶  相似文献   

19.
幽默8则     
师昕 《长寿》2012,(8):68
我来吧"王总,你别管了!我来我来。""不行不行,李总,你太见外了,我来我来。""哎!每次都是王总你来,今天无论如何得我来了!""别别别,上回在上海就是你来的。这是在北京,你就让我尽一回地主之谊吧!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3月11,《钱江晚报》有这么一条新闻——《东阳的小学里尿桶排队就为接一泡童子尿去煮鸡蛋》。据报道。一到春天,卖童子蛋的小摊就遍布东阳大街小巷,1.5元一个的童子蛋经常脱销。别小看了这一个童子蛋,它还入选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