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药动学研究方兴末艾,国内对药动学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综述了外用制剂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各自的研究进展;对外用制剂的应用现状和代谢特点进行了介绍,重点归纳了药物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同时还指出药动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外用制剂药动学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S)-人参皂苷Rg3经肌内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包括血药动力学研究,组织分布情况,在尿和胆汁中的排泄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方法 本实验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方法快捷、简便,结果的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均好.结果 20(S)-人参皂苷Rg3肌内注射后(1.5 mg·kg-1),其药动学模型为一室模型,t1/2(ke)为0.75 h,t(peak)为0.116 h,pmax为13.9 mg·L-1,AUC为16.6 mg·h·L-1;肌注后在心、肝、脾、肺、肾中可以检测到有20(S)-人参皂苷Rg3存在,而在脑、胃、肠、体脂、肌肉和生殖腺中均未检测到;药物主要经尿液排泄,给药8 h内,20(S)-人参皂苷Rg3经尿液排出药物总量的72.1%,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占药物总量的10.1%;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为15%~17%,且不随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结论 20(S)-人参皂苷Rg3肌内注射后可以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迅速达到血药浓度的峰值,它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较快,且大部分药物经尿液由肾脏排出体外,在体内基本无蓄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人的合理用药备受关注.老年人因其肝、肾等脏器功能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减退, 药物的代谢排泄也随之减弱,用药后易产生不良事件.根据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及降压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合理的使用这类药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甲钴胺片人体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文爱东  赵磊  王萌  吴寅  张三奇 《医学争鸣》2004,25(5):471-474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甲钴胺片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相对生物等效性,确保临床用药质量. 方法:24例男性健康受试者采用标准二阶段自身交叉对照试验法服用药物,以微粒子捕捉酶免法测定受试者服药后72 h内血清中甲钴胺经时浓度,计算甲钴胺的药动学参数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国产和进口甲钴胺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实测值分别为(3.0±0.9)h和(3.1±0.9)h,峰值血清浓度Cmax实测值分别为(286±101) ng/L和(270±98) n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72 h)分别为(5306±1801) ng/(h*L)和(5408±1828) ng/(h*L),两种甲钴胺片各主要药动学参数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国产对进口甲钴胺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2%. 结论:两种制剂在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动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中药单体、单方、复方在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并将研究结果用数学方程和相关药动学参数来表达,以阐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报讯(记者张广有)在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到来前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国产盐酸美金刚溶液和盐酸美金刚片用于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日前,国内外批准用于AD治疗的药物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氯酸受体拮抗剂两类。盐酸美金刚是谷氧酸受体拈抗剂,可以阻断谷氨酸浓度病理性升高导致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7.
一项新研究显示,美金刚胺和胆碱酯酶抑制剂长期联合治疗可明显减缓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和功能减退。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延长联合治疗时间可减缓疾病进程,并有助于患者保持其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尿液pH值对大鼠体内苯丙醇胺、伪麻黄碱和芬氟拉明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以使大鼠尿液pH呈正常、偏酸性或偏碱性状态;3组大鼠灌胃苯丙醇胺、伪麻黄碱和芬氟拉明后,用柱前衍生-HPLC法分别测定血浆中3种药物的浓度,估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并比较。结果:当尿液pH值降低时,苯丙醇胺、伪麻黄碱和芬氟拉明的吸收相血药浓度、Ka、cmax、tmax和Vd基本不变,但消除相血药浓度、t1/2、MRT、AUC0-∞显著减小,且CL/F明显增加。结论:苯丙醇胺、伪麻黄碱和芬氟拉明的吸收不受尿液酸碱度变化的影响,但随着尿液pH值的减小,其消除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5年国内外关于黄酮类化合物药动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介绍了其在体内的测定方法、药动学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情况。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比较复杂,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其在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动力学研究相对还很薄弱。因此,有必要对复方中的黄酮类成分的药动学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的药物相互作用在传统中药的研究过程中越来越重要.中草药与其它药物的合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物效应学,从而增加/减弱其药效或毒性作用.药动学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在肝脏,而肝转运体在药物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肝转运体在生长发育,衰老过程,时辰,妊娠和哺乳的生理变化及吴茱萸次碱对肝药物转运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体内酶系统不十分健全,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体内过程,不同于其他组的儿童,必须根据新生儿药物药动学特点给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受试者口服和静注两种给药途径的比较,研究安乃近的药动学。结果表明,口服后血浆及尿液中未检出原形药物,而给药后0.5小时内收集的第1份血样即检出一定浓度的药物活性代谢物4-甲氨基安替比林(MAA),并于1~2小时内达到峰浓度(7.52~22.69mg/ml),但空白对照血浆中安乃近降解不很明显。口服给药后血浆MAA的药-时曲线呈单室开放模型,静注后呈双室开放模型,口服后血浆MAA的逐渐出现似抵销其快速消除相。MAA的排泄半衰期为1.60~3.67小时,并与给药途径无关。尽管两种给药方式的血浆MAA药-时曲线下面积无显著差异,但静注后尿MAA浓度要比口服者高2.2~7.5倍。实验提示,口服的安乃近在到达体循环前已广泛水解为MAA,而静注后转化较慢,以至它排泌到肾的量显著增加。这样安乃近在肾及尿液中转化为MAA,并不再进一步降解,最终使尿液MAA显著增加。口服后,MAA的肾清除率较恒定,而静注  相似文献   

13.
群体药代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是将经典的药动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模型相结合以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中存在的变异性(确定性变异和随机性变异),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群体规律、药动学参数的统计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一门新兴学科。通过PPK参数,包括群体典型值、固定效应参数、个体间变异、个体内变异定量,考察患者群体中药物浓度的决定因素。自199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允许群体分析法在新药Ⅱ、Ⅲ期临床试验中用于特殊生理病理受试对象的药动学评价以来,  相似文献   

14.
张曼  原永芳 《医学综述》2012,(24):4212-4215
中药是中国的传统药物,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常与西药联合应用,以提升治疗效果。中药在与西药联合应用时,往往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治疗效果增强或减弱。现根据相关文献,分别从药动学(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药效学(包括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中西药物、掌握配伍禁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微透析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活体取样技术,克服了传统取样存在的动物数量较多、前处理过程复杂、不能准确反映成分在机体内实时变化、不能准确测定游离药物浓度等缺点,具有活体、实时、靶向、连续取样等特点,能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在药动学及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对细胞色素P450酶和P-糖蛋白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的相互作用多发生在药物的代谢阶段,其中由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介导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发生率最高。同CYP一样,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由于在其底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药动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可介导体内多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从CYP和P-gp两方面,阐述五味子及其单一化学组分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微透析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对其研究已渐成显学。该技术是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物代谢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依据时辰药理学选择口服药物给药时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英范 《当代医学》2009,15(16):38-39
时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性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依据时辰药理学确定口服药物最佳给药方法,对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具有特殊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而药物的作用受近日节律、近周节律、近月节律和近年节律的影响,在药物的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效学、不良反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大鼠体内药动学及肠肝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胆汁中阿托伐他汀的浓度的LC-MS方法,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肠肝循环情况。方法:测定大鼠静脉注射和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对灌胃给药的吸收程度进行研究;测定大鼠给药后12h胆汁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其累积排泄率;运用大鼠肠肝循环模型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大鼠体内从胆汁重吸收的药动学过程,经3P8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静脉注射和灌胃给予阿托伐他汀后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房室一级吸收模型,灌胃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2%,两种途径给药后12h的胆汁累积排泄率分别是(7.3±1.4)%和(3.3±0.02)%。大鼠肠肝循环模型表明,胆汁供体组大鼠的AUC和胆汁受体组大鼠的AUC分别是(26383.0±9870.5)ng/mL·min和(2636.8±1815.0)ng/mL·min。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大鼠体内口服吸收程度较低,静脉注射给药后存在肠肝循环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付婷  韩国柱 《医学教育探索》2010,41(12):2102-2106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自绿茶中得到的儿茶素类成分,即茶多酚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和多种有益的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价值,从而受到医药界广泛的重视。近20年来,其药动学研究亦取得很大进展。综合国内外文献并结合多年的研究,综述了茶多酚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非临床和临床药动学特点以及用于药动学研究的儿茶素类的生物分析方法,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