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Rg3(Rg3)对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分离纯化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不同浓度Rg3共培养48h或72h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各项指标测定,观察Rg3对淋巴细胞增殖率、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率及Th1/Th2细胞的影响。结果 Rg3能增强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增加HLA-DR,HLA-ABC,CD3-CD56+16等分子表达,使CD4+/CD8+及Th1/Th2向免疫增强的方向漂移。结论 Rg3能增强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2.
黄芪多糖联合碘-125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联合碘-125(I125)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I125粒子植入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PS 25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42 d。观察治疗前患者瘤体大小,进行治疗前后KP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NK,CD3+,CD4+,CD8+)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3.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提高+稳定率为90.0%,优于对照组的63.3% (P<0.01);治疗后对照组NK,CD3+,CD4+,CD8+及CD4+/CD8+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NK,CD3+,CD4+及CD4+/CD8+上升并高于对照组,CD8+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CEA,CYFRA-21-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APS联合I125治疗中晚期NSCLC,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I125起到增效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和参麦散加减对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5例宫颈癌术后放化疗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6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化疗方案采用紫杉醇(TAX)+顺铂(DDP)。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和参麦散加减,1剂/d,常规水煎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两组放化疗期间均可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观察肿瘤大小、记录毒性反应,进行治疗前后生存质量(KP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和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观察组实体瘤疗效总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为86.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提高+稳定率为82.05%优于对照组的58.33%(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和CD4+/CD8+呈下降趋势,CD8+呈上升趋势;观察组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IgG,IgA变化不明显,IgM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IgG和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放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观察组在放化疗后第4,8及12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观察组膀胱刺激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皮肤反应及直肠刺激反应也呈轻于对照组趋势。结论:桂枝茯苓丸和参麦散加减提高了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能减轻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陶学  陈幸福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2):758-760
 目的:研究小鼠分别iv不同剂量的二硫卡钠(DTC)后,DTC及其甲酯(DTC-Me)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小鼠分别iv DTC 25,50,100mg·kg-1后,于各时间点摘眼球获取血浆。用柱切换高压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DTC及DTC-Me的浓度,所得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MCPKP药动学软件处理,求得药动学参数。结果:DTC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α分别为(1.36±0.11)min、(3.0±0.5)min、(3.1±0.6)min;t1/2β分别为(17.2±2.3)min、(11±3)min、(9.1±0.9)min;CLb分别为(0.106±0.017)L·kg-1·min-1、(0.104±0.024)L·kg-1·min-1、(0.053±0.021)L·kg-1·min-1;AUC分别为(235±18)μg·min·ml-1、(480±79)μg·min·ml-1、(1184±107)μg·min·ml-1。DTC-Me均符合一室线性动力学模型,t1/2β分别为(141±21)min、(30±5)min、(22±32)min;t1/2Ka分别为(8.5±0.9)min、(4.3±0.8)min、(1.3±0.4)min。结论:DTC及其代谢产物DTC-Me在小鼠体内分布消除迅速,并表现为纯属药动学。  相似文献   

5.
维胺酯软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维胺酯软胶囊与硬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单剂量po维胺酯硬胶囊150mg(25mg×6粒)和软胶囊100mg(5mg×20粒)后,药物在体内的经时过程。结果:药物制成软胶囊后,药物的吸收相和消除相无明显改变,但可以显著提高口服维胺酯的生物利用度,软胶囊与硬胶囊的t1/2ka分别为(1.457±0.508)h和(1.349±0.482)h,t1/2ke分别为(2.378±0.871)h和(2.744±1.097)h,tmax分别为(2.612±0.778)h和(2.649±0.700)h,cmax分别为(17.496±8.992)μg·L-1和(16.031±7.732)μg·L-1,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3.618±0.540)h和(3.728±0.379)h,AUC分别为(93.467±54.148)μg·h·L-1和(89.658±45.814)μg·h·L-1。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9.41±29.08)%。结论:软胶囊与硬胶囊相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吸烟与性别对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固定剂量(6mg·kg-1)的氯氮平达稳态后的药动学,以及吸烟与性别对药动学的影响。方法:血药浓度采用RP HPLC测定,药动学程序进行参数模拟,并用Epistat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结果:吸烟者氯氮平及其代谢物去甲氯氮平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9.22±2.0)h和(8.4±2.74)h,明显低于非吸烟者[分别为(13.89±3.15)h和(13.68±2.35)h],峰浓度(cmax)在吸烟者也明显低于非吸烟者[氯氮平:(303.98±118.65)ng·ml-1与(552.45±186.41)ng·ml-1,去甲氯氮平:(133.85±62.42)ng·ml-1与(230.2±86.18)ng·ml-1],女性非吸烟患者的cmax较男性非吸烟患者高,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吸烟可加快氯氮平及去甲氯氮平的代谢。  相似文献   

7.
黄显  游枫慧 《中国药学杂志》1997,32(12):755-758
 目的:证实甲硝唑的降脂作用并研究血药浓度与降脂效果的关系。方法:23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po甲硝唑:A组13例,600mgtid;B组10例,400mgtid。两周后测定其血中最低稳态药物浓度(cssmin)及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值。结果:A、B两组平均cssmin分别为(13.82±4.12)mg·L-1和(10.20±2.59)mg·L-1。17例降TG有效和6例无效的患者平均csmin分别为(13.27±3.92)mg·L-1和(9.35±2.20)mg·L-1P<0.05);15例降CH有效和8例无效的患者cssmin分别为(14.08±3.59)mg·L-1和(8.80±1.29)mg·L-1P<0.001)。将23例患者的TG和CH降低率分别与cssmin作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分别为0.549和0.675,表明血脂降低程度与cssmin有高度相关性。结论:血中甲硝唑浓度与用药剂量关系显著且与降脂效果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玥  姜蓉  姚欣  杨斌  蔡世忠  刘俊  刘典锋  王亚平 《中草药》2013,44(21):3011-3017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在造血干/祖细胞(HSC/HPC)连续移植中抗细胞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 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的雄性供体小鼠Sca-1+HSC/HPC连续移植3代构建HSC/HPC衰老体内模型。经60Co γ射线致死剂量辐射的雌性受体小鼠分成4组: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20 mg/kg)治疗给药组、人参皂苷Rg1(20 mg/kg)预防给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Sca-1+HSC/HPC p16INK4a、p19Arf、p53、p21Cip1/Waf1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16INK4a、p21Cip1/Waf1、CDK4、CDK2、CyclinD1、Cyclin E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代移植Sca-1+HSC/HPC雌性小鼠中,人参皂苷Rg1治疗给药组及预防给药组小鼠Sca-1+HSC/HPC p16INK4a、p19Arf、p53、p21Cip1/Waf1基因及p16INK4a、p21Cip1/Waf1、CyclinD1蛋白表达下调;CDK4、CDK2、CyclinE蛋白表达上调。人参皂苷Rg1预防给药组小鼠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其治疗给药组。结论 人参皂苷Rg1可能通过调控p16INK4a-Rb和p19Arf-p53-p21Cip1/Waf1信号转导通路,对Sca-1+HSC/HPC连续移植衰老模型发挥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黄藤素分散片,4片/次,3次/d,自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一个疗程20 d;苦参栓,1粒/次,1次/d,自月经干净后3 d开始用直肠给药,1个疗程连续使用10 d。观察组采用盆炎平方,1剂/d,常规水煎,每次约200 mL,从月经干净后分早晚服用,一个疗程20 d;蒲地灌肠方,1剂/d,自月经干净后3 d开始保留灌肠,1个疗程连续使用10 d。两组均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A,M(IgG,IgA,IgM),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补体C3,C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CD3+ T细胞,CD4+细胞,CD8+ T细胞及CD4+/CD8+;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IgG,IgA,IgM,C3及C4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gG,IgA,IgM水平下降,C3和C4水平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IgG水平低于对照组,C3和C4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CD3,CD4,CD8,CD4/CD8异常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治疗后两组血清IL-2,IL-10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TNF-α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炎平方内服联合蒲地方保留灌肠能调节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体液免疫,调节T细胞亚群,促进其平衡,还能调节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这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地上茎中以加压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四种单体皂甙,称为人参茎皂甙Ⅳ、Ⅴ、Ⅵ和Ⅷ。经化学及光谱方法鉴定其分别为人参皂甙Rf、Rg1、Rg2和F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和胶囊的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选择2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紫外22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了单剂量(20 mg)口服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胶囊和进口盐酸西替利嗪片在人体内的西替利嗪浓度。结果:盐酸西替利嗪的体内动态过程呈一级吸收的二房室开放模型,国产片、胶囊和进口片的Cmax分别为(648.5±117.6),(678.8±104.6)和(661.5±120.6) ng·ml-1,Tmax分别为(1.0±0.4),(1.2±0.5)和(1.1±0.4) h,t1/2β分别为(7.8±2.6),(7.6±2.7)和(9.4±5.2) h,MRT分别为(7.2±0.6),(7.3±0.6)和(7.4±0.4) h,AUC0→25分别为(4503.3±689.5),(4601.2±739.1)和(4840.5±937.1) ng·h-1·ml-1,AUC0→∞分别为(5034.4±841.4),(5129.6±776.2)和(5432.8±1024.0) ng·h-1·ml-1。结论:国产盐酸西替利嗪片和胶囊与进口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八珍汤对TGF—β1抑制下人T淋巴细胞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并加入TGF—β1制备成人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模型;实验共设对照组、PHA组、PHA+八珍汤组、PHA+TGF-β1组、PHA+TGF—β1+八珍汤组等5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71的表达和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TNF-β1的分泌等指标,以判定T淋巴细胞的功能状况。结果与PHA+TGF-β1组比较,PHA+TGF-β1+八珍汤组的T淋巴细胞CD71表达有显著性增强(P〈0.01);T淋巴细胞分泌TNF—β的能力明显恢复(P〈0.01),但都未能恢复到TGF—β1抑制前的水平。结论中药八珍汤对TGF-β1抑制下人T淋巴细胞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板蓝根有效成份对低密度脂蛋白(LPS)刺激组织内moes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板蓝根给予小鼠灌胃0.5 h后,尾静脉注射LPS,9 h后运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各组肝、肾、脾内moesin mRNA表达,并检测血中TNF-α,NO水平。结果:当板蓝根液为0.8,0.4 mL时,moesin表达计分分别为(21.4±18.4),(29.1±22.2),明显低于只用LPS组(113.8±31.4)(P<0.01)。当剂量达0.2 mL时,表达抑制程度不大(85.8±26.7)。moesin mRNA表达计分值与同期所测的TNF-α,NO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板蓝根可影响LPS刺激的moesin mRNA表达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木蹄[(Pyropolypourus fomentarius(L.ex.Fr.)Teng]子实体热水提取物经乙醇沉淀.乙酸铜分步,DEAE一纤维素柱层析,得到4个多糖组分(BI~BN)。药理实验表明:BI BN部分对优Hela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BI,BI部分对Hela细胞没有杀伤作用,但显著抑制了 Hela细胞生长。水洗脱部分(BI)经 Sepharose 4B凝胶柱层析、Sep-PakC柱层析,得到两种纯多糖 BI-IW,BI-IE。分别测定了它们中蛋白质、糖醛酸、总糖含量及分子量,并进行了组成糖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氯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中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25 mol·L-1的磷酸二氢钠溶液(48∶52 V/V),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75~175 μg·ml-1,r=0.9994,回收率99.66%。RSD=1.03%;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线性范围为15~35 μg·ml-1;r=0.9992,回收率104.2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滴眼液中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内瑞巴匹特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Kromasil C18色谱柱,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55∶45,pH3.0)为流动相,并由序贯单纯形法确定此为最佳配比点,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瑞巴匹特在15~1200 μg·L-1范围内,血浆药物浓度C与色谱峰高H呈现良好线性相关,血浆中瑞巴匹特平均相对回收率为(97.5±0.5)%(n=5),平均绝对回收率为(90.3±1.8)%(n=5);平均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4.68%和5.66%(n=5);方法对血浆瑞巴匹特最低检出浓度为2 μg·L-1。结论:本方法适于血浆中瑞巴匹特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常用补气药中多糖和皂苷对免疫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多糖和皂苷对免疫系统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对10种常用补气药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大多数含有多糖和皂苷成分,其对免疫系统干预作用主要有:提高机体的黏膜免疫力;通过对免疫分子的影响,达到免疫增强或双向调节的作用;对固有免疫效应细胞及T、B淋巴细胞均具有免疫增强或双向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八珍汤对TGF-β_1抑制下人T淋巴细胞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八珍汤对TGF-β1抑制下人T淋巴细胞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取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并加入TGF-β1制备成人T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模型;实验共设对照组、PHA组、PHA+八珍汤组、PHA+TGF-β1组、PHA+TGF-β1+八珍汤组等5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71的表达和ELISA法检测T淋巴细胞TNF-β1的分泌等指标,以判定T淋巴细胞的功能状况。结果与PHA+TGF-β1组比较,PHA+TGF-β1+八珍汤组的T淋巴细胞CD71表达有显著性增强(P0.01);T淋巴细胞分泌TNF-β的能力明显恢复(P0.01),但都未能恢复到TGF-β1抑制前的水平。结论中药八珍汤对TGF-β1抑制下人T淋巴细胞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1在体外微环境诱导分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MSCs)成血管内皮样细胞的影响。 方法 采用模拟体内微环境的半透膜隔离非接触共培养的方法 体外诱导hMSCs向内皮细胞表型分化, 通过RT-PCR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黏附分子-1(CD3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CD31蛋白和血管内皮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诱导后细胞的超微结构鉴定诱导细胞的特征,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细胞CD31表达百分比。 结果 与成熟内皮共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微环境依赖性向内皮分化的能力。细胞培养第2周,开始出现形态学改变,胞体回缩,呈多角形改变。细胞培养第3周,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形态学上呈卵圆形或“铺路石”样改变;在基因水平上,RT-PCR显示经典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vWF、VE-cadherin mRNA的高表达;在蛋白水平上,免疫荧光染色CD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