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及散光患者30°中心视野的影响。方法:对实施LASIK的近视及散光患者31例(61只眼)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6个月使用Octopus 1-2-3视野计行自动静态视野检查。观察指标包括0°~15°和15°~30°中心视野平均敏感度(MS)。以术后1周、术后6个月和术前平均敏感度差值(△MS)进行配伍组设计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SNK法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后1周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4.7以上,6个月后均稳定在4.9~5.2。术后1周及6个月0°~15°中心视野MS改变无统计学意义;15°~30°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为(-0.91±1.42)dB。术后6个月为(-0.87±1.38)dB。术后1周和6个月15°~30°中心视野△MS无显著差异。结论:自动静态视野检查可检出近视患者LASIK术后15°~30°中心视野MS下降,可为今后观察屈光性手术后的视野改变、全面评价视力质量提供一项有效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35例,女50例,年龄50~71岁,平均54.6岁,病程6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临床表现:均有膝关节疼痛病史,同时伴随有膝关节关节僵硬和关节活动度下降,关节变形,关节部位摩擦感碾轧感。其中关节绞锁30例,关节弹响39例,关节肿胀24例。关节活动度135°±5°~110°±25°,平均125°±10°根据Lychok评分45~75分,平均62分。X线片所见均有膝关节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0-48岁。病程4-15个月,平均6个月。病变位于L5、S17例,L4、5、S12例,L5、S22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4例。有3例伴窦道形成,3例伴不同程度的马尾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3例伴有肺结核。术前后凸成角5°-14°,平均7°+2.4°。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手术用时150-220min,平均180+14.6min;出血量300-500ml,平均450+38.4ml,9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窦道形成,术后3月窦道闭合。疗效按Chen等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融合节段有连续骨小梁形成11例,融合时间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后凸成角0°~4°,平均2°+0.4°,无1例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椎体后方破坏伴后方脓肿及椎管内脓肿形成者,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有利于重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0°角钢板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近端截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04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共62例85髋,采用股骨近端截骨90°角钢板内固定矫正股骨近端畸形.结果对随诊资料完整的40例共55髋进行回顾性总结,术后随诊7-96个月,平均随诊39.9个月,本组55个髋关节股骨近端截骨均在术后6周达到骨性愈合标准,其中52个髋关节股骨近端畸形纠正结果满意.术中股骨头前倾角纠正15°-40°,平均25°;颈干角纠正20°-40°,平均30°.结论90°角钢板固定是矫正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近端畸形的有效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35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平均年龄34.5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12年,平均25个月。患者均有脊髓前方的压迫及后凸畸形,其中10例后凸角〉20°,平均35°(21°-75°),25例后凸角〈20°,平均9°(0°-16°);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以后凸角的大小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标准,对后凸角〈20°者的行后路侧前方减压术,对后凸角〉20°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结果随诊9个月-8年,平均12.5个月,74.8%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减压。10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的患者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后凸角平均10.8°(0°-40°)。63.8%的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17.6%,主要是感觉功能恢复,而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78.8%,感觉和运动功能都有恢复,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不完全截瘫患者可以根据后凸角大小选择经后路行椎管前方减压术或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和后凸畸形纠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6年6月—2009年1月间应用关节镜引导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5岁,术后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32例病人平均92.5分(80-95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22°(110°-140°)。结论:尽管关节镜难以成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常规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对患者的再次损伤很小,符合微创的理念和原则,且在术后的恢复、术中伤情的判断、临床结果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合适的患者群中值得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7.
俞胜宝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38-154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opasty,TKA)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6月应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15例16膝,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45~84岁,平均61.3岁;均有严重疼痛、活动受限,10例跛行,5例扶拐行走。术前HSS评分平均25分,平均随访时间21.6个月(2~72个月)。其中2例合并外翻畸形,角度8°~16°;13例合并内翻畸形,角度10°~25°。术前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行走困难,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按TKA原则施术,重建膝关节负重力线,截骨达到伸屈间隙相等,维持软组织平衡,保持髌骨中置位,获取膝关节充分活动度。结果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21.6个月。2膝切口局部脂肪液化,经换药愈合。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切口及关节内感染。经X线片检查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情况。伸膝受限3膝(5°~15°)。屈膝90°~130°(平均112°)。疗效地评估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总分100分,大于85分为优,小于59分为差,评估内容包括关节疼痛、功能以及活动度,还包括关节的稳定性、肌力、屈膝畸形等。经术后随访显示本组HS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对有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骨关节炎患者,选择TKA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切口双钢板法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采用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28-66岁,平均48.2岁.所有病例均为双髁粉碎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4d,平均7d.手术取膝前及下方正中切口,胫骨上段偏胫骨瘠外侧入路,后内侧用"L"或"T"形钢板固定支撑,外侧以高尔夫棒型钢板固定.结果 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9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1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50°-100°,平均82.1°;3个月膝关节屈曲90°-135°,平均115.7°.术后即刻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A)度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TPA及PA度数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皮肤坏死、深部感染.结论 应用单切口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可减少手术创伤,内固定良好,植骨充分,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训练,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资料与方法 本组烧伤患者158例,男103例,女55例,年龄3—83岁,平均43岁;其中火焰烧伤20例,热液烫伤77例,电弧伤3例,化学烧伤3例,入院时面积均在5%-80%,创面深浅不等,多伴有Ⅱ°-Ⅲ°烧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38.6岁.骨折按AO分型:C1型13例,C2型8例,C3型3例,手术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肘关节平均伸15°(0°~30°),屈126°(95°~130°),旋前60°(50°~90°),旋后60°(50°~90°).Mayo肘关节评分平均88分(51~95分),其中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采用平行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赵成瑾  刘臣  张立 《吉林医学》2008,29(23):2195-2197
目的:探讨前路C2,3复位融合方法治疗Hangman骨折的疗效及Hangman骨折的稳定性判定与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近5年来11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30~52岁,平均44.6岁。患者均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2例单侧上肢、3例双侧上肢麻木及无力,四肢麻木无力1例。患者行颈椎正侧为X线片、颈椎CT、颈椎MRI检查,测量C2位移和成角。入院后患者均行颅骨牵引复位后行手术治疗,前路切除损伤的:。椎间盘,均采用自身髂骨行椎体,3C间植骨后带锁钛板固定。术后卧床3周,后颈部支具保护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3.5个月骨折愈合,平均4.2个月时椎间植骨融合。颈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但颈部活动较正常有所下降。术前C:位移2—16mm,平均(3.7±1.2)mm,术后平均位移1.8mm,术前C2,3成角5°-30°,平均(7.40±1.60)°,术后平均(2.30±1.10),两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无内固定失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MR和cT检查在Hangman骨折的稳定性判定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前路C。融合方法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embenton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总结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应用切开复位、股骨上端截骨、Pembenton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17例20髋。患儿年龄(1.8~7.2)岁,平均4。5岁。结果: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4年,复位率达100%。术前髋臼指数36°-52°,平均39°,术后髋臼指数10°-22°,平均15°,平均改善24°。按周永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定标准,总优良率90%。结论:Pembenton截骨手术是治疗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否手术治疗目前仍有争议。我院1980年1月-1987年12月选择性地对31例青少年甲亢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24例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1例中女27例,男4例,年龄14-19岁,平均17.4岁。原发性甲亢28例,继发性甲亢3例,病程6个月-8年。除1例聋哑患者外,均有明显心悸、怕热、多汗、纳亢、消瘦、甲状腺Ⅱ°肿大并  相似文献   

14.
He—Ne激光并超短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前列腺炎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年龄23—60岁,平均3418岁;已婚144例,未婚36例;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4年。对照组69例,年龄24—62岁,平均34.7岁;已婚51例,未婚18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2.5年。两组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会阴部疼痛、腰骶部疼痛或不适、睾丸疼、排尿阻力增加及尿路刺激症状、失眠、  相似文献   

15.
后路内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加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08年2月应用后路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T113例,T1221例,L123例,L29例。结果56例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椎管占位25%-75%(平均37%),椎体压缩40%-70%(平均56%),cobb角21.5°-42.3°(平均29°)。术后椎管内占位5%-20%(平均13.6%),椎体高度65%-98%(平均82.5%),cobb角3.1°-9.3°(平均5.6°)。长期随访术后cobb角丢失〈1°,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 mm。结论后路内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人工骨植骨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与单纯前、后路内固定手术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加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湖南省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多节段颈椎病手术病例,均行人工椎间盘置换加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随访15.5个月,均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正侧位及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磁共振检查,观察植骨融合、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的情况,以JO 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时间在3~6个月,平均4.9个月。置换间隙活动度术后1年时为12.5°±5.0°,与术前(12.3°±4.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 评分平均为9.3分,术后6个月时平均为16.1分,平均改善率为91.2%。[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加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民  任恒宽  黄尧 《甘肃医药》2009,28(2):132-133
目的:分析椎管减压AF钉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管减压AF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48例,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的30%(10%-60%)恢复到术后平均的95%(92%-100%)。后突角由术前26°(10°-38°)矫正到术后的平均5°(0°-8°);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标准,较术前改善1.5级以上。结论:椎管减压AF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辅助钢板结合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31例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的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2岁(23~77岁),9例为GustiloⅠ型开放性骨折,其余22例为闭合性骨折。所有患者先以辅助钢板将胫骨最近端的两个骨折块复位固定,再以扩髓交锁髓内钉对多段骨折进行整体固定。手术时机平均为伤后35.2 h(16~72 h)。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Johner-Wruh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18.5个月(17~24个月)。随访期间未见伤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软组织并发症。X线摄片示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1个月(4~6个月)。所有患者的近、远端骨折线均同期愈合,无畸形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9°-0°-127°,按照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优1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5%。结论:辅助钢板结合扩髓交锁髓内钉的方法可以分解多段骨折复位固定的过程,降低手术难度,提高复位质量和固定强度,是治疗胫骨中上段多段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本组36例慢性胃扭转病人,其中男14例,女22例;年龄在25~41岁之间,平均31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18个月;其中胃体扭转180°者35例,扭转360°者1例。诊断标准:本组36例除临床表现外,有无胃扭转均以胃肠钡餐检查结果报有胃扭转及其程度为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使用《伤寒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后路多节段顶椎区水平式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观察并评价这一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4例AS后凸畸形患者[年龄平均33岁;身高(156.64±6.78)cm;矢状面不同节段Cobb角:T5-1283.00°±10.29°,T11~L237.00°±10.51°,L1-514.000±4.85°;后凸Cobb角:T10~L248.60°±15.62°;躯干后凸角(WBKA角):53.30°±11.09°]采用顶椎区多个节段水平式脊柱截骨的方法来矫正后凸畸形。内固定均采用椎弓根螺钉技术。结果术后患者身高平均增长(8.70±2.05)cm(P〈0.01)。矢状面不同节段Cobb角:T5-1243.20°±9.04°,矫正39.80°±4.17°(P〈0.01);T11~L23.80°±1.53°,矫正33.20+4.74°(P〈0.01);L1-5 32.80°±6.81°,矫正18.79°±6.99°(P〈0.01)。后凸Cobb角:T10-L25.60°±1.68°,矫正43.00°±10.09°(P〈0.01)。WBKA角8.30°±3.10°,矫正44.18°+7.17°(P〈0.01)。均无明显神经症状。术后随访0.5~2年,截骨部位在6~12个月时出现椎体间和椎板的骨性融合,外形明显改善,心肺功能好转。结论顶椎区多节段水平式脊柱截骨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疗效良好,同传统的Lt以下椎体楔形截骨比较,有明显的优点,但不适用于椎体前缘有明显骨性融合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