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热激蛋白(HSP)在寄生虫(包括旋毛虫属的部分寄生虫在内)应激状态下的表达情况已有一些研究。尽管有些研究探讨了热激蛋白在寄生虫的活力和感染性中的作用,但对旋毛虫(T.spiralis)却没有相关报道。199培养基(M199)对旋毛虫一期幼虫(L1)来说,是一种应激刺激,最终会导致虫体死亡,而HSP是良好的应激显示指标。该研究旨在观察M199培养基中感染性旋毛虫一期幼虫,其HSP60、HSP70和HSP90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幼虫活力和感染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个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具有特殊的生物学作用,开展HSP的研究对旋毛虫病的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旋毛虫与宿主HSP水平的变化、旋毛虫HSP的分离纯化、克隆表达及其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性幼虫排泄分泌(ES)抗原与旋毛虫感染性幼虫表面抗原免疫鼠血清对幼虫侵入HCT-8肠上皮细胞及其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旋毛虫感染性幼虫接种至半固体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1.75%琼脂糖)+HCT-8细胞中,37℃5%CO2培养12、24、36、72和96h后镜下观察幼虫发育情况;将幼虫接种至含免疫血清的半固体培养基+HCT-8细胞中,培养15min后镜下观察幼虫形态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的侵入情况,36h后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观察幼虫蜕皮,并计数Ⅰ期和Ⅱ~Ⅳ期幼虫。结果幼虫在半固体培养基培养12h可侵入HCT-8细胞单层,36~72h幼虫可蜕皮1~2次,培养96h可见早期成虫。在含ES抗原免疫血清与感染鼠血清条件下培养15min,幼虫头端可见免疫复合物形成的帽样结构,但在含表面抗原免疫血清、正常鼠血清或不含免疫血清条件下培养的幼虫头端则无帽样结构,头端带有帽样结构的幼虫不能侵入HCT-8细胞单层。在含ES抗原与表面抗原免疫血清条件下发育至Ⅱ~Ⅳ期幼虫的百分比(2.25%、2.2%)均明显低于含正常鼠血清条件下培养的幼虫(24.7%)(P0.05)。结论旋毛虫ES抗原免疫血清可阻止幼虫对肠上皮细胞的侵入,ES抗原及表面抗原免疫血清均可阻止部分幼虫的发育(蜕皮)。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大鼠对旋毛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大鼠对旋毛虫易感性的实验研究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李宝全天津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武虹关于糖尿病对旋毛虫是否易感,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用人工建立的糖尿病大鼠模型,进行旋毛虫感染性幼虫的一次性攻击感染,对其易感性与正常对照大鼠进行了比较研究。材...  相似文献   

5.
寄生虫感染,常引起宿主外周血液和虫体寄生部位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增多[1],这因为宿主对寄生虫产生的Eos趋化因子(ECF)和Neu趋化因子(NCF)引起的Eos、Neu聚集。作者探讨了旋毛虫幼虫的分泌排泄物(ES)及浸出液(EX)对Eos和Neu的趋化作用,以了解宿主对旋毛虫抗原的免疫应答。材料和方法幼虫ES抗原制备感染45d的小鼠肌肉内以人工胃液消化分离的活幼虫,经充分洗涤后取400条幼虫放入10mlPBS培养液(含青、链霉素各150U/ml),在37℃细胞培养箱中预培养6h,以除去可能来源于宿主的杂质,再将幼虫用PBS洗涤3次,更换培养液,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经照射的旋毛虫新生幼虫感染的骨骼肌,研究其对细胞周期所起的作用及其在感染细胞中的生长发育。 新生幼虫接受~(60)Co(2.9krad/min)的照射。将照射幼虫悬浮于Delbecco的改良Ea-gle培养基(DMEM)(1×10~6个幼虫/ml)中,然后注入小鼠腓肠肌中,感染后定期取组织观察并分离幼虫,以评价其活力并测量长度。测量长度时首先将幼虫置65℃加热5min以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感染性.方法 将8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只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4~21d每天剖杀1组,将小鼠膈肌(即含9~16日龄的成囊前期幼虫)分别再喂饲10只小鼠;同时将贝氏法收集的9~16日龄的幼虫用灌胃法感染10只小鼠(每只300条).感染后42 d将2种方法感染的小鼠剖杀,分别剪碎肌肉,人工消化后收集并计数旋毛虫肌幼虫.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日龄幼虫的形态并测量其长度.结果 旋毛虫9~12日龄幼虫2种方法感染的小鼠均未检获肌幼虫:13~16日龄幼虫膈肌喂饲法小鼠的感染率均为100%,幼虫灌胃法对小鼠的感染率分别为30%、30%、40%和40%.幼虫日龄与喂饲法在感染小鼠后42d收集的肌幼虫数呈相关性(r=0.939,P<0.05).旋毛虫9~16日龄幼虫长度随幼虫日龄的延长而增大,9日龄幼多呈腊肠状,未见虫体活幼;12日龄幼虫多呈卷曲状,可见缓慢蠕动;15日龄幼虫呈明显的卷曲状,幼虫周围已形成明显的囊包,可见虫体明显活动.结论 旋毛虫感染后18d的成囊前期幼虫(13日龄)对新宿主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与长度随着日龄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Trichinella spiralis muscle larvae excretory-secretory, Ts-Es)诱导小鼠肠道保护性免疫能力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旋毛虫感染组(Ts)、旋毛虫Ts-Es抗原免疫组(Ts-Es)。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PBS;抗原免疫组小鼠腹腔注射0.1 mL的Ts-Es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旋毛虫感染组腹腔注射PBS和弗氏完全佐剂,每隔7 d注射1次,共3次,末次注射后7 d旋毛虫感染组和Ts-Es抗原免疫组用400条/mL旋毛虫感染性幼虫灌胃攻击感染。解剖取材,检查肠道成虫及肌肉幼虫减虫率,用HE染色法观察肠道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小肠中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旋毛虫感染组相比Ts-Es抗原免疫组成虫和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49%(t=8.109,P<0.05)和67%(t=8.090,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旋毛虫感染组小肠T-bet(t=5.25,P<0.05)、GATA3(t=2.50,P<0.05)、ROR...  相似文献   

9.
碳酸氢钠对旋毛虫幼虫感染性及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对旋毛虫幼虫感染性及生殖力的影响。方法将旋毛虫肌幼虫在体外经1%碳酸氢钠处理不同时间后观察其活力。10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1~3组中每组5只分别喂饲经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浸泡不同时间(24、36、48h)含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肌肉(约0.02g);4~9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碳酸氢钠或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3.05)灌胃后0.5h喂饲含300条肌幼虫肉块,10组为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喂饲后第7天和第42天每组剖杀5只小鼠,分别观察肠道成虫数、肌幼虫数及生殖力指数(RCI)。结果肌幼虫经碳酸氢钠处理24~240h的死亡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喂饲经碳酸氢钠处理24、36h和48h旋毛虫肌幼虫后42d,其肌幼虫数(84467、84600条和82300条)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2650、6460条和1240条)(P0.05)。灌饲0.4、0.6ml碳酸氢钠小鼠的肠道成虫数(193、203条)与RCI(323.77、326.55)均明显高于食醋对照组(68、67条;217.55、195.33)及生理盐水对照组(145条,268.13)(P0.05)。结论碳酸氢钠可明显增加旋毛虫的感染性与生殖力。  相似文献   

10.
在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标本通常采用染色封制法,梭形囊包明显,但如果分色过程掌握不好,虫体轮廓不清。作者尝试制作旋毛虫肌幼虫囊包不染色封制标本,用于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旋毛虫肌幼虫囊包取自感染旋毛虫幼虫的猪横纹肌。操作工具:眼科剪,眼科镊,载玻片,大瓶皿,显微镜,吸管,玻片标本盘等。试剂:甲醛,蒸馏水,乙醇,水杨酸甲酯,中性树胶。 将感染旋毛虫幼虫的肌肉剪成碎块,夹在两张载玻片之间,轻轻加压、捆扎,置于10%甲醛固定12~24 h。解开载玻片后再浸泡1~2h,充分固定。倾去甲醛,用蒸馏水洗3次,每  相似文献   

11.
人体棘颚口线虫的诊断主要根据在流行区有无生食或半生食肉类史及临床特征,但不能用作鉴别诊断和确诊。用检测抗体法诊断该病时发现,以感染性幼虫制备的粗抗原对其它寄生虫出现交叉反应。一种来源于第3期晚期幼虫抗原经纯化、分子量为24kDa的糖蛋白,对诊断该病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者对该种抗原的抽提法进行了研究。第3期晚期幼虫可从自然感染的鳗肝脏(L3E)及实验感染小鼠(L3M)的包囊获得。  相似文献   

12.
张玺  王中全  崔晶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6,4(3):149-152,F0004
目的研究酒精对旋毛虫感染性幼虫的杀伤作用。方法在体外模拟胃内环境条件下,旋毛虫肌幼虫用不同浓度酒精处理不同时间后用美蓝-伊红-硼砂(M.E.B.)染液鉴定肌幼虫的死活;将酒精处理后的肌幼虫经口接种小鼠,观察幼虫在小肠中发育为成虫的数量及生殖力。结果肌幼虫在酒精中的存活时间随酒精浓度的升高而缩短,肌幼虫在45°酒精中30min的死亡率为100%(96/96),而肌幼虫在65°酒精中10min的死亡率为100%(90/90)。肌幼虫用30°、25°、20°酒精分别处理2h、4h、4h时,染色法表明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57.6%(76/132)、98.6%(70/71)及100%(136/136),但接种小鼠后未在小肠和肌肉中发现成虫和幼虫;含幼虫的小鼠肌肉经35°、30°、25°酒精处理0.5h、2h、4h后接种小鼠,从小肠和肌肉中亦未回收到虫体。结论20°以上酒精对旋毛虫肌幼虫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虽然酒精处理后的肌幼虫仍是活的,但已丧失了感染性。结果提示,生食或半生食肉类及肉制品时适量饮用白酒对预防旋毛虫感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肌肉期幼虫分泌排泄物中特异性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燎  雷莉 《地方病通报》1996,11(3):15-18
用胃蛋白酶消化旋毛虫感染鼠肌肉,获得肌肉期幼虫。37℃,用RPMI1640培养基培养幼虫,控制虫体死亡率低于5%,每24hr收集上清培养液,即为分泌排泄抗原。共获10天次ESA。应用SDS-PAGE及氨银染色技术进行蛋白组份析显示:各天次ESA的主要蛋白区带数及位置基本相同分子量范围在96-14kd,主带3条,分别为48,53和58kD蛋白组份。  相似文献   

14.
伪旋毛虫(Trichinella pseudospiralis)是广泛寄生于脊椎动物骨骼肌细胞的旋毛虫形线虫属的一种。幼虫寄生时无包囊形成,且病理损害涉及到肌细胞的全长。幼虫的排泄、分泌物(ES)是引起肌细胞变性的原因之一。目前对伪旋毛虫幼虫ES的抗原成份了解尚少,为此作者用ES免疫血清从伪旋毛虫幼虫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重组蛋白,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了鉴定。 收集伪旋毛虫幼虫的ES并制备幼虫的  相似文献   

15.
甲苯哒唑(甲基5—苯甲酰苯并咪唑—2—甲氨酸酯)是对线虫、综虫以及旋毛虫的肠内期、移行期和肌肉期都有作用的一种新广谱驱蠕虫药。本文作者对此药的作用是否减低旋毛虫幼虫对葡萄糖的摄入进行了以下的试验。(1)鼠的感染:每鼠用导胃管灌喂旋毛虫幼虫2,000条。(2)旋毛虫幼虫的分离:感染后40天将鼠杀死,把尸体、隔肌和舌肌研碎,放在圆底烧瓶中,每100克组织加400毫升用克—林—重炭酸钠盐缓冲液(KRB)配成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第二信使在活化旋毛虫感染性幼虫表面修饰中的调控作用。作者从BALB/c小鼠肌肉中分离旋毛虫感染性幼虫,置含胰酶和胆汁的RPMI1640中孵育或与IP_3、NITR-5及cAMP包被物(经紫外光照射后可透过幼虫表膜)共同孵育,再用脂质荧光探针PKH26和AF18进行标记,观察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标准化旋毛虫的活体传代技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方法取保种用旋毛虫各隔离种肌幼虫,经口感染健康小鼠,于感染40 d后剖杀小鼠。取躯体肌肉用组织捣碎机将肌肉绞碎,按要求的比例加入人工胃液,于37℃温箱中消化46~h。然后将消化液反复洗涤沉淀,用贝尔曼氏装置收集旋毛虫肌幼虫,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旋毛虫各隔离种的形态。结果在显微镜下可见卷曲如螺旋状的活虫体。4个旋毛虫隔离种对小鼠的感染性显著差异(P<0.01),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T.spiralis)的感染性较强,在小鼠体内的繁殖力指数(RCI)分别为121.01±7.80和149.86±7.47;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易感性差,RCI分别为60.98±5.05和55.15±4.69。结论用消化法进行的旋毛虫活体传代效果好,可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对旋毛虫幼虫活力及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模拟胃内环境条件下,将100条旋毛虫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处理,美蓝-伊红-硼砂(M.E.B)染液鉴定幼虫的活力。6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6组小鼠分别经口接种或喂饲500条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幼虫或含500条幼虫的肌肉,另2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处理幼虫与含幼虫肌肉的对照组,感染后7 d与40 d每组各剖杀4只小鼠,分别观察肠道雌虫数与肌幼虫数。结果肌幼虫用体积分数为0.20和0.25的乙醇溶液处理240 min,死亡率分别为0和1.4%;在体积分数为0.30、0.35、0.40、0.45、0.50、0.55和0.60的乙醇溶液处理组幼虫全部死亡所需时间分别为180、90、45、30、30、20和20 min;肌幼虫用体积分数为0.65的乙醇溶液处理1和6 min的死亡率分别为44.4%和100%。旋毛虫幼虫经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25~0.60的乙醇处理组,幼虫的死亡率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处理不同时间的幼虫接种小鼠后7d和40d,未发现肠道成虫与肌幼虫。结论乙醇对旋毛虫幼虫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幼虫用体积分数≥0.35的乙醇溶液处理30min其感染性及生殖力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19.
捻转血矛线虫属毛圆线虫科,其幼虫蜕皮两次成为感染性的第三期幼虫[L3(2M)],迅速脱鞘成为L3,进一步发育、蜕皮为第四期幼虫(L4),实现了自由生活向寄生阶段的转变。该过程能在体外复制,为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模型系统。L3向L4阶段的转变非常迅速(<48小时),并有两种重要的酶即透明质酸酶和金属蛋白酶参与。本文研究了捻转血矛线虫透明质酸酶的酶学和生化学特性及其在寄生虫蜕皮和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物中特异性诊断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寻找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S)物中的特异性诊断抗原。 方法 应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对旋毛虫肌幼虫体外培养18、30h后的ES抗原中的蛋白组分进行研究。 结果 旋毛虫肌幼虫培养18、30h后得到的ES抗原组分大致相同,两种ES抗原中主要蛋白带的分子量为112、110、108、97、53、49、45、42、35、23和16kDa。18hES抗原中的102、97、95和53kDa以及30hES抗原中的53、49、45和43kDa均与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及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发生明显的交叉反应。ES抗原中的23kDa蛋白组分只与旋毛虫感染的大鼠、小鼠及患者血清反应,而不与上述其它寄生虫感染者、正常大鼠和小鼠及正常人血清发生交叉反应。 结论 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中的23kDa蛋白组分为旋毛虫肌幼虫的特异性抗原,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