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位妊娠属本虚标实之证,肝郁脾肾亏虚为本,浊毒血瘀、冲任不畅为标,虚实互为因果,夹杂致病。湿与浊同源,湿轻于浊,浊极于湿;热与毒同类,热渐于毒,毒重于热。湿热之邪日久转化成浊毒,浊毒血瘀少腹,气血失调,冲任不畅,胞脉受阻,终致孕卵异位着床。治宜化瘀泻浊、杀胚消癥。临证采用化瘀消癥泄浊方加减治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脏病(CKD)属于中医学"水肿""淋证""癃闭""关格""肾风"等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水湿停聚、浊毒壅塞等证候,水道不通、浊毒伤肾、瘀浊阻络的病机贯穿CKD的全过程。浊毒日久致瘀,瘀久亦可蕴毒,毒瘀交互错杂,更伤肾气。治宜谨守病机,重视毒和瘀在CKD中的作用,采用解毒活血法,有利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3.
探讨吕雄教授运用调和肝脾法辨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经验。认为糖尿病日久脏气失调,肝脾不和,浊毒酿生,瘀滞化热,热透于皮肤经络而致皮肤瘙痒;治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浊,方予舒和饮加减。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口腔溃疡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等特征,李佃贵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口疮病的病位在于脾胃,与心、肾、肝关系较为密切,主要病理因素为浊毒,由于外感浊邪或浊毒蕴久,蒸腾上炎,导致该病发生,临证上以浊毒为本,进行辨证论治,以化浊解毒为其治疗大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痛风主要致病因素为浊毒瘀滞、闭阻经络。高尿酸血症即是浊毒,为无形之邪;单钠尿酸盐形成,沉积于关节,即为瘀滞,为有形之邪。二者泄利失常,病发初始,亦或不痛,然积滞渐久,若与外邪相合,闭阻经络,即可致急性关节炎发作,治疗以清利浊毒、活血化瘀为法,以清、利、通、化为治,既可抑制尿酸生成,控制机体血清尿酸盐浓度,又能改善临床炎性肿胀疼痛症状,祛邪且不伤正。  相似文献   

6.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7.
浊邪是指具有浑秽、稠厚、黏滞、胶结特性的一类内生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浊邪蕴久化毒,出现浊、毒的双重致病特征时,称为"浊毒"。浊毒致病,有浑秽、重浊、火热、广泛、危重、顽固的特征,符合慢性肾脏病临床表现和病程特点。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日久脾肾衰败,无力运化水湿,致浊邪壅滞,恋久化毒。浊邪"毒化",直伤脏腑,变证丛生,多见于慢性肾脏病3~5期,提示病情危重。浊毒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密切相关,治疗上宜用发表透浊、芳香化浊、渗湿利浊、通腑泄浊、辛开苦降等法,因势利导,驱邪以安正。  相似文献   

8.
<正>胃癌属中医学"胃脘痛"、"反胃"、"积聚"等范畴。中医在胃癌的治疗中有着独特优势,笔者现将自己辨治思路与同道商榷如下。1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以邪实为主人体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和感受外邪等影响脾胃,致脾失健运,胃腐熟水谷功能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日久则气滞、血瘀、湿停、浊聚、痰结、毒热诸证均起,其中以气滞络瘀、浊毒内蕴为基本病机。因湿浊积滞化热,郁热内生,蕴热入血而为热毒,毒邪痰湿凝结中焦,运化失司,气滞血瘀,瘀毒内阻,渐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浊毒致病、致痫的理论基础,认为浊毒具有难治性、顽固性的特点,治疗上应辨明浊、毒之孰轻孰重,分浊离毒,使得病邪相对孤立,故以化浊解毒为治痫之纲,兼以疏肝理气,通窍定痫,兼顾整体.从浊毒理论入手,寻找其指导癫痫治疗的可行性,既是对现有浊毒理论的继承与完善,也是对癫痫治疗方法的补充和扩展.  相似文献   

10.
吴深涛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天津市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深入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医籍,博采众方,活用古方疗今病。吴教授重视"内毒"研究,提出"内毒蓄损是现代病证的核心机制"之学说,总结出"气-血-脉络"辨证论治诊法,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糖尿病"由浊致毒"的病机理论及"化浊解毒"的新疗法和方药。吴教授认为:糖尿病下肢溃疡乃浊毒日久入络或深伏于内,由内而外损害机体所致;临床辨证属阳毒为多,然易兼夹湿浊寒瘀等顽恶之邪,而成寒热错杂难解之证;治宜清热化浊解毒,湿浊寒瘀并驱。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病因病机 脂肪肝是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脾运不及,或忧思伤脾,脾气不足,或疫毒伤肝,肝病日久,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聚为痰,痰浊停聚中焦,壅塞气机,土壅木郁,肝胆失疏,或气血不畅致痰瘀膏浊沉积于肝,或日久则肾之阴阳失于平衡所致[1~5]。 2 中医药治疗 2.1 分型论治 2.1.1 根据脂肪肝的发病程度分型论治 ①肝郁气滞型(早期轻度脂肪肝):治以疏肝理气,健脾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②脾气虚弱型(中期轻中度脂肪肝):治以健脾益气,疏肝化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③湿浊内阻型(中期中重度脂肪肝):治以祛湿化痰,疏肝健脾活血,方用柴胡…  相似文献   

12.
张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琪研究员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 ,理论造诣深厚 ,临床经验丰富 ,擅治内科、妇科等疾病 ,笔者有幸从师随诊 ,获益匪浅。现将张琪老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的经验总结如下 :CRF系多种肾脏病之晚期 ,正虚邪实贯穿于CRF的始终 ,正虚主要指脾肾两虚 ,邪实主要与湿毒内蕴 ,血络瘀阻有关。脾虚运化失司 ,水湿内停 ,肾虚气化不利 ,浊不得泄 ,升清降浊之功能紊乱 ,湿浊内蕴 ,日久化为浊毒 ,湿浊毒邪内蕴日久致血络瘀阻为患。其病势缠绵 ,证侯多变 ,难以速愈。因此 ,临床要明辨虚实轻重缓急 ,抓主要矛盾以恰当施治。1 肾功不全代偿期 :临床上…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中医分期辨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DN是消渴失治、误治或治之不当,阴虚燥热渐致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日久脾肾虚损、毒浊内停而成。糖毒内蕴和瘀血阻络始终贯穿于DN病程的始终,是DN临床各期共同的病机。但DN各期肾脏病理改变有所不同,中医病机亦有各自特点。因此,临床诊治DN时,既要把握DN各期的病机特点,又要抓住其共性.灵活运用滋阴润燥、健脾益气、益肾固精、活血化瘀、泻浊利水诸法,以提高中医药治疗DN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浅谈糖尿病并发症之浊毒伤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敏 《河北中医》2008,30(10):1046-1047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机,多为痰湿瘀胶结体内,变生浊毒,留滞脉络,伤络日久而致.现就浊毒伤络病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包含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3个主要方面,其科学内涵与当今医学界倡导推广的"三级预防"吻合,同时大力发展治未病也是21世纪中医药发展的战略之一。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等级较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致病因素。膏脂代谢失常,瘀积体内,化湿化浊,日久成瘀成毒,最终导致机体血脂异常。形成原因皆为湿、浊、瘀、毒互结,病理产物既可单一致病,又可协同作祟,病机为湿浊瘀毒内蕴,导致脏腑功能失司,运化功能失常。以此总结出中医治未病之"湿浊瘀毒"学说,可以提早干预血脂异常病前状态,预防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7.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皮肤病之一,其病机复杂,病程日久。本文主要以毒邪学说、玄府理论作为切入点,认为银屑病在非进行期、慢性急性复发时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气壅滞,日久恋毒,阴毒深伏,损伤络脉,其门户之玄府随之闭塞,无法透达内外,使皮损加重,缠绵难愈。在治疗上,以内治解毒为根本,根据阴毒的寒毒、浊毒、瘀毒的特性,分别从温化寒毒、透浊解毒、祛瘀攻毒等方面进行治疗,同时以外治开玄为基,临床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如中药溻渍法以温通开窍,穴位贴敷法以活血通络,调畅全身气血,从而玄府开阖,使毒邪去之有路。化毒与通玄协同治疗,缺一不可,在临床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肝性脑病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在较为严重肝病基础上出现的并发症,若失治误治可致患者死亡。“浊”多在“湿”“痰”“瘀”“虚”的基础上兼夹衍生,是人体亚健康或疾病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浊”一旦产生,由微至著,盛极而为“浊毒”。“浊毒”在体内积聚可阻碍气机、阻滞血脉及蒙蔽神窍,是导致肝性脑病典型发作的直接因素,也是决定肝性脑病发展与转归的主导因素。“浊毒致病”是肝性脑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浊毒致病”学说逐层解析了导致肝性脑病复杂临床表现的病理机制,形成了对肝性脑病病因病机的全局性认识。以“浊毒致病”学说为纲领,在中医辨病论治及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化浊泄浊解毒的治疗策略,无疑对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的提高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痛风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与肝脾肾功能障碍、气化失司、湿浊瘀毒内生密切相关,且贯穿痛风病的始终。本病常由外因诱发,湿浊留注四肢、痹阻关节而发病,随着病程变化演变为不同的证候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可见湿热浊毒证、寒湿浊毒证,并以湿热浊毒证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期表现为痰浊阻滞证、脾虚湿阻证,进一步进展则表现为久痹正虚、气阴亏虚,或湿浊阻碍气血运行、湿热瘀阻;日久则痰浊阻滞、血脉瘀阻出现痰瘀互结而变生痛风结节;病久迁延不愈损伤肝脾肾,终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元衰竭,为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的主要证候类型。但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非表现单一证候,特别是中后期常为几个证型兼夹的多重证候,同时由于邪正、阴阳的盛衰不同,证候之间常又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20.
<正>李宝勤副主任医师,为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导师,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近40年,先后师从钱伯文、邱佳信等沪上肿瘤名家,尽得真传,擅长治疗各类恶性肿瘤顽症,屡见奇效。李师临证辨治乳癌,认为其发病或因情志不畅致肝郁气滞、胸胁经络不畅,日久经脉瘀阻、痰毒内结乳中,发为乳癌;或因饮食失宜、肝气乘脾,致脾虚不运,酿生痰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