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宫颈癌定性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共48例,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宫颈癌定性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宫颈癌的检出率(93.8%)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对宫颈癌的检出率(85.4%)。磁共振动态增强检出的总体分期符合率(91.7%)高于检出的分期总体符合率(79.2%),且磁共振动态增强的宫颈癌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分期符合率均显著性高于常规磁共振检查,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具有较高的宫颈癌检出率及分期符合率,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刘伟 《大医生》2023,(4):111-1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临沂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9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经由病理检查以明确病情,并于术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及DCE-MRI联合DW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不同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对于宫颈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宫颈癌高分化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指数(Ve)、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参数(Ktrans)]低于中分化与低分化患者(P <0.05);宫颈癌Ⅳ期患者的Ve、Kep、Ktrans高于Ⅰ、Ⅱ、Ⅲ期患者,表现扩散系数(ADC)低于Ⅰ、Ⅱ、Ⅲ期患者(P <0.05);DCE-MRI联合DWI检查在鉴别诊断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MRI检查(P <0.05);DCE-MRI联合DWI在宫颈癌旁组织侵犯诊断中的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常规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CE-MRI联合DWI与常规MRI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宫颈癌根治术前病例作矢状动态增强扫描,进行前瞻性分析,评估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癌21例,行常规MR及动态增强扫描,描绘病灶及周围组织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估动态增强对宫颈癌分期的价值。结果对比剂注入16s后,20例病灶均有不均匀强化,16例(80%)强化病灶信号较子宫肌层和基质高,48S后,病灶信号较宫颈基质高,与宫颈基质之间仍有良好的对比,延时300S后,15例(75%)病灶边缘呈环形强化,比T2WI可更清楚显示病灶与阴道穹窿、宫颈管的关系,但与T2WI相比病灶范围“缩小”。宫颈癌MR平扫分期准确率为72.2%。平扫和动态增强MR综合分期准确率为88.9%。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更好,对小宫颈癌检出更敏感,MR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对宫颈癌的定位、定性和分期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回顾分析在2014年1月-2019年1月5年间选择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120例患者经过我院诊断后,最终50例患者确诊为乳腺癌。本次医学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MRI检查,记录检查过程中动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数据指标,并对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50例乳腺癌患者中,Ⅰ型曲线者3例,占比6%,Ⅱ型曲线者17例,占比34%,Ⅲ型曲线者30例,占比60%。50例患者中强化阀值在90以上者共41例,占比为82%,强化阀值在90以下者共9例,占比为18%。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用M R I检查能够将患者血流信号、病变位置等信息清楚显露,增加医生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DWI、MR动态增强扫描,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宫颈癌的80例患者以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进行DWI、MR动态增强扫描,对比两组受检者的相关参数以及不同诊断方式的效能.结果:宫颈癌组患者的Ktrans8、Kep明显高于对照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MR动态增强成像和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到本院治疗的31例宫颈癌患者作为B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A组,均进行MR动态增强成像、DWI检查,比较两组相关参数。结果:B组转运系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容积分数(Ve)水平均高于A组;B组扩散系数(ADC)则低于A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MR动态增强成像,准确性强,便于及早诊断出宫颈癌,降低漏诊、误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量化分析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疾病患者62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并选取1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均行MRI常规成像及DCE-MRI。观察分析病变在MRI动态增强后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测量并计算早期强化率(EER),最大线性斜率(Slope)及最大线性斜率比值(SlopeR)等动态增强定量参数。结果1.动态增强后,TIC类型中,Ⅰ型和Ⅳ型曲线多见于乳腺良性病变,Ⅲ型曲线多见于乳腺恶性病变,Ⅱ型曲线良恶性病变均可见。若以Ⅱ型和Ⅲ型曲线作为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其准确性77.0%,敏感性90.9%,特异性71.2%。2.采用ROC曲线确定EER、Slope及 SlopeR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EER阈值为83.35%,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1.2%;Slope阈值为1.39%/s,其诊断准确性为67.6%,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3.8%;SlopeR阈值为12.14,其诊断准确性为77.0%,敏感性为36.4%,特异性为94.2%。结论1.DCE-MRI后乳腺病变的TIC类型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DCE-MRI定量参数EER、Slope、SlopeR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Slope的敏感性最高,SlopeR的特异性最高,EER的敏感性较高,稍低于Slope。3.对DCE-MRI进行量化分析,可提高MRI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同步放化疗疗效,观察治疗前后DCE-MRI参数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DCE-MRI参数差异。结果200例患者经同步放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患者21例,部分缓解患者67例,疾病稳定患者72例,疾病进展患者40例,治疗有效率为44.00%;治疗无效患者FIGO分期ⅣA期比例、卡氏评分高于治疗有效患者(P < 0.05);治疗后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容量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Ve)较治疗前升高(P < 0.05);治疗有效患者病灶ADC变化值、Ktrans变化值、Ve变化值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 < 0.05);ADC变化值、Ktrans变化值、Ve变化值预测治疗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5、0.770和0.905(P < 0.05),截断值分别为0.35×10-3 mm2/s、0.54 min-1和0.22,灵敏性分别为66.60%、78.80%和85.50%,特异性分别为62.00%、75.50%和82.00%。结论DCE-MRI在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效果评估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准确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已有多种影像学技术在宫颈癌的诊治过程中有广泛而成熟的应用,但功能MRI技术作为对常规MRI技术的重要补充,可为临床提供精细解剖信息以外的更多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信息。该文综述了动态增强MRI(DCE-MRI)、磁共振波谱(MRS)、扩散加权成像(DWI)等功能MRI技术在宫颈癌诊断,放、化疗疗效评估及预后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6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到本院进行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所有患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检测数据显示表观扩散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肝脏转移瘤、原发性肝细胞癌,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均高于动态增强扫描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的诊断效果。结果 15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43例,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共检出乳腺癌41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灵敏度为93.02%(40/43)、特异度为99.12%(112/113)、准确度为97.44%(152/156)、阳性预测值为97.56%(40/41)、阴性预测值为97.39%(112/115)。kappa检验显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结果与“金标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35,P=0.000);乳腺癌患者的形态不规则形、边缘毛刺、内部强化不均匀、环形强化占比与速率常数、容量转移常数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有效诊断出乳腺癌,且乳腺...  相似文献   

12.
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长径小于2.5cm的小脑膜瘤的MRI平扫特点及及增强扫描前的MRI诊断。结果 MRI平扫T1及T2像肿瘤与脑灰质呈等信号者5例,有轻度瘤周水肿者3例,10例均无灰质挤压征。增强扫描10例全部发生显著异常对比增强,出现硬膜尾征3例,占30%(3/10);平扫未发现肿瘤,增强后发现肿瘤6例,占60%,其中2例为多发脑膜瘤,平扫仅发现较大肿瘤,增强后发现多发小脑膜瘤;3例 CT提示为高密度;1例 CT诊断为及出血,MRI平扫提示为钙化斑,并有肿瘤合并钙化的可能,增强后呈中度增强,手术病理证实为砂粒体型脑膜瘤。结论 Gd-DTPAS增强扫描可发现平扫未能发现的小脑膜瘤,可降低漏诊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经CT扫描良恶性难以定性诊断的肺结节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肺结节患者100例,均经CT检查难以定性,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良恶性病变最大强化值及最大相对强化比,并比较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与CT检查肺结节良恶性定性准确率。结果:恶性病变最大强化值高于良性病变,最大相对强化比低于良性病变(P<0.05);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恶性病变准确率较CT检查高(P<0.05)。结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应用于CT检查难以定性的肺结节患者,可明显提高良恶性鉴别准确率,对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信息,同时最大强化值及最大相对强化比对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curve,TIC)类型、早期强化率及扩散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140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的术前磁共振以及临床病理资料,依据病理分为良性病变组及恶性病变组。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间的TIC类型及早期强化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间ADC值的差异性。结果140个病灶中良性病变43个病灶,恶性病变97个病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TIC类型、第一期早期强化率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平均ADC值[(0.965±0.215)×10^-3 mm^2/s]低于良性病变平均ADC值[(1.335±0.266)×10^-3 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阈值取1.085×10^-3mm^2/s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3.2%,特异性为86.0%,准确性为77.1%。TIC曲线、第一期早期强化率及ADC三者联合诊断,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3.5%,特异性为79.1%,准确性为78.5%,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高于其他三者单独诊断的曲线下面积(0.728、0.562、0.857)。结论动态增强成像中的TIC曲线类型及第一期早期强化率与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三者联合进行诊断,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成为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发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影像诊断手段,对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是通过静脉注射小分子顺磁性对比剂无创地评价组织血流灌注、渗透性等血管特性的功能性成像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全身多系统良恶性病变、动态监测肿瘤放化疗治疗效果、评估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等方面。在本研究中作者主要对钆对比剂在DCE-MRI中的应用和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宫颈癌筛查的10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阴道镜活检结果为参照,比较液基细胞学、HPV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在诊断符合率,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的差异。结果液基细胞学和HPV联合检测的病理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液基细胞学、HPV单一检测(97%比88%,χ2=5.828、P=0,016;97%比75%,χ2=20.100、P=0.000);液基细胞学、HPV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93.98%、83.13%和100.00%;特异度分别为58.82%、35.29%和82.35%;准确度分别为88%、75%和97%,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一检测方法(均P<0.05)。结论宫颈癌筛查中液基细胞学联合HPV检测可大幅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和疗效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宫颈癌患者共56例,均接受常规MRI、DWI,分析宫颈癌不同分期ADC以及不同疗效患者在治疗前后ADC值。结果:Ⅰ期ADC值(1.105±0.15)×10^-3mm^2/s高于Ⅱ期(0.937±0.13)×10^-3mm^2/s、Ⅲ~Ⅳ期ADC值(0.886±0.16)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56例患者其中37例治疗有效,19例无效。有效患者与无效患者治疗前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一次化疗后、第2次化疗后有效患者ADC值均高于无效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患者采用DWI对疾病诊断与疗效预测均有良好作用,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陆洋  柏根基 《磁共振成像》2015,(10):796-800
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通过分析微血管通透性等血流动力学信息进而反映肿瘤的血管生成,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诊断、疗效评价有很大帮助。本文就DCE-MRI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PCa诊断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均行手术病理学检查、DCE-MRI与DWI检查;同时选取同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经细胞学检查、DCE-MRI、妇科常规检查并排除宫颈病变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指数(extravascular volume fraction,Ve)、容量转移参数(dynamic contrastenhanced,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并比较不同FIGO分期下DCE-MRI参数及不同b值DWI的ADC值,且比较不同FIGO分期下不同诊断方式的符合率。结果 研究组DCE-MRI参数V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2022年1月—12月诊治的8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MRI平扫、DCE-MRI、DWI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E-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82例乳腺病变患者中,病理活检共检出94个病灶,其中良性33个,恶性61个;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边缘、强化特征、表观弥散系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类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测,其中准确率、灵敏度显著高于DCE-MRI检测(P <0.05),准确率、特异度显著高于DWI检测(P <0.05)。结论:DCE-MRI联合DWI序列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