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段凌云  徐军  石卉 《四川中医》2023,(2):213-216
目的:对“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4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7)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n=57)采用“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98%(53/57)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45/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有缓解,观察组患者痉挛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均有上升,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王氏夹脊穴”合“督脉十三针”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行中医针药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医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的脑血管疾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化痰通络解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通过改良版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量表(CSI)检测评定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痉挛缓解情况,并为其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FMA)及Barthel指数量表(BI)检测以评定患者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shworth、CSI、FMA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shworth、CSI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针药结合疗法对脑血管病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风胶囊治疗中风恢复期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8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依入院先后顺序,按不平衡指数最小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对症治疗以及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联合中风胶囊治疗,对照组联合偏瘫复原丸治疗。28d为1个疗程,1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评分(CSI)、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情况,评定肌张力分级程度、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后,MAS、CSI、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4%(35/39),优于对照组的61.53%(24/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胶囊在降低中风恢复期患者肢体痉挛方面有显著疗效,可更好地改善中风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为例,对温针灸治疗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该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组别,每组为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温针灸方法治疗,进一步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 (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和对照组的比较显著更高,2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下肢痉挛等级(Ashworth)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shworth等级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解除下肢痉挛症状,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83-128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8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3例)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6例)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下肢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2.8%,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用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助于缓解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进行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的效果,为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300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150),两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另外采用针灸推拿手法辅助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患者的痉挛程度、自行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并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 0.05);研究组患者上下肢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自行活动能力、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改善痉挛,提高自行活动能力、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康复治疗脑外伤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FMA评分和MBI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FMA评分和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更好。结论:针灸康复治疗脑外伤瘫痪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9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及Bobath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43例)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46例)加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下肢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下肢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SF-36量表各亚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2.8%,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395,P=0.018)。结论:Bobath技术与推拿疗法联合用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助于缓解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仅加用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实施推拿辅助针刺治疗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通过硬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25例给予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以及整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FMA评分高于治疗前,在组间对比上,治疗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推拿辅助针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生活、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琳  徐守宇 《新中医》2018,50(7):68-71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大秦艽汤。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上肢痉挛改善率、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上肢痉挛总改善率观察组为70.59%,对照组为51.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NHI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血清Hcy与NSE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cy与NSE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可以改善患者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和上肢功能,缓解神经受损,降低卒中相关蛋白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对卒中后肢体重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Bobath疗法)和治疗组(40例,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及血清NSE和TGF-β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33/4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口眼歪斜、失语或舌强语謇、肢体麻木和半身不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口眼歪斜、失语或舌强语謇、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和BB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血清NSE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采用解痉纠偏针法联合Bobath疗法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晓  郭汝宝  应晓明  张狄  田俊松 《新中医》2022,54(8):200-204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不同介入时间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患者肢体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余姚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肢体障碍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在发病后7~14 d的时间段开始采用推拿手法,对照组为在发病后14~30 d的时间段开始采用推拿手法。比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标准(NFDS)、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简式Fugl-Meyer (FMA)及改良的Barthel (MBI)指数量表的评分,评估不同介入时间的推拿手法对脑卒中肢体障碍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NFDS、BBS、10 m MWS、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F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10 m MWS、FMA评分、MBI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7~14 d时间段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分级、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分及修订的Barthel指数(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AS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刺颅骨缝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中医》2021,39(9):220-222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HAS)患者步行能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126例HAS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护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BBS、FMA、SS-QOL评分均增高,观察组MBI、BBS、FMA、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步行功能分级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行功能分级均改善,观察组步行功能分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步速、步长、左右步长差、步宽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步速、步长均提高,左右步长差、步宽减小;观察组步速、步长均高于对照组,左右步长差、步宽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明显改善HA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步态,提高步行能力,进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栝楼桂枝汤经穴导入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栝楼桂枝汤经穴导入治疗;对照组采取栝楼桂枝汤常规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并利用表面肌电图采集足背屈时胫骨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图积分(i EMG),计算踝背伸时协同收缩率(CR)。结果两组治疗后的CSI评分、BBS评分、MBI评分、足背屈时胫骨前肌和腓肠肌i EMG、踝背伸时CR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SI评分、BBS评分、MBI评分,足背屈时胫骨前肌和腓肠肌i EMG、踝背伸时CR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栝楼桂枝汤经穴导入能够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结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以口服巴氯芬片结合常规中风后康复训练为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施以针刺督脉穴位为主的针刺治疗联合筋膜松解手法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状态量表(M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上肢痉挛程度、上肢功能及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根据MAS分级结果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两组血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S分级、FMA-UE及MBI评分、血清GAB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4周后对照组除MBI评分无明显改善外(P>0.05),FMA评分、MAS分级及血清GABA水平均有改善(P<0.05,P<0.01),而观察组MAS分级、FMA-UE评分、MBI评分及血清GA...  相似文献   

18.
耿浩  张超龙  郑海丽 《新中医》2021,53(3):56-59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1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应用电针治疗,研究组在电针治疗基础加上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疗程均为30 d,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66(GMFM-66)评分、躯干损害量表(T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生活质量(QOL)评分、稳定指数(S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较前改善,研究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动态运动功能较前改善,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10 m MW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比单纯使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瘫痪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4例行运动再学习技术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行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IN)、功能独立性评分(FMI)、改良式Bathel指数(MBI)评分情况,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V1期两组MIN评分无显著差别,两组MBI评分、FMA评分相差不大,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V2期两组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BI评分、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瘫痪肢体运动能力的提升有显著效果,能促进微循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观察。方法:择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10例中风后下肢发生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研究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行传统针刺疗法,研究组以温针灸法实施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Ashworth中下肢评分为(7.35±1.12)分,低于对照组的(11.93±2.30)分(P 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是(78.83±6.97)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且研究组的Fugl-Meryer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应用温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