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浅表性膀胱肿瘤组织中基底膜胶原蛋白Ⅳ(type Ⅳ collagen,Col Ⅳ)、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的表达,以探讨基底膜蛋白与浅表性膀胱肿瘤组织分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SABC)法检测32例浅表性膀胱肿瘤石蜡标本切片的基底膜ColⅣ和LN的表达.结果:随着肿瘤分期、分级的增高,colⅣ和LN表达下降(P<0.05).初发组随访观察3~24个月,13例复发.复发患者基底膜ColⅣ、LN含量明显低于无复发肿瘤患者(P<0 05).结论:基底膜中ColⅣ、LN缺失程度与癌的分化程度、侵袭力及肿瘤的复发有关,ColⅣ和LN可作为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术后预测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上皮细胞(MC)和基底膜(BM)在乳腺乳头状病变中的分布情况。方法:用单克隆抗体HHF35(抗肌动蛋白)和抗Co11 Ⅳ(抗四型胶原)对42例乳头状病变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1.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头状瘤病的导管周多有较连续的MC和BM分布,而在乳头状结构中前者亦有MC和BM分布,而后者却无;2.乳头状导管内癌导管周可有也可无MC和BM,若无可能预示着肿瘤浸润的开始,而乳头状癌既无MC,也无BM表达;3.良恶性病变中MC和BM的表达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005)。结论:MC和BM标记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多功能分泌性糖蛋白,具有神经营养、抑制新生血管和抗肿瘤的作用。PEDF通过降低微血管密度从而抑制肿瘤的作用已有研究,但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确切作用和机制尚不明了。 【方法】 体内实验中,我们使用稳定表达PEDF的MDA-MB-231乳腺癌细胞原位肿瘤模型评估裸鼠乳腺癌的肝转移和肺转移。体外实验中,在MDA-MB-231细胞和SKBR3细胞过表达PEDF,用Boyden小室检测其的侵袭和转移能力。此外,PEDF对乳腺癌细胞EMT相关的Maker、纤连蛋白(fibronectin)及p-AKT、p-ERK分别用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肿瘤血管新生密度用MVD分析。 【结果】 实验发现,体外实验和在体实验中,PEDF均明显抑制了乳腺癌的转移。PEDF抑制肿瘤转移是通过抑制fibronectin表达,而非逆转EMT途径,而增加fibronectin可抵消PEDF的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此外,PEDF抑制fibronectin蛋白的表达是通过层黏连蛋白受体(laminin receptor)及后续的p-ERK 和p-AKT信号通路起作用的。 【结论】 实验结果证实了PEDF在乳腺癌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发现,PEDF是通过层黏连蛋白受体介导和抑制fibronectin表达得以实现的。这为今后的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层黏连蛋白(laminin,LN)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糖对照组、高糖组和甘露醇对照组,分别在24、48、72 h收集培养液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CAM-1和LN的表达.结果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ICAM-1在24 h开始升高,48 h达高峰,72 h下降.LN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且高糖组ICAM-1及LN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糖对照组及甘露醇组(P<0.05),正常糖对照组与甘露醇组对比ICAM-1及LN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糖可导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ICAM-1及LN表达增加.I-CAM-1对肾脏可能具有炎性损伤作用,LN的增加表明肾小球系膜外基质的过度表达.二者均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局部基底细胞层破坏(Focal Basal Cell Layer Disruption,FBCLD)相邻基底膜的完整性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选取前列腺癌切除标本25例,切片HE染色及P63和CK34βE1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基底细胞层的完整性;同时行Ⅳ型胶原染色判断基底膜的性状。结果25例标本中检出89个FBCLD病灶,其中85%显示基底膜局部破坏,15%基底膜变薄或免疫着色减弱;P63标记的基底细胞层正常时,基底膜厚度比P63阴性者较厚且均匀一致。60%的PIN存在局部基底细胞层和基底膜破坏,正常和良性增生病变组织中局部破坏较小。结论FBCLD与基底膜变性密切相关,伴有FBCLD和基底膜缺失的导管或腺体具有发展为癌的极大风险。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研究70例良、恶性乳腺病变基底膜层粘蛋白(Laminin,LN)的分布;通过对连续切片进行偶氮荧光桃红染色,观察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肌上皮细胞的改变及其与LN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正常乳腺组织基底膜呈连续线状,肌上皮细胞为不连续单层环绕腺泡及导管。乳腺良性病变及原位癌未发生浸润时基底膜完整,肌上皮细胞增生。在浸润乳腺癌中基底膜缺损,缺损程度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加。各型乳腺癌中均见到癌性肌上皮细胞。在癌性肌上皮细胞附近以及两例恶性肌上皮瘤中基底膜减少或缺失。本研究表明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基底膜的分布有助于区别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人类肌上皮细胞参与基底膜的合成,当肌上皮细胞发生恶变时,其产生基底膜的功能下降,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对TGF-β1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一2)经同步培养后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TGF-β1+RGZ组(10μmol/LRGZ)。给予TGF-~I刺激24h后,分别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上皮细胞转分化相关指标的表达变化;应用Transwellassay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组细胞呈梭形变,E-钙黏素蛋白表达减弱(P〈0.01),波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强(P〈0.01);细胞的迁移能力亦明显增强。②与TGFq31刺激组比较,TGF-β1+RGZ组细胞恢复为多边形或圆形,E-钙黏素蛋白表达增加(P〈0.01),波形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减弱(Pd0.01);细胞的迁移能力亦明显减弱。结论:①TGF-β1刺激后HK一2细胞出现表型转化。②RGZ能够减弱TGF-β1刺激下HK一2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层黏连蛋白γ2(LAMC2)对胃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及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联合分析胃癌中与细胞侵袭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差异基因所富集的通路,根据差异倍数及功能确定候选基因LAMC2,GEPIA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在线数据库分析胃癌中LAMC2的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胃癌细胞株中LAMC2的表达。构建LAMC2敲减胃癌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LAMC2的表达,将敲减模型构建成功的胃癌细胞(AGS、NCI-N87)分成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si-NC)及LAMC2敲减组(si-LAMC2),Transwell法检测各组胃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胃癌细胞中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表达及ERK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LACM2在胃癌中的表...  相似文献   

9.
甘文婷  孙新  陆琰 《医学综述》2014,(10):1744-1746
肺损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运用细胞治疗疾病是目前各个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减轻肺损伤的作用在国内外许多研究中已得到证实,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是一类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具有来源丰富、低免疫原性、不涉及伦理问题等优点。该文就有关肺损伤治疗的现状及hAECs在减轻肺损伤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冯静  吴友良  陈霞  杨艳  向萍  刘富春 《重庆医学》2023,(20):3055-3060
目的 探讨MEK1/2特异性抑制剂UO126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修复急性肺损伤(ALI)细胞模型作用的影响。方法 脂多糖(LPS)刺激肺上皮细胞(AEC)后与MSCs共培养,继而加入UO126分为AEC组、AEC+LPS组、AEC+LPS+MSCs组、AEC+LPS+MSCs+UO126组。流式细胞术分离共培养细胞,测定AEC线粒体膜电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细胞凋亡、caspase-1活性及培养液中线粒体相关功能蛋白[融合蛋白1 (MFN1)、线粒体RhoGTP酶1(Miro1)、核转录因子(NRF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水平。结果 AEC+LPS组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1活性较AEC组升高,而细胞活力、线粒体膜电位、ATP值和MFN1、Miro1、NRF1、PGC-1α、TFAM水平较AEC组降低;AEC+LPS+MSCs组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1活性较AEC+LPS组降低,而细胞活力、线粒体膜电位、ATP值和MFN1、Miro1、NRF1、PGC-1α、TFAM水平较AEC+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发酵红参总皂苷(FRGTS)对高糖诱导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肾小管上皮NRK-52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1D-葡萄糖)、高糖组(30.0 mmol·L-1D-葡萄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组(30.0 mmol·L-1D-葡萄糖+10.0μmol·L-1.EX527)、 FRGTS组(30.0 mmol·L-1D-葡萄糖+25 mg·L-1FRGTS)和EX527+FRGTS组(30.0 mmol·L-1D-葡萄糖+10μmol·L-1EX527+25 mg·L-1FRGTS)。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  相似文献   

12.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及其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病是循环中的抗GBM抗体在脏器中沉积所引起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肺脏和肾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EA3在白蛋白诱导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实验组分为对照组?空载对照组?PEA3过表达组?白蛋白造模组和PEA3处理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EA3转染效率?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和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和RT-PCR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α-SMA及Vimentin的蛋白和mRNA变化水平? 结果:①PEA3质粒转染后,过表达组的PEA3表达水平增高了2.5倍;②加入白蛋白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小管细胞凋亡增加,过表达PEA3显著抑制白蛋白诱导的小管细胞凋亡;③白蛋白刺激降低E-cadherin 的表达,而增加了α-SMA和Vimentin的表达,PEA3过表达阻断白蛋白对E-cadherin的抑制作用,并降低α-SMA和Vimentin 的表达?结论:PEA3可抑制白蛋白诱导的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上皮-间充质转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尿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及microRNA-101a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别以0、10、100、500μmol/L的尿酸诱导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I型胶原(ColⅠ)及E钙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Wersten blot检测各组中α- SMA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组中胶原蛋白I(COL)表达水平,观察细胞是否发生转分化。再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中miR-101a及COX-2mRNA的表达水平,Wersten blot检测各组中COX-2的表达。进一步实验选择100μmol/L尿酸诱导细胞,并转染miR-101a mimics,分为3组,miR-101a组:先转染miR-101a mimics,再以100μmol/L尿酸培养基培养;空白对照组:以100μmol/L尿酸培养基培养;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随机合成的miRNA NC片段,再以100μmol/L尿酸培养基培养。检测各组中α- SMA、ColⅠ、E钙蛋白及COX-2mRNA的表达量。结果培养基中尿酸浓度越高,α- SMA、ColⅠ表达水平也越高,E钙蛋白越低,提示细胞发生转分化,同时miR-101a表达减少,COX-2mRNA表达增多。miR-101a组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α- SMA、ColⅠ及COX-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E钙蛋白明显升高(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呈浓度依赖性, miR-101a及COX-2可能参与尿酸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对博来霉素(BLM)诱导的肺纤维化(PF)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Wistar大鼠48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模型鼠康复新液治疗组(康复新液组)和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DXM组); 用BLM 5 mg/kg气管内一次性滴注复制模型。鉴定模型成功后,使用康复新液和DXM进行灌胃治疗。康复新液组康复新液治疗剂量为5 mL·kg-1·d-1,DXM组的DXM治疗剂量为0.25 mL·kg-1·d-1,灌注周期为21 d。治疗后取大鼠肺组织,行H-E和马松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采用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层连结蛋白(LN)、纤维连结蛋白(F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B方法检测肺组织中LN,FN及α-SMA的表达情况。 结果 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肺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明显,LN,FN及α-SMA蛋白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有上升; 使用康复新液和DXM治疗后,镜下可见康复新液组和DXM组的肺组织纤维化较模型组明显改善,LN,FN及α-SMA蛋白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有下降。 结论 康复新液可减轻BLM诱导的大鼠PF,其作用与其下调肺组织LN,FN及α-SM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支气管哮喘儿童支气管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8例哮喘儿童的支气管黏膜组织标本,同时选取28例支气管扩张非哮喘儿童的支气管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支气管哮喘儿童支气管黏膜组织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将正常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分为对照组、感染组、阴性组和干扰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感染组细胞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但不进行转染;阴性组细胞转染siRNA-control后感染RSV;干扰组细胞转染ICAM-1 siRNA后感染RSV。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结果哮喘支气管黏膜组织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中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感染组、阴性组、干扰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干扰组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感染组和阴性组(P <0. 05)。结论 ICAM-1在哮喘儿童支气管黏膜组织中表达上调,抑制ICAM-1可以降低RSV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降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分泌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0-34
目的 研究不同阶段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自噬变化,并通过增强自噬水平,观察自噬对间质性肺炎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与调控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A空白对照组、B模型组、C自噬增强组各10只。B组及C组气道滴注BLM建立模型,C组腹腔注射mTOR-siRNA。各组分别于干预第7天及第14天随机处死3只小鼠,第28天处死剩下的4只小鼠。记录每只小鼠体重。各组取肺组织进行电镜检查,计数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自噬体数量,测定不同时期的小鼠肺泡组织中的Smad3、Smad7表达。结果 模型7 d组自噬体有所增加,模型14 d、28 d组较空白对照14 d、28 d组无明显变化;自噬增强组各时间组可减轻小鼠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第14、28 d比较:自噬增强组小鼠Smad3蛋白表达较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较空白对照组小鼠增高(P0.01);自噬增强组Smad7蛋白表达较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组增加(P0.05),相比空白对照组低(P0.01)。自噬增强组的各阶段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B组)对比减轻(P0.05)(除肺纤维化7 d组比较外)。结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自噬变化对EMT具有重要调控作用,mTOR-siRNA可通过调节Smad信号通路参与EMT过程的发生,减少肺间质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8.
腹膜间皮细胞(PMCs)是腹膜组织的结构细胞,在腹膜纤维化(P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PMCs损伤和凋亡是引发和促进PF增生的始动因素之一,其损伤后一方面导致腹膜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其分泌蛋白酶、炎性细胞因子及其他促纤维化因子,引起腹膜间质细胞的激活和基质重构,从而触发了PF的发生和发展。另外,PMCs在PF过程中的作用与上述因素及其他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体外研究发现,PMCs在肿瘤坏死因子β1的诱导下可以向间充质细胞转化,但其在PF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9.
赵吉玲  余国龙  彭漪  肖轶  彭智勇 《医学综述》2021,(2):209-213,219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祖细胞,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试验过程中,其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活性逐渐受到关注.在炎症反应中,移植的MSCs介导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进而调控炎症反应、维持组织稳态、促进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和再生.MSCs通过白细胞介素-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吲哚胺2,3-双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一种复合型细胞外基质支架,并探讨其是否影响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合成神经营养素。方法:将纤维蛋白原、层黏连蛋白和纤黏连蛋白按一定比例混合,在新鲜大鼠血浆促凝作用下,构建细胞外基质支架,在支架表面种植大鼠OEC,观察其生长增殖情况和对神经营养因子表达能力的影响。结果:OEC在复合支架上贴壁良好,增殖旺盛,伸出较长的突起。生长于复合支架上的OEC较玻璃片上的细胞合成更多的神经营养素。结论:细胞外基质支架能促进OEC增殖,同时促进OEC神经营养素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