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筷趣     
在古老的中国饮食文化中,筷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自古以来,许多名人都留下了与筷子有关的轶闻趣事。在楚汉相争时,刘邦的谋臣张良,曾经用筷子形象示意,为刘邦制定消灭项羽的战略计划,夺取天下。三国时,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将筷子失手落地,怕曹操疑心,故意推故于惊雷之声,以掩饰当时的内心惊慌,表白自己是个胆小怕事的庸人,因而化险为夷。据《秦馔古今谈》记载,唐玄宗李隆基赐给宰相一双金箸,说“: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表彰他像筷子那样刚正耿直。历代名人咏筷的诗亦不少。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就…  相似文献   

2.
中国菜系用筷子进餐,至少已经有3000年了。《周礼》与《礼记》所记的“秩”和“箸”都是筷子,前者木制,后者竹制。据《韩非子》所记,殷纣时已有“象箸”,即象牙筷子。再以前,五六千年前曾用叉子。考古上曾出土过骨制餐叉,数量很多,有两齿的、三齿的。  相似文献   

3.
袁枚是清代才子.他活跃诗坛六十余年,存诗四千余首,还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等作品.他享年82岁,是古代文人中的寿星. 袁枚辞掉官职后,在南京的小仓山筑园造林,怡情养性.晚年他总结自己一生的最大乐趣,便说是“好花进一觞”.而在众多的花里,袁枚最喜欢的是兰花,他在《偶成》里写道:“幽兰花里熏三日,知觉身轻欲上升.”就是说他置身于兰花丛中,有飘飘欲仙、爽心惬意的感觉.这种心态是一种健康快乐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4.
藏筷乐     
清人程良规在《咏竹箸》中颂:“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空乐来去忙。”古称之箸,即今谓之筷子也。 筷子乃中国人所创,早在3200多年前的商代已使用象牙筷助餐,比西方人15世纪发明刀刃叉用膳先了2700年。筷子虽不及刀叉“阔气”,但其轻巧和挟、挑、舀、扒等功能远非西餐食具所能匹敌,故其收藏价值极高。蔡元培先生说过:“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而刀叉是战争武器,有失文雅。”李政道博士认为:“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它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它是人类手指的延长……” 古今之筷,集奇藏全,谈何容易。筷子多用竹、木制作,也有用象牙、犀角、金、银、铜、玉等料制成。商纣王的象牙筷,从云南祥云出土的东周古墓的青铜筷,汉武帝赠予爱妃赵飞燕的文犀辟毒筷,唐宫廷的犀角筷,清御宴的银筷等,均为古代富贵者喜用之筷。如今漆筷、乌木筷、塑料筷、牛角筷、铁筷、有机玻璃筷、白竹筷、天竹筷  相似文献   

5.
元秀 《现代养生》2012,(13):12-13
"赤日炎炎似火烧,狂啖西瓜似仙飘"。炎夏酷热,口干舌燥,几口西瓜落肚,顿觉"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赏瓜、赞瓜、吃瓜、咏瓜的名篇佳作,对西瓜多有褒奖之词。最早在古诗中吟咏西瓜的诗人是宋代的方回,他在《秋熟》的诗中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宋代的田园诗人范成大咏有《西瓜》绝句:"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活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描绘了夏季人们吃西瓜的情景。古来以西瓜为题的诗不胜枚举,而最脍炙人口的当属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  相似文献   

6.
王云 《健康》2008,(12)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筷子和刀叉都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标志。在我国,云南祥云大波那出土的春秋中晚期的铜筷子,距今约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而《史记》中所记载的纣始为象箸,则又将我国这一饮食文化发展史向前推了500年。今天,我们轻  相似文献   

7.
说“老”     
"长老"一词,一是老年人的通称。《史记·五帝纪》曰:"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二是指僧人中年德俱高者。白居易《闲意》诗曰:"北省朋僚音信断,东林长老往还频。"甲骨文中,"长"字为  相似文献   

8.
一位年逾古稀的知识分子向我咨询:偶读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的《不寐》诗,诗中曰:“年少鸡鸣方就枕,老年枕上待鸡鸣。”就是说像他这样年纪的老人,应该是“枕上待  相似文献   

9.
茯苓食疗方     
宋代黄庭坚咏茯苓诗曰: 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结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茯苓是一种菌体,其药用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祖国医学认为,茯苓药性缓和,有补心安胎、除湿  相似文献   

10.
阿虎 《现代养生》2011,(7):61-61
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我国传入。现在,我国每天有十多亿人口一日三餐筷不离手。因此,如何在筷子的材质、用法、清洗、存放等多个方面消除健康隐患,是大有学问的。筷子是重要的细菌传播渠道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吃饭时都是混用筷子的,而且清洗筷子的方法也不正确,  相似文献   

11.
<正>东晋名士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诗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能乐?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反映了他远离尘嚣、恬静安谧、与世无争的农村生活,同时,诗中赞美了能够陶冶精神、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大自然。真是境与意会,物与心融,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朝鲜、韩国、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我国传入。现在,我国每天有十多亿人口一日三餐筷不离手。因此,如何在筷子的材质、用法、清洗、存放等多个方面消除健康隐患,是大有学问的。筷子是重要的细菌传播渠道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吃饭时都是混用筷子的,而且清洗筷子的方法也不正确,如果长  相似文献   

13.
《现代养生》2015,(3):1
一说,箱笼一类的茶具。唐陆龟蒙写有一首《茶籯诗》"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斜。可知"茶籯"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另一说,是采茶的箩筐,并非收藏茶器之具。《茶经》记载:籯: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相似文献   

14.
说起春笋,或许不少人就会想到那位宋代大文豪,也是吾等"吃货"心中的偶像——东坡居士.苏公爱吃猪肉众所周知,也留下了不少相关诗句.他曾这样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有人接此句曰:"若要不瘦又不俗,最好餐餐笋烧肉."  相似文献   

15.
王延群 《长寿》2015,(4):37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画、诗、书皆工,号称"三绝"。尤其令人叫绝的是他擅长画竹,以画竹蜚声艺林。他所画的竹,栩栩如生,骨格清奇,仪态万千,多姿多彩。相传,郑板桥画竹,除了以画写意,表达他孤傲自赏、清高不俗的人格外,还治愈了他的抑郁症,并成为他晚年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16.
清代美食家袁枚编著的《随园食单》中,有不少美味珍馐为世人留下脍炙人口的佳话。举其一二,以飨读者。 袁枚为收集美味佳肴的制作方法,真是见缝插针,随时亲临现场。譬如有一味名叫《八宝豆腐羹》的菜肴,袁枚就是在参加朋友的宴会时,收集撰写而成的:一天,他的僚友蒋观察请其在官邸吃酒,席间,蒋观察好像献宝似地问袁枚:“你吃过我亲手制作的豆腐羹吗?”袁答道:  相似文献   

17.
典故原文 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左传·闵公元年》 春秋时期,鲁国的君主鲁庄公得了重病,按照世袭制传统,他应将储君之位传给嫡长子,因为没有嫡长子,只能从庶子中选择.这时,鲁庄公的弟弟叔牙主张立庆父为储君...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诗人流沙河,生于1931年,如今已是88岁高龄。他两鬓如霜,依然双眼睿智深邃,神态恬淡超然,做事手脚利落,行走健步如飞,全然不像一位耄耋老人,其养生秘笈值得人们借鉴学习。青年时期的流沙河,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田间、绿原的诗歌都让他沉迷。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译诗、杂文,其代表作有《锯齿啮痕录》《独唱》《故园六咏》《蟋  相似文献   

19.
留下《长恨歌》、《琵琶行》等千古绝唱的白居易,不仅是诗界巨擘,而且还是一个花痴。白居易爱花、咏花、种花,花卉给了他灵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 爱花无论桃杏梅 杜鹃、牡丹、紫薇、桃花、梅花、杏花、樱花、桐花、荷花等,都在白居易的诗歌吟咏之列。他尤其喜爱杜鹃花,在《山石榴·寄元  相似文献   

20.
颐养文萃     
刘继尧 《长寿》2013,(9):54-57
从容应对秋雨凄凉《红楼梦》第45回写到林黛玉面对肃杀秋风,雨滴竹梢,想想自己寄人篱下的境遇,更增添了伤感,乃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出了一首动人肺腑的诗《秋窗风雨夕》。这首诗紧紧围绕一个"秋"字,通过秋花、秋灯、秋夜、秋窗、秋梦、秋风、秋雨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