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肃 王先生 我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想去医院做检查,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哪个更好? 陈瑞锋安阳地区医院 冠状动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都是评价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两者各有优缺点,也各有利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需要根据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在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高唐县人民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诊的81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冠脉CTA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结果记为数字减影组,将冠脉CTA技术诊断的结果记为冠脉CT组。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 冠脉CT组确诊率为98.77%,狭窄处检出率为94.84%,分别高于数字减影组的90.12%和8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数字减影组与冠脉CT组对轻度、中度、重度、完全闭塞的血管狭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冠脉CT检查方式总满意率为95.06%,高于数字减影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8,P<0.05)。结论 在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冠状动脉CTA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患者的狭窄情况进行显示,所得图像质量更高,有助于医生的观察、分析和确诊,同时该检查方式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助于构建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大众健康》2007,(9):8-12
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为“世界心脏日”。设立“世界心脏日”的目的是促进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倡导增加体力活动、戒烟、健康饮食和控制体重,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就是冠状动脉——[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和探讨16排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图像采集方式和技术参数,提高冠脉CTA的成像质量。材料和方法无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患者40名,分为性别、年龄分布相近的A、B两组。扫描采用GE公司的Lightspeed 16排螺旋CT,造影剂采用Omnipaque(300mgI/ml,GE Health)。A、B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扫描参数及重建方式,A组:层厚选定为0.625mm,重建算法选择[Burst]或[BurstPlus],门控〔Heart Rate Override〕选择关闭,造影剂采用80ml以2.8ml/s的速率团注,常规重建;B组:层厚选定为1.25mm,重建算法选择〔Segment〕,门控〔Heart Rate Override〕选择开启,对比剂采用100ml以4ml/s的速率团注,采用常规重建和间隔为0.625mm的重叠重建。原始图像通过3D表面重建及血管树重建,由专业医师对CTA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通过t检验来比较A、B两组的不同采集和重建方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采用B组扫描参数的CTA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在有无阶梯状伪影、血管分支的显示限度上两者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在不影响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层厚的提高使扫描速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搏动性器官心脏的成像;对比剂大剂量的高速团注,可使冠脉更好地充盈,显示末梢;重叠重建后冠脉的CTA图像更易产生阶梯状伪影,因此不宜采用。结论16排CT心脏冠脉扫描时,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之间的平衡对最终的CTA图像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采用合适的参数和重建方式才能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5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A进行检查,对其选择西门子64排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患者心肌桥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疑似患者经冠状动脉CTA诊断后,16例患者为心肌桥,17支壁血管在CT中能够充分呈现,5例患者提示可能患有心肌桥,13例患者为单支病变,2例患者为双支病变,1例患者三支病变,5例患者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3例患者在心肌桥近段位置,心肌桥的均厚度为(1.3±0.8)mm,其宽度均为(1.6±0.7)mm.结论:冠状动脉CTA对心肌桥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为心肌缺血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心肌桥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进一步DSA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对102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采用西门子工作站提供的各种分析软件进行后重建,观察冠状动脉管腔情况并进行分析判定。结果: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起源变异、狭窄程度、桥血管通畅程度、及支架术后进行评估。结论:64层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血管情况的筛查,尤其是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排螺旋CT(MDCT)血管造影检查(CTA)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随访中,病人所受辐射剂量增加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辐射剂量的概念、MDCT的剂量表征、辐射剂量与扫描参数的关系,并结合最新临床实践结果提出了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对MD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中辐射剂量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痉挛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史由于冠状动脉内各种性质的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破坏后阻塞,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常猝然发病,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效果,为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多种扫描模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给予60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序列模式、超快速螺旋模式、低螺距螺旋模式三种扫描模式进行检查,分析三种扫描模式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冠状动脉阶段图像质量结果情况。结果:序列模式、超快速螺旋模式、低螺距螺旋模式三种扫描模式病例数分别是102例、186例、316例,占比分别为16.9%、30.8%、52.3%;对于冠状动脉段的比例分别为99.5%、99.4%、99.2%,三种扫描模式对冠状动脉段的评价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扫描模式在扫描时间、DLP、ED上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扫描模式在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应用效果均不错,超快速螺旋模式对于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CTA的检查更好,可以优先选择,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A和DSA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CTA和DSA检查。选取具有资深诊断经验的同一批诊断医师对CTA和DS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CTA和DSA两种检测方式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斑块性质情况及CTA对冠状动脉血管狭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测结果为诊断金标准,CTA狭窄血管检出率为98.51%。两组检测结果之间在血管狭窄类型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测灵敏度为98.33%(118/120),CTA检测特异度为95.39%(269/282)。结论:冠状动脉CTA和DSA对冠心病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冠状动脉CTA为无创操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面重建(CPR)方法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分别由两位具有2年和10年心血管影像学临床工作经验放射科医师对20例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诊断分析,诊断分2次进行,2次的间隔时间为3周。第1次诊断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两种方法,第2次诊断使用MIP、MPR加曲面重建(CPR)方法。所用图像工作站为TERARECON(泰瑞)公司的Aquarius,诊断结果采用LABMRMC软件进行ROC分析,用Excel2003绘制ROC曲线。结果使用CPR重建方法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特别能提高低年医师的诊断特异性。结论结合应用CPR、MIP和MPR图像重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冠状动脉CTA诊断中第三方后处理工作站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探讨了第三方后处理工作站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诊断中冠状动脉CTA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疑似冠脉临界病变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最终确诊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准,评价冠状动脉CTA对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效果,包括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同时比较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参数。结果:冠状动脉CTA对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均比较高,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CTA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中,患者斑块面积、斑块负荷、斑块偏心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脉临界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CTA具有很好的诊断效果,可以准确判断与评估管腔狭窄程度,指导疾病治疗,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对北京北亚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MB-MCA而自愿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7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记录MB-MCA的发生类型及MB长度和MCA狭窄程度,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结果:377例患者最终有103例确诊为MB-MCA(110段MB-MCA)。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对浅在型与深在型MB-MCA诊断经过Kappa分析比较后,Kappa值分别为0.803和1.000,两种检查方法在MB-MCA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浅在型与深在型MB方面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t=-2.457;P<0.05)。结论:在诊断MB-MCA方面,CTA技术与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各自的优点提高MB-MCA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心脏电生理、运动周期及多排CT采集原理出发,探讨如何使用多排CT冠脉扫描,使得图像最优化,满足于临床诊断要求。方法从2009年3月开始至今,使用最优化螺距、最优化机架转速进行冠脉CT成像,并随机收集100例(为A1组)与2007年12月~2009年2月100例患者的固定螺距、固定机架转速冠脉CT成像(为B1组)进行比较;另外,2010年2月期间使用机器默认固定螺距14.4、固定机架转速0.4s/rot,对60例疑似冠脉病变患者进行CT检查,其中有8例图像质量欠佳,对这8例图像质量欠佳患者,使用优化螺距、优化机架转速再次CT成像,进行前后对比,后者为A2组,前者为B2组。结果 A组评分明显高于B组,结论最优化螺距,最优化机架转速可使冠脉CT成像成功率大大提高,图像优秀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于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9月6日,进行了心脏血管搭桥手术。但是一向表现得非常活跃,以充沛精力示人的克林顿,是如何被确诊冠心病的呢?克林顿及其家人都表示,他以前没有心脏病史,也没有出现过心跳气  相似文献   

17.
郑杨 《保健医苑》2014,(3):40-42
<正>人活七十古来稀,何况八十,静养天年合情又合理。如果让八九十岁的老人在此时接受手术治疗,并且是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这是大多数家庭无法接受的。然而拒绝治疗,冠心病会随时威胁生命。对于耄耋老人,能否更安全更有效地实施手术,还他们一颗健康的心脏,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中心、心外科张永教授所带领的心脏外科团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8.
心脏疾病介入性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朱国英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简称冠状动脉成形术,系采用Seldinger法经皮穿刺股动脉,将球囊导管经主动脉逆行向上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加压充盈球囊以扩张粥样硬化斑块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治疗。但该项治疗属于创伤性治疗方式,一旦出现临床操作或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非心脏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介入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关联性,同时也同手术复杂程度具有相关性。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对有关并发症的发生诱因也要做到充分、准确地认识,并结合实际状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围绕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类意外事件实施相应护理干预,以控制并发症发生风险,为临床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因此本文围绕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患者的非心脏并发症护理方案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雷锐  李志 《中国卫生工程学》2023,(4):519-520+523
目的 探索冠状动脉CTA联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疑似早期AMI患者80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K-MB、cTnI、Mb指标,试验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CTA检查;比较两组CK-MB、cTnI、Mb水平差异;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诊断方法的价值。结果 试验组血清cTnI、CK-MB、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试验组中阳性70例,阴性10例。血清cTnI、CK-MB、Mb联合冠脉CTA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A联合CK-MB、cTnI以Mb诊断早期AMI的价值较高,可显著减少漏诊、误诊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