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PE)的64层螺旋CTA表现及介入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57例急性PE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急性PE CTA的直接、间接征象;对所有PE患者急诊行肺动脉造影,造影确诊后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置管溶栓、机械碎栓、负压吸栓等综合治疗。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血管再通情况、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及血管栓塞程度Miller评分。结果 57例PE患者CTA均诊断明确,显示了栓子的大小、位置、数目及栓塞程度。充盈缺损影为PE直接征象,间接征象有肺纹理稀疏、肺动脉扩张、肺梗死及胸腔积液等。53例患者(53/57,93%)手术成功,患者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好转,肺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Miller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另有4例(4/57,7%)因病情危重死亡。结论 64层螺旋CTA能对急性PE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急性PE的综合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MS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46例患者行MSCTPA检查及后重建技术,后重建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46例共发现栓子698个,其中肺动脉主干4个,左右肺动脉41个,叶动脉114个,段及亚段动脉539个。直接征象:①)血管截断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完全闭塞;②轨道征,表现为腔内充盈缺损位于血管中央,周围有对比剂环绕;③偏心性充盈缺损,表现为管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偏向管壁一侧,边缘欠光整;④附壁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①肺窗观察见局限性的血管纹理稀疏,呈"马赛克征";②肺梗死,表现为肺外围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或条状实变影;③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以及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能对肺动脉栓塞作出准确诊断,是无创、快速、安全、敏感的检查方法,并可追踪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亚段肺栓塞诊断的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着重探讨亚段水平周围型肺栓塞的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GE ligtspeed 16)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患者屏气时间长短,设定3组扫描参数。结果:CT诊断肺栓塞31例。中央型22例,周围型9例。3组扫描参数均可清晰显示亚段水平肺动脉栓子。高质量扫描模式肺动脉CTA成像质量最高,常规扫描模式次之,高速扫描模式再次之。结论: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快速、无创、敏感性、特异性高。选择适宜扫描参数及显示方法,急性肺栓塞诊断可以达到亚段水平。2组常规扫描模式更为适宜PE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MSCTPA,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并分型;观察肺叶继发性改变。结果: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提高PE的临床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临床怀疑PE经SCTA明确诊断的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累及97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易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CT增强扫描高密度点条征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采用CT增强扫描评价“高密度点条征”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 8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直径1-5cm)中,周围型肺癌63例,良性肺结节26例,分别于注射100ml碘对比剂前后注射后35秒、2分钟及5分钟对病灶进行薄层系列扫描。采用纵隔窗观察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27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征”,表现为增强后在肿块内、尤其是在其周边部出现显著高密度的点、条状影、所有良性结节均未见此征象。CT-病理对照证实:该点、条状高密度影响是由于癌肿内较大的血管充盈对比剂所致。结论 CT增强扫描“高密度点条征”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是诊断肺癌的一个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胸部继发性改变的CT肺动脉成像(CTPA)特征。方法分析我院14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栓塞部位不同划分为中央型组和周围型组,记录和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和继发的影像学表现。结果中央型和周围型组在危险分层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BMI、吸烟史、各临床症状、创伤或手术史、肿瘤、慢性肺病、肺部感染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型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在肺动脉干增粗、右心增大、肺梗死、马赛克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周围型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其他胸部继发性改变上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表现复杂,中央型比周围型的急性肺栓塞的病情更严重,出现肺动脉干增粗、右心增大、肺梗死、马赛克征这些继发改变的的概率更高,应尽早明确栓塞类型以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的动态CT观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溶栓治疗前后CT征象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4例急性大面积PTE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后以及抗凝治疗随访中的CT表现,对比分析溶栓治疗后2周不同形态栓子的疗效。所有患者分别于溶栓后2周、1个月和3个月后行CT复查,其中8例患者还于治疗后24h行CT复查。结果14例PTE患者共观察到肺动脉血管294支,其中176支肺动脉受累(599%)。溶栓治疗后24h行CT血管造影(CTA)复查的8例患者中1例左肺动脉干栓塞加重,1例左下肺后基底段新出现栓塞;4例肺内片状模糊影和胸腔积液加重,1例新出现胸腔积液。2周后复查栓塞肺动脉中14支中心充盈缺损完全溶解,19支蜂窝状充盈缺损显效13支,32支内缘隆起部分充盈缺损显效20支;63支附壁充盈缺损显效22支,33支完全充盈缺损显效15支,中心充盈缺损、蜂窝状充盈缺损和内缘隆起部分充盈缺损的总体显效率高于附壁充盈缺损和完全充盈缺损的总体显效率(P<001);1个月后复查,171支受累肺动脉完全再通(972%);3个月后复查173支完全再通(983%)。结论CT对诊断PTE、估计栓子新鲜程度以指导治疗和制定复查期限等有重要价值,中心型充盈缺损、蜂窝状充盈缺损和内缘隆起部分充盈缺损是提示新鲜血栓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9.
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PA及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多层螺旋CTP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资料,并应用MPR、MIP、VR等后处理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征象,10例经临床治疗后行CTPA复查并与临床结果对照指导治疗。结果:40例肺动脉栓塞(PE)病例中,中央型PE32例,周围型PE8例。肺动脉内栓子表现为中心型、偏心型及闭塞型的充盈缺损。经治疗复查CTPA显示栓子变小或消失。结论:MS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靠方法,并为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征象、分型及演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肺动脉栓塞(PE)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征象及其演变,探讨CTPA区分急、慢性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计1241支PE患者的CTPA资料。CTPA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根据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的形态,分为急性(aPE)、慢性(cPE)和慢性合并急性(c aPE)3类,并与临床标准对照。28例行治疗后CTPA复查。结果: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117支(9.43%),锐角附壁型226支(18.21%),钝角附壁型576支(46.41%),完全闭塞型215支(17.32%);管腔突然狭窄93支(7.49%),腔内网状改变14支(1.13%)。CTPA诊断aPE、cPE及c aPE分别为34例(49.28%)、29例(42.03%)和6例(8.69%),65例(94.20%)与临床分型一致。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问隔偏移、“马赛克”征,支气管动脉扩张。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栓塞支数明显减少,a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根据直接征象能较准确地对PE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1.
肺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肺栓塞的MSCT的影像表现,探讨螺旋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肺栓塞的CT表现. 全部病例均行胸部CT平扫及CT肺血管成像.结果 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肺血管成像显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本组25例肺栓塞共累及肺动脉191支,其中,中心型44支(23.0%),偏心型115支(60.2%),附壁型7支(3.7%),闭塞型25支(13.1%).间接征象包括不规则实变影15例;片状磨玻璃影6例;局限性索条状影4例;"马赛克"征5例;胸腔积液16例;心包少量积液3例;3例除栓子外未见异常.结论 CTAP是诊断肺栓塞快速、安全有效、无创的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256层螺旋CT对肺栓塞(PE)的临床诊断价值,着重探讨肺栓塞的好发部位及分布规律。方法采用Philips 256层brilliance i CT对我院70例疑似PE的患者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并运用多种后处理软件对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T肺血管造影(CTPA)确诊肺栓塞24例,共发现栓子125个。栓塞部位主要位于两下肺动脉(占72.00%),以肺段动脉栓塞最多见(占56.00%),栓塞类型以偏心型肺栓塞(占52.00%)为主。间接征象中,胸腔或心包积液5例,肺梗死7例,肺动脉高压9例,马赛克征或肺少血征11例,心功能不全3例等。双侧肺栓塞21例,仅右肺栓塞3例,7例PE患者溶栓治疗后复查CT,血栓均有减少或消失。结论 256层螺旋CT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同时配合强大的后处理软件,能准确、快速的诊断肺动脉栓塞,成为临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HRCT征象在鉴别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胸部HRCT征象在鉴别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具有完整胸部HRCT资料并经病理学证实的 12 1例周围型肺癌 (鳞癌 5 4例 ,腺癌 6 7例 ) ,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全面回顾分析 ,以进一步认识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的CT表现。结果  (1)周围型肺鳞癌的平均直径大于周围型肺腺癌 ,其差别具有显著性 (P =0 .0 0 0 ) ;(2 )深分叶征、灶状坏死及病灶广基与胸膜相连征在周围型肺鳞癌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腺癌 (分别为P =0 .0 0 0 ,P =0 .0 0 0 ,P =0 .0 0 5 ) ;(3)胸膜凹陷征在周围型肺腺癌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周围型肺鳞癌 (P =0 .0 0 6 ) ;(4 )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毛刺征、棘突征在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中的出现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别 (P值均 >0 .0 5 )。结论 HRCT观察肺癌征象更为细致可靠。深分叶征、灶状坏死及病灶广基与胸膜相连征三者两两组合或三者同时组合时对诊断周围型肺鳞癌的特异性高达 90 %~ 10 0 % ,在周围型肺鳞癌和腺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以期提高基层医院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临床高度怀疑急性PE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采用相同检查流程,在不同扫描条件下进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原始图像在ADW4.3图像工作站中采用MPR、MIP及VR方法进行后处理.观察不同扫描条件和不同后处理技术对PE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 ①对比剂浓度300mgI/ml、350或370mgI/ml均可,剂量80~90ml为宜,注射速率3~3.5ml/s即可;②延迟扫描时间17~20s,肺动脉及分支对比剂充盈良好;③吸氧及呼吸训练有助于减少伪影;④扫描范围从肺底至肺尖,足先进,对减少膈肌运动引起的呼吸伪影有好处;⑤肺叶及以上动脉内栓子在MPR、MIP和VR显示率相仿,但MPR有助于显示肺段及以下动脉内栓子.结论 16层螺旋CT采用合适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PE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在基层医院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u lmonary embolism,PE)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评价MSCT对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资料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肺动脉造影(DSPA)或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3例均与临床诊断相符,中心型16例,周围型23例,混合型4例。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叶及叶以上肺动脉的显示率达100%,检出PE阳性20支,段肺动脉清楚显示726支(显示率达84.4%),检出PE阳性109支,亚段肺动脉清楚显示1185支(显示率达68.9%),检出PE阳性61支。PE的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塞、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马赛克”征、右室增大和/或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诊断PE简便、安全、无创,对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可靠,是诊断早期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63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图像重建结合轴位图像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PA对63例患者肺动脉各级管腔内的栓子均明确显示,共累及肺动脉303支;图像分析结果伞部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主肺动脉和(或)左右肺叶、段、亚段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和血管阻塞;部分显示肺栓塞的间接征象为:马赛克征、右心房及右心室肥厚及扩张、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不张及实变(肺梗死)等。62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复查CTPA,其中,栓子完全消失者47例,栓子明显缩小者11例,溶栓治疗效果差者3例,考虑为慢性肺栓塞。结论 64层螺旋CTPA是临床最有效的诊断肺栓塞及溶栓后疗效评价的无创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E)患者双源CT肺动脉成像(CTPA)显示的闭塞性与非闭塞性栓子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的视觉分析法及半定量分析的初步研究.方法:搜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经CTPA及DEPI扫描确诊的31例急性PE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CTPA,记录PE栓子的数量、分布部位及栓塞类型.分析DEPI,分别计算每个栓子栓塞区与对照区肺组织灌注CT值的差值(△CT值).结果:将CTPA所示栓子按其分布部位及栓塞程度分为四型:中央型闭塞型、中央型非闭塞型、周围型闭塞型、周围型非闭塞型.DEPI视觉分析法:闭塞型组中,表现为灌注减低、灌注轻度减低、灌注不变的比例为78.57%(99/126)、21.43%(27/126)、0.00%(0/126).非闭塞组中,其比例分别为19.70%(26/132)、34.09%(45/132)、46.21%(61/132).中央型闭塞型、中央型非闭塞型、周围型闭塞型、周围型非闭塞型视觉阳性率分别为100.00%(85/85)、66.11%(66/108)、100.00%(41/41)、20.83%(5/24).DEPI半定量分析:闭塞型与非闭塞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59±12.10)HUvs (33.12±9.72)HU,t=22.968,P<0.01];中央型闭塞型与中央型非闭塞型、周围型闭塞型与周围型非闭塞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12±13.55)HU vs(36.23±7.87)HU,t=20.506,P<0.01;(53.12±14.64)HUvs(19.12±5.77)HU,t=13.220,P<0.01].结论:闭塞型栓子往往引起灌注异常,而非闭塞型栓予,受多种因素影响,DEPI呈现多样化.双源CTPA联合DEPI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能够对PE治疗前评估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63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图像重建结合轴位图像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PA对63例患者肺动脉各级管腔内的栓子均明确显示,共累及肺动脉303支;图像分析结果伞部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主肺动脉和(或)左右肺叶、段、亚段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和血管阻塞;部分显示肺栓塞的间接征象为:马赛克征、右心房及右心室肥厚及扩张、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不张及实变(肺梗死)等.62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复查CTPA,其中,栓子完全消失者47例,栓子明显缩小者11例,溶栓治疗效果差者3例,考虑为慢性肺栓塞.结论 64层螺旋CTPA是临床最有效的诊断肺栓塞及溶栓后疗效评价的无创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 (PE)中的价值。方法 对 16例临床怀疑有PE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其中 8例发现有肺动脉栓塞 ,5例在溶栓治疗 2 0~ 3 0d后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8例PE患者中发现肺段以上肺动脉 43支发生肺动脉栓塞 ,CT影像表现为肺动脉的完全堵塞、不规则充盈缺损、附壁充盈缺损、轨道征等 ;肺动脉主干的扩张 ;肺段和肺叶的缺血性改变或表现为“马塞克”征。 5例在溶栓治疗后跟踪CT复查 ,4例肺动脉栓塞基本消失 ,1例明显缩小好转。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检查方法 ,也是临床判断溶栓疗效的直观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周围型肺神经内分泌癌的MS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具有完整胸部MSCT资料并经病理学证实的42例周围型肺神经内分泌癌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小细胞癌与其他类型神经内分泌癌在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周围型肺神经内分泌癌病灶密度多较均匀(29例),多有分叶(30例);病灶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和周围阻塞性肺炎在本组少见(分别为8例,4例,7例,8例);病灶呈轻度强化,病灶密度值、强化程度相仿,以上征象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对不同周围型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