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5Gy全身照射对伤口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功能的抑制效应及W11-a12的促愈作用。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5Gy全身照射大鼠复合背部植入聚乙烯醇海绵的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后伤口FBs的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影响。结果 5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后第3、5天伤口内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的FBs数量均显著减少,但减少的程度有所不同,由重到轻依次为bFGF、FN、TGFβ1。而W11-a12能显著增加未照射组和照射组伤口中FN、TGFβ1、bFG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反应阳性FBs数量。结论 全身放射损伤对伤口中FBs的合成与分泌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增强FBs合成和分泌功能是W11-a12促愈作用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是否对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游走功能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及其抑制程度,以及W11-a12的促愈使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单层3T3细胞(小鼠胚胎FBs株)和培养的单层ECV304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划痕伤口模型进行离体照射,观察痕隙闭合速度。结果 在6Gy照射后培养的单层3T3细胞与单层L-ECV304细胞划痕“伤口”闭合明显延缓。单层3T3细胞在伤后10h对照组伤口完全闭合,而照射组仅闭合77%;照射组单层ECV304细胞在伤后12h仅为对照组的83.6%。W11-a12用药组对单层3T3细胞与ECV304细胞“划痕”伤口的闭合均有促进作用。结论 放射损伤对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游走有直接抑制作用,这是伤口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促进伤口细胞游走和增殖是W11-a12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生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极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照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EGF,bFGF,PDGF-B,VEGF等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上述因子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GF-β1及TGF-βR1在受照射皮肤中表达增强,溃疡床的阳性细胞数量较单纯口中减少,强度未见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不能形成有效肉芽组织)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4.
《中华创伤杂志》2001,17(10):604-607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 ix, ECM)成分的影响及康复新(W11-a12)的促愈作用. 方法 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被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SW组)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组(CRW组),每组50只.CRW组采用6 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模型.观察伤后1,3,5,7,10 d时伤口组织中Ⅰ、Ⅲ型胶原(CL-Ⅰ、CL-Ⅲ)、弹力纤维(EF)、纤维黏连蛋白(FN)含量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作用. 结果合并全身放射损伤后,皮肤伤口内几种基质成分的含量呈不同程度降低.其特点是(1)对不同的ECM成分抑制程度不同,按含量降低由重到轻依次是FN、 CL-Ⅰ、EF、CL-Ⅲ;(2)对ECM不同成分抑制的持续时间不同,按降低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 CL-Ⅰ、CL-Ⅲ、EF、FN.使用W11-a12后,单纯皮肤创伤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皮肤伤口中几种主要ECM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高. 结论伤口内ECM成分含量减少是合并放射损伤后伤口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W11-a12具有促进单纯创伤伤口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皮肤伤口中ECM合成与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及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利用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织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在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肉芽组织生长期,照射组新生表皮细胞中MMP1表达与对照组相近,在后期随着照射组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相对较高,在伤后3-14d,TIMP1在对照组新生表皮细胞中呈弱阳性,表皮覆盖皮呈阴性,而在照射组表皮覆盖前呈阴性或弱阳性。MMP1,TIMP1在照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在愈合后期因辐射所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同样表现为表达时相拖后,结论:MMP1,TIMP1在放射复合伤口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细胞纤维、血形成和基质改建等病理过程,是辐射影响伤口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放射复合伤口难愈合的机制。观察单纯伤口及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25Gy (γ射线)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伤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组肌成纤维细胞出现晚、高峰期数量少。结论:辐射引起伤口愈合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时相延迟,从而影响伤口收缩,可能是辐射影响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创伤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变化及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含量变化。结果 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在伤后5、7和10d显著少于单纯创伤组,并显著延迟高峰期;伤口局部PCNA和CDK4含量在务后3、5和7d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伤口局部Cyclin E含量在伤后3、5、7和10d也显著低于单纯创伤组。结论 全身放射损伤可抑制伤后早期细胞周期G1期到S期的转变,抑制细胞增殖,从而使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这可能是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创伤难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的影响及康复新(W11-a12)的促愈作用。方法 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被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SW组)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组(CRW组),每组50只,CRW组采用6Gy全身照射复合皮肤创伤模型。观察伤后1,3,5,7,10d时伤口组织中Ⅰ、Ⅲ型胶原(CL-Ⅰ、CL-Ⅲ)、弹力纤维(EF)、纤维黏连蛋白(FN)含量的变化及W11-a12对其的作用。结果 合并全身放射损伤后,皮肤伤口内几种基质成分的含量呈不同程度降低。其特点是:(1)对不同的ECM成分抑制程度不同,按含量降低由重到轻依次是FN、CL-Ⅰ、EF、CL-Ⅲ;(2)对ECM不同成分抑制的持续时间不同,按降低时间由长到短依次是CL-Ⅰ、CL-Ⅲ、EF、FN。使用W11-a12后,单纯皮肤创伤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皮肤伤口中几种主要ECM成分的含量均显著增高。结论 伤口内ECM成分含量减少是合并放射损伤后伤口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W11-a12具有促进单纯创伤伤口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皮肤伤口中ECM合成与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合并全身放射损伤的创伤(放创复合伤)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变化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原位凋亡检测等方法观察大鼠皮肤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凋亡变化及调亡调控分子Bcl-2和Bax含量变化。结果 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增加,伤口局部Bax含量也显著增加,Bcl-2含量和Bcl-2/Bax比值较单纯创伤组显著降低。结论 全身放射损伤可使创伤局部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从而使伤口局部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伤口局部Bcl-2、Bax含量及其比值异常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成纤维细胞PDGF-APDGFR-α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132只Wisar大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对照组)和照射复合创伤组(照射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RT-PCR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两组伤口伤后1-60d各时间点PDGF-A,PDGFR-α蛋白及PDGF-A mRNA的表达规律。结果 局部照射使伤口愈合各阶段滞后,延长。对照组伤口成纤维细胞PDGF-A和PDGFR-α表达有明显的时相性,PDGF-A在伤后2-21d可见表达,5d为表达高峰;照射组在伤后各时间点其表达均减弱,且表达时相延长,伤后28d仍有表达;PDGFR-α在对照组于伤后2-15d在表达,5d时达高峰,照射组PDGFR-α表达减弱,但共表达时相与对照组一致。结论 照射抑制伤口成纤维细胞内源性PDGF-A及PDGFR-α的表达,表明照射使成纤维细胞自分泌PDGF-A功能减弱并对外源性PDGF-A反应性减弱,进而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对伤口愈合和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放射复合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伤口愈合过程中MMP1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25Gy(γ射线)局部照射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损害作用。照射组伤口较对照组伤口延迟6d愈合,(1)在伤口愈合的炎症期和肉芽组织生长期,照射组新生表皮细胞中MMP1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近,在愈合后期随着照射组伤口愈合的延迟其表达相对增高。(2)MMP1在照射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在愈合后期因辐射所致伤口愈合的延迟同样表现为表达时相拖后。结论 MMP1在放射复合伤口肉芽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直接影响细胞迁移,血管形成和基质改建等病理过程,是伤口愈合延迟的重要机理之一;愈合早,中期MMP1在表皮细胞中的表达有利于重上皮化,后期在放射伤口中的高表达可能影响表皮基底膜和肉芽组织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点眼对兔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PKP)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18只白色家兔的36只眼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9个组,利用兔自体PKP动物模型,采用点眼给药方法,通过伤口愈合强度测量,^3H-脱氧胸腺嘧啶 (^3H-TdR)掺入液闪计数和AgNORs、VGi染色以及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EGF和bFGF联合点眼对兔自体PKP术后伤口愈合的速度、强度及其质量的影响。结果 (1)EGF bFGF联合点眼在PKP术后8d能增加伤口愈合强度以及伤口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2)术后14,21dEGF和bFBGF联合点眼与阳性对照组间的伤口愈合强度、伤伤口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以及^H-TdR的掺入率比较,差异幸免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EGF和bFGF联合点眼在PKP术后早期更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在术后14d以后,EGF和bFGF联合点眼对伤口愈合的促进作用仅相当于单独用bFGF点眼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重组裸质粒(pUDKH)观察其对放射复合皮肤创伤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1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单纯创伤(单伤组)、创伤+伤口局部照射(伤照组)和创伤+伤口局部照射+pUDKH治疗(pUDKH组)3组。图像分析仪测量伤口愈合面积和肉芽组织内血管密度;病理学观察各组大鼠伤口愈合的动态变化。结果伤后第1~28天伤照组动物伤口面积差值持续小于单伤组(对照组),伤口愈合速度较慢;而pUDKH组于伤后第7~21天其面积差值明显大于伤照组(P0.05),表明pUDKH基因能促进放射性复合伤伤口的愈合,其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病理学观察表明,照后早期伤照组渗出物较单伤组和pUDKH组减少,出血坏死较明显,中后期肉芽组织生机不良,新生毛细血管较单伤组和pUDKH组明显减少,晚期伤口愈合较慢,其愈合时间较单伤组和pUDKH组延迟1周左右。结论 HGF基因能明显促进放射复合创伤伤口的愈合,表现在促进伤口区肉芽组织的生长、肉芽组织内成纤维细胞增生和毛细血管的生成及促进表皮角质层的形成和重上皮化过程。pUDKH重组质粒组伤口愈合速度较伤照组提前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4.
硬X线局部照射对猪皮肤创伤愈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硬X射线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TUNEL和图像分析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剂量硬X线局部照射后大鼠伤口愈合的过程。结果:观察发现皮肤放创复合伤的愈合时间与照射剂量存在着密切关系,相关性非常显著,r=0.985。照射后伤口组织胶原的合成降低、排列紊乱,肉芽组织的结构不规则。放创复合伤皮肤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较单纯创伤组显著增加,伤口局部增殖细胞较单纯创伤组显著降低。结论:局部硬X线照射后,猪皮肤放创复合伤伤口愈合延迟,在20-50Gy之间时,延迟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延长。  相似文献   

15.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PDGF-B及受体PDGFR-β的表达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P—B)及其受体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雄性Wistar大鼠,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PDGF—B及PDGFR—β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 照射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PDCF—B及PDGFR—β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中PDGF—B及PDGFR—β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PDGF-B及PDGFR—β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理相关。  相似文献   

16.
硷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火器伤伤口肉芽生成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愈合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Ⅲ型胶元是创口愈合中肉芽组织的主要成份;它的含量说明肉芽形成的程度。我们将重组的硷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应用于火器伤伤道,观察其促进伤口肉芽形成的效果,为火器伤伤口应用生物学治疗加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SP70在正常和放射复合伤口愈合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72只Wistar二级大鼠背部皮肤制作圆形伤口后以25Gy^60Coγ射线局部照射,于伤后2、5、10、15、21、和28d活杀取材,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HSP70基因表达及意义。结果:单纯创伤组于伤后2d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浆内15d后,HSP70逐渐减少。创伤+照射组伤后5d始见血管内皮细胞浆内弱阳性,10-15d时阳性,21天阴性。结论:HSP70参与伤口愈合血管再生的过程,可能对血管再生起促进作用,辐射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HSP70减少可能是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转导分子Smad3、Smad4在伤口愈合中的变化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变化的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40只,以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开放伤为模型,伤后1,3,5,7,10,14,21,30d收集伤口肉芽组织,每个时相点5只,用Westem blot法检测Smad3、Smad4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探查Smad3、Smad4的组织定位。结果 伤后Smad3出现两次高强度表达,第一次发生在伤后1-3d,主要来源于炎性细胞,第二次出现在伤后10-14d,阳性细胞以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为主。Smad4表达呈一过性增强,其时相与Smad3第二次高表达同步,以成纤维细胞为主要来源。结论 Smad3在炎症期的高表达提示Smad3与炎症反应的启动、结束有密切关系;Smad3、Smad4的同步强表达确与伤口组织大量合成胶原的时相一致,说明Smad3是伤口愈合中瘢痕形成的重要介导分子,封阻Smad3活性有可能成为防治纤维化病变及缓减痕形成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伤口巨噬细胞(MΦ)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及W11-a12对其作用。方法。采用电生理膜片钳cell-attached离子单通道记录方法。结果:与单伤组相比,复合伤组伤口MΦ的通道自发性开放的细胞数显著降低;以氯离子为载体的阴离子通道及以钾离子为载体的阳离子通道表现为开放概率降低;平均开放时间常数缩短,平均关闭时间常数延长。W11-a12能增加两伤类组伤口MΦ氯、钾离子通道自发开放。结论:电离子辐射抑制MΦ膜上离子通道的活动可能是其抑制MΦ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W11-a12可减弱电离辐射的这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部照射对创伤愈合过程中伤口(Fb)TGFβ1及TGFβR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32只Wistar大鼠分为单纯创伤组(对照组)和照射复合创伤组(照射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两组伤口愈合过程中伤后1-60d各时间点伤口成纤维细胞中TGFβ、TGFβR1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单纯且口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R1表达有明显的时相性,伤后2-21d可见表达,10d为表达高峰,照射复合创伤组其表达减弱,且表达时相延长,伤后28d仍有表达,结论:照射抑制伤口成纤维细胞内源性TGFβ1和TGFβR1的表达,表明照射使成纤维细胞自分泌TGFβ1功能减弱并对外源性TGFβ1的反应性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