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输血工作中,供血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测定是有效控制肝炎病毒经血液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处于HBV和HCV的窗口期及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供血,检测ALT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然而标本采集后不立即检测,存放时间和温度对ALT活力有直接的影响。笔对此进行了实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血时间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间的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于早晨7∶00空腹和一顿标准餐后1 h抽血2次,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ALT和AST的活性检测,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t检验分析,餐前AST与餐后1 h AS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ALT与餐后1 h AL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时间对ALT和AST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检测ALT和AST时不需空腹抽血。  相似文献   

3.
血液标本体外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体外放置时间和温度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8名受检对象,每人抽取18mL静脉血,将每份标本根据温度分成3组(分别放在4℃、25℃、37℃),测定0h、2h、4h、8h、24h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中切、低切全血黏度),然后进行方差检验并两两比较,观察与25℃(室温)放置,立即测定组(Oh)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及多重两两比较(LSD法)显示: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在不同室温情况下及随体外放置时间的延长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变化(P<0.01).结论血流变指标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应在25℃(室温)、4h内得到测定.  相似文献   

4.
血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讨血标本存放温度、时间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血标本存放于不同温度,于不同时间测定葡萄糖(Glu)、pH值、丙酮酸(PY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比较其含量的变化。结果16℃以下温度存放时间低于4h的血标本转存4℃冰箱后72h内对ALT活性单位变化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显著。结论ALT检测的活性单位与血标本存放的温度高低、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松花粉对砷中毒小鼠肝组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的影响,探讨松花粉对砷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中毒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饮用蒸馏水;治疗组、中毒对照组均隔天注射NaASO2(1mg/kg)进行砷染毒,治疗组在砷染毒第15天后开始用松花粉灌胃(1g/kg)。至第45天,分别测各组小鼠肝组织ALT活性。结果治疗组与正常组对照组相比,两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毒对照组相比,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松花粉对砷中毒小鼠的肝细胞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景红媛 《临床医学》2021,41(11):26-28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对于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月到卫辉市人民医院实施血常规检验的观察人员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位观察人员均抽取2份血液检验样本,将常温下保存的作为A组,-4℃下冷藏保存的作为B组,两组检验样本均分别放置0.5 h、1 h、2 h、4 h、12 h以及24 h,而后根据要求实施血常规检验,就两组检验样本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放置时间下血常规各指标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血液标本在不同温度下放置12 h后实施检测,A组HCT水平高于B组,放置24 h以后,A组MCHC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其他指标在不同温度下检测值存在波动,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以及温度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各检测结果和实际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种情况,为提高血液检测准确性,应根据检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血液检验样本,并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检验,从而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离胶促凝管采集60例患者静脉血,准确记录采集时间并编号,放置30 min后离心.一份置于4 ℃冰箱分别保存0、6、12、24 h后检测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T)、钾离子;另一份于室温保存0、6、12、24 h后检测上述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罗氏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结果 室温下放置超过6 h和4 ℃保存超过12 h,钾离子的测定结果明显高于立即测定结果(P〈0.05).室温保存时间的长短对总蛋白、清蛋白和尿酸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P〉0.05);4 ℃保存超过6 h,保存时间的长短明显影响总蛋白、清蛋白和葡萄糖的测定结果(P〈0.05).4 ℃的尿酸测定及室温保存 24 h内的葡萄糖测定,不受时间长短影响(P〉0.05).室温保存6 h和4 ℃保存24 h会对ALT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P〉0.05).结论 实验室应对标本保存条件标准化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标本保存时间、保存温度和溶血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人血清标本分别置于4℃和-20℃,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放置当天、第3天、第5天的NSE水平,比较不同保存温度、保存时间条件下,非溶血血清与溶血血清中NSE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相同温度下,放置第3天的NSE检测结果高于当天的检测结果(t分别=2.99、6.90,P均<0.05);而放置第5天检测结果较放置第3天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升高(t分别=1.97、2.04,P均<0.05)。在相同放置时间下,只有在放置第5天,4℃组的NSE检测结果高于-2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7,P<0.05)。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及两者交互效应对于NSE检测结果均有明显影响(P均<0.05)。在相同保存温度、相同放置时间下,当天-20℃、放置第3天4℃和-20℃、放置第5天4℃和-20℃的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6、3.49、2.60、13.66、8.42,P均<0.05)。结论血清NSE含量会因溶血、全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以及保存温度的升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本实验主要探讨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及溶血对NSE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对正常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肺癌组各10例的每人双份血液标本分别在4℃和25℃下放置0 h,3 h,6 h再进行NSE水平测定;分别对正常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小细胞肺癌患者各1例的不同浓度的溶血标本进行测定,计算溶血产生的血红蛋白与NSE含量的关系。【结果】在不同温度下,放置不同时间,NSE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4℃下3 h与6 h无显著性差异;3例受检者因溶血每增加1 g血红蛋白就可分别测定出29.28,25.66,36.47μg/L的NSE。【结论】NSE的测定会因溶血,测定时间的延长以及保存温度的增高而使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样本体积分数(SVF)对血清ALT测定准确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SVF固定校准法和SVF不固定校准法测定血清ALT水平.结果 不同SVF条件下,SVF固定校准法ALT高值标本检测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F不固定校准法ALT高值标本检测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VF不...  相似文献   

11.
标本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对血糖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血采集后放置的时间和温度对血糖测定的影响。方法空腹抽取5ml静脉血,分装于四支试管中,在1h内离心,并于1h测定血糖一次。然后把其中两支试管中的血清吸出,分别放于另两支试管中。把1支试管的血清标本和1支试管的全血标本放于4℃冰箱。另1支试管的血清标本和另1支试管的全血标本室温(15-18℃)保存。于2h,3h,4h.6h,32h,48h测定血糖。结果全血标本随着时间的延长结果明显减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减低尤为明显;分离血清的标本在4℃时,结果逐渐减低,在48h内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1),在室温时,血糖的结果略低;室温时血清标本因没有密封措施,致使血清标本因室温干燥挥发而使结果偏高。结论全血标本在室温时应在1h内测定,放入4℃冰箱,也应在2h内测定完毕;血清标本在4℃和室温时,密封保存可放置较长时间。4℃时保存可集中到第二天或更长时间测定血糖。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温度和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粘度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血标本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检测全血粘度,另将20例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后测定其全血粘度。结果 全血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标本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 温度和和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测定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以确保粘度测定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同份血浆留多个样本,每种标本留2份(其中1份离心处理),分别置于4℃24 h、72 h,室温24 h,测其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结果①Ⅴ、Ⅷ凝血因子标本在4℃、室温放置24h、4℃放置72 h,标本间离心前与离心后,其活性Ⅷ因子平均下降1.1%(IU/m l),Ⅴ因子平均下降1.9%。②Ⅷ因子4℃24 h后与新鲜相比活性下降7.8%,72 h后下降11.2%,Ⅴ因子24 h后下降了3.3%,72 h后下降18.2%。③置4℃24 h与72 h,Ⅷ因子平均下降3.4%,Ⅴ因子下降14.8%。④4℃与室温24 h比较,Ⅷ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0.73%,Ⅴ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1%。⑤血型之间差异,4℃24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了8%和2%,B型下降了8%和5%,O型下降了7%和3%,AB型下降了8%和3%;4℃72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10.5%和19.5%,B型下降11%和20.1%,O型下降11.3%和20.3%,AB型下降12%和11.8%。结论①血浆在4℃放置24 h与在室温放置24 h相比较,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影响差异很小。②4℃和室温下,同份标本在放置同样的时间离心前后Ⅴ、Ⅷ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很小。③Ⅷ因子活性在标本置24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Ⅴ因子活性在72 h检测时下降相对较大。④Ⅷ因子活性在4℃24 h和72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很小;Ⅴ因子活性在4℃24 h后下降程度,ABO血型间相差相对较大,72 h后A、B、O下降在20%左右,而AB型下降相对较少,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14.
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 80例血液标本 ,分两组测定凝血指标 ,分别室温及 4℃放置 2h和 4h后再测定凝血指标 ,与即时测定结果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室温及 4℃放置 2h或 4h后测定结果与即时测定结果比较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有差异 ,凝血酶原时间、Ⅴ因子、Ⅷ因子和Ⅸ因子测定结果均缩短 (P <0 0 1) ,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Ⅶ因子和Ⅻ因子测定结果延长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凝血指标测定应在采血后 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对AC-3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标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结果4℃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24h内无明显变化:MPV8h内无明显变化,811后升高。20℃条件下保存的血标本,WBC、RBC、HGB、HCT、MCV和PLT的测定值在12h内无明显变化;MPV的测定值在6h内无明显变化,6h后明显升高。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在12h(4℃)和8h时(20℃)开始发生变化。结论抗凝血标本保存的最佳温度为4℃,20℃(室温)保存的标本应在8h内完成检测;如果室温大于20℃,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温度与时间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100例标本的放置时间与温度,根据放置温度的不同分为:室温组和冰箱组。然后分析不同放置时间的结果。结果标本室温保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红细胞(RBC)总数变化不规律,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总数及淋巴细胞(Lymph)、中间细胞(Mid)直接计数逐渐上升,而中性粒细胞(Gran)直接计数呈下降趋势,血红蛋白(Hb)含量变化不明显。标本冰箱冷藏保存时,随着时间的延长,RBC总数、Gran直接计数呈下降趋势,而PLT计数逐渐上升,WBC总数、Hb含量、Lymph、Mid直接计数变化不明显。结论抗凝血室温保存应在7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抗凝血冰箱冷藏保存只要在22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对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转氨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初检后献血者40人份全血标本和血清标本,采用速率法分别测定其24、48、72h的ALT活性。结果:立即检测ALT结果与4℃血清24h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与4℃血清48、72h及未分离的全血24、48、72h检测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如果标本要贮存,最好将血清尽早分离,然后贮存在4℃冰箱内,时间不要超过两天。  相似文献   

18.
标本保存温度与时间对血糖和血脂检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保存温度与时间对血浆葡萄糖、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20名自愿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将离心后的血浆和血清分装,分别放置室温(24℃)、4℃和-20℃,测定不同保存时间的血浆葡萄糖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结果室温条件下Glu测定值随放置时间而显著降低(P〈0.001),4℃放置2~6h和-20℃保存6d的Glu检测值差异无显著性。HDL-C室温、4℃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和LDL-C室温2h、4℃4h内的检测结果相对稳定,未见差异有显著性。但-20℃6d保存的标本,除LDL-C外,其他血脂3项均与即刻检测结果有差别。结论4℃条件下保存的分离标本,在2~4h内的血糖和血脂4项检测结果比较稳定,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李晔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15-1916
目的观测不同波长设置时,3种溶血程度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的影响。方法用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血红蛋白(Hb)浓度。应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波长设置于340nm和340/660nm时检测20例住院患者,在不溶血和溶血程度在Hb为2.0、5.0、8.0g/L时ALT指标的变化。结果应用配对设计差值均数t检验得出,波长340nm时,与无溶血比较,Hb-2.0g/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Hb=5.0g/L时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Hb-8.0g/L时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波长340/660nm时,与无溶血比较,Hb-2.0g/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5.0g/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8.0g/L时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溶血标本在两种波长设置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的溶血会影响ALT检测,不同波长设置抗干扰能力不同,340/660nm优选。  相似文献   

20.
献血者筛查ALT活性标准研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分析ALT活性作为献血者检测标准及其参考区间。方法 选择从未受血和HBV、HCV标志物均为阴性的 2 84 9名健康人和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连续监测技术测定其血清ALT活性 ,又在其中随机选取 6 85名以赖氏法测定ALT活性。结果 血清ALT的测定值在各年龄组无显著性差异 ;男性ALT活性明显高于女性 ,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连续监测法 :Ρ<0 .0 0 1 ;赖氏法 :Ρ<0 .0 5 )。ALT活性连续监测法测定 x± 2s上限为 5 3 4 9U/L , x± 3s限为 6 6 .5 9U/L ;ALT活性赖氏法测定 x± 2s上限为 2 4 96U , x± 3s上限为 38 89U。结论 参照赖氏法参考区间 ,ALT连续监测法参考区间上限应该为 5 3.4 9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