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疾病观所涉及的病因观、发病观、病理观3个方面入手,系统阐释傣医疾病观的相关内容,研究表明傣医学重视内外病因,认为“四塔五蕴”平衡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帕雅”(病邪)侵袭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疾病在整个病理变化中体现了恒动变化的特点,“四塔五蕴”理论在傣医疾病观乃至整个傣医理论体系中起到了以一贯之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疾病观形成的基础,强调了四塔五蕴学说对傣医学疾病观的影响有:内外并重的发病观;整体联系与恒动变化的病理观。揭示了四塔五蕴学说指导下的同源性和联系性思维对人与自然、人本身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联系的认识观点,贯穿于傣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防治等理论各个方面,是傣医学基础理论的基本特点和临床实践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傣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傣医药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傣医药在发展中重实践轻理论,重药物轻医理,理论与临床相脱节、医与药相脱节等现象十分突出。从傣医理论内涵研究、傣医文献整理研究、傣医本科教育规划教材问世等方面探讨了傣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不断提高科研设计的科学性、先进性才能使傣族医药学得到蓬勃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傣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其医药理论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其中“四塔”、“五蕴”理论是傣医基础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关“四塔”理论笔者已撰文论述,本文再对“五蕴”理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中、傣医文化背景中的宗教哲学、农耕经济和医药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展现傣医药文化特点,为今后更有效的研究傣医学提供一些医学文化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傣医外治法依托于傣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治疗方法,成为傣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傣医学优势和特色之一,可谓独树一帜。本文就傣医外治法的理论、治则、分类、特点等特色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7.
收集傣医治疗风湿病的方剂,对方剂中的傣药采用Spss Statistics For Windows数据录入系统建立傣医治疗风湿病药物数据库,运用频数差异分析、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挖掘,结合傣医药理论,分析和总结傣医治疗风湿病的方药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8.
张翼 《医学与社会》2006,19(7):27-29
牙周疾病是牙齿周围支持组织所患的疾病,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牙周疾病的发展是慢性过程,不经治疗,不能自发地减轻和终止,其患病率和病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主要表现是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移位,咀嚼能力下降。若长期牙龈肿胀、溢脓,可能作为潜在的病灶,引起全身疾病,如关节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笔者就如何辩证看待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9.
选取39首《傣医方剂学》中所收录的典型方剂,对其进行方歌试编,并在阐析编写过程中应遵循原则的同时,对编写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难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对中傣医脉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诊察方法、思维方式及病象主病规律方面许多共同之处,在脉象机理的阐释方面则二者存在较大差别。提出同中找共同规律,异中求发展,保持各自特色,寻求各自发展的观点。同时,提出借鉴中医脉诊经验,补充完善傣医脉诊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傣医生命观时空特性源于傣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它阐述了人之生命活动及生理变化随年龄、季节、地域等变化而改变.傣医将此思想广泛的应用于病理阐述、临床诊断、治疗、预防等各方面.这是对傣医学理论的完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傣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傣族聚居地传染病高发,傣医药防治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傣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源流、理论及实践的梳理,总结傣医药防治疫病的经验,以期对防治传染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傣医肝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肝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整理及阐述。傣医肝病是因多种内、外因导致体内四塔五蕴功能失调,水、血运行不畅,引起肝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变。傣医治疗肝病治则上以调平四塔五蕴,未病先解、先解后治,通利三盘为要;治法上以内治法为主,外治法为辅;用药上善用解药方药,辨塔论治用方,并多用入土塔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医辩证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因外感发热而就诊的60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水煎服,行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给予缓解感冒症状的西药如白加黑,口服对症治疗.治疗期间若合并细菌感染,两组均可给予抗生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d,5d后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退热疗效.结果 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痛和身痛等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辩证治疗外感发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傣医理论研究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傣医药研究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学术不精、层次不高以及资料局限,观点分歧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首先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扩大研究范围,对西双版纳以外的其他傣族地区广泛收集整理,以利于傣医药理论构架的完善。其次,调整研究视角,注重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对傣医的影响,从自然观、生命观、疾病观、诊疗观入手,补充完善傣医药理论体系,并对其体系中的核心理论的内涵进行系统阐释。最后,应当寻求多方合作,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傣药波波罕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傣药"波波罕"—地不容(Stephania epigaea)的生物碱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傣药波波罕块根2%的稀硫酸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阐明结构。结果:从波波罕块根中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千金藤碱(Stephanine,1)、凯萨斯新(Cassythicine,2)、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3)、异可利定(Isocorydine,4)、青风藤碱(Sinoacutine,5)、青藤碱(Sinomenine,6)、8-甲氧基青藤碱(Cephamonine,7)、光千金藤碱(Stepholidine,8)、巴马汀(Palmatine,9)和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10)。结论:化合物7-9为首次从傣药波波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特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临床特色。认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广谱杀灭或抑制病毒作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及用药相对安全的特点。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坚持了审证求因、整体观及多样化辨证的中医基础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傣医学与中医学在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体质与年龄、肤色等方面认识的对比研究,提出傣医学中蕴涵着与中医体质相似的体质理论,然而目前其理论还不够系统和完整,傣医学中体质理论的成熟和完善还有待于学者们继续发掘、整理和研究,以丰富祖国医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