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女性月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关于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报道已比较多,如妊娠期妇女纤维蛋白在原(Fbg)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缩短,以及综合报道四项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但未见有关月经期凝血指标变化的报道。本文对这一时期凝血指标是否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更有利于临床上对女性在该时期所患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2.
妊娠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特别是妊娠中、晚期,体内凝血成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通常是为了避免围产期出血而呈高凝状态。为此,本文对妊娠妇女的PT、aPTr、TT和Fbg进行了检测,以观察妊娠妇女凝血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妊娠后期妇女部分凝血指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期血栓病已成为孕妇围产期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临床上对妊娠期凝血系统的病理生理性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取得了很大进展.经研究表明,妇女在妊娠后期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FIB)增加,凝血因子活性增强,有利于血栓形成.本文对79例妇女妊娠后期的部分凝血指标进行分析,对预防妊娠妇女发生血栓性疾病和严重妇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早孕妇女药物流产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30例早孕妇女服药前和第一次服药后第8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服药后PT明显缩短(P<0.05),APTT和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孕妇女进行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生理上外源性凝血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5.
产科     
正常妊娠071810孕妇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黄小芳…∥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10)·—787~788探讨妇女妊娠过程中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该医院正常妊娠妇女56例(妊娠组),检测其不同孕期(早期:12~14周、中期:24~26周、晚期:36~40周)及50例非妊娠正常妇女(非妊娠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同时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发色底物法测定抗…  相似文献   

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四项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粤  张岳晔 《医学综述》2011,17(9):1432-143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凝血四项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8例PIH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及凝血酶时间,以探讨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在PIH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PIH患者凝血四项结果与健康非妊娠妇女、正常妊娠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PIH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依次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升高,且与病情的轻重相平衡,提示PIH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结论在PIH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平衡紊乱,动态检测PIH患者体内凝血因子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及指导治疗,预防病情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常妊娠     
071481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汪丽…∥重庆医学·—2007,36(13)·—1292~1293,1295了解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6例正常孕妇和2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结果: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T、APTT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值在对照组、早孕组、中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非妊娠妇女组40例(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组40例、子痫前期组40例进行血浆凝血指标的监测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增高、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T缩短,Fib、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与纤溶抑制功能亢进,提示监测发现凝血指标明显异常者,有利于指导高危妊娠临床诊断、早期干预,预防产后出血、DIC等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在妊娠中的改变及对妊娠妇女的影响。方法用德国BECL4凝血分析仪对44例正常对照、81例中孕组(孕20~28用)及59例晚孕组(孕37-40用)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进行检测结果中孕组、晚孕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TT及TT缩短,Fbg水平升高,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T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孕组和中孕组相比,PT和APTT有所延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指标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妊娠妇女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正常妊娠妇女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的检测,并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值检测,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PT、INR、APTT、及TT低于对照组,而D-D和vW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通过凝血指标及vWF的检测可以作为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探讨妇女妊娠过程中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该医院正常妊娠妇女56例(妊娠组),检测其不同孕期(早期:12—14周、中期:24—26周、晚期:36—40周)及50例非妊娠正常妇女(非妊娠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同时采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妇女凝血四项以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妊高症妇女标本60例(妊高症组),正常妊娠妇女标本60例(正常妊娠组)以及本院体检中心未妊娠正常妇女标本6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进行分析。结果:妊高症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对照组,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特别是妊高症妇女相对正常妇女血液均处在高凝状态,应将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检测作为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及时监测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指标,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女性妊娠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的测定均为凝固法,用德国TECO CoatronM4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孕妇200例为测定组。结果测定组中妇女与对照组或早期妊娠妇女比较,PT、APTT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期内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PT、APTT测定时间缩短的生理基础,其对预防、诊断妊娠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德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313-1314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情况,探讨临产孕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5例临产孕妇组(实验组)与141例健康非妊娠妇女组(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与正常非孕妇比较,PT和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B、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而APTT明显降低(P<0.01)。结论:孕妇妊娠前后PT、TT指标无明显变化,不能反映临产孕妇处于高凝状态,而APTT、FIB、D-二聚体可反映临产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的指标,D-二聚体升高还能说明临产孕妇有继发性纤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德国德灵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凝血功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型血凝分析仪对163例不同孕期正常孕妇和113例不同产褥期正常产妇及58例健康非孕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PT、APTT、FIB在妊娠中晚期和产褥初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T仅在产褥初期有明显变化.结论正常妊娠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多项指标与正常人有差异,医生在诊断孕产妇某些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产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临产妇(试验组)与6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T、APTT和FIB值与对照组的相应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检测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对妊娠晚期孕36~40周(孕妇324例)与正常非妊娠妇女104例(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F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的凝血功能较正常非孕妇女有明显变化,因此在临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都应监测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降低DIC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临产孕妇分娩前的凝血功能状况,探讨临产孕妇分娩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等凝血指标变化的检测。方法:选取180例正常妊娠临产孕妇及83例非怀孕育龄妇女进行PT、TT、APTT、Fib检测。结果:临产孕妇组的PT、TT值明显低于非怀孕妇女组,而Fib值有明显的升高,两组PT、TT、Fib值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APTT值虽有降低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而且APTT值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临床孕妇分娩前凝血功能检测,加强分娩过程中产妇各项凝血指标的密切监测在防止生产异常出血和预防诱发DIC及血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凤娥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71-1372
目的:了解常规凝血四项(PT、APTT、TT、Fib)在妊娠产妇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分娩及产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联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血凝仪对289例临产孕妇和16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ib(纤维蛋白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T(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检测凝血四项,可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状况,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