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血脂及心外膜脂肪厚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分为两组,探讨罗格列酮对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心外膜脂肪厚治疗组40例应用罗格列酮(文迪雅)口服,对照组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等,用药一年进行随访观察,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心外膜脂肪厚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对比,能明显控制血脂,心外膜脂肪厚度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都听说高血脂的危害,那么血脂是越低越好吗?怎样才算高血脂呢?日常又该如何防范?湖南王先生王先生:我们的血浆中含有脂肪素,这些脂肪素统称为血脂,如果在血脂中含量大于160mg/dl(毫克/分升),就称之为血液脂肪素超标,即为高血脂(健康人体的血脂一般在130mg/dl以下)。高血脂又称血脂异常,是"三高"的其中  相似文献   

3.
1 间:什么是血脂? 答:人体的脂类,包括脂肪及类脂。人体的脂肪含量占体重的10%~20%,因营养供给与活动消耗变化甚大,故叫“可变脂”。类脂是构成细胞各种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5%,称“基本脂”。脂肪就是甘油三酯(1份甘油和3份脂肪酸组成脂肪);类脂,即磷脂、糖脂及胆固醇的总称。在血液中的脂类称为“血脂”。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超重及肥胖者迅速增加,与此相伴随的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1]。肥胖是导致血脂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但近年研究发现肥胖程度并不能全面反映体重与血脂的关系,脂肪分布也是一个独立的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CT定量测定腹部的脂肪分布,评价其与血糖及血脂的相关性,并分析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三珍  高英英  张金格 《河北医药》2012,34(17):2650-2651
国内资料报道巨大儿占出生总数的5.62%~6.49%,并有逐年上升趋势[1].新生儿体重不仅是反映胎儿在宫内营养的状况,同时也是影响出生后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巨大儿不仅出生时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成年后出现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2].胎儿体重主要依赖于母体的营养状况,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对其的影响,目前侧重于糖代谢研究,对脂肪和氨基酸的研究较少.本文拟通过对孕妇分娩前血脂的测定,分析孕期血脂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观察血脂水平对巨大儿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褐藻酸钾对脂类吸收,血脂水平,脂肪存贮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剂量的褐藻酸钾(1%、2%、4%)掺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周期90d,实验期间检测大鼠粪便中脂肪、胆固醇含量,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体重变化,以及肾脏、睾丸周围脂肪含量。结果实验组粪便脂肪、胆固醇含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血脂(TG、TC、VLDL)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体重增长和肾、睾丸周围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褐藻酸钾有阻止脂类吸收,下调血脂水平、减少脂肪存贮等干预脂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程勤  陈来旺 《淮海医药》2014,(6):521-523
目的探讨正常饮食和高脂肪饮食对小鼠体重、血糖、葡萄糖耐受、血脂、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MD10%和MD45%脂肪含量饲料组,喂养3个月,检测动物体重、血糖、葡萄糖耐受、血脂,以及主要脏器重量及肝脏脂质含量。结果与正常组(MD10%脂肪含量)相比,高脂组(MD45%脂肪含量)动物体重显著增加,出现明显的糖耐量异常和血脂水平升高,同时伴有肝脏脂质含量增加。结论高脂饮食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8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化浊方治疗。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转归率;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干预前后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血脂情况相近,P> 0.05;干预后治疗组血脂水平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肝功能情况相近,P> 0.05;干预后治疗组肝功能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所有患者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健脾化浊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促进其肝功能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脂类和脂肪酸代谢的重要场所,脂肪在肝脏中过量存积,可造成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病,且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及早发现,恰当治疗,可以痊愈。目前一般认为,脂肪肝的发生机制主要在于输入肝脏的脂肪及脂肪酸过多和肝脏蛋白的合成代谢障碍,为明确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及找出二者间的规律,对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我院对900名老干部作肝脏B超、血脂及各项肝功能检查,其中有50例(5.6%)存在脂肪肝,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一项营养学研究发现,高蛋白饮食能够降低肝脏脂肪含量,6周内最多可将肝脏脂肪含量减少48%.饮食究竟以植物蛋白还是动物蛋白为主并不重要.在许多研究中,科学家们观察到高蛋白饮食对体重、肝脏脂肪含量、血脂水平、长期血糖水平以及肌肉含量都有有益作用.但是一些研究也发现高蛋白摄入可以降低胰岛素活性,影响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黄连花薹提取液的降血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连花薹提取液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致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研究黄连花薹提取液对血脂的影响.结果 黄连花薹提取液可使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LDL-C水平降低(P<0.01),HDL-C升高(P<0.01),并有效降低动脉硬化指数TC/HDL-C和LDL-C/HDL-C,降低腹腔脂肪和肝脏粗脂肪重量(P<0.05).结论 黄连花薹提取液具有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动物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高脂饮食组和普通饮食组,于喂养第12周时测大鼠体重、血脂、空腹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于第16周留尿测定微量白蛋白和肌酐,留取肾周和附睾脂肪称重,分离大鼠胰岛进行体外培养,测定胰岛及单个细胞直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大鼠体重、肾周及附睾脂肪含量、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尿白蛋白的排出均明显升高,存在糖耐量减低、胰岛素抵抗.高脂组大鼠中直径大于200μm的大胰岛比例增多,胰岛细胞数目增多.结论 建立的肥胖大鼠模型较接近成年人肥胖症的病理生理改变,可作为肥胖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3.
肥胖是心血管及糖脂代谢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以腹部脂肪积累过多为特征的向心性肥胖与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1]。脂肪的分布及其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单纯性肥胖是成年人血脂异常的独立危险因子,且腹部脂肪的堆积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2,3]。研究体脂分布特征指标与血脂水平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此类研究多集中在超重肥胖与血脂的关系上,体成分、体脂分布与血脂水平关系的分析较少。而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不能反映脂肪的分布特征,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进行体成分测定较BMI、CT等诊断性显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经济、放射性小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精确的测定全身及局部体成分及体脂分布的技术[4]。且男性易于发生腹型肥胖,更易发生糖、脂代谢紊乱[5],因此,本研究以中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探讨体成分、体脂分布情况及其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与未合并2型糖尿病(T2DM)两组病例颈围、腰围、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不同部位脂肪比、血脂与多导睡眠检测(PSG)结果的变化,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28例OSAHS合并T2DM患者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腰围、臀围,计算BMI、WHR;用DXA定量测量全身脂肪比、躯干脂肪比、腹部脂肪比;检测血脂,分别与31例OSAHS未合并T2DM患者作比较分析。结果OSAHS合并T2DM组体重、腰围、WHR、BMI、躯干脂肪比、全身脂肪比、腹部脂肪比均大于未合并T2DM患者(P〈0.05)。与未合并T2DM组比较,OSAHS合并T2DM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合并T2DM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更高(P〈0.05),平均血氧饱和度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SAHS患者合并T2DM时,脂肪含量增多,并以腹部脂肪堆积为主。OSAHS合并T2DM患者缺氧程度加重;血脂代谢紊乱更加严重,临床上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的常见病,现在也越来越年轻化了。因此,每次健康体检必定少不了血脂一项的检查。然而面对化验单上的升降箭头,我们更应该在乎哪个呢?我们有必要那么斤斤计较,胆战心惊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与血脂有关的知识。血脂和血脂异常血脂是血浆中各种脂类的总称,包括三酰甘油(俗称脂肪)、胆固醇、胆固醇酯以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某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86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方式,对比干预前与干预后的BMI与血脂水平、内脏脂肪厚度。结果:经过临床干预后,显示干预后与干预前的BMI水平分别为(29.11±1.85)kg/m~2与(32.41±2.02)kg/m~2,P0.05;干预前男女患者内脏脂肪厚度分别为(39.36±11.36)mm与(37.26±10.46)mm;干预后分别为(27.13±10.56)mm与(24.19±9.56)mm。另外,干预后患者的血脂水平均获得了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对代谢综合征患者来说,给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明显改善患者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及内脏脂肪厚度,值得推荐采纳。  相似文献   

17.
调脂良药     
吴启南 《家庭医药》2004,(12):12-13
绞股蓝的有效成分是绞股蓝总皂甙。国内外许多药理试验都已证明,绞股蓝总皂甙可调节血脂、减肥。绞股蓝调节血脂和抑制肥胖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它可抑制脂肪细胞产生游离脂肪酸,同时合成中性脂肪。第二,它可阻止肠管对蔗糖和脂肪的吸收、防止肝组织内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比较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区别,以便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经肝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80例(单纯性脂肪肝40例,脂肪性肝炎40例)进行B超、肝功能、血脂、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比较。结果 NASH患者在肝功能、血脂、血清纤维化指标上均较NAFL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能转化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尽早的确诊对预后及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体成分特点及血脂水平,探讨体成分、血脂水平与糖尿病合并脂肪肝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11例,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得患者体成分包括蛋白质、无机盐、体脂肪、肌肉量、去脂体重、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身体细胞量、骨矿物质含量等;同时测定患者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应用超声检查确定脂肪肝情况,并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体成分、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身体细胞量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且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体质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血甘油三酯水平等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体质指数、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肥胖程度、血甘油三酯升高明显的患者,要警惕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体重指数、血甘油三酯水平是2型糖尿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新生儿生理性腹泻与母乳脂肪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进行分娩的健康初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产后3~5d、14d、30d的母乳脂肪含量、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胆固醇脂(TC)],并调查新生儿生理性腹泻发生情况,将发生生理性腹泻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n=50),未发生生理性腹泻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n=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