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25例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典型是一般诊断不难,不典型者易误漏诊,现将我院1994-1997年住院的165例AMI病人中,误诊,漏诊的25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夏冰梅 《浙江医学》2001,23(2):103-105
为提高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笔者对1993年1月-2000年4月我院内科收治的6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中漏诊误诊的28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仅占70%~80%。一部分AMI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和特征,尤其是首发症状不典型者,早期常延误诊治,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率高,病死率高。现对1993年10月~2008年10月间28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进行反思,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以期提高对AMI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杨晓智 《实用新医学》2007,8(6):564-565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临床常见心血管急症,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AMI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临床上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症状不典型而导致误漏诊,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更好地掌握AMI的早期诊断,降低漏误诊率,回顾2000年3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发现首诊时延误或漏诊12例,误诊率5.56%。现就其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急性心肌梗死(AMI)典型者诊断不难,不典型者易被误诊、漏诊。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不典型AMI 52例。误诊、漏诊16例,误诊、漏诊率30.77%,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颖  温春琪 《中外医疗》2010,29(8):89-8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误漏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19例误漏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急腹症3例,急性胃肠炎2例,心绞痛5例,急性心力衰竭5例,咽痛1例,另有3例因合并脑血管疾病而漏诊。结论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胸痛或以其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故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综合分析病情,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于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结缔组织病或冠状动脉栓塞所引起.  相似文献   

9.
5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非典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非典型心绞痛临床表现 ,探讨减少临床上的延迟诊断时间 ,使非典型心绞痛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早明确诊断 ,及时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5 2例未出现明显心绞痛典型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后确诊 )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结果 在未出现明显心绞痛典型表现的AMI病例中 ,以心血管表现如冠心病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等最多见 ,胃肠道症状其次 ,再次为呼吸系统表现、神经系统表现等。年龄 <4 5岁者的AMI初诊时不能及时明确诊断的高达 4 7 8%。延迟诊断时间 8~ 132小时 ,平均 6 1小时。结论 对有冠心病家族史、肥胖、酗酒、长期精神紧张者 ,或有出现难以解释之症状者 ,宜尽早做心电图及血清酶学检查并动态观察 ,以便及时发现非典型心绞痛AMI病例 ,早期诊断和治疗 ,减少延迟诊断率及延迟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共56例,其中疼痛部位不典型者21例,无痛而以其它表现为首发症状者23例,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者12例;住院期间病死率30.4%。结论 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较多。高龄、确诊时间晚、临床症状和(或)心电图表现不典型者,误诊病例多,住院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原因.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初诊误诊的患者2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12例(46.2%);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6例(23.1%);误诊为其他心血管疾病5例(19.2%);误诊为其他疾病3例(11.5%).结论: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容易造成初诊时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曾昭文  曾宪清 《广东医学》2003,24(5):541-541
患者 ,男 ,5 1岁。以反复胸闷 ,心前区胸痛 ,全身乏力 2d为主诉入院。入院前有明显精神过度紧张、疲劳病史。入院体查 :神志清楚 ,血压 130 / 80mmHg,脉搏 96次/min ,呼吸平顺 ,口唇轻度紫绀 ,双肺(- ) ,心率 96次 /min ,律齐 ,心音低钝 ,心界无扩大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 :普遍导联ST水平压低 ,压低最少达2 5mm。血沉 2 5mm ,抗“O”阴性。心肌酶谱正常。考虑“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给予 10 0g/L葡萄糖 2 5 0ml+复方丹参注射液 16ml静滴 ,1d后心电图示所有导联ST段恢复正常 ,但胸闷、胸痛症状无明显好转 ,仍按上述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及心电图在原有慢性病基础上发生时表现常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7年来门诊和急诊以各种疾病收住院后,经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0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正> 急性无痛性心肌梗死(PMI)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往往发生漏诊、误诊。为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收集的20例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6岁,有冠心病史10例,高血压史3例,肺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21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论: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因其疼痛不明显或无疼痛,或疼痛的部位、性质等与心绞痛不相符而易引起漏诊或误诊。结论:加强对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提高警惕性,提高诊断准确率是避免误诊误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已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易误诊,应引起基层医生的高度警惕。现对我院不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32例进行误诊原因分析,以加强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对本病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已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缺乏典型症状者约占1/3,易误诊,应引起基层医生的高度警惕。现对我院不典型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32例进行误诊原因分析,以加强对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对本病的误诊和漏诊。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2-87(65.8±12.2)岁,从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对46例误诊、漏诊的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误诊为消化道疾病;8例误诊为呼吸道感染;4例误诊为肺心病;4例误诊为心绞痛;3例误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误诊为感染性休克,其余12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易误诊,临床医生应重视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