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早妊小鼠子宫内膜中上皮基膜,上皮腔面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进行定性、半定量观察。结果显示:小鼠交配后,妊娠第1天到第6天,子宫内膜中上皮基膜和上皮腔面LN阳性反应逐渐减弱,妊娠第4-6天时,上皮基膜中LN阳性反应减弱甚至消失。上述结果显示:早妊子宫内膜中上皮基膜和上皮腔面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可改变内膜的上皮细胞形态和位置,以利植入室的形成,并促进胚泡植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4的表达及超微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4的表达分布状况及超微结构。方法用免疫化SP法检测妊娠1~4d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α4的表达;用透射电镜观察植入前小鼠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结果整合素α4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及腺上皮,表达强弱不等,于妊娠第4天表达最强。透射电镜观察妊娠第4天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分泌颗粒等丰富,内膜间质水肿,基质细胞肥大变圆,胞质内富含糖原、脂滴。结论妊娠1~4d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整合素α4;妊娠第4天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处于植入前分泌功能旺盛阶段。提示整合素α4可能参与小鼠胚泡植入过程,其表达强弱与植入前子宫内膜的发育同步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规律,了解L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16例正常子宫内膜、1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2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的表达。结果 3组内膜组织腺上皮基膜、腺细胞与间质细胞质内均有LN表达,其中3组内膜间腺上皮基膜LN表达构成比(χ^2=13.06,P〈0.001)、腺细胞与  相似文献   

4.
胚泡着床过程中小鼠子宫内膜细胞表面糖基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经,提示了宫内膜糖基的变人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基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用刀豆凝集素(ConA)、荆豆凝集素(UEA)、麦胚凝集素(WGA)、花生凝集素(PNA)和麦胚凝集素(WGA)为分子探针作亲合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与4种凝集素相对应的受体糖基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胚泡植入期间,ConA受体一直为弱阳性,变化不明显;UEA受体主要分布于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表面,随妊娠天数增加含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PNA受体出现于孕5d,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着床前期,WGA受体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表面上皮和腺上皮细胞膜上,胚胎植入后,WGA受体在着床处的蜕膜细胞膜上明显增多。结论在着床期子宫内膜各种细胞的凝集素受体糖基呈现规律性变化,提示子宫内膜糖基的变化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妊娠1~8d小鼠子宫内膜MIF的表达情况,并以动情期非妊娠小鼠子宫做对照。结果在小鼠子宫内膜的所有组织均可检测到MIF的表达,主要表达于腺上皮、腔上皮及基质中的细胞团。MIF在妊娠1~3d表达较强,妊娠4~5d表达较弱,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的腔上皮和腺上皮;妊娠6~8d,MIF表达再次增强,但主要表达于基蜕膜和次级蜕膜区。结论妊娠1~8d小鼠子宫持续表达MIF,提示MIF可能参与小鼠胚泡植入及胚泡植入后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7.
胚泡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中LN和FN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未经产雌性昆明种小鼠,取未孕及孕4~8d 的子宫作切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法观察着床前后子宫内膜中层粘连蛋白(LN)和纤连蛋白(FN)的分布状况及含量变化,探讨它们与着床过程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在未孕子宫,LN 主要分布于各类上皮基膜中,FN 存在于基膜和基质细胞之间;着床前后,各类上皮基膜中LN、FN 含量明显增多,与未孕小鼠差异有显著性。随着蜕膜发育,蜕膜细胞周围出现LN 和FN,呈不甚连续的线样膜环绕蜕膜细胞。LN 及FN 在着床前后子宫内膜中表达增多,提示这两种物质与着床过程及蜕膜细胞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E-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蛋白定位及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小鼠雌雄合笼后建立小鼠早孕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表达的定位;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定量分析E-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定性表达表明,α-连蛋白在小鼠妊娠d1-d5子宫内膜的表达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膜,随着妊娠的继续,从妊娠d6开始,其表达逐渐转移到基质的蜕膜细胞膜表面。半定量结果表明,E-钙黏蛋白和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峰值同时出现在小鼠妊娠的第4天,即胚胎着床前几小时它们的共同表达。结论:E-钙黏蛋白和α-连蛋白可能与胚胎的着床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β半乳糖凝集素-3 (Galectin-3)在植入早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分布状况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妊娠1~5 d小鼠子宫内膜Galectin-3的表达情况,并以动情期非妊娠小鼠子宫做对照.结果 小鼠子宫内膜的所有组织中均有Galectin-3表达,主要表达于腺上皮、腔上皮和基质细胞中.随着小鼠妊娠天数的增加,Galectin-3的表达也逐渐增高,在植入窗口期(妊娠4~5 d)达高峰.结论 Galectin-3在妊娠1~5 d小鼠子宫内膜持续表达,提示在小鼠胚泡植入早期,Galectin-3参与了胚泡的植入过程,在胚泡和子宫内膜的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STAT3与胚泡植入的关系。方法取未孕动情期及孕1~8d的小鼠子宫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对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位置和强度进行检测。结果①STAT3主要分布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和蜕膜细胞。②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中STAT3的表达随妊娠进行逐渐增强,孕4d呈强阳性表达,此后表达逐渐减弱;而蜕膜细胞的表达从孕5d开始逐渐增强。③未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STAT3弱表达。结论①STAT3参与胚泡植入过程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②STAT3还可能参与了植入后胚泡滋养层的扩展、分化及子宫内膜蜕膜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STAT3与胚泡植入的关系。方法取未孕动情期及孕1~8d的小鼠子宫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对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位置和强度进行检测。结果①STAT3主要分布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和蜕膜细胞。②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中STAT3的表达随妊娠进行逐渐增强,孕4d呈强阳性表达,此后表达逐渐减弱;而蜕膜细胞的表达从孕5d开始逐渐增强。③未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STAT3弱表达。结论①STAT3参与胚泡植入过程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②STAT3还可能参与了植入后胚泡滋养层的扩展、分化及子宫内膜蜕膜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对妊娠1 d、4 d、5 d、6 d的小鼠子宫内膜ER和PR的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ER、PR蛋白主要表达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的核膜、核仁及细胞质中,ER于妊娠1 d表达最强,妊娠4 d最弱,妊娠5 d、6 d表达又逐渐增强;PR于妊娠1 d表达较弱,妊娠4 d表达最弱,妊娠5 d表达增强,妊娠6 d表达明显增强。结论:ER、PR蛋白在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持续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在输卵管妊娠发生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定量分析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黏膜上皮、宫内膜及正常输卵管黏膜上皮、正常宫内早孕宫蜕膜组织中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表达。结果:整合素β3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层粘连蛋白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明显低于子宫蜕膜上皮(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子宫蜕膜上皮(P<0.05)。纤粘连蛋白的表达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上皮高于子宫内膜上皮(P<0.05)及正常输卵管上皮(P<0.05),低于正常子宫蜕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卵管妊娠组子宫内膜上皮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高于正常输卵管上皮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输卵管上皮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蜕膜(P<0.05)。结论:整合素β3、层粘连蛋白及纤粘连蛋白参与胚泡异位着床于输卵管内,可能在输卵管妊娠发生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促血管生成素-1在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促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分布及mRNA的表达,以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取妊娠2、4、6和8d的小鼠子宫内(蜕)膜,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查着床期子宫内膜中Ang1蛋白的表达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Ang1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结果Ang1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在基质细胞中表达,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P<0.01),且上皮细胞和血管壁亦为Ang1特异性免疫反应阳性结构。Ang1mRNA自妊娠第2天起即表达于基质细胞中,第4天血管壁细胞质中也出现阳性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强度在妊娠第6、第8天时逐渐增加,平均吸光度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Ang1基因在胚胎着床期血管新生和血管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助于囊胚成功着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血病抑制因子(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及LIF蛋白的组织定位。方法用RT-PCR半定量法测定LIF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LIF蛋白的组织学定位。结果LIFmRNA在早孕期小鼠子宫内膜呈时序性规律表达,孕早期升高,第4天达到高峰,比未孕期明显增高(P<0.01),此后下降,到孕第7天降到孕前水平;LIF蛋白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且第4天染色最深,间质细胞无LIF表达。结论LIF的表达高峰与小鼠孕卵着床时间吻合。因此,LIF可能参与了着床的启动,LIF参与着床可能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动情周期和妊娠期BDF_1雌性小鼠子宫内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染色反应。根据对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各部位细胞增殖情况的观察,发现在动情期PCNA标记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子宫内膜细胞总数的21.8%,并主要分布在子宫表面上皮中,约占表面上皮总数的60%。动情间期可见PCNA标记细胞的再次轻度增高,约占子宫内膜总数的9.4%,也主要分布在子宫表面上皮中,约占26%。妊娠期PCNA标记细胞主要以蜕膜上部为多,同时发现妊娠第9dPCNA标记细胞数量最多,约占细胞总数的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孕激素(P)通过其受体(PR)及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3(IGFBP1-3)介导,对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选取早孕5~7周行人流术的健康成年妇女蜕膜和绒毛标本共48例,每一孕周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5~6例。以分泌中期(月经周期第21d)宫内膜标本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IGFBP1-3和PR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蜕膜和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血清P值从分泌中期逐渐上升,在孕5~6周时呈现一峰值,高于分泌中期水平(P〈0.05)。PR在宫内膜腔上皮和蜕膜细胞中表达与血清P存在相关性,但在腺上皮及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与血清P无相关性。IGFBP1-3在子宫内膜腺、腔上皮和蜕膜细胞中的表达与血清P具相关性。但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与血清P无相关性。结论P对早期妊娠发生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胎盘界面PR及IGFBP1-3的介导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