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颈动脉硬化,hsCRP的关系以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研究组)和40例无颈动脉斑块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于给药前和给药3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测定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等,研究组予以辛伐他汀20mg/晚口服。结果2组比较,研究组FMD低于对照组,而IMT,hsCRP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辛伐他汀治疗后FMD显著改善,IMT、粥样硬化斑块积分、hsCRP减低(P〈0.05);FMD与IMT,hsCRP、TG呈负相关(P〈0.05)。结论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替米沙坦治疗前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替米沙坦40~80mg,1次/d,治疗12个月;比较其治疗前后患者FMD、血压、血糖、血胰岛素水平等。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28±6/74±4)与(147±7/86±4)mmHg比较,P〈O.05;F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5±0.5与4.0±0.4)比较,P〈0.05。空腹血糖(118.5±7.1与148.5±9.4mg/dI。比较,P〈0.05)、血胰岛素(12.4±1.1与16.1±1.4mU/L比较,P〈0.05)、糖化血红蛋白(7.24士0.26与8.26±0.36比较,P〈O.05)、C反应蛋白(2.89±0.30与5.45±0.87mg/dL比较,P〈0.0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论替米沙坦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其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Hcy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06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6)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n=3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NO、ET-1)、Hcy及炎症状态(hs-CRP)的变化,并对2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NO、ET-1、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ET-1、Hcy、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Hcy、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降低炎症反应程度,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3-2016-04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在注射用尤瑞克林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内皮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高于观察组,NO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注射用尤瑞克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内皮功能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过程及药物干预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日本2000年修订的CCCI诊断标准选择研究对象90例,将其分为基础治疗组(A组)、养血清脑颗粒组(B组)、联合用药组(C组)各30例,同时选正常对照组(D组)27例,用药前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治疗前分别与D组比较,NO水平降低,E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NO、ET-1水平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B、C 2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EDD)在A、B、C 3组治疗前后无差异;治疗后B、C 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别与A组比较,除NEDD(P>0.05)外其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CCI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异常,而养血清脑颗粒能够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改善ED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运用日立-图腾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检测24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2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的变化(即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MD)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内径变化(即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同时测定两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NO);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Beck抑郁量表(BDI)评定抑郁症组患者抑郁的严重程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FMD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t=3.62,P0.01);两组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P0.05)。抑郁症组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3.63,P0.01)。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组HAMD及BDI得分与FMD负相关(r=-0.687,r=-0.621;P均0.05);两组血浆NO水平与FMD正相关(r=0.726,r=0.743;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可能与血浆NO水平减低及抑郁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性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T为(52.96±13.79)μmol/L较对照组低,NO为(92.68±14.64)μmol/L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62p、CD63、GMP-140分别为(108.61±49.63)μg/mL、(95.29±42.67)μg/mL、(23.18±11.85)μg/mL,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减轻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预防血小板聚集,有利于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及丹参多酚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压、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治疗.1个疗程(14 d)后,以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ADMA、VE-Ca)的改善程度.结果 经丹参多酚治疗后,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均得到改善,血清ADMA、VE-Ca浓度较治疗前下降(P<0.01).丹参多酚治疗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血清ADMA、VE-Ca浓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丹参多酚对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变化,研究维生素B12、叶酸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01—2014‐01诊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并选择同一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对肱动脉内径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进行彩色超声检查测定,应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内皮型NO合成酶(eNOS )水平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 )水平。对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实施评价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实施评价时运用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NO、FMD以及eNOS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2组差异显著(P<0.01);干预组经过2周的治疗后,BI评分、血清NO以及eNOS与非干预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NIHSS评分明显比非干预组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12周治疗后,血清NO、BI评分以及eNOS均明显高于非干预组,血清 Hcy水平及NIHSS评分明显比非干预组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两者是相互协同的作用,维生素B12和叶酸能够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已确诊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足患者36例,同期选择12例与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患者组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3~7 d后采集单个核细胞,配成干细胞混悬液,2 h内行双下肢多点肌肉注射,根据血管造影结果选择注射范围。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1周患者双下肢冷感、麻木、疼痛明显好转;移植后1个月溃疡基本愈合;移植后3个月踝肱压指数明显升高(P < 0.0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新生侧支血管数量明显增多,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好转(t=8.28,P < 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t =3.08,P < 0.01),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示动员后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且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9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按就时间顺序分为A组(对照组)、B组(养血清脑颗粒组)、C组(联合用药组)各30例,分别观察3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变化,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EDD)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C组经过治疗后,NO水平升高,ET-1水平和FIB减低,t-PA活性增强,PAI-1活性降低,EDD显著改善,两治疗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治疗组治疗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养血清脑颗粒能够有效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血栓前状态,可以作为脑血栓形成的一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并进行病因治疗及神经康复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同时测定CRP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9.1%,治疗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以及反应性充血水平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尤瑞克林却能够明显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提高脑梗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率(flow-medi-ated dilatation ,FMD)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11-01-2013-01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物,观察组加用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比较2组临床疗效,FMD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45/54),91·4%(5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9,P<0·05)。(2)2组治疗后FMD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醒脑静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脑卒中患者FM D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水平及神经体内指标。 结果研究组的各项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功能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较治疗前有一定的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蓝蛋白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双抗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其他体内水平有良好的影响,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发病 7d内脑梗死患者 180例 ,随机分为灯盏细辛组 (90例 ) :用灯盏细辛注射液 4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2周 ;对照组 (90例 ) :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3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 ,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灯盏细辛组治疗后不仅总有效率 (88 89%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8 89% ) (P <0 0 5 ) ,而且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而对照组则不明显。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以降低血脂 ,改善血液流变学 ,有效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4-05收治的86例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进行保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血浆中ET-1、vWF、NO水平的变化以及总治愈率。结果治疗前,2组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记忆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能力、注意力与计算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认知功能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浆中ET-1、vWF、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的ET-1、vW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治愈率79.07%,实验组为95.3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颈内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有轻微的损伤,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患者的脑血管二氧化碳(CO2)反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以分析患者在卒中样发作缓解期的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变化.方法以经基因诊断证实的29例MELAS为患者组,检查时间距离末次卒中样发作的时间大于2周;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评价颈部及颅内大血管形态.血管自主调节功能检测包括:①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呼吸抑制试验,计算呼吸抑制指数(BHI),评价脑血管CO2反应性;②肱动脉法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对两组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MEL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颈部血管超声及头颅MRA检查均未见异常.MELAS组的BHI( 1.36±0.52)、FMD(11.0%±4.8%)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81 ±0.26,t=-3.693,P<0.01;l5.8%±5.8%,t=-3.390,P<0.01).结论 MELAS患者存在脑血管CO2反应性受损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以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以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试验分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25例,无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以胰岛素稳态(HOMA-IR)方法检测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以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ADMA、VE-Ca)的损伤程度.结果 (1)脑梗死组患者的HOM A-IR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组患者的HOMA-IR高于脑梗死合并高血 压组患者(P<0.01).(2)脑梗死组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较对照组严重,血清ADMA、VE-Ca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较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严重,血清ADMA、VE-Ca浓度增高明显(P<0.01).(3)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存存明显的相关性,ADMA随着HOMA-IR的升高而升高,R=0.901(P<0.01),VE-Ca亦随着HOMA-IR的升高而升高,R=0.932(P<0.01).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危险因素越多,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越严重,其机制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引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海通对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2例MID患者随机分为2组:海通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海通口服。对治疗前后2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MMSE)评分进行评价,测定海通治疗前后血脂、血黏度。结果治疗组治疗4、6周后MMSE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6周后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PGMS能明显降低MID病人的血脂、血黏度。结论海通能快速改善轻、中度MID病人的认知功能。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0例TIA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FMD),测定和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1a(6-K-PGF1a)、血小板α颗粒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患者血浆vwF和CMP-140水平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FMD和6 -K-PGF1a水平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FMD与血浆6-K-PGF1a呈正相关(P<0.05),与血浆vWF和GMP-140呈负相关(P<0.05)。结论TI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明显受损,几种血栓前状态因子的变化证实TIA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其可能是脑梗死的发生机制之一,因此,内皮功能的检测有助于对脑卒中事件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