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释放游离内毒素(FLPS)的作用如何,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文以微孔过滤和鲎试剂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在体外与铜绿假单胞菌共同培养,其杀菌滤液中游离内毒素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头孢他啶引起铜绿假单胞菌释放游离内毒素的水平明显高于亚胺培南和无抗生素对照组。结果提示,不同抗生素引起革兰氏阴性菌释放游离内毒素的差异应引起重视并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我院2012~2013年临床分离出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及药敏分析系统对我院临床各标本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法。结果:2012~2013年分离到IRPA646株,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为20.1%~100%,头孢他啶为43.3%,头孢吡肟为20.1%;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为28.1%~30.4%;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8.0%~12.9%;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耐药率为24.5%~31.7%。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严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建议优先选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3):93-93
铜绿假单胞菌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细菌外膜通透性降低及菌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包括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和金属酶等。以往临床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用的是亚胺培南(IPM),其低耐药率一直受人称赞,但近年来,随着IPM用量的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性逐年增高。现就我院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进行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的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分布广泛,生存条件简单,是目前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具有对多种化学结构完全各异的抗菌药物固有耐药,及对原本敏感的药物容易出现耐药的特点,仅有限的抗生素可供选用。重症感染患者病死率相对较高,已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亚胺培南是治疗假单胞菌感染活性最强的药物之一,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耐亚胺培南菌株开始出现并日益增多,严重限制了亚胺培南的应用。本研究采用药敏纸片法筛选天津地区近期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测定18株耐药菌对其它7种常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医生选用敏感有效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IMP)耐药的筛选方法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114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筛选出亚胺培南耐菌株、可疑耐药株和敏感株;然后提取部分菌株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比较三组菌株外膜蛋白的差异。结果1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3株耐药,37株可疑耐药(IMP抑菌圈内出现散在小菌落)3株中敏,61株敏感。在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上发现敏感株存在OprD2、OprE带,但耐药株、可疑耐药株缺乏OprD2;OprE带缺乏或者染色较淡。定量分析发现耐药株和可疑耐药株OprD2、OprE含量明显低于敏感株。结论KB法可以筛选出IMP可疑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IMP抑菌圈内出现散在菌落的菌株是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对IMP耐药的主要原因与外膜蛋白OprD2和OprE缺失或含量明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8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采用K-B琼脂扩散法做抗菌药物敏感实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在所收集菌株中扩增BLAimp、BLAvim、OXA基因。结果用PCR技术在8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中扩增出BLAimp基因。结论实验室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提高烧伤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在家兔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模型上观察并比较了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单次给药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产生的过程、强弱及对动物存活的影响;从药物杀菌作用机制方面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亚胺培南组血清TNF水平从第3~9小时呈现较为平稳的变化过程;头孢他啶组至第7小时出现了第二峰,明显超过对照组和亚胺培南组(P<0.05),其中1只动物死亡,可能与血清TNF水平的过度升高有关;使用诱导TNF产生较多的药物可能加重了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对机体的损害。抗生素间诱导TNF的差异可能与药物作用于不同类型的铜绿假单胞菌青霉素结合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菌极易感染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目前广谱抗生素、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在临床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论述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基因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分析IRPA基因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现状,总结、归纳最新的研究观点。结果:IRPA主要有3种耐药机制,即外膜孔蛋白缺失、产生水解酶、形成生物被膜。结论:OprD2基因缺失或突变是产生IRPA的重要原因,整合子是形成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产生耐药,比较两者产生耐药的时间,分析哪种药更易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方法收集20株对所有抗生素均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和20株质控菌株,先用肉汤培养,连续传代7次,再用肉汤稀释法测出其平均抑制浓度(MIC),然后按MIC/2配制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浓度。肉汤中分别加入配制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培养观察其耐药性,如耐药性增加,测出其MIC值,取MIC/2值浓度,继续培养至完全耐药。结果质控铜绿假单胞菌在用亚胺培南平均4d后就产生耐药,用美罗培南平均16d后产生耐药;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在用亚胺培南平均3d后就产生耐药,用美罗培南平均15d后才产生耐药。结论质控铜绿假单胞菌和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的平均时间远小于对美罗培南产生耐药的平均时间,亚胺培南比美罗培南更容易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情况。方法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微生物鉴定与药敏系统,选择经VITEK-2测定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136株及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株)134株,统计分析两者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几种临床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情况。结果耐药株对以上6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丁胺卡那20.6%、庆大霉素19.1%、头孢他啶/阿奇霉素70.6%、头孢他啶27.9%、哌拉西林63.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2.1%;而敏感株对此6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则分别为32.8%、68.7%、92.5%、65.7%、88.1%和89.6%,明显高于耐药株。经x2检验,除丁胺卡那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其余5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是较好的选择,而丁胺卡那、庆大霉素及单独使用头孢他啶则不推荐。  相似文献   

13.
吕晓燕 《海峡药学》2009,21(10):111-112
为了及时有效监测与控制医院感染,对我院分离出的106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较高,为96.2%,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87.7%,其中内科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低,为83.6%。美罗培南可作为对抗细菌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4.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类型。方法收集同济医院2004年1月-9月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9株,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改良Hodge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金属β-内酰胺酶类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β-内酰胺酶的活性。结果29株细菌均为多重耐药株。11种常用抗菌药物中,仅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9.7%和60.6%。29株菌中有2株产VIM-2金属β内酰胺酶(6.9%)。结论本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流行主要为医院感染所致,且里多重耐药,有2株发现产VIM-2型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云南省安宁地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亚胺培南耐药株产金属酶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以头胞他啶、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为底物,以地酸二钠(EDTA-Na2)为酶抑制剂,应用复合纸片法检测159株临床分离的PA亚胺培南耐药株β-金属内酰胺酶。结果 159株受试菌株中有35株复合纸片试验阳性,表示受试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产金属酶是PA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之一;实验室重视对金属酶的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2007至2009年我院345株铜绿假单胞菌(P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培养鉴定仪,统计方法 采用Whonet 5.3软件.结果 PA的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分离总数的83.8%(289/345);其次为尿液(20株)和分泌物(20株);病区分布前3位为呼吸内科(102株)、神经内科(65株)和脑外科(3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分离率为8.7%(28株);PA和IRPA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均高(>91%),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妥布霉素耐药性均低(<33%);PA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耐药性较低(15%~38%),但IRPA对上述药物的耐药性较高(67%~8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IRPA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应及时监测耐药株,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antibacterials of 345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 and Imi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RPA) from 2007 to 2009. Methods The bacteria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e test adopted the VITEK 2 Compact Full automaticity bacterial culture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Results The sources of PA sample were mainly from sputamentum, urine and secretion. The top three infected regions were respiration medicine, neurology and brain surgery.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IRPA was 8.7% . The drug resistances of PA and IRPA to tetracycline, sinomin compositea, ampicillin, ampicillin/sulbactam, first and second cephalosporin were averagely higher than 91%. The drug resistances of PA and IRPA to piperacillin-tazobactam sodium and tobramycin were lower than 33%, which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change (P>0.05). The drug resistance of PA to ceftazidime, cefepime, levofloxacin, piperacillin and gentamicin (from 15% to 38%) was lower than IRPA (from 67% to 86%) (P<0.05). Conclusion PA is the infected main pathogenicbacteria in hospital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158株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保持较强抗菌活性且耐药率小于35%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更强,多重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可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IRPA耐药相关基因(IMP、SPM、VIM、GIM、GES、OXA-10)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进行检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菌株同源性检测;用VITEK2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8株IRPA对哌拉西彬他唑巴坦、妥布霉素耐药率均为32.1%,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6.4%和67.9%,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呈较高的耐药性(82.1%~100.0%);有4株对16种抗菌药物均耐药。OprD2基因为25.0%(7/28),SPM基因为14.3%(4/28),OXA-10基因为3.6%(1/28);VIM、GIM、GES耐药基因未检出。结论IRPA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治疗IRPA引起的感染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耐药基因以IMP、OprD2为主。  相似文献   

19.
周文  陈善 《安徽医药》2008,12(6):534-535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亚胺培南作为革兰阴性菌的最有效的抗生素,随着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菌株逐渐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我院临床送检的下呼吸道标本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情况及机制。我们通过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状况以及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两个方面来探讨其耐药机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顾丽君 《海峡药学》2009,21(10):106-108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机制。方法取下呼吸道标本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80株,经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耐药性。采用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头胞菌素酶(AmpC酶),采用氰氯苯腙对主动外排泵出表型特征的影响检测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结果80株临床分离菌株中48株对亚胺培南耐药,32株对亚胺培南敏感。48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β-金属酶6株,检出率12.5%;检出产ESBLs11株,AmpC酶8株,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4株,检出率分别为22.9%、16.7%和8.3%;检出9株(18.8%)菌株存在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的耐药机制。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以及存在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是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