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0例初诊胃癌患者的舌象、胃镜象,进行病理学诊断,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早期胃癌患者舌象多正常,进展期胃癌患者多见紫舌、瘀斑舌、舌下络脉曲张以及黄腻苔.舌色淡白者,胃镜下病灶黏膜色泽多为苍白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出现黄腻苔的患者,以Borr...  相似文献   

2.
于志峰  陆小左  胡广芹 《光明中医》2013,(12):2567-2569
目的 观察失眠患者舌象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70例,并选择健康查体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系统和临床结合的方法 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结果 失眠组与非失眠对照组相比,在舌苔、舌色、舌形及舌质RGB值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失眠患者舌象以舌红、舌紫、点刺、舌尖红、瘀斑、舌胖大、齿痕、黄苔、舌苔厚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采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差异,以及舌象与病程关系,研究其病理特征,以期能够指导辨证用药。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6例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舌象进行客观化采集并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舌色、舌形、舌苔上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和晚期舌色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舌形及舌苔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裂纹舌和剥苔占比较大,且与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症的舌象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舌象存在明显差异,为辨证施治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舌诊表现规律特点。方法:对72例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住院患者的舌色、舌苔、舌形、舌下脉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舌形多见胀大舌、齿痕舌,瘦薄、裂纹、青紫、瘀点、舌下络脉异常亦常见。舌苔多为白腻或黄腻苔。结论:通过舌诊观察,可见脾气亏虚、湿浊内蕴、痰瘀内阻是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的重要病机,临床上可依据舌象变化辨证治疗,重视化痰行气祛湿,活血化瘀之治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点,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舌象变化规律,以指导临床辨证.方法:观察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冠心病患者140例,记录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特征,并做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舌色以暗红为主,舌苔多为腻苔或少苔,舌下络脉扩张、迂曲.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点反映出冠心病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  相似文献   

6.
舌作为人体重要的报病器官,可通过望诊或借助其他可视化、客观化、定量化的舌象研究方法为食管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本文探讨分析了近60年食管癌的舌象研究进展,概述了食管癌患者舌色、舌苔、舌形、舌下络脉、舌根结节等特征,舌象在辅助食管癌证型、病理、病灶部位、临床分期诊断并指导食管癌治疗,判断食管癌预后及对不同治疗方式进行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食管癌舌象在舌脱落细胞学、舌苔微生态、舌微循环、甲皱微循环、免疫功能、口腔生化、血液生化方面的机理研究,并对食管癌舌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对今后的研究工作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内镜像、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11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舌象,并与患者胃镜像及Hp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舌色淡白、红、暗红(绛)、紫的变化对应胃粘膜苍白水肿、充血、红斑、糜烂的改变;Hp感染阳性率与舌苔的关系为黄厚腻、光剥〉白犀腻〉少或无苔〉薄黄〉薄白。结论: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痛内镜像、Hp感染存在相关性,舌色的变化可反映胃粘膜色泽的变化,舌苔变化可反映Hp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对住院的85例晚期癌患者的舌象进行观察。舌色:青紫舌20例,红舌19例,淡白舌15例;舌形: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等瘀血征象者37例,裂纹4例;舌苔:黄苔33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大骨节病患者早、中、晚期舌象特点进行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证候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确诊为大骨节病的患者进行舌诊检查,记录舌象,对不同分期的舌象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患者舌色以淡红、淡白、淡紫舌出现比率高,舌形以正常舌形、苍老舌出现比率高,舌苔以薄白苔、白腻苔出现比率高。中期患者舌色以淡红舌、红舌,舌形以正常舌形、裂纹舌,舌苔以燥苔、黄腻苔出现比率高。晚期患者舌色以绛紫舌、淡紫舌,舌形以裂纹舌、淡嫩舌,舌苔以燥苔、剥苔出现比率高。结论:大骨节病早、中、晚期的舌象具有不同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舌象变化与血流变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失眠患者70例,并选择健康查体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舌象采集系统进行舌象的识别分析,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失眠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舌苔、舌色、舌形及舌质RGB值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失眠组血液流变特征与舌象改变有相关性,15项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中有12项与舌诊变化有关。结论:失眠患者舌象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型及舌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流行病学信息,对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型、舌象和其胃镜下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的胃镜分级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证型的黏膜表现未见明显差异(P0.05);不同舌色、舌苔的食管黏膜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但食管黏膜粗糙不平多见于淡红舌,其他损伤类型多见于红舌;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糜烂多见于薄黄苔,黏膜粗糙不平多见于白腻苔。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医证型和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有关,舌象可反映食管黏膜情况,临床检查将现代医学诊断和中医辨证论结合,可更加准确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12.
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观察308例消化系统患者的舌象,从舌色、舌苔、舌形、舌态四个方面来分析消化系统中各病种的舌象特点。提示:病位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大、小肠的患者,舌色、舌苔以淡白舌、白腻苔、黄腻苔为最多,舌形以胖大舌、裂纹舌为多,舌态基本正常病位在肝胆者以青紫、绛舌最多,苔以黄腻、白腻为主,胰腺炎者以红舌、黄腻苔为多。在消化系统中医通过舌象辨证分析方面进行了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变化规律。方法使用中医舌色仪采集15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舌底图像,并与69例其他癌症患者及128例肺结核患者舌下络脉颜色的HSI值。结果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变化与其他组别有显著性差异,且各期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患者舌下络脉颜色HSI值的变化对肺癌的诊断、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和舌象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师根据患者舌象直观、便捷的判断患者心功能寻求客观依据。方法:对46例临床确诊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27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行临床心功能评价(NYHA)、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舌象观察;对心功能和舌象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舌色、舌下脉络同心功能(临床心功能、LVEF值)呈显著相关(舌色r=0.850,r=-0.891;舌下脉络r=0、867,r:=-0、890,P值均〈0.01);LVEF和舌象的相关系数大于临床心功能和舌象的相关系数。结论:舌象和心功能(临床心功能、LVEF值)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观察扩张心脏病舌象变化直观、便捷的判断患者心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15.
舌诊是中医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分析中风先兆患者舌象的临床研究,从舌态、舌色、舌苔、舌下络脉、味觉、痛觉等不同角度总结其特征与规律,发现中风先兆患者的舌象常有诸多具有指向性的特征变化,对辨别疾病的性质、推断病情的深浅轻重以及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都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观察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的诊断在中风辨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观察147例脑卒中患者,急性期84例,恢复期63例;分析不同阶段舌质、舌苔、舌下络脉的不同表现。结果发现中风患者急性期多红舌10例,薄黄苔31例、黄腻苔40例,恢复期患者多以淡红舌35例、薄白苔34例。舌下络脉曲张,恢复期明显38例,急性期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风患者不同阶段舌象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判断疾病的病机,病情演变,可以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Hp相关性胃炎(HPAG)内镜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84例HPAG患者的基本情况、辨证分型与胃镜表现进行数据录入,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HPAG的发病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及是否外出就餐有关。浅表性胃炎主要以脾胃湿热证和肝胃郁热证为主,萎缩性胃炎主要为胃络瘀阻证和胃阴不足证。HPAG不同中医证型与黏膜表现及舌质、舌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脾胃湿热证黏膜多表现为糜烂及充血,多见红舌、黄腻苔;肝胃郁热证黏膜改变以糜烂为主,多见红舌、黄苔;胃络瘀阻证舌象多表现为暗红舌;胃阴不足证的舌苔少或见剥脱。结论:HPAG患者的内镜表现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323例HIV/AIDS患者舌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艾滋病中医舌苔的特征。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323例HIV/AIDS患者和778例对照组的舌质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舌色方面病例组红舌出现频次最高,占42.6%,淡红舌占37.7%,对照组淡红舌出现频次最高,占54.2%,红舌占20.7%;舌形方面病例组胖大舌出现频次最高,占19.8%;舌下脉络方面:患者组舌下络脉粗胀和细短分别为13.8%和10.7%;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艾滋病病邪致病具有热毒、湿浊、致瘀性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气郁质亚健康人群与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数据,探究两类人群舌象特征的差异及其反映的机体变化。方法:选择气郁质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气郁质亚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记录两组舌象五分区的HSV(Hue,Saturation,Value)色度空间特征数据,并由专家进行舌象判定。通过比较两组的舌象特征差异,探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征。结果:舌色方面,研究组暗红舌、绛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舌形方面,研究组点刺舌、齿痕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色方面,研究组黄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质方面,研究组腻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下络脉特征方面,研究组舌下络脉加粗、迂曲、颜色加深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象五分区HSV色度空间参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1、2、3区H值偏低(P<0.05),4、5区V值偏低(P<0.05)。结论: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色多暗红、绛,舌形多点刺、齿痕,苔色多黄,苔质多腻,这些舌象特征与气滞血瘀、热入营血、肝胆火旺、肝郁化火上扰心肺、肝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舌诊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氯吡格雷抵抗(CR)及阿司匹林抵抗(AR)的诊断参考价值。方法共102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完成观察,其中AR 1例,CR 37例,将37例CR患者作为CR组,64例未发生AR和CR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变血管分布及支架植入情况的差异,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中医舌诊分析CR患者舌色、舌体形质、舌下络脉、舌苔色、舌苔质的特征,并将舌色按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分为4级,舌下络脉按瘀滞程度由正常至严重分为4级,分析CR组与对照组舌诊特征的差异。最后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中医舌诊指标单独或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诊断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CR的可靠性。结果高血压病史(OR=3.115,95%CI:1.201~8.077)、较低水平的纤维蛋白原浓度(OR=1.919,95%CI:1.081~3.408)是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CR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CR组患者舌色分级水平较高(P0.05),舌下络脉分级水平亦较高(P0.01)。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提示舌下络脉分级(AUC=0.679)、舌色分级(AUC=0.613)诊断冠心病PCI术后发生CR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联合舌下络脉分级、舌色分级、高血压病史、纤维蛋白原四个指标诊断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CR具有较好的准确性(AUC=0.766)。结论中医舌诊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CR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