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综合治疗对兔腰椎间盘退变中炎性因子TNF-α的影响,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对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90只,雌雄各半,平均6月龄,体重平均约2.5 kg。通过纤维环穿刺的方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9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贴敷组、中药+贴敷组。正常对照组18只不造模,余72只行造模手术,各组分别于治疗后2、4、6周各处死6只,取髓核组织检测TNF-α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中TNF-α的含量与正常组相比较明显升高;所有治疗组2周后椎间盘组织中TNF-α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均明显降低,中药+贴敷组2周后TNF-α的含量与单独内服中药及贴敷比较有明显降低。结论:退变后的椎间盘中释放的炎性因子TNF-α含量会增加;所有干预组在2周后均能降低退变椎间盘中炎性因子TNF-α的含量;综合运用2种干预(中药+贴敷)2周后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中药或贴敷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对大鼠中重度退变腰椎间盘髓核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32只。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中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尼美舒利分散片、身痛逐瘀汤、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喂养20 d后检测灌胃后不同时间椎间盘髓核内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西药组和中药组在灌胃后椎间盘髓核内TNF-α、IL-1β表达与灌胃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后两组炎性因子的表达呈缓慢上升趋势,西药组灌胃后2周与灌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中药组与灌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灌胃后4周与灌胃前比较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和西药组在灌胃后2周和4周髓核内TNF-α、IL-1β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能明显降低中重度退变椎间盘内TNF-α和IL-1β的表达,抗炎止痛效果稳定而持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五福饮对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血清及椎间盘炎性因子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1(白细胞介素-1)、IL-6(白细胞介素-6)、MMP-3(金属基质蛋白酶-3)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6只,即正常对照组、退变模型组及五福饮干预组;应用细针穿刺纤维环结合肿瘤坏死因子-α椎间盘内注射的方法构建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3组大鼠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及五福饮灌胃治疗8周。分别摘除各组大鼠目标椎间盘,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椎间盘TNF-α、IL-1、IL-6、MMP-3的含量。结果:病例观察可见五福饮干预组和退变模型组的目标椎间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五福饮干预组椎间盘退变程度相对较轻。退变模型组大鼠血清及椎间盘内的TNF-α、IL-1、IL-6、MMP-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 0. 05);五福饮干预组与退变模型组相比血清及椎间盘内的TNF-α、IL-1、IL-6、MMP-3显著降低(P 0. 05)。结论:五福饮可通过降低TNF-α、IL-1、IL-6的表达抑制MMP-3的表达,延缓椎间盘内基质的降解,防治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4.
独活寄生汤提取物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机理。方法:选取6-8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各8只。退变组和中药组白兔制作椎间盘退变模型,中药组给予独活寄生汤的水煎剂喂养,退变组、对照组不予中药喂养,8周后,每组取1只白兔对其进行椎间盘切片观察;24周后,对每组剩余的白兔取L4-L5椎间盘染色观察,培养软骨终板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并测其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对照组软骨终板矢面观,周边较厚而中央较薄,中央部血管芽较多且较膨大,周边部血管较少且较细小。对照组软骨终板结构,可见深层软骨细胞胞体较大,胞核相对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而表层软骨终板细胞胞体扁平,胞核亦呈扁平状,在软骨终板与椎体股之间可见潮标。中药组软骨终板厚,细胞数目较多,血管芽直接与软骨终板接触,潮标未见前移。退变组软骨终板较对照组明显变薄,细胞数亦减少,潮标明显前移,血管芽周围钙化,包裹血管芽大部分。退变组软骨终板变薄,细胞数减少,染色较淡。中药组软骨终板细胞培养液中IL-6和TNF-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和退变组(P〈0.05),IL-1β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退变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提取物对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白兔腰椎间盘IL-1β、IL-6、TNF-α有促进作用,可能为其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独活寄生汤(Duhuo Jisheng decotion,DHJSD)延缓人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术中摘取人椎间盘标本,根据磁共振Pfirrmann退变程度分为正常组和退变组。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胞外基质分解酶MMP-3,MMP-13的表达。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用CCK-8法测定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10μg·L-1)和各种不同浓度的DHJSD共同处理下,髓核细胞的活力情况,并筛选出DHJSD合适的作用浓度。随后分为3组:对照组、SDF-1组、DHJSD+SDF-1组,检测各组细胞TNF-α,IL-1β,Agg,co IⅡ,MMP-3,MMP-13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采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或CXCR4-siRNA转染髓核细胞,检测CXCR4,NF-κB主要基团P65磷酸化水平(p-P65)以及P65核转移情况,细胞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情况。通过检测2组椎间盘组织发现退变髓核组织中TNF-α,IL-1β,MMP-3,MMP-13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体外细胞实验发现,CCK-8法检测显示当DHJSD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髓核细胞的活力明显增加。将实验分为3组后,检测发现与单独SDF-1组相比,用DHJSD处理后TNF-α,IL-1β,MMP-3,MMP-13含量明显降低,而Agg和co IⅡ表达明显上升。采用CXCR4-siRNA转染髓核细胞后发现,SDF-1可以明显提高CXCR4和p-P65的表达,促进P65向核内转移,而给予DHJSD或CXCR4-siRNA处理后其作用明显被抑制。进一步采用BAY11-7082处理髓核细胞后发现,能明显降低髓核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以及胞外基质分解酶MMP-3和MMP-13的表达。独活寄生汤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促进胞外基质合成,其潜在机制与SDF-1/CXC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家兔颈椎病模型的建立,了解颈椎间盘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基因治疗对家兔退变椎间盘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25只4个月龄新西兰兔,体质量2~3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基因治疗浅层组、基因治疗全层组。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7个月,基因治疗组则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C2-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8个月后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基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基因治疗能对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IL-1β、MMP-3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自拟中药通络益肾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2组简式疼痛量表(MPQ)评分、汉化Oswea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腰椎功能评分;检测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较对照组的76.47%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感觉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感情PRI评分、ODI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金属基质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腰椎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中药可显著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β、MMP-3及TNF-α水平,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及椎间盘退变,明显减轻机体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肿痛消巴布膏对腰椎间盘突出大鼠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肿痛消巴布膏组、狗皮膏组,每组12只。对除正常组外的其余组大鼠采用髓核垫压法制备椎间盘突出大鼠模型,对肿痛消巴布膏组与狗皮膏组分别贴敷肿痛消巴布膏与狗皮膏,造模成功后第7、14、21天分别测量相应神经根周围组织中TNF-α含量,对比观察肿痛消巴布膏与狗皮膏对TNF-α表达影响的差异。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给予肿痛消巴布膏与狗皮膏贴敷后,两组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肿痛消巴布膏组下降优于狗皮膏组(P〈0.05)。结论:肿痛消巴布膏具有明显抑制椎间盘突出大鼠模型神经根周围组织中TNF-α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痹通胶囊对兔退变腰椎间盘Ⅱ型胶原含量和TNF-α、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纤维环针刺法复制兔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腰痹通、腰痛宁、美洛昔康、模型对照组4组,给药6周,处死后取退变的腰椎间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Ⅱ型胶原含量,RT-PCR法检测TNF-α、IL-1β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腰痹通、腰痛宁组Ⅱ型胶原的含量较美洛昔康和模型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1,P=0.008〈0.01)。与模型组比较,腰痹通、腰痛宁、美洛昔康组TNF-α、IL-1βmRNA的表达均下调(F=10.32,P:0.006〈0.01);腰痹通、腰痛宁、美洛昔康组TNF-α、IL-1β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3.26,P=0.086〉0.05)。结论:腰痹通胶囊提高了椎间盘中Ⅱ型胶原的含量,并下调了TNF-α、IL-1βmRNA的表达,减少了炎症介质的合成,这可能是腰痹通胶囊减缓椎间盘退变,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椎间盘退变模型并在其形成过程中观察蛋白多糖(PG)、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补肾活血法对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PG、NO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中药治疗组(C组)和西药治疗组(D组),每组各10只动物。将B、C、D三组动物通过手术制作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造模后3天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补肾活血中药和芬必得灌胃治疗6周。处死全部动物,取出椎间盘组织,分别测定PG和NO的含量。结果:B组与A组比较,椎间盘中PG含量明显降低,而NO含量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NO与PG含量的变化存在较强的直线相关关系(P〈0.01);C组和D组对PG含量有明显升高的作用(P〈0.01),对No含量却有明显降低的作用(P〈0.01);C组和D组比较,PG和No含量变化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椎间盘的退变过程。补肾活血中药对腰椎间盘退变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补肾活血法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可能与减缓椎间盘基质中的蛋白多糖降解、减轻退变炎症反应程度和改善局部微循环、防止自由基过量产生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为切入点,研究益气活血方促进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组织重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中药+P38阻断剂组,通过刺破大鼠自体尾椎椎间盘包埋至L4-5背部肌肉的方法统一制作破裂型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模型。对照组予腹腔注射2%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予腹腔注射2%DMSO,益气活血方灌胃;中药+P38阻断剂组予腹腔注射P38特异性阻断剂,益气活血方灌胃。各组均用药干预4周后处死并取出包埋的椎间盘,称重并计算椎间盘减少质量,HE染色镜下观察椎间盘形态退变情况,Real Time PCR法检测P38MAPK、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MMP-3、MMP-9、P38MAP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治疗4周后,中药组大鼠椎间盘质量减小值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镜下观察,3组移植椎间盘的组织形态均出现较为明显的退变;与对照组和中药+P38阻断剂组相比,中药组移植椎间盘的组织退变和髓核细胞凋亡更明显。中药组治疗后椎间盘髓核组织中P38MAPK、VEGF、MMP-3、MMP-9的m 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髓核组织中P38MAPK、VEGF、MMP-3、MMP-9及P-P38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调控突出髓核组织的新生血管化,提高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失衡及细胞的凋亡,显著促进突出椎间盘组织的退变和重吸收。  相似文献   

12.
综述腰椎退行性变的相关指标及中医药防治腰椎退行性变作用机制,发现中医药以"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为基本理论,可以通过健脾益气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健肾强壮筋骨来下调MMP-13、MMP-3、MMP-1、IL-1、IL-6、TNF-α、瘦素及脂联素等的表达量,增加血清雌二醇、睾丸酮等含量作为治疗靶点,防治腰椎间盘纤维环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的退变、腰椎椎体的退行性变、黄韧带的退行性变、腰椎小关节的退行性变有相应的科学依据。但在椎体前后纵韧带的退变、软骨终板的退变、骨质增生、退行性椎管狭窄方面其相关机制未完全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对大鼠退变颈椎间盘Ⅰ、Ⅱ型胶原及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和机理。方法建立大鼠动静力失衡性颈椎间盘退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药物组,并设空白组对照,针刺组取颈部夹脊穴,药物组采用布洛芬加颈复康灌胃,治疗30d后,取部分椎间盘测Ⅰ、Ⅱ型胶原含量;取部分椎间盘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学变化。结果与椎间盘退变正相关的Ⅰ型胶原含量测定,空白组少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少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椎间盘退变负相关的Ⅱ型胶原含量测定,空白组多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多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光镜、电镜下椎间盘组织细胞学退变程度由轻至重顺序为空白组〈针刺组〈药物组〈模型组;椎间盘胶原测定结果与镜下椎间盘组织细胞学退变程度相一致。结论针刺颈夹脊穴可以通过调控椎间盘细胞外基质胶原系统抑制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14.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与程度。方法:选择8月龄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月、5月、7月3个对照组,3月、5月、7月3个模型组,每组10只。在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基础上(对照组为不作手术的正常大鼠),组织形态学评判颈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并检测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胶原酶(MMP-1)活性。结果:(1)3月模型组可见颈椎间盘纤维环出现裂隙,排列轻度不规则,髓核出现皱缩或变小,少数间盘可见髓核轻度突出;5月模型组大鼠椎间盘髓核完全纤维化,7月模型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形成。(2)与同期对照组比较,5月和7月模型组大鼠MMP-1活性明显升高(P<0.05);PGE2和6-keto-PG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模型组组间比较,5月和7月组大鼠MMP-1活性比3月组升高(P<0.05);5月组6-keto-PGF1α较3月组升高(P<0.05)。结论:颈椎间盘退变是一渐进性的过程,通过破坏大鼠颈部动静力平衡系统,可以加快颈椎间盘退变进程,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颈椎病病机学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对腰椎间盘退变大鼠TNF-α表达的影响,为延缓或阻止椎间盘退变提供客观评价指标。方法: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每组24只,采用皮下注射D-半乳糖法建立衰老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汤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以Elisa法检测大鼠椎间盘组织中TNF-α的含量,以光密度OD值表示。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TNF-α的表达来减缓椎间盘的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细胞炎性因子方面揭示扶正败毒颗粒对脓毒症大鼠的抗炎及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扶正败毒颗粒组、乌司他丁组及扶正败毒颗粒联合乌司他丁联合组(联合组)各36只,假手术组10只。参考文献制备脓毒症动物模型;观察肺、小肠组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肺、小肠组织IL-1、TNF-α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脏器组织学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正败毒颗粒组肺、小肠IL-1、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或P〈0.05);脏器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1或P〈0.05)。结论:降低组织炎性因子IL-1、TNF-α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脏器损伤,可能是扶正败毒颗粒对脓毒症起到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芪麝颈康丸抑制颈椎间盘退变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分成4组,切除其中36只(A、B、C 3组)颈后部浅、中层肌,造成颈椎间盘退变模型,D 组为正常假手术组。分别给予芪麝颈康丸(A)及对照药颈复康(B)等药物治疗,C、D 组不给药。4个月后将动物处死,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 在大鼠颈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芪麝颈康丸对两者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各组椎问盘退变程度的变化。结果:模型空白(C)组椎间盘退变明显,与 A、D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TNF-α mRNA 阳性信号各组均在椎间盘终板有较高表达,4组程度相似。除 C 组椎间盘髓核软骨样细胞中有明显表达外,其余各组髓核中未见 TNF-α mRNA 阳性信号表达。IL-6mRNA 阳性信号零散地见于各组椎间盘终板,且数量均很少。结论:TNF-α与颈椎间盘退变关系密切,而 IL-6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所起作用不大。芪麝颈康丸抑制髓核细胞 TNF-α mRNA 的表达可能是其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透骨消痛颗粒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骨消痛颗粒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50只,采用改良Hult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测定关节液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浓度,血清MDA、NO吸光度及关节滑膜SOD活性。结果各实验组8周、16周关节液中IL-1、IL-6、TNF-α、MMP-3,血清NO、MDA均呈高表达,16周时关节滑膜中SOD含量呈低表达状态,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8周后IL-1、TNF-α,MMP-3、NO、MDA含量,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8周后IL-6含量,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1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16周后对照组、实验2组、实验3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对照组、实验1组与实验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透骨消痛颗粒通过有效抑制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的生物效应来延缓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血清IL-1β、TNF-α的调节作用,探讨其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正常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造模,治疗组造模后1星期于犊鼻、后三里穴进行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对照组IL-1β、TNF-α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IL-1β、TNF-α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β、TNF-α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异常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含量而发挥其抗炎作用,从而延缓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家兔颈椎病模型的建立,了解颈椎间盘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基因治疗对家兔退变椎间盘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5只4个月龄新西兰兔,体质量2~3 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基因治疗浅层组、基因治疗全层组。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7个月,基因治疗组则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C2—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8个月后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基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基因治疗能对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