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组,75例)和西医对照组(对照组,6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为92.2%(P〈0.05);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软组织松解埋线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联合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软组织松解与皮下埋线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与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愈显率治疗组为82.5%,对照组为56.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LVA、RVA与BA的平均血流速度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2.1%,对照组为37.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软组织松解埋线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与脑部供血情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肌松调整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TCD和X线表现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松调整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调手法配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97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颈椎推拿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药物加颈牵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近期和远期疗效,X线摄片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的检查变化。结果:近期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为23.6%、96.4%;对照组为14.3%、73.8%,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2疗程时VA、BA的VS、VD、Vm、PI值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X线摄片上寰枢关节紊乱改善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43.2%,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6月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2.1%;对照组6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椎微调手法配合头面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具有安全,快速,有效纠正寰枢关节紊乱的作用,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舒缩功能,加强血管顺应性,减少脑血管阻力,促进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非椎动脉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西比灵口服、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5.0%,对照组治愈率2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治疗后眩晕评分、X线表现的变化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非椎动脉型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申保国 《新中医》2011,(12):32-33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辨证为气虚血瘀型的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益气化瘀方口服,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18天后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检测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68.52%,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RVA、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法中药,对照组29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3.3%,对照组为31.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2组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腰肌酸软、疲倦乏力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浮肿改善明显(P〈0.05);实验组治疗后腰肌酸软、疲倦乏力、浮肿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比较,实验组腰肌酸软、疲倦乏力、浮肿症状积分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方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铍针结合蜡疗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铍针结合蜡疗治疗48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另设48例采用封闭治疗。随访3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尺(VAS)评分,根据治疗前后患者颈肩部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铍针蜡疗组总有效率与封闭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铍针蜡疗组愈显率优于封闭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3月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铍针蜡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封闭治疗组。治疗前2组患者VAS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2组间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自身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3月后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铍针结合蜡疗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肯定、易于在临床推广的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通络活血,荣窍定眩,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眩晕症状,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天王补心丹结合坐位定点推扳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天王补心丹结合坐位定点推扳手法、对照组40例用复方丹参片结合颈肩部软组织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5天为一疗程)。结果:主要症状评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颅多谱勒检测检查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优良率90%,对照组优良率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天王补心丹结合坐位定点推扳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盂样庚 《西部中医药》2008,21(11):31-32
目的:观察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纽35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纽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定眩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观测2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旱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早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强心、利尿及血管扩张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对照组服用胺碘酮。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和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6.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治疗组更加明显(P〈0.01)。2组治疗前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但治疗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早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锦添  周晓平 《新中医》2006,38(12):53-54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龙氏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采用单纯龙氏手法。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3%,对照组为88.5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疼痛强度(PPI)评分上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龙氏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减轻临床症状和缓解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调节作用。方法:75例颈性眩晕病人经颅彩色多普勒仪(TCD)检测,根据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为血流加快组和血流减慢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TCD数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流加快组治疗后血流减慢,血流减慢组治疗后血流增加,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腹针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60例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方法:1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二个疗程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推拿手法组与常规西医治疗组相比,眩晕评分、治愈率和X线表现的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调整肌松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蔡国雄  钟强 《新中医》2012,(4):112-114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加颈椎牵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纽采用整脊手法、颈榷牵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对照纽采用颈椎牵引加口服西乐葆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记录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应用Odo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整脊手法加牵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颈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简、效、廉、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赵文  卢云 《新中医》2013,(11):110-111
目的:观察以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为特色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臀部肌肉注射654—2。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天后,2组患者眩晕程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3天后,2组患者眩晕程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1天后、治疗3天后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3天后,2组眩晕消失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为特色的中医综合方案能尽早改善眩晕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止眩定晕汤对内耳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5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4%,治愈率35.0%,二者在总有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治愈率方面差异显著(P〈0.05)。表明止眩定晕汤是治疗内耳眩晕病的有效方剂,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陈海云  陈平 《新中医》2012,(4):102-104
目的:观察孙氏手法结合腹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治疗组予孙氏旋转手法配合薄氏腹针治疗;对照组予牵引配合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评价症状与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对照组为69.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各项症状与功能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间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眩晕频度、程度、持续时间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孙氏手法结合腹针治疗CSA,在改善眩晕症状上尤其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及异体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每纽各20例。治疗组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症状与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尸〈0.01),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O.05);2组间改善指数比较,治疗组也高于对照组(P〈O.05)。治疗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