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压舌板压舌明视插胃管法的临床应用,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方法将5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压舌板压舌明视插胃管法,2组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56%,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84.8%,经统计学分析,χ2=5.9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压舌板压舌明视插胃管法具有用物简单、操作简便易学、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的特点,能准确安全插入胃管,减轻病人痛苦与不适,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法胃管置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插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插管,观察组按改良法插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插胃管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的插胃管新方法可以减少插管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卡因在置胃管术中进行局部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法,研究组采用丁卡因局部麻醉下插入胃管法.记录2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观察插管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有无食管刺激症状,并详细记录.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7.6%(41/42),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66.7%(2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2,P<0.01).研究组患者反应痛苦及食管刺激症状均较对照组少(x(2)=37.42,P<0.01;x(2)=40.62,P<0.01).结论 丁卡因通过对鼻和咽喉部黏膜的麻醉镇痛作用,可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插胃管方法的改进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插胃管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需要插胃管的清醒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的方法,改进组指导患者配合护士缓慢插入胃管.结果:改进组插管时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呛咳发生率、插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进组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是94.17%、69.17%,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插胃管时采用改进后的胃管置入法,插管时间短,患者吞咽动作与操作者送胃管动作易于配合一致,恶心、呕吐出现少,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大,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应用注水法插鼻饲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兰英 《临床医学》2008,28(9):27-28
目的 对需要留置胃管鼻饲的病人,给其注5-10 ml左右的温开水,诱发吞咽发射,从而提高插管成功率.方法 对需要留置鼻饲管的2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胃管,观察组在插胃管时给予注温开水5~10 ml左右,其他操作方法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病人口腔食管湿润,随吞咽活动时将鼻饲管顺利插入,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8%,对照组病人一次插胃管成功率70%(P<0.01);观察组病人呛咳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4%(P<0.01);观察组呕吐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6%(P<0.01);观察组黏膜损伤为2%,对照组28%(P<0.01).结论 对需要留置胃管鼻饲的病人,可在插管时注温开水5~10 ml,可减轻病人痛苦和护士工作量,能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823-825
目的系统地研究改良式插胃管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需要插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插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插胃管方法,对比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为3.2±0.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不良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插胃管法能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减轻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冯兴旺 《全科护理》2011,9(31):2867-2868
[目的]探讨胃镜胶在清醒状态下洗胃病人胃管插入中的应用。[方法]清醒状态下洗胃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胃管,观察组采用口服胃镜胶法后插胃管。比较两组病人插管成功情况、病人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对胃管刺激的不良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清醒状态下洗胃病人胃管插入中应用胃镜胶,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病人对胃管刺激的不良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8.
冯亚波 《护理与康复》2011,10(8):710-711
目的 探讨两种插胃管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入院日单双号将56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插胃管法,对照组采用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评价两组患者插胃管一次成功率.结果 插胃管一次成功率观察组为89%、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x2=15.06,P<0.01.结论 改良插胃管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提高留置经鼻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方法,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方法 选择70例已经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操作者插胃管至18~20 cm时,由另一位护士把气管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继续将胃管送入胃内并确认后,再将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采用插胃管过程中不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保持充盈状态的插胃管术.比较2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及所需插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第1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观察组采用的插胃管方法不仅提高插管成功率,又大大减少插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病人手术前留置胃管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80例术前需留置胃管的病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有计划的健康教育)90例,对照组90例,对观察组病人术前1~2 d提前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在插管前按常规操作执行,观察2组病人插管前后心率、血压、不适反应及首次插管成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心率、血压、不适反应均高于观察组,而一次插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结论在手术病人插胃管前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病人心理、生理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留置经鼻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方法,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方法选择70例已经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操作者插胃管至18~20cm时,由另一位护士把气管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继续将胃管送入胃内并确认后,再将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采用插胃管过程中不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保持充盈状态的插胃管术。比较2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及所需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第1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插胃管方法不仅提高插管成功率,又大大减少插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两种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并需要安置胃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部正位"(以下简称头部正位法)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再托头"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留置胃管插管成功率为91.2%,对照组一次胃管插管成功率为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法留置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比传统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泪道引流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将64例泪小管断裂患者根据手术选用的支撑材料不同分为2组,应用泪道引流管作为支撑的作为研究组,既往应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的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疗效及插管成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痊愈率(80.95%)和插管一次成功率(95.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泪道引流管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推荐选择,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意识障碍需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胃管法。比较两组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插管成功所需时间、插管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意识障碍患者采用刺激吞咽留置胃管法留置胃管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病人手术前留置胃管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80例术前需留置胃管的病人,分为2组,观察组(接受有计划的健康教育)90例,对照组90例,对观察组病人术前1~2d提前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在插管前按常规操作执行,观察2组病人插管前后心率、血压、不适反应及首次插管成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心率、血压、不适反应均高于观察组,而一次插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结论在手术病人插胃管前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病人心理、生理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毒患者洗胃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128例口服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去枕左侧卧位,并使用塑料口咬协助捕管.置管成功后再延长插入胃管长度10-15 cm,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对照组采用传统洗胃法,观察比较2组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组一次插入胃管成功例数观察组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结论 洗胃时采用去枕左侧卧位,使用甥料口咬协助插管,延长捕胃管长度,并采用低压少量洗胃液反复洗胃的方法,较传统洗胃法一次插胃管成功率高,洗胃速度快,洗胃液引流通畅,对胃黏膜刺激、损伤小,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洗胃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次性咬嘴辅助下单人操作明视插管软镜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咬嘴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M组在一次性咬嘴辅助下单人操作明视插管软镜施行经口气管插管,C组在助手辅助下施行明视插管软镜经口气管插管。记录插管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成功2率、显露声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和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100名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插管过程中两组患者Sp O2均保持在95.0%以上,两组插管期间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M组和C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声门显露时间(s)和气管插管时间(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0%vs 88.0%、(13.0±7.0)vs(14.0±8.0)、(20.0±10.0)vs(21.0±11.0),均P0.05],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无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结论与助手辅助下明视插管软镜经口气管插管相比较,一次性咬嘴辅助下单人操作明视插管软镜经口气管插管同样有效可行,无需助手辅助配合,是一种简单方便、值得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应用不同敷料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方法:将186例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PICC置管,置管后观察组(101例)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85例)用一次性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内观察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结果: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部位组与使用一次性3M无菌透明敷贴组比较,无菌纱布组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小(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部位优于一次性3M无菌透明敷贴组。  相似文献   

19.
减轻全麻下留置胃管患者不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1]。传统胃管置入法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的,当胃管插到咽喉部时,对咽喉感受器产生刺激,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或剧烈咳嗽,容易将胃管由口腔咯出,而反复插管不仅容易产生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也给患者增加痛苦,对其心理、生理造成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