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关系、治疗方法及中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治疗As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以血管舒缩、内皮功能障碍、As等为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及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法大致有保护内皮的天然物质替代疗法、内皮种植及基因治疗、补充外源性一氧化氮(NO)、拮抗内皮素(ET)等;并总结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治疗As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舒缩物质如NO/ET与As关系的深入研究治疗是防治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药在保护内皮功能、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但发挥调节血管功能障碍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缺乏深度,进一步探讨中药抗As的作用机制,发挥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开发基于调节血管功能障碍的抗As的中药,在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脂汤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降脂汤方(配方颗粒),1剂/d,口服,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1次/d,口服.疗程8周.观察血脂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内皮素(ET),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的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治疗后组间差异不明显;两组ET-1和hs-CRP明显降低,NO和FMD明显升高;治疗组ET-1和FM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降脂汤能改善患者高脂状态,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hs-CRP水平,这可能是其降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万凌峰  赵红兵  邵铭  薛博瑜 《中医杂志》2012,53(15):1318-1320
目的 研究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检索2003-2011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关于肝硬化肝肾阴虚证中医辨证论治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2002-2011年出版的有关肝硬化肝肾阴虚证辨证论治论述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籍目录登记造册,治疗原则、处方、用药等Excel数据库,对输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计算机检索符合条件的文献69篇,手工检索出符合要求的医学书籍20种.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治疗原则为滋阴柔肝补肾,常用方剂21首,有一贯煎、六味地黄汤(丸)、兰豆枫楮汤、金铃子散、二至丸等;常用中药83味,有生地黄、麦冬、白芍、枸杞子、鳖甲等.结论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应以脏腑辨证为主,同时体现中医整体观念,以滋阴柔肝补肾为治疗大法,并针对气、血、水、湿、热等病理因素合理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4.
钱卫东  方祝元  陈艺 《中成药》2014,(5):929-93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降脂抗氧化合剂治疗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降脂抗氧化合剂组(治疗组)42例及常规降压治疗组(对照组)42例。随访时间12周。治疗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脂、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s-CRP降低(P<0.01),脂质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改善(P<0.01),且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脂质代谢紊乱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降脂抗氧化合剂治疗能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入院时高度怀疑冠心病,且愿意接受冠脉造影(CAG)检查者行CAG检查,将CAG检查正常者5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CAG检查诊断为冠心病者随机分为B组及C组各50例。A组服用安慰剂,B组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C组服用依那普利片。所有冠心病患者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合并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合并糖尿病者服用降糖药物。在入院第2天及服药后3个月、6个月测量血hs-CRP、肝肾功能、血糖、血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结果 B、C 2组hs-CRP、TC、LDL水平明显高于A组,FMD、NMD显著差于A组;服药6个月后B、C 2组hs-CRP、TC、LDL水平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血管内皮功能显著改善,且B组hs-CRP、FMD、NMD改善情况显著优于C组。所有患者服药半年后血糖、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较依那普利片可更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hs-CR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可操作性、重复性好的高脂血症大鼠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12只予以高脂饮食及长期激怒,模拟高脂血症及中医肝肾阴虚证的病因,复制高脂血症大鼠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消瘦、活动减少、竖毛少泽、食欲减少、弓背、扎堆等现象,生化检测结果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血浆cAMP(环腺苷酸)含量升高,E2(雌二醇)、E2/T比值显著升高。[结论]高脂饮食配合长期激怒,可使大鼠的症状、实验室指标均能体现所模拟的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模型,符合临床实际,可将该方法作为中医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6例UP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 脑心通组,观察治疗3月前后血清ET、NO、hs-CRP,并利用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变化率(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或P<0.01);治疗后脑心通组血清ET、hs-CRP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水平,升高NO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等途径取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肝肾阴虚证与神经内分泌网络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肝肾阴虚证的成因、病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医学对人体调控机制认识的整体观、系统观,与现代医学关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理论有相似之处。中医肝—肾间复杂的生理病理关系体现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的内涵。中医之肝肾学说相当于现代医学之NEI学说。科学实验也从不同角度证明肝肾阴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慢性乙肝肝肾阴虚证100例患者临床调查研究,探讨西南地区慢性乙肝肝肾阴虚证特点,得出预防和治疗中道法自然、因地制宜的必要性,祛湿开玄府解郁结的重要性,印证"久病多虚"、"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的古训,补肾具有增效性。  相似文献   

11.
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除接受常规治疗外,治疗组采用耳压配合针刺方法,对照组口服圣.约翰草提取物片。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星期末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证候量表进行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降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肝肾阴虚型抑郁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高蛋氨酸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模型,观察中药养心汤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并对其相关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叶酸组、养心汤组,每组10只。空白组喂养常规普通饲料,模型组、叶酸组、养心汤组喂养含3%L-蛋氨酸的常规普通饲料,共12周,建立血管功能障碍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纯净水;叶酸组大鼠灌胃叶酸片混悬剂1.8 mg/(kg·d),养心汤组大鼠灌胃养心汤浸膏混悬剂2.34 g/(kg·d),灌胃4周。实验结束后,大鼠麻醉称重取材,取胸主动脉电镜观察血管内皮超微结构变化;腹主动脉取血离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 TM)水平。结果电镜下可见空白组大鼠血管内皮完整连续未见明显损伤,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大部分脱落,偶见残存内皮,损伤程度明显加重;与模型组比较,养心汤组大鼠血管内皮基本连续完好,损伤程度明显减轻;ELISA检测结果可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早期肾损害与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6只15周龄的雄性SHR,喂养12周(即大鼠满28周龄)后,针对其24h尿蛋白定量与血清NO、血浆ET-1及NO/ET-1的相关性进行观察;同时,另取同周龄的WKY雄性大鼠7只做为正常对照。结果:(1)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有显著性差异;(2)模型组与空白组在血清NO、血浆ET-1、NO/ET-1和尿蛋白定量方面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3)模型组尿蛋白定量与血清NO及NO/ET-1呈负相关;与血浆ET-1关系不明显。结论:SHR早期肾损害尿蛋白定量与血清NO及NO/ET-1水平呈负相关,推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D)有一定的相关性,尤与舒张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枢神经系统第二大变性疾病,由于PD需要终身管理,治疗、康复和护理费用高昂,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PD在中医学中归为“颤证”范畴。肝肾阴亏为PD主要病机。经典补阴方剂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肝肾阴液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此方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并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六味地黄丸治疗PD可延缓病情,减少西药用量,且不良反应小。现对近年来使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亏型PD患者的疗效评价进行综述,为其治疗P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梓醇对高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观察梓醇对高糖损伤的ECV-304的影响。结果:各浓度组梓醇对糖含量正常培养液中培养的ECV-304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与空白组比较,高糖损伤模型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 NO释放显著减少(P<0.01), LDH释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高糖损伤模型组比较,低、中剂量组细胞活力和NO未见改变,但LDH水平下降(P<0.01);与高糖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梓醇组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1), NO释放增加(P<0.05),LDH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梓醇可能通过调节NO和LDH水平,实现对高糖诱导ECV-304的损伤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风病阴虚阳亢证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关系,以从微观角度寻求中风病证候的辨证依据。方法 应用证候辨证量化诊断方法对151例经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中风始发态的患者进行量化评分,将其分为阴虚阳亢证和非阴虚阳亢证两组,同时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本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ET含节,并进行对照。结果 两组ET含量均升高,与健康人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阴虚阳亢证组ET含量较非阴虚阳亢证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中风阴虚阳亢证与ET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该病早期微观辨证分型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血液透析气阴两虚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血透用药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血透用药,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以及血ET-1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参麦组中医证候实证积分降低(p0.05),其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治疗后,参麦组的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减轻透析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川芎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其有效成分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具有多种药理活性,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为川芎嗪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和基础治疗(降压、降脂及抗血小板),中药组口服益气活血方,西药组口服依那普利,中西医结合组采用联合治疗,疗程12周,观察3组患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及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血压疗效分别是95%、92.5%、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分别是87.5%、75%和62.5%,中西医结合组优于西药组(Z=6.667,P=0.010)。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下调ET-1、IL-6、CRP和PAI-1水平与改善FMD优于中药组(P<0.05);下调AngⅡ及CRP水平,优于西药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