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硒结合蛋白 1 是一种含硒蛋白质,它与硒共价结合,参与了晚期高尔基体内蛋白质的转运。大量研究表明硒结合蛋白 1 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物质,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硒结合蛋白 1 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分化程度、增殖、凋亡、转移、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肿瘤的早期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诊断治疗学(theranostics)是把诊断和治疗结合起来,同时实现影像诊断与治疗的效果。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及靶向性,诊断治疗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策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策略能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靶向性从而提高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其毒性。在诊断治疗学中,诊断的作用在于收集治疗前后疾病状态的信息并指导进一步用药。肿瘤组织微环境相对于正常组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包括微酸性、过度表达的各种酶、低氧等。本文对利用荧光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治疗的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的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监测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筛选策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肿瘤标志物不断涌现。质谱成像是一种研究生物组织或细胞的分子组成及分布的新型技术,可以直接从生物组织切片表面获得多种蛋白质或小分子代谢物的质荷比和空间分布信息,这一新型技术为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消化系统肿瘤已逐渐成为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早期发现也显得尤为重要。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消化系统肿瘤的监测、筛查和诊断是一项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新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提高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是最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 ,尽管食管癌术后生存率有所提高 ,然而进展期食管癌术后的 5年生存率仍在 2 0 %~ 2 5 %。提高食管癌早期诊断率对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TNM分期是评价预后和指导治疗的经典标准 ,但由于肿瘤异质性和个体的不同影响其评价作用[1 ] 。因此 ,建立一种把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病理指标 (组织学分级和肿瘤分期 )结合的分子分期系统对指导个体治疗和评价预后将很有帮助。β -catenin( β-cat)是细胞内十分重要的信号分子 ,它的功能主要参与E -cadherin(E -cad)介导的细胞间粘附和作为Wnt信号通路的重…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微管蛋白结合剂抗肿瘤药毒副作用大,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开发更具特异性的新型抗肿瘤药物。Polo样激酶1(PLK1)是多个细胞周期事件的调控因子,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并且它的表达与许多肿瘤不良预后相关,因此成为一个热门治疗的靶点。Volasertib是目前最具特色的ATP竞争性PLK1小分子抑制剂。不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volasertib在多种临床前/临床研究模型中均表现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此外,volasertib已经被应用于血液恶性肿瘤和多种其他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当中,且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本文主要探讨volasertib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对肾癌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肾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一些关键因子成为治疗的靶点,最主要的是一系列抗血管生成疗法,包括免疫疗法。外周循环血中的分子标志物具有提取方便、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状况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新发现的循环蛋白分子标志物(包括VEGF家族、炎症因子和LDH)和核酸分子标志物(包括循环DNA、microRNAs)作一综述。这些循环肿瘤分子标志物的检测不仅有利于早期肾癌的诊断,而且能为临床医生更好的用药提供指导依据,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是成年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而热休克蛋白(HSPs)作为广泛参与多种肿瘤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分子伴侣,在前列腺癌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并且HSP27被认为是与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类似的生物标志物。其中,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HSP27的表达增加与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有关,并且能够促进肿瘤耐药、侵袭与骨转移,从而使前列腺癌更加难以治疗。因此,靶向前列腺癌中的HSP27可以作为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本文就HSP27的结构与功能、前列腺癌中HSP27介导的去势抵抗及以HSP27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中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肿瘤免疫疗法之一,已被批准为多种肿瘤治疗的一线用药。然而,单一的ICIs疗法具有疗效有限、易耐药等缺陷。因此,开发联合治疗策略以提高ICIs疗效,成为抗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ICIs的新型作用靶点,并结合ICIs产生治疗抵抗的机制,系统介绍了现有疗法(如化疗、放疗、热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疫苗、细胞因子治疗、过继细胞疗法等)与ICIs的联合治疗策略,并深入探讨了其增强肿瘤杀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针对患者病理特征进行个性化联合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的早期发现,对于患者的预后及生存时间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对膀胱癌基因改变的不断认识和分子检测方法的发展,已有许多新型膀胱癌分子标志物被发现。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标志物可以在临床上指导诊断和监测膀胱癌。现对目前正在应用或有可能成为临床上膀胱癌检测的肿瘤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罗铮铮 《海南医学》2016,(2):257-261
泛素化特异性蛋白酶22 (USP22)是一种去泛素化酶,其通过去除蛋白底物的泛素连接,影响c-Myc、Bmi-1、FBP-1等靶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胞周期进展、细胞生长分化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已发现USP22在甲状腺癌、喉癌、口腔鳞癌等多种肿瘤组织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恶性肿瘤的分期、预后密切相关,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的肿瘤标记物,对USP22生理作用机制的探讨已成为目前肿瘤学方面的研究热点.USP22可能作为抗肿瘤治疗新的作用靶点,但相关药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DBC1最早发现是在乳腺癌中杂合性缺失,被称为乳腺癌缺失基因1(deleted in breast cancer 1)。DBC1在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及凋亡、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DBC1的表达进行调控很可能成为肿瘤,炎症以及代谢性疾病重要的干预靶点。本文对DBC1在肿瘤、淋巴细胞功能和部分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曹广义 《医学综述》2012,18(15):2388-2391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小片段非编码RNA调控因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生命进程。miRNAs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方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有证据显示miRNA稳定地存在于人类的血清/血浆中,大量的实验开始探究循环性miRNAs作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的机制。因此,血清/血浆中的miRNAs有望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Astrocyte Elevated Gene 1(AEG-1)作为重要的癌基因之一,目前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最初研究发现AEG-1在HIV-1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原代人胎脑星形胶质细胞(primary human fetal astrocytes,PHFA)中表达升高。而近十年来研究表明AEG-1在神经母细胞瘤、黑色素瘤、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几乎所有器官的恶性肿瘤中均有不同程度过表达,并且在PI3K/Akt、NF-κB等多个信号通路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人体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发挥广泛的调节功能。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AEG-1这一热点癌基因在肿瘤多向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及将其作为恶性肿瘤治疗新靶点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有氧糖酵解增加是肿瘤代谢重编程的主要特征。有氧糖酵解不仅为癌细胞提供能量而且为其生物合成提供必要的前体,这对促进肿瘤生长非常重要。癌细胞通过对糖酵解酶进行调节来满足其自身需求,糖酵解酶在促进肿瘤存活、转移、侵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作为有氧糖酵解的关键酶,由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和乳酸脱氢酶B(lactate dehydrogenase B,LDHB)两种亚基组成。LDHA被认为在有氧糖酵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对于LDHB的研究却较少。但目前LDHB在各种肿瘤进展中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报道,大量研究表明,LDHB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与肿瘤恶性进展相关。本文从LDHB在肿瘤中的调控机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综述了其近10年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子1 (SNAT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评估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构建含183例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NAT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总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SNAT1在正常鳞状上皮组织中不表达,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过表达率为45.4%(83/183);SNAT1的过表达与肿瘤大小(P=0.023)、淋巴结转移(P=0.007)以及疾病进展(P=0.003)有关;生存分析显示SNAT1过表达患者的预后要劣于SNAT1阴性表达患者(P<0.001).此外,SNAT1过表达是评估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4).结论 SNAT1在食管鳞癌中异常活化,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并探讨其与1型肝肾综合征(HRS)的关系。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肝硬化伴腹水患者150例,其中单纯腹水(非SBP组)47例,住院期间无HRS发生;肝硬化并发SBP103例,其中1周内并发1型HRS患者28例(HRS组),另75例住院期间肾功能均正常(SBP组)。150例患者均于入院当天(即第1天)和人院后第3、5、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测PCT、C- CRP,同时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肝硬化SBP组及HRS组入院第1、3、5、7天的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S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RS组入院第1、3、5、7天PC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SB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BP组经过治疗1周内病情有不同程度改善,PCT水平也逐渐下降,HRS组治疗效果差,1周内PCT水平逐渐升高。肝硬化伴SBP患者入院第1天检测的PCT、CRP及常规肾功能指标预测1型HRS的ROC曲线AUC依次为PCT 0.904、CRP 0.742、血尿素氮(BUN)0.724、血清肌酐(Scr)0.659,即PCT>CRP>BUN>Scr。假定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同等重要,以两者之和最大值时对应的浓度为截断点,P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最高。结论持续监测PCT可评估肝硬化伴SBP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并可预警HRS发生,从而可以提早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纳米硒对小鼠移植瘤H22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探讨纳米硒抗肿瘤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体内抗肿瘤法观察各组的抑瘤率;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甲基绿-派洛宁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Bax蛋白的表达水平;HE切片检测对胸腺脾脏的黟响。结果:纳米硒抑制小鼠移植瘤H22的生长、浸润,减少核分裂,增加凋亡,血管生成减少;电镜见肿瘤细胞的典型凋亡形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组织的Pax蛋白表达上调,SI、TI无明显降低,脾小体、脾巨噬细胞数升高。结论:一定剂量的纳米硒可能通过增强免疫作用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两种主要途径来实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