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5例GVHD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GVHD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 异基因移植患者5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LM)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AL)2例.同胞间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移植45例,非血缘异基因移植7例,HLA半相合移植3例.43例患者采用MMF、CsA联合短程MTX方案.12例患者采用MMF、CsA、短程MTX联合ATG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造血均顺利重建,12例(21.1%)发生Ⅰ~Ⅱ度aGVHD;11例(20%)发生cGVHD,局限型8例,广泛型3例.aGVHD和广泛型cGVHD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均得到控制.结论 MMF、CsA、MTX、ATG三联方案能有效控制同胞间HLA全相合移植的aGVHD,加用ATG能理想的预防同胞间HLA半相合移植和非血缘异基因移植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特点及有效防治。方法: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各1例)采用改良的马利兰、环磷酰胺方案进行预处理后,输注供者骨髓血或外周血干细胞。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予马法兰 阿糖胞苷 环磷酰胺 足叶乙甙方案预处理,回输外周血干细胞。aGVHD的预防均用环胞菌素A、甲氨蝶呤,出现GVHD后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结果: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发生较为严重的aGVHD2例。结论:联合各种免疫抑制剂,能有效防治GVHD,使患者获得长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医院2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设为感染组。同期的28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再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移植方式和原发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6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22.73%,对照组则24例患者长期存活,4例死亡,病死率为14.29%,两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感染的病情复杂,病死率高,与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关,临床上需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细胞因子IL-2的变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探讨IL-2在临床aGVH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行allo-HSCT,采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aGVHD发生时15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的IL-2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L-2的基因表达,并与未发生aGVH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15例发生aGVHD(10例Ⅰ度aGVHD,5例Ⅲ-Ⅳ度aGVHD),发生aGVHD患者的IL-2浓度以及基因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发生aGVHD者,并且IL-2浓度随着aGVHD严重程度的增高而增高。结论:IL-2在临床aGVHD发生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接受不同数量供者CD4 CD25 调控T细胞(TReg)移植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和造血与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接受allo-HSCT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物中的TReg值和移植后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按移植供者TReg绝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0×10/kg为标准分为高TReg移植组和低TReg移植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与免疫重建、TReg重建、GVHD发生及无病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 高TReg组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重建时间分别为 (8.62±2.29)d和 (12.69±5.74)d,低TReg组分别为 (8.88±2.71)d和 (15.18±6.71)d(P值分别为0.778和0.613),两组间WBC和PLT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 15 dCD4 CD3 ,CD45RO CD4 T细胞重建, 30dCD3 、CD4 CD3 T细胞重建明显快于低TReg组患者(P值分别为0.039、0.024、0.014、0.020).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 15 dCD4 CD25 TReg重建, 180 d与低TReg组相比明显加快(P值分别为0.013、0.005).高TReg组和低TReg组患者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61.54%(8/13)和94.12%(16/17),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27),移植的供者TReg数与急性GVHD的发生程度呈负相关(rs=0.393,P=0.032).高与低TReg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40±16.10)%和(72.00±2.00)%,无显著性差异(P=0.818).结论 供者TReg能促进allo-HSCT后免疫重建及CD4 CD25 TReg重建,降低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出血性膀胱炎(HC)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发生迟发性HSCT。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P2,1例为急性粒细胞部分分化型。2例均治愈,但最终均死亡。结论早期HC可加用美司钠,迟发的HC加用前列腺素E1脂质微球和抗病毒抗炎可能有效,对合并GVHD者需同时抗排异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结核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特征、易感因素及转归,探讨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7例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诊断为结核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治疗及转归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规律.结果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自2004年起共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81例,其中7例患者移植后并发结核感染,女性2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为(31.3±9.6)岁,移植后结核的发病率为1.46%.7例患者中肺结核5例(血行播散型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膀胱结核1例.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发热、咳嗽、尿路刺激症状、头痛.有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病史2例.7例患者发病后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检测均阴性,有3例外周血结核T细胞斑点检测(T-SPOT)阳性,其中1例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1例行膀胱镜活检病理示炎性肉芽肿,1例行肺穿刺活检病理示肉芽肿性炎症伴凝固性坏死.影像学表现:肺部CT表现为斑片状影3例,粟粒状结节影2例,胸腔积液1例;合并真菌感染1例.经抗结核治疗后临床治愈6例,死亡1例,有效率85.7%.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需警惕结核的发生,早期进行筛查,避免误诊、漏诊.早期诊断并及时予以正规抗结核治疗可以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发生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astrointestinal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I-GVHD)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2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I-GVHD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GI-GVHD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GI-GVHD对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接受allo-HSCT的201例患者中,36例(17.9%)发生GI-GVHD,发生中位时间为34(9~88)天,中位生存时间为228(21~1759)天,总体生存率为36.1%。随访中发生GI-GVHD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较未发生者明显降低(36.1% vs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GI-GVHD患者以持续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消化系统出血等症状为主,常伴有皮肤、肝脏等靶器官的损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受者性别关系(P=0.012)、移植类型(P=0.05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位点不合程度(P=0.015)、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P=0.029)、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超过7天(P=0.007)、早期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P=0.023)是GI-GVHD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供男性(P=0.009,OR=8.866)、非亲缘不全相合移植(P=0.043,OR=16.532)、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超过7天(P=0.023,OR=0.079)、早期BSI(P=0.008,OR=0.165)是影响GI-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者年龄、疾病类型、有否基础疾病、移植物类型、移植时长、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GVHD预防方案、回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及CD34+细胞数量、粒系和巨核系重建时间、发生其他类型的GVHD等均不是GI-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GI-GVHD组患者较非GI-GVHD组患者OS明显降低(36.1% vs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女性供男性、非亲缘不全相合移植、预处理期间碳青霉烯类治疗超过7天和早期发生BSI可能是导致GI-GVH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移植后发生GI-GVHD的患者生存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疾病复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关系。方法:19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其中HLA配型同胞全相合8例,无关全相合2例,半相合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移植后20天、40天、60天和100天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比较疾病复发与未复发患者、发生aGVHD与未发生aGVHD患者间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19例患者移植后发生aGVHD10例,复发5例。移植后第40、60和100天,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20和60天,aGVHD组CD3+、CD3+CD4+、CD3+CD25+亚群数量均高于无aGV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第100天,aGVHD组CD3+CD4+、CD3+CD25+亚群数量高于无aGV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与移植后aGVHD的发生发展有关,动态监测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预判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三色荧光标记的流式细胞术,对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FasL表达进行监测。结果移植前T细胞的TasL、表达率仅(2.13%±2.02%),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移植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FasL表达水平升高,尤以急性GVHD患者表达升高显著(P<0.05),而自体干细胞移植患者的FasL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部分T淋巴细胞处于激活状态; FasL表达可能与aGVHD相关;对FasL表达的监测可从细胞、免疫分子两个层次对T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进行评估,该体系的完善对临床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可能有较直接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的变化。方法 42例肝吸虫病患者,分为吡喹酮片(150mg/kg)治疗1个疗程组(共17例)和2个疗程组(共25例),比较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ELISA法测定血清IL-35含量的变化,并设健康对照者14例。结果 1个疗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分别为(12.3±4.1)%和(9.2±2.9)%;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9±3.7)%和(4.4±2.5)%;健康对照组为(4.2±1.1)%。1个疗程组血清IL-35治疗前后分别为(82.2±15.3)pg/m L和(62.3±11.9)pg/m L,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88.3±18.5)pg/m L和(39.7±10.4)pg/m L,健康对照组为(38.4±10.6)pg/m L。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与2个疗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个疗程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升高,治疗后均下降,2个疗程组下降更显著,可作为肝吸虫病疗效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STAT3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与急性移植 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关系。方法:收集行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0例患 者的血液样本,ELISA检测各组患者血清IL-10,TGF-β1,IL-17A,IL-17F等细胞因子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患 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Treg(Foxp3,CTLA4,IL-10,TGF-β1)和Th 17(RORγt,IL-17A,IL-17F)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 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患者STAT3的表达水平;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 法检测各组患者STAT3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未发生aGVHD患者比较,aGVHD患者血清中IL-10 及TGF-β1水平明显降低,IL-17A及IL-17F水平明显升高;aGVHD患者外周血CD4+ T 细胞中Foxp3,CTLA4,IL-10, TGF-β1转录水平明显降低,RORγt,IL-17A,IL-17F转录水平明显升高;aGVHD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中STAT3的表 达水平明显升高,STAT3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且STAT3表达水平与其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呈明显 负相关。结论:Treg/Th17的比例失衡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发生aGVHD的重要因素,STAT3启动子区DNA 低甲基化可能介导STAT3的过度表达,参与Treg/Th 17的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改变所致的细胞免疫抑制效应在慢性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标染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慢性湿疹患者和33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数量及胞内转录因子Foxp3(forkhead box p3)表达水平.结果 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比正常人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 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下降导致参与IV型变态反应的效应性T细胞功能活性增强,这可能是湿疹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左归丸对小鼠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左归丸制剂对小鼠脾细胞中Treg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给予不同剂量左归丸处理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reg亚群(CD4+/CD25+)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IL-10、TGF-β、IFN-γ及Foxp3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小剂量左归丸对小鼠脾脏Treg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中剂量左归丸可明显上调小鼠脾脏Treg亚群比例(P<0.05),提高Treg特异性胞内信号Foxp3及相关细胞因子IL-10、TGF-β的转录水平,同时抑制IFN-γ的表达;大剂量左归丸可显著降低Treg细胞亚群比例,对Foxp3I、L-10、TGF-β、IFN-γ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随着中、大剂量左归丸处理小鼠IFN-γ的转录下调,血清中IFN-γ的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左归丸可上调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IFN-γ的表达,但这种免疫效应有剂量限制性,大剂量应用时显示抑制作用,提示左归丸对Treg亚群有剂量依赖性的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机制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其具体机制创造条件。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ACAID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实验组将2μL卵白蛋白(OVA,50mg/mL)前房注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以2μL PBS行前房注射,7d后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足底皮下免疫OVA100μL(2.5mg/mLOVA与CFA等体积充分乳化),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14d后检测耳廓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流式分析脾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以及CD8^+Foxp3CF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结果:DTH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耳廓肿胀值较阳性对照组明显减小。CD4+CD25+Foxp3CF细胞和CD8^+Foxp3q^+细胞比例较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均升高。结论:CD4^+CD25+Foxp3^+T细胞和CD8^++Foxp3^++T细胞在ACAID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的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异常与其发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及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特点,探讨CD4+CD25+Treg和Foxp3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例UC活动期患者,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和经电子肠镜活检肠黏膜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amina propria mononu-clear cell,LPMC)中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黏膜中Foxp3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 U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黏膜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和Foxp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PBMC和LPMC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清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4+CD25+Treg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Treg数量减少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是一群胸腺来源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淋巴细胞,其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外周免疫耐受以及抗感染免疫、肿瘤免疫、移植免疫、变态反应等许多病理性免疫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天然型调节性T细胞(natural Treg, nTreg)或称胸腺调节性T细胞(thymus regulatory T cell, tTreg)是调节性T细胞群中很重要的一个亚群。本文将对这一主要亚群及其分化、发育、增殖等过程和相关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免疫系统是一个高速运转的复杂网络系统,当机体遇到环境中的抗原、细菌、病毒等异物侵袭,它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免疫反应。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免疫过程,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之中,近些年,随着Treg细胞的出现及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渐渐意识到"免疫耐受"的形成对维持机体的免疫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Treg细胞在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中的核心作用已得到肯定,本文将会对Treg细胞在过敏性鼻炎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5-17
目的探讨CIN及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CIN(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0例,宫颈癌患者40例,其中Ⅰ~Ⅱ期20例、Ⅲ~Ⅳ期20例,同时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CIN及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IN及宫颈癌患者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间的平衡被打破,可能导致了CIN的进展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