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薇涛  李红英  林根  于卫 《医药导报》2012,31(9):1145-1147
摘要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与靶控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苏醒期反应。 方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8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40例)和靶控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40例)。S组采用七氟醚快速诱导和维持麻醉,P组采用静脉靶控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诱导前后、手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手术后躁动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期S组较P组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术毕清醒更为迅速,但是躁动发生率高于P组(P<0.05)。 结论七氟醚吸入和靶控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瑞芬太尼均可满足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麻醉需求,七氟醚苏醒更为迅速,但需注意对苏醒期躁动的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与恒速输注行全身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择期头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TCI组和恒速输注组,TCI组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身静脉麻醉,恒速输注组行恒速输注全身静脉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用药量,插管时及术毕停药不良反应.结果:TCI组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对较小.插管反应较轻.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身静脉麻醉诱导更平稳,术中麻醉深度更易控制,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而安静.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探查术。方法 60例拟在全麻加气管插管术下行腹腔镜探查术、随机分为丙泊酚(Ⅰ组)和七氟醚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术中、拔管前HP和MAP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临床麻醉剂量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失血性休克异位妊娠患者的心血管反应较轻、术后并发症较少。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腹腔镜下行失血性休克的异位妊娠麻醉要求。两组间对血流动力学和术后并发症影响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石门县人民医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85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45例(观察组)和芬太尼-异氟醚组(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血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苏醒时间及呼之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都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术后疼痛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观察组)和异氟醚吸入全麻组(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 min)和丙泊酚,对照组麻醉维持用异氟醚吸入,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和丙泊酚输注速度,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方法选择期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观察组)和异氟吸人全麻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 min)和丙泊酚,对照组麻醉组维持用异氟醚吸人,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异氟醚吸人浓度和丙泊酚输注速度,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捍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组(P〈0.05)。结论瑞芬太复合泊酚静脉全麻可为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提供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适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的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异氟烷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全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A组,n=30)和异氟炕组(B组,n=30)。两组麻醉诱导相同,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2mg/kg,芬太尼3~5μg/kg。A组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B组麻醉维持采用吸入异氟烷。观察两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隋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较B组平稳,术后呼之睁眼至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苏醒期烦躁、高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较异氟烷吸入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10月择期神经外科手术全麻患者40例,ASAⅠ~Ⅱ级,将其随机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组,n=20)和七氟醚-瑞芬太尼组(S组,n=20),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胺、丙泊酚。常规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镇痛,P组和S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和七氟烷持续吸入维持麻醉深度,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分别于麻醉后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后(T1)、切皮(T2)、切开硬脑膜(T3)、颅内占位切除约一半(T4)、关闭硬脑膜(T5)、缝皮结束(T6)]测定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S组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长于P组(P<0.05);麻醉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醚均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维持,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9.
刘济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9+43-39,4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行腹部手术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吸入异氟醚,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维持;观察组麻醉诱导后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麻醉维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者插管前、插管后5min、10min时的收缩压(SPB)、舒张压(DPB)、心率(HR)的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前后各时间点的SPB、DPB、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插管前后SPB、DPB、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后SPB、DPB、HR在各时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清醒快,是腹部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观察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S组(七氟醚-瑞芬太尼组)与P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采用静脉诱导.麻醉维持:在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5~0.30μg/(kg·min)的基础上,S组复合吸入七氟醚(1.0%~2.0%,氧流量2 L/min),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1.5~3.0 mg/ml),调节麻醉深度以满足外科手术的需要.手术结束后准备缝皮时停用所有麻醉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O)、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气腹时(T5)、手术结束时(T6)、拔管时(T7)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记录停用麻醉药至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术中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有无术中知晓.结果 (1)T4、T5时点S组MAP与HR均比P组低,在其余时间点两组无明显不同.(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S组均较P组短,但无统计学意义.(3)术中S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比P组高,术后随访两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S组高于P组.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用于麻醉维持,较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更易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麻醉后恢复方面,丙泊酚-瑞芬太尼全静脉麻醉可提供与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应用相当的快速苏醒.七氟醚-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后均可发生恶心呕吐,但七氟醚-瑞芬太尼发生率较高.两种麻醉方法均可用于妇科腹腔镜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泊酚不同用药方法对全身麻醉时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ASAI。II级择期行腹部手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与丙泊酚常规微泵恒速输注(P)组。麻醉过程中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或靶浓度,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气管插管完成即刻(T2)、气管插管后5rain('r3)、切皮即刻(T4)、切皮后5min('r5)、气管拔管即刻(T6)两组患者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同时记录各时刻BIS值、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TCI组在T2一T6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小(P〉0.05);P组HR、SBP与DBP在T1时显著降低,T2与T6时显著升高(P〈0.05)。P组与TcI组比较,T2时SBP与DBP显著增高(P〈0.05)。TCI组患者术后睁眼、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应用在EST取石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行EST取石的患者随机分入A、B二组,A组给予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B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观察这二组患者在麻醉中各时间段(诱导前后,术中、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BIS)、用药量、不良反应(躁动、呛咳)、清醒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在基本相同的BIS下,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术中平均动脉压B组高于A组;术中用药量A组多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清醒时间A组、B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减少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量的同时能有效维持EST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是EST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的患者3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使用瑞芬太尼6.0—15.0μg/(kg·h),丙泊酚3~5mg/(kg·h)微量泵泵注维持麻醉,观察在麻醉前、气管插管后10min、股动脉置管后1min、重要手术操作(放置弹簧圈、支架或注射栓塞剂)时、拔除气管导管后3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前和拔管后除外)和有无体动反应。记录停药距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拔管的时间;观察苏醒期患者有无呛咳、躁动等,术后询问有无术中知晓。结果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平稳,术后苏醒快、拔管早,无术中知晓病例发生。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麻醉疗效确切,适合用于介入神经放射学治疗中的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腹部手术患者共233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全身麻醉,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和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插管5分钟时的血压和心率及插管10分钟的血压和心率分别与对照组的同时间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46~68岁。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和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组(FM),每组3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在切皮前5min输注瑞芬太尼0.10~0.25μg/(kg·min)、异丙酚0.25~0.5μg/(kg·min),术中根据BP、HR调整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输住速率,术毕停止输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组切皮前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2~0.3mg,每60~90min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术中根据血压、心率间断静注芬太尼。分别记录二氧化碳气腹开始时(即),气腹后5min((T1),停药时(T2),睁眼时(T3)的SBP、DBP、HR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SBP、DBP和HR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RP组呼吸开始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短于FM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我院96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组(A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组(B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各32例,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 h访视患者,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SBP、DBP、MAP、HR诱导时最低值无显著差异(P>0.05).诱导时A、B组SBP< 90 mmHg者显著少于C组(P<0.05).A、C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诱导更加平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EA)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本科择期行骨科手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静脉麻醉组(观察组)和丙泊酚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及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采用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以及术后EA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作为麻醉诱导用药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可以减少对心血管的影响,可使老年骨科患者较快苏醒,且对于术后EA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6、6μg/L,2组分别TCI异丙酚及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停止TCI异丙酚,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5MAC,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监测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情况,记录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随访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F组比较,SF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SF组拔管后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2例;RF组诱导时给与麻黄碱6 mg 4例,麻醉苏醒期出现烦躁3例。2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但RF组追加曲马多例数多于SF组。结论舒芬太尼TCI时需要提前较长时间停药,而瑞芬太尼TCI可控性优于舒芬太尼,适用于麻醉维持。但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的监测下,比较不同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合适的麻醉诱导剂量。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瑞芬太尼靶浓度不同随机分为3组:3 ng/ml(D1组)、4 ng/ml(D2组)和5 ng/ml(D3组),每组20例。3组均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当BIS值达60时静注顺式阿曲库铵辅助插管。分别记录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3 min (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各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结果与T1相比, T2各组MAP和HR均有下降,但D3下降更明显(P〈0.05);T3时D1组MAP和HR显著快于T1、T2(P〈0.05)。3组患者意识消失的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控输注4 ng/ml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诱导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此剂量的瑞芬太尼为合适的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