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比分化型甲状腺癌经手术及131碘(131I)治疗后诊断与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的阳性检出率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3例,行甲状腺切除术并经131I治疗后复查,给予诊断剂量131I(185MBq)24h、48h后分别行前、后位全身显像,同时测定所有患者血清Tg及TgAb值。给予治疗剂量131I(3.7GBq~7.4GBq)5~10d后用相同采集条件进行全身显像。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43例患者诊断剂量131I显像阳性,共计58个病灶。49例患者治疗剂量131I显像阳性,其中26例(49.1%)发现新增病灶,较诊断剂量131I显像多31个,共计89个。治疗剂量131I显像阳性率92.5%,诊断剂量131I显像阳性率8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经131I治疗后行全身显像阳性检出率大于诊断剂量131I显像,可早期发现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对DTC患者今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随访工作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131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融合显像鉴别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layroid cancer,DTC)患者转移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9例经131I治疗后的DTC患者,对131I治疗剂量全身显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的135处放射性摄取增高灶行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最终临床诊断以病理、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依据.结果 69例131I-WES的135处放射性摄取增高灶,经131I-SPECT/CT融合显像后均明确定位.排除了21处假阴性病灶和9处假阳性病灶.131I-SPECT/CT融合显像鉴别转移灶优于131I-WBS(X2=4.03,P<0.05).131I-WBS和131I-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DTC转移灶的敏感性分别为70.79%,94.38%;特异性分别为76.09%,95.65%.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更好的对放射性摄取增高灶进行精确定位和定性,是鉴别诊断DTC患者转移灶的一种较好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条件下,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的131Ⅰ代谢规律.方法:采用γ照相机对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癌转移灶行1~8 d、16 d、24 d的图像采集,观察转移灶内每个象素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曲线拟合求解代谢参数.结果: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Ⅰ代谢均呈单指数代谢规律.分化型滤泡状甲状腺癌不同部位的骨转移灶代谢速率相近;不同器官(肺、骨)的转移灶代谢速率有差异,骨转移灶快于肺转移灶.低分化的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Ⅰ代谢速率快,主要表现为生物代谢.结论:转移灶的131Ⅰ代谢速率能够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性,是定量研究甲状腺癌转移灶较好的指标;也可作为病灶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远处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152例DTC合并远端转移灶患者,经131Ⅰ清甲治疗后,133例患者接受了131Ⅰ阶段性长期治疗,平均剂量(172.3±22.4)mCi/次(1 mCi=37 MBq),131Ⅰ人均治疗(8.31±5.2)次,间隔(127±26)d,其余因转移灶不摄取131Ⅰ或其他并发症放弃131Ⅰ治疗.随访期1~10年.结果经131Ⅰ治疗后,37例(24.3%)治愈,82例病情好转或控制,总有效率为78.2%,其余无效或恶化.影响131Ⅰ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转移灶的性质和部位、患者的年龄和131Ⅰ治疗的副反应.结论131Ⅰ是治疗DTC合并远处转移的有效手段,早期发现转移灶及控制131Ⅰ治疗的副反应是该治疗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152例DTC合并远端转移灶患者,经131Ⅰ清甲治疗后,133例患者接受了131Ⅰ阶段性长期治疗,平均剂量(172.3±22.4)mCi/次(1 mCi=37 MBq),131Ⅰ人均治疗(8.31±5.2)次,间隔(127±26)d,其余因转移灶不摄取131Ⅰ或其他并发症放弃131Ⅰ治疗.随访期1~10年.结果经131Ⅰ治疗后,37例(24.3%)治愈,82例病情好转或控制,总有效率为78.2%,其余无效或恶化.影响131Ⅰ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转移灶的性质和部位、患者的年龄和131Ⅰ治疗的副反应.结论131Ⅰ是治疗DTC合并远处转移的有效手段,早期发现转移灶及控制131Ⅰ治疗的副反应是该治疗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术后DTC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的病人,口服131^I 185~370MBq诊断剂量后24~48h,分别进行131^I-WBI和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显像结束后将二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 131^I-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灶106处,占93.0%(106/114),有8处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7.0%(8/114),无假阳性病灶。131^I-WBI检查发现DTC转移灶93处,占81.6%(93/114),有21处DTC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18.4%(21/114),有13处假阳性转移灶。两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Х^2=6.68,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较准确检出、定位DTC转移灶和除外假阳性结果,更有益于DTC病人术后头颈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清甲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131I-WBS)与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判定甲状腺癌的复发及转移提供参考指标.方法:596例DTC患者,均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及131I清甲治疗,术后常规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首先检测血清中Tg水平,然后给予患者诊断剂量131 I...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术后DTC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的病人,口服131^I 185~370MBq诊断剂量后24~48h,分别进行131^I-WBI和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显像结束后将二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 131^I-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灶106处,占93.0%(106/114),有8处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7.0%(8/114),无假阳性病灶。131^I-WBI检查发现DTC转移灶93处,占81.6%(93/114),有21处DTC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18.4%(21/114),有13处假阳性转移灶。两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Х^2=6.68,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较准确检出、定位DTC转移灶和除外假阳性结果,更有益于DTC病人术后头颈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随访和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检测83例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在给予5.55GBq ^131I-治疗5~7d后行^131I全身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所示肿瘤转移灶的数量和范围行半定量法评分,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DTC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关系的差异。结果87.95%(73,/83)的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和^131I-WBS显像符合,9.64%(8/83)的DTC病人血清Tg阳性(Tg〉0.10μg/L)而^131I-WBS阴性,有2.41%(2/83)的DTC病人血清Tg阴性而^131I-WBS阳性(肿瘤转移灶浓聚^131I-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25~0.849,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DTC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有相关性,Tg水平升高预示DTC病人体内存有大量肿瘤转移灶,应对其密切随访并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腺常见的肿瘤,发病率有一定种族和地区差异,在甲基状腺结节中,甲状腺癌占14.7%~28.6%,有报告甲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近20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20%。目前甲状腺癌诊治问题已受到临床重视,^131I是对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经典治疗方法之一,但目前国内应用较局限,致使某些适宜^131I治疗的患者,未能得到恰当的治疗,2000年至2002年,我们为30例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作了^131I内放疗。初步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条件下,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的131I代谢规律。方法:采用γ照相机对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癌转移灶行1~8d、16d、24d的图像采集,观察转移灶内每个象素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曲线拟合求解代谢参数。结果: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I代谢均呈单指数代谢规律。分化型滤泡状甲状腺癌不同部位的骨转移灶代谢速率相近;不同器官(肺、骨)的转移灶代谢速率有差异,骨转移灶快于肺转移灶。低分化的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I代谢速率快,主要表现为生物代谢。结论:转移灶的131I代谢速率能够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性,是定量研究甲状腺癌转移灶较好的指标;也可作为病灶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随访和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检测83例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在给予5.55 GBq131I治疗5~7 d后行131I-全身显像,对131I-全身显像所示肿瘤转移灶的数量和范围行半定量法评分,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DTC血清Tg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关系的差异。结果87.95%(73/83)的DTC病人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和131I-WBS显像符合,9.64%(8/83)的DTC病人血清Tg阳性(Tg>0.10μg/L)而131I-WBS阴性,有2.41%(2/83)的DTC病人血清Tg阴性而131I-WBS阳性(肿瘤转移灶浓聚131I)。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725~0.849,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DTC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评分之间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甲状腺清除术后血清Tg水平与131I-全身显像有相关性,Tg水平升高预示DTC病人体内存有大量肿瘤转移灶,应对其密切随访并给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柠檬酸对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简称清甲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阐明柠檬酸对131I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随机选择准备首次行131I治疗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柠檬酸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无特殊准备,柠檬酸组患者于131I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3周内每天含柠檬酸1 min(0.2 g/次)后吐出。2组患者分别于131I治疗前24 h及131I治疗后3个月行2次99mTcO4-唾液腺显像检查,计算第15分钟摄取指数(15 min UI)和排泌分数(SR),评估唾液腺功能。结果:与131I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131I治疗后右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15 min U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腮腺15 min UI降低(P<0.05);与131I治疗前比较,柠檬酸组患者131I治疗后双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15 min U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柠檬酸组患者131I治疗前后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15 min U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31I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双侧腮腺治疗后SR降低(P<0.05),双侧颌下腺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柠檬酸组患者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治疗后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31I治疗后比较,柠檬酸组患者双侧腮腺SR升高(P<0.05),双侧颌下腺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唾液腺排泌功能可能受损,短期口含柠檬酸对唾液腺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唾液腺的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患者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DTC患者共27例,术后行B超检测残留甲状腺大小.术后1个月均给予1311 100 mci进行清甲治疗.治疗前1d、治疗后3个月分别空腹采血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和磷水平,并询问患者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将患者分为全切组(A组,16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大于或等于1 cm)和次全切组(B组,11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小于1 cm).将27例患者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并将A、B组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1.76±0.93) pmol/L较治疗前(2.31±1.22) pmol/L下降(t=2.69,P=0.012),血钙、磷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清甲治疗后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A、B组的PTH、血钙、血磷在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者19例,其中,A组11例(68.75%),B组8例(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49,P=0.824).结论 131I治疗可导致DTC患者短期内PTH水平降低,这种变化与残留甲状腺组织多少无关,且一般不会引发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15.
手术联合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1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但有4%~8%的乳头状腺癌和15%~19%的滤泡状腺癌发生血行转移,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为肺和骨。^131I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依赖于肿瘤能否吸收碘。据报道,^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及淋巴转移治疗效果较好。为了解^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预后,作者分析了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预后和^131I治疗对骨疼痛缓解、病灶消除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灶或转移灶检出率的最优化核素显像方法 .方法 对8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核素显像方法 包括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检查结合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对三种核素显像的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1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 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的灵敏度分别为83.05%、79.66%和16.95%.结论 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可弥补血清Tg检查结合131Ⅰ全身显像的局限性,对DTC患者复发灶或转移灶的检出、疗效评估及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131I治疗剂量SPECT/CT全身显像(wholebodyscan,WBS)的应用价值。方法53例DTC术后患者,行131I诊断量和治疗量WBS,比较二者病灶的变化。结果WBS发现共同病灶92例,131I治疗量WBS比诊断量WBS发现新增病灶78个,增长84.78%;53例患者中有25例发现有新增病灶,占47.17%。结论131I治疗量比诊断量WBS病灶检出率高,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永  宋长祥  陆武  杜鹏 《海南医学》2011,22(24):93-95
目的评价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49例,于^131Ⅰ治疗后5-7d行SPECT/CT全身平面显像(WBS)和局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与病理或其他影像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其灵敏度及准确率。结果平面显像发现异常摄碘疑诊为转移灶40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76.09%(35/46)、68.63%(35/51);断层显像发现异常摄碘诊断为转移灶45处,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3.48%(43/46)、89.58%(43/48)。结论DTC患者^131Ⅰ治疗后,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转移灶的效能明显优于平面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DTC术后转移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中多种核素显像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灶或转移灶检出率的最优化核素显像方法 .方法 对89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核素显像方法 包括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检查结合放射性碘(131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对三种核素显像的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1Ⅰ治疗剂量全身显像、99mTc-MIBI 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的灵敏度分别为83.05%、79.66%和16.95%.结论 99mTc-MIBI肿瘤显像和18F-FDG带符合线路的SPECT/CT全身显像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可弥补血清Tg检查结合131Ⅰ全身显像的局限性,对DTC患者复发灶或转移灶的检出、疗效评估及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1岁.主诉舌根部肿物1年余.患者约1年前感舌根部异物感,持续存在,在吞咽食物时明显,有时伴有声音沙哑、头痛等,但对日常生活无太大影响.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舌根部有一肿物,突向咽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