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脾结核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CT表现及其病理学改变,评价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8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脾结核,8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8例中6例CT平扫表现为脾内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稍低密度或等密度灶,病灶高于水样密度。其中4例增强扫描病变无强化,与周围脾脏比较呈明显低密度,类似囊性病灶;2例增强扫描病变周边呈环形强化。1例CT平扫为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扫描边缘及内部分隔明显强化。1例CT表现为脾脏、腹腔淋巴结多发钙化影。8例中7例同时伴有肝门、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少数有融合,增强扫描表现为周边环状强化而中央无强化。结论CT平扫脾脏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稍低或等密度(高于水样密度)病灶,而增强扫描却完全不强化,与周围脾脏比较呈明显低密度,类似囊性病灶的征象,是脾结核的相对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表现和随访变化,为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包括首次就诊和随访的CT表现。患儿年龄11天~60天,男性2例,女性5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肿瘤表现为肝内多发或单发的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早期可见肿瘤呈显著结节状强化、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延迟期扫描可见肿瘤由周边向中心递进强化的特征。巨大病灶的中央坏死区可始终无强化,并可见斑片钙化灶。给予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后,CT随访(6例)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部分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表现为多发病灶和单发病灶,CT显示为多发强化结节或边缘强化的巨大病灶,激素治疗肿瘤可自行退化或消失。  相似文献   

3.
颅底软骨瘤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CT与MRI对颅底软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12例中,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CT平扫,其中3例做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CT及MR检查,结果:12例软骨瘤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鞍旁肿瘤呈类圆形;同时累及前中颅凹或中后颅凹的肿瘤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肿瘤边缘清楚,5例有颅底骨质破坏,其余病例肿块周围骨质呈侵蚀性改变,CT上肿瘤呈等,高混杂密度6例,呈均匀稍高密度1例,钙化表现为斑块状,小球状及弧线样高密度,MRI上T1WI均为低信号,7例肿块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余2例T2WI为均匀高信号,6例肿瘤外侧与脑实质之间T2WI上可见弧线样低信号线,冠状位MRI上可见海绵窦有不同程度受累,CT与MR增强扫描肿瘤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底软骨瘤多位于中线旁的硬膜外,特别是鞍旁,前颅凹或后颅凹肿块相连,根据其部位及CT、MRI表现可以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其中10例行常规CT扫描,4例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14例肺硬化性血管瘤中13例单发,1例多发.CT平扫肿瘤边界清楚,呈圆形、椭圆形,6例病灶内可见钙化灶,2例病灶周围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后扫描病灶均有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平均强化值达(72.8±8.6)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细胞癌的C丁平扫、动态增强特征及MRI平扫、强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胆管细胞癌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8岁),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13例中,平扫7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6例呈分叶状及不规则形低密度影。肝内胆管扩张11例,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5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强化形式大致分三种:①5例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时期不均匀性强化,无渐进及向心性强化。②3例动脉期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及延时期渐进性向心性强化。③5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及延时期癌体全体逐渐强化,强化表现:病灶不均匀性强化或呈线样或网格样,周边呈环样或条索样强化。MRI平扫T1加权像肿瘤多为低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性高信号,扩张的肝内胆管呈软藤样高信号。MRI增强扫描4例,呈早期边缘部强化延时推移呈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MRI动态扫描表现具有一定程度的特征性,早期的边缘部增强随时间推移呈向心性增强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 线、CT 及MRI 影像表现.方法 搜集2000 年~2005 年经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1 例,男13 例,女8 例,年龄6~59 岁.所有病例均行X 线平片;17 例行CT 平扫;MRI 平扫12 例,增强扫描5例(动态MRI 增强扫描3 例),完成三项检查10 例.病灶位于股骨8 例,胫骨7 例,髋臼、胸椎各2 例,锁骨及距骨各1例.分析X 线、CT 及MRI 对瘤巢及其周围组织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 线、CT 及MRI 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57.1%、76.5%、75.0%,X 线、CT 上瘤巢为一小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中心有/无钙化和骨化,边缘有不同程度骨硬化;MRI 上瘤巢为一小圆形异常信号区,T1WI 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 呈低至高信号,边缘为低信号骨硬化,瘤周不同程度骨髓及软组织水肿;Gd-DTPA 增强扫描瘤巢明显强化,动态MRI 增强瘤巢呈高灌注表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快速上升后缓慢持续下降(C 型曲线).结论 CT 为诊断骨样骨瘤最佳方法,MRI 能够增加瘤巢可见度并能敏感显示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理组织特点,对骨样骨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CT 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及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就相关问题加以讨论。材料与方法:本组4例,男、女各2例。年龄29-56岁,CT平扫1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一次性增强扫描2例,全部病例增经手术后病理实证。结果:本组4例均为单发病灶,双肺下叶、右肺中叶以及左肺上叶各1例。肿块直径2.5cm-4.0cm,边缘光滑,形态规则、不规则各2例。本组4例中,1例边缘有细长毛刺,1例肿块周围出现“晕征”。CT平扫2例密度均匀,增强3例有明显强化,其中1例中心有灶性坏死,1例呈环形强化。结论:肺野外带近胸膜下明显强化肿块性病变,边缘光滑,CT扫描示瘤内不周组织间密度分界清晰或肿块边缘空气半月征,为该病较为特征的CT表现。肿块周围“晕征”是否为其双一较特殊表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脑室管膜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行CT检查。结果:病灶14洌发生于第四脑室,1例发生于第三,四和侧脑室,5例发生于脑实质内,多数肿瘤以广基与脑室内表面相连。20例肿瘤均为实质性,其中4例实质内有单发或多发坏死囊变。4例肿瘤内有钙化。病灶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余者强化不均一。多数病例由于肿瘤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发生脑积水。结论: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小儿及青少年,肿瘤于四脑室者居多,也可发生于其余脑室或脑实质内。CT平扫多为等或略高密度,部分肿瘤实质内有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多数可有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相似文献   

9.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螺旋CT诊断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来 《临床医学》2007,27(1):22-2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扫描中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结果12个病灶平扫低密度7个,等密度5个,其中8个中央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11个病灶明显强化,1个中等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5例病灶中央或周围可见增粗的血管影。门脉期及延迟期:2个等或略低密度,10个为略高密度,8例中央瘢痕中6例有延迟强化,2例无强化。结论FNH在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中具有特征表现,对FNH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无钙化及脂肪密度的肺错构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无钙化及脂肪密度的肺错构瘤的CT特征。材料与方法: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无钙化及脂肪密度的肺错构瘤,19例行普通CT扫描,7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肿瘤形态规整,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8例见分叶征象,4例病灶周围可见血管影聚集,3例邻近胸膜的肿瘤有胸膜增厚。动态增强后,平均最大强化值为(20.4±13.2)Hu。5例强化值小于20Hu。2例强化值大于20Hu的错构瘤在3~4min达到峰值。病理对照表明强化不明显者,其组织成分以软骨样组织为主,强化显著者均具有丰富的血管结构。结论:无钙化及脂肪密度的肺错构瘤平扫形态上有一定特征,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