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构建预测模型,为丙戊酸钠(VPA)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名儿童癫痫患者门诊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分析血药浓度及给药剂量的影响因素,确定建模因子。采用遗传-反向传播算法(GA-BP)建立两层链式预测模型,构建VPA个体化给药的程序并在少量样本中试用。结果初步完成个体化给药的程序编写,30个病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血药浓度相比表明,误差值<15%的有21个,误差为15%~20%的有6个,误差>20%有3个。结论可以尝试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VPA个体化给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丙戊酸个体化给药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FPIA法测定64份血样中丙戊酸总浓度,36个病人未经剂量调整前疗效差的约占55%。血药浓度监测下实施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显示抗癫痫效果有不同程度改善,并无一例中毒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药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我院97例确诊癫痫患者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未能有效控制的有8例,低于最低有效血药浓度的且有效的有2例,有4例须高于有效血药浓度方能有效控制症状。结论丙戊酸钠在治疗时须实行个体化给药方法。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单纯以有效血药浓度的范围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儿童癫痫服用丙戊酸后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的关系.方法 对48例癫痫失神性发作儿童患者服用丙戊酸,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血药浓度.结果 达稳态后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对控制儿童患者癫痫失神发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癫痫病人血清中丙戊酸钠(VPA)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选择2-溴-对硝基苯乙酮作为衍生试剂,环已烷羧酸为内标,其衍生化产物用Nova-pak C18柱(150 mm×3.9 mm,4μm)作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6∶24),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 ml·min-1,柱温25℃。结果 内标环已烷羧酸和丙戊酸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0 min和4.6 min,线性范围为13.3~212.8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5%,日内、日间RSD均<3.5%。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适用于临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8.
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给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为临床癫痫患者丙戊酸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23 例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达到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未有效控制的有14 例,占11-4 % ;不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而控制良好的有11 例,占8-9 % 。结论:丙戊酸的个体化给药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仅仅以血药浓度为依据,并建议在适当情况下有必要监测游离丙戊酸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9.
丙戊酸钠对卡马西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丙戊酸钠对卡马西平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名健康志愿分别口服单剂量卡马西平片以及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经3p97程序处理,计算卡马西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丙戊酸钠对卡马西平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合用丙戊酸钠后,卡马西平的Ke,CL/F明显增加,而T1/2Ke,AUC0-1明显减小(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加速卡马西平的排泄,使卡马西平的半衰期缩短,生物利用度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检测结果,探讨丙戊酸钠的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统计分析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与癫痫控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联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结果在115例癫痫患者中,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在50~100μg·mL~(-1)范围内有74例(64.35%);低于50μg·mL~(-1)有31例(26.95%);高于100μg·mL~(-1)有10例(8.70%),丙戊酸钠有效治疗血药质量浓度为50~100μg·mL~(-1),在此质量浓度范围内抗癫痫的效果优于不足此质量浓度抗癫痫的效果,但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高于此范围,其不良反应亦增加。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可能降低丙戊酸钠的血药质量浓度从而影响疗效。结论丙戊酸钠血药质量浓度个体差异大,且受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为实现个体化用药,应常规监测血药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探讨临床药师对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给予丙戊酸钠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利用HPLC检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给予及静脉给予丙戊酸钠后丙戊酸的血药浓度,研究不同给药方式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探讨临床药师药学监护的作用。结果 丙戊酸钠鼻饲给药严重影响血浆药物浓度,其血药浓度均达不到有效参考范围。经临床药师建议后,丙戊酸钠改为静脉给药,血药浓度较鼻饲给药升高,达窗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团队中充分运用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及扎实的药学知识,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渗透压微泵恒速给药丙戊酸在小鼠体内的时间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渗透压微泵植入小鼠皮下恒速给予丙戊酸钠,在达到理论稳态浓度时间后,血浆药浓呈昼夜变化,白昼高于夜间,峰值位于明期末。药动学研究揭示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昼夜差异可能与其清除率及分布容积的昼夜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喹硫平对丙戊酸血清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血清丙戊酸钠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15例口服丙戊酸钠片的患者合用喹硫平片前后的血清丙戊酸浓度,比较合用前后血清丙戊酸钠浓度有无变化.结果:15例患者合用喹硫平后血清丙戊酸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合用喹硫平可提高血清丙戊酸浓度.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癫痫病人血清中丙戊酸钠(VPA)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选择2-溴-对硝基苯乙酮作为衍生试剂,环已烷羧酸为内标,其衍生化产物用Nova-pak C18柱(150 mm×3.9 mm,4μm)作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6∶24),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1 ml.min-1,柱温25℃。结果内标环已烷羧酸和丙戊酸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0 min和4.6 min,线性范围为13.3~212.8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5%,日内、日间RSD均<3.5%。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适用于临床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6.
苯妥英钠对丙戊酸钠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苯妥英钠(PHT)对丙戊酸钠(VLA)在癫痫治疗中的药动学影响及VAL在唾液中与血液中浓度的相关性。方法:监测病人血清中PHT和VAL浓度,用药动学软件PKBP-N1拟合。结果:与VAL单用相比,PHT可显著降低VAL的血中药物浓度,AUC(P<0.05),缩短t1/2。VAL的唾液浓度与其血中浓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在癫痫联合用药治疗中,PHT对VAL的药动学有显著影响,故需监测二者的血药浓度,以达到合理用药。此外,不能用唾液中VAL的浓度作为药物浓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钠血浓度对癫痫的疗效关系探讨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马振菁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黄炼红1964年Carrag首次报道丙戊酸钠(VPA)治疗癫痫以来,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VPA对各种类型癫痫均有一定疗效;它对大发作不如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钠,但对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评价其优势丙戊酸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丙戊酸钠片和丙戊酸镁片。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HPLC测定血清中丙戊酸的血药浓度,计算2种丙戊酸盐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比较2种丙戊酸盐之间的差异。结果 HP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方法专属性好,血清丙戊酸浓度在10.00~110.0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4.02±3.86) h和(12.11±1.95) h;Tmax分别为(3.67±0.58) h和(2.67±0.26) h;Cmax分别为(67.10±10.87)μg·mL-1和(75.67±12.94)μg·mL-1;AUC(0-t)分别为(969.86±72.08)μg·mL-1·h和(1 093.56±48.69)μg·mL-1·h;AUC(0-∞)分别为(1 178.10±185.29)μg·mL-1·h和(1 279.35±109.18)μg·mL-1·h;MRT0-t分别为(10.73±2.05) h和(13.06±3.24) h。Vd分别为(16.31±2.18) L和(23.47±2.19) L;CL分别为(0.056 3±0.009) L·h-1和(0.051 1±0.004) L·h-1结论 与丙戊酸钠相比,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能是一种更具有治疗优势的丙戊酸盐。  相似文献   

19.
临床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新苗  叶秋明  刘英 《中国药房》2011,(28):2624-2627
目的:分析和探讨合理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方法:根据丙戊酸钠药代学和药动学特点,并结合临床药师参与的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实际案例,对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和阐述。结果:根据患儿具体生理、病理情况选择给药剂量,综合分析和避免治疗方案中的药物相互作用,以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依据,及时调整药物及剂量,制定动态、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及用药监护,使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结论:临床应用丙戊酸钠时应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开展药学监护,有效促进丙戊酸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丙戊酸浓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适于普遍应用的丙戊酸血浓度测定方法.方法本文采用BrMMC将丙戊酸转化为可紫外检测的酯,再经RP-HPLC测定.结果在15~200μg*ml-1范围内,丙戊酸衍生物和内标的峰高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0.9%.应用于34例患者的治疗药物监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结论方法准确、灵敏、选择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快速.本法适于临床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