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骨梗死的临床特征,以期为SLE并发骨梗死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或门诊确诊的SLE并发骨梗死患者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女性,骨梗死为单侧或双侧,既往病程中均有口腔溃疡、面部或指端皮疹及肾脏受累,2例有雷诺现象;3例均有维生素D缺乏、N端骨钙素下降、抗核抗体(+),2例有高脂血症、抗SM抗体(+);3例均有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史;经抗骨质疏松、改善骨代谢及活血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SLE并发骨梗死较为少见,临床上需警惕其危险因素,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并尽早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膝关节骨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发现临床病例,及时防治。 方法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5年5月1日—2019年9月30日住院的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膝关节骨梗死共24例,同期未发生骨梗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3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分类标准,骨梗死均由磁共振检测诊断。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对2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膝关节骨梗死的临床特点。 结果 与未合并骨梗死患者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膝关节骨梗死患者在皮疹、肾脏损害、雷诺现象、激素冲击治疗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关节炎、浆膜炎、血液系统受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出现骨梗死的SLE发病年龄更小[(29.50±7.0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膝关节骨梗死患者与皮疹、肾脏病变、雷诺现象、激素冲击治疗存在一定相关性(r=0.078、0.080、0.080、0.094);SLE患者合并单纯膝关节骨梗死与SLE膝关节骨梗死合并其他骨梗死各临床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有皮疹、肾脏受累、雷诺现象、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发病年龄小,应警惕膝关节骨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骨梗死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骨营养血管梗死继发的骨缺血性坏死,由很多原因造成,如潜水、应用大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酗酒、胰腺炎、脂肪代谢紊乱等[1]。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SLE患者常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梗死发生。骨梗死多发生于股骨,膝关节发生骨  相似文献   

4.
骨梗死临床比较少见,病变早期仅凭X线或CT检查临床较易误诊或漏诊,MRI对急性骨梗死敏感性高,可用于骨梗死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本文总结分析10例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1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骨梗死患者10例,男4例、女  相似文献   

5.
关节骨软骨瘤病是一种少见的滑膜疾病,多认为是由关节滑膜的结缔组织化生形成软骨性、纤维软骨性或骨软骨性小体所致。基本特征是关节内有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成团的软骨结节,经钙化或骨化形成关节内游离体。近年来我院共遇5例,现将其有关X线诊断问题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病人全部是女性,年龄48-73岁,平均65岁。均有病侧膝关节酸痛,轻度肿胀,伴有活动受限多年,无明显外伤史。检查膝关节范围内可们及黄豆大至荔枝大质硬能滑动或移动的块体。屈伸关节可听到格格响声。5例病人共有7个膝关节发病。对病膝关节全部作…  相似文献   

6.
骨旁骨肉瘤是骨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恶性程度较一般骨肉瘤低,截肢后效果较好。我院1964年6月至1981年4月,收治住院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骨旁骨肉瘤,术前均误诊。本组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19~33岁。肉瘤部位,股骨远端4例(其中3例膝关节活动受限),股骨中段1例,胫骨近端2例。7例均有不同程度疼痛,5例有局部肿胀。骨旁骨肉瘤起源于骨膜或骨旁结缔组织,比较少见,临床易误诊。李瑞宗等  相似文献   

7.
陈婧 《中外医疗》2012,31(35):179-180
目的探讨骨梗死CT和MRI诊断方法。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20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就CT和MRI诊断的特点及效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次研究选择的20例患者中,16例为多发骨梗死,累及双侧胫骨上段、股骨下段10例,累及单侧胫骨上段、股骨下段6例;4例为单发骨梗死,累及单侧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各2例。共累及56处骨骼。早期骨梗死CT检查干骺端存在轻微骨质疏松区或无明显异常;MIR检查有地图样改变,T1W1梗死区边缘为迂曲状,边界清楚,呈低信号带,正常骨髓组织在梗死区中央与周围呈略低或中等信号;T2WI边缘呈迂曲高信号带,梗死区中央呈略高或中等信号。中期骨梗死MRI检查以病变中央呈稍长或等长T1、T2信号改变为主要表现,为不均匀或均匀信号。晚期骨梗死MRI边缘和梗死区T1W1和T2W1提示均呈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早期骨梗死,向关节面软骨下骨质累及8例,病变信号强度与骨干病变类似,呈小灶状。10例邻近关节腔有少至中量积液。病变区手术或穿刺活检结果显示:骨小梁结构消失,形状不规则,边缘骨硬化,内有坏死,周围有慢性炎症改变,病变小梁间见纤维化骨或纤维组织增生。结论早、中期骨梗死中,MRI为检查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效果优于CT,晚期CT、MRI均具有特征性表现,依据病情,结合应用才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梗死性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肠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综合征,根据缺血的程度分为梗死性和非梗死性缺血性肠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渐增高,为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手术确诊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院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系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性脑及脑膜的弥漫性炎症.该病为少见病,但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患有恶性肿瘤、结核病、系统性红班狼疮(SL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等的患者,部分有鸽类接触史,通常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偶有急性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如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很差.我院1996~2003年共收治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由基层医院转入,无一例首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由于基层医院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实验检查条件有限等,导致该病的误诊、误治.现简要讨论其诊治及其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系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性脑及脑膜的弥漫性炎症.该病为少见病,但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多发生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患有恶性肿瘤、结核病、系统性红班狼疮(SL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等的患者,部分有鸽类接触史,通常呈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偶有急性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如诊断治疗不及时,预后很差.我院1996~2003年共收治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均由基层医院转入,无一例首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由于基层医院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实验检查条件有限等,导致该病的误诊、误治.现简要讨论其诊治及其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一组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3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x线、CT及MRI检查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别对临床早期、中期及晚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男性37例,女性6例,所有患者血尿酸盐均增高。早期患者5例,均为单关节受累,4例为跖趾关节,1例为膝关节;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2例X线平片阴性;3例x线平片、4例CT检查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稍肿胀;2例MRI显示骨髓水肿。18例为中期患者,3例为单关节受累,15例为多关节受累;受累关节邻近软组织肿胀18例,关节积液15例;5例行MRI检查,均显示骨髓水肿存在。晚期病例20例均为多关节受累,穿凿或不规则状骨质破坏20例,痛风石形成20例,关节腔积液5例。初次就诊误诊、漏诊6例,包括早期患者4例,中期2例,均为单关节受累患者。结论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多关节受累,受累关节的软组织肿胀、穿凿样骨质破坏、痛风石形成;误诊漏诊主要是早期、单关节受累的患者,其影像学表现受累关节局部软组织稍肿胀及骨髓水肿,MRI能对痛风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56例膝关节骨挫伤的MRI检查的影像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行MRI扫描均发现所属骨端不同程度的骨挫伤表现,56例患者共有骨挫伤68处,股骨髁及胫骨上端同时受累14例,单纯股骨髁24例,单纯胫骨上端15例,腓骨近端3例。51例伴有软组织损伤。在常规SE序列T1WI呈等低信号,FSE序列T2WI呈等稍高信号,以中央信号强度为最高,在STIR序列中,T2WI呈明屁高信号改变。结论MRI对骨挫伤诊断的敏感性很高,可减少患者误诊及漏诊率,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目的。对于膝关节创伤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常规做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程佳  刘建  龙武彬  周彬  朱静 《西部医学》2011,23(11):2125-2127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表现、病原学特征、易感因素、治疗和预后。方法根据患者血、支气管灌洗及培真菌培养进行抗真菌治疗,并对其方法与转归进行回分析。结果 20例患者确诊2例,临床诊断13例,拟诊5例,17例患者有原发病活动。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热(80%)常见,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有10例患者并发急性Ⅰ型呼吸衰竭。合并有白细胞减少8例(40%),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7例(85%),免疫抑制剂治疗10例(50%),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12例(60%)。侵袭性操作1例(5%)。确诊曲霉菌及肺隐球菌各1例。查出白色念珠菌5例、光滑念珠菌1例及克柔念珠菌2例、毛霉菌1例,有9例患者无病原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药,存活16例(80%),死亡4例(20%),其中3例患者合并有肺部间质纤维化、伴呼吸衰竭,1例患者系延迟抗真菌治疗。结论 CTD合并IPFI感染发生率高;起病急,病情重;临床症状不典型;可引起呼吸衰竭;病原菌检出机率不高,死亡率高,重视患者的宿主因素,积极的早期抗真菌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ehcet病全身性临床表现及漏诊和误诊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诊治的Behcet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双眼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详细记录角膜后沉着物(KP)的性质与分布,前房细胞的数量以及前房闪辉的程度,观察口腔粘膜以及皮肤损害的程度,查阅以往的病史记录,分析诊断的一致性及漏诊、误诊原因。结果患者年龄20.75岁,双眼受累者48例,单眼受累者4例,所有病例均有睫状充血,角膜KP,前房细胞以及前房闪辉,19例22只眼有前房积脓,50例有口腔溃疡、48例有皮肤损害、26例有生殖器溃疡、32例有膝关节肿痛、6例有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结论Behcet病是一种侵犯眼、口腔、皮肤、生殖器、关节、神经系统、血管、消化系统等全身性痰病,缺乏对临床特征的认识及对全身病的重视是漏诊、误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的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体征、术前和术后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6例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5例疼痛部位为右下腹,1例呈持续性全腹部疼痛。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5例,腹痛待查(消化道穿孔)1例。术后均确诊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伴输卵管积脓2例。所有患者均经开腹手术治疗,术后联合应用抗生素,恢复良好并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患者多有腹痛和消化道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将有助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包积液的病因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8年12月诊断有心包积液的病例56例。结果:心包积液病因依次是结核性26.8%,肿瘤性25.0%,心力衰竭性17.9%,结缔组织病8.9%,其他病因及诊断不明的占14.4%。误诊5例。结论:肿瘤性心包积液和结核性心包积液发病率高。误诊主要发生在肿瘤性、结核性、结缔组织病之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我院临床确诊的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20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了不同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四肢小关节骨质异常者18例,其中累及远侧指(趾)间关节10例,同时累及近侧指(趾)间关节6例,均为非对称性受累;1例患者累及双侧胸锁关节;还有9例膝关节、4例腰椎及2例肩关节有临床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17例患者胸部摄片或CT检查,仅3例发现肺部有纤维化灶。结论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当皮损先于关节炎发生时,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很容易确诊;而对于关节炎先发于皮损患者或皮损不典型患者,则很容易误诊。如果我们能结合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超声及MRI,能早期发现关节的细微变化,为临床高度提示并早期诊断为关节病型银屑病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误诊的原因,并提出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误诊情况、治疗方式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发生误诊6例,误诊率为33.3%.误诊为心绞痛3例、心肌梗死1例、慢性胃炎2例.结论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结合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减少误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Pure red cell aplasia is characterized as a normocytic anemia associated with reticulocytopenia and the absence of erythroblasts in the bone marrow. Pure red cell aplasia can be induced by various causes such as thymoma,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viral infection, lymphoma,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There have been only a few reports of pure red cell aplasia associated with acute viral hepatitis A. In Korea, no case of pure red cell aplasia caused by acute hepatitis A has yet been reported. We recently experienced a case of acute viral hepatitis A complicated by pure red cell aplasia.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orticosteroids. Here we report this case and review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