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转髓内钉(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proximal femur locking plate,PF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式随机选择,其中PFNA治疗15例,PFLP治疗2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锻炼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锻炼时间方面,P<0.05,有统计学差异,PFNA治疗组优于PFLP治疗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下地行走锻炼时间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于2008年1月~2011年3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与同期采用DHS治疗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切口、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明显减少或缩短;但两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使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使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好,手术对患者负荷较小,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38/40),对照组为80.00%(3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有必要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在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2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PFNA组40例,LCP组4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LCP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高于PFNA组(P〈0.01),但术中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和LCP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PFNA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失血少等方面具有优势,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邹璇 《江西医药》2013,(9):790-793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l,股骨近端锁定钢板(10ckingproximalfemurplate,LPF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17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DHS组(n=45),LPFP组(n=62)和PFNAgg(n=68),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以PFNA组最短,LPFP次之.DHS最长;PFNA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LPFP组合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伙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PFNA组Harris评分总优良率高于DHS组,而LPFP与DHS组无显著差异:PFNA组、LPFP组不稳定性骨折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可早期负重等优势,相对于DHS治疗效果更好,特别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有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随机分为动力髋关节螺钉(DHS)组和PFNA组各21例。比较两组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优良率为95.2%,DHS组优良率为76.2%,PFNA组优良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郑常青 《江西医药》2014,(11):1162-116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45例患者分为A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及B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别。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减少,切口长度小,术后负重时间提前(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A组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髋内翻,B组内固定物松动及髋内翻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P>0.05);两组术后3个月关节优良率分别为88.0%和85.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机体损伤小,更适合老年体弱手术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DHS组14例,PFLCP组23例,PFNA组24例,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手术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PFNA组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79.1%)高于DHS组(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FLC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优良率(82.6%)高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FL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低于于PFNA组(16.7%)和DHS组(1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时,PFNA和PFLCP优于DHS,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患者出血量。PFLCP固定术可降低患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科73例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41例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动力髋螺钉组32例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7.5% (28/32)、90.2%(3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都是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创伤小、骨膜不需剥离、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4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PFNA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于DHS组,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95.1%(39/41)]高于DHS组[80.5%(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临床疗效优于DHS,特别适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其理想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和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PFNA组45例,DHS组50例,PFLP组35例,分别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 结果 PFNA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与DHS和PFL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PFNA组无一例并发症,DHS组有一例螺钉退钉,PFLP组有一例钢板断裂。 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方面明显优于DHS和PFLP组,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DHS(加压滑动鹅头钉)和PFLP(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到2015年12月13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PFNA组45例,DHS组50例,PFLP组35例,分别观察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 PFNA组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与DHS和PFL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过程中,PFNA组无一例并发症,DHS组有一例螺钉退钉,PFLP组有一例钢板断裂。结论 PFNA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方面明显优于DHS和PFLP组,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锁定钢板、外固定支架3种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院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动力髋螺钉组(49例)、锁定钢板组(38例)与外固定架组(33例),比较各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固定失败率及术后半年时患者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6.32±6.24)个月,动力髋螺钉组、锁定钢板组手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较外固定支架组长,Harris评分较外固定支架组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固定方法各有其自身特点,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锁定钢板、动力螺钉治疗手术损伤、骨折愈合时间较外固定支架长,但可早期下地负重活动,外固定支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术中损伤少,骨折愈合时间短,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尤其适用于高龄、体质弱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997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31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DHS组(129例)、锁定钢板组(134例)、PFNA组(48例)和关节置换组(5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比较前3组患者术前情况、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患者术后获得7~22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DHS组、锁定钢板组、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结果:关节置换组评分最高,为(91.7±13.1)分,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稳定性骨折,内固定选择多样。对于不稳定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骨折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8.
程敏 《上海医药》2014,(19):38-4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固定手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73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髋关节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术后恢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