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做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置换组,40例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固定组,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负重行走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固定组,且置换组Harris分数及优良率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4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显示转子间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以术后1年Harris评分为评价标准,优良率80.76%。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可早期负重活动,可明显减少各种长期卧床并发症,近中期疗效满意,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患者常见病亦是临床关注的重点~([1])。老年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常见、发病率较高的骨折,治疗以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为主,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多见,内固定失败率较高,因此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及时为患者获得稳定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逐渐应用于临床~([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加长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加辅助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30例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应用加长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加辅助内固定术治疗并成功获得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术后3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37个月,平均12.5个月,髋关节功能接近或恢复到受伤前水平。结论应用加长生物人工股骨头置换加辅助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功能恢复好、能及早功能锻炼、早期负重,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李敏娥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442-3443
目的探讨普通骨水泥假体柄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75例适合做普通骨水泥假体柄置换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积极治疗合并症和严格护理降低手术风险,对患者行普通骨水泥假体柄置换手术,术后配合医生进行系统性术后护理,出院后随访6—12个月,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患者平均住院14d,3.5周下地负重行走。75例患者中,5例行走时轻度疼痛,70例活动良好;无感染、柄下沉或松动等并发症、无褥疮、泌尿系感染发生;2例并发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3例因出院后发生脑血栓至术侧肢体活动不利。结论积极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减少普通骨水泥假体柄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手术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对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因其伴有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亦多为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且加上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因此早期下床活动临床医师已达成共识。手术内固定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有一定的弊端,人工关节置换术被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很多外科医生采用骨水泥关节置换技术治疗高龄老年人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了满意疗效[1],其手术失误也在所难免,对其这方面的原因分析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7.
潘李德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77-2978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类型,由于患者年龄大、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1-2].选择有效的固定方式是巩固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提高预后及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就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3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联合螺钉、克氏针、钢丝及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骨性愈合43例,出现并发症2例。结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是较难处理的复杂性骨折,股骨近端重建钉联合螺钉、克氏针等多重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和人工关节置换两种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转子间骨折情况分别采用PFNA固定(PFNA组)及人工关节置换(关节置换组)。均按要求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内的死亡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髓内固定PFN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最少。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6%(PFNA组),13.9%(关节置换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结论 PFNA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但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后者在随访期间并发症是明显少于前者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20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分为滑动髋螺ST(DHS)、骨股近端髓内钉(PFN)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各30例,各组病例均随访平均约15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情况以及术后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关节置换术术后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关节功能评价,各手术组间的优良率分别为90.0%、96.6%、1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置换与DHS、PFN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时间缩短,疼痛轻,恢复快,能早期下地,可减少并发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特别是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不能闭合复位、预计内固定术后不能早期下地活动及内固定物容易失效的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新鲜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内固定组58例和全髋关节置换组62例.分别给予内固定治疗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随访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结果 2例因死亡而失访.内固定组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2%,19.67%,且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保留程度方面优于内固定组.结论 全髋关节跫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将本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术后全面护理,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为(4.52±3.25)周,并发症发生率为5.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为(12.01±1.51)周,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亦比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更好,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能够早期下床活动,骨愈合率高,术后康复良好等优点,适合高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6月~2005年11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26例经过6~26个月随访,22例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髋关节功能可生活自理,3例需借助行器行走,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临床疗效满意,有利于早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InterTAN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35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例用InterTAN治疗(InterTAN组),18例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对两组患者手术资料、术后卧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数据,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InterTAN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置换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InterTAN组稍长(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置换组1例出现假体下沉。结论 InterTAN设计合理,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考虑,但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股骨转子间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部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几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适应证、人工髋关节假体的选择、是否运用骨水泥加固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0月31例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后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结果:随访10~30个月,平均19.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5~7d(平均6d)下地负重行走。平均手术时间为65min、出血量平均为450ml、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为88分,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维持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5年,优良率为8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0年1月PFNA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70~90岁,平均76.9岁,术后随访6个月~4年,平均3.1年,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6.5±7.2)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最终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6.5±7.2)分提高至(84.5±5.7)分,其中,优14例,良8例,可4例,差0例,关节优良率达84.6%,未发现螺旋刀片切割、退出,无股骨头缺血坏死及髋内翻畸形。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生物学固定,抗旋转能力强,固定牢稳,术后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DHS手术治疗,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月(4~12月),21例骨折复位、固定、愈合均满意,髋关节活动良好,1例患者因骨折粉碎严重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结论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固定可靠,结合术后功能锻炼,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