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BrdU进行标记。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动物于造模3d后侧脑室注射标记细胞,分别于1、7、14和28d处死动物,观察动物神经功能和移植细胞存活情况。结果神经干细胞能移行至缺血部位并存活,移植后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明显得到恢复,在14、28d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是中风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迪诚  杜鹃  陈红  卢连梅  苏江 《中华全科医学》2012,(2):172-173,182,333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移植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经尾静脉输入经BrdU(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标记的UCB-MSCs,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PBS,分别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并测定大鼠梗死灶体积,计数脑组织中BrdU阳性细胞、BrdU/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rdU/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双阳性细胞。结果移植UCB-MSCs可有效降低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大鼠脑梗死灶体积,并且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区及周围组织中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及少量BrdU/NSE、BrdU/GFAP双阳性细胞。结论移植的UCB-MSCs能逐渐向MCAO大鼠脑缺血区及周围迁移,并可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促进脑缺血性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人脐血干细胞(hUCBCs)治疗脑缺血大鼠的效果及其在缺血大鼠脑内的增殖?分化情况?方法:从自然流产的孕10~13周的人胚脑组织中分离?培养hNSCs;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60~100 ml,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治疗前hNSCs?hUCBCs均经5-溴脱氧嘧啶尿苷(BrdU)标记48 h?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1天后经尾静脉注射未分化的hNSCs?hUCBCs至脑缺血大鼠体内,对治疗后大鼠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NSCs?hUCBCs的存活?迁移?分化状况?结果:从人胚脑中成功培养出hNSCs,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hUCBCs在体外也具有增殖能力?两治疗组大鼠均自治疗后21天起其NSS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SS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14?21?28?35天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缺血侧明显多于对侧(P < 0.05),治疗后21?28?35天明显多于治疗后14天(P < 0.05);hNSCs组BrdU染色阳性细胞数多于hUCBCs组(P < 0.05);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在BrdU阳性细胞群中,hNSCs组73.8%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细胞,16.7%为2,3-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CNPase)染色阳性细胞,9.5%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细胞;hUCBCs组74.5%为GFAP染色阳性细胞,15.4%为CNPase染色阳性细胞,10.1%为NSE染色阳性细胞;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hNSCs?hUCBCs均具有多分化潜能,受缺血部位微环境信号的影响分化成3种主要类型的神经细胞;静脉注射hNSCs?hUCBCs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除了hNSCs外,hUCBCs也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可能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扩增人MSCs,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学表型;健康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脑缺血/再灌注后无处理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移植无血清DMEM组(D组)、脑缺血/再灌注后移植人MSCs组(E组),每组10只。D、E两组脑缺血周边区(右侧)分别移植无血清培养基5 μL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MSCs (4×105• μL-1) 5 μL;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rdU 标记的人MSCs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体内存活情况;采用前肢不对称 应用试验及姿势反射试验,观察各组大鼠术后1、3、7及28 d行为学变化。结果:成功地分离并纯化人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P3 MSCs结果显示,CD44、CD29均呈阳性表达,CD34、CD45、CD31均呈阴性表达;移植的人MSCs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周边区聚集并存活。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随着细胞移植后时间延长均逐渐降低,移植人MSCs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其他组显著降低 (P<0.05),该组大鼠移植人MSCs后7 d时行为学评分低于同组内其他时间点(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周边注射人MSCs显著地改善大鼠脑缺血症状,前肢不对称应用试验可更客观地评价大鼠长时间运动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5.
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PD大鼠模型分成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将第三代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用Hoechst33258标记后植入实验组大鼠纹状体内,对照组注射PBS.此后每周腹腔注射阿朴吗啡以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2周,4周,8周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SCs的存活,迁移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和突触素的表达.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仪(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结果:脐血MSCs移植后大鼠的旋转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MSCs可在大鼠脑内存活,随时间延长,迁移范围扩大,分布于纹状体,胼胝体和皮质;GFAP,NSE,TH都有表达,突触素无表达.多巴胺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脐血MSCs有望成为治疗PD的种子细胞,为神经退行性变提供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脐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血干细胞移植是近代研究热点课题,就造血干细胞形式,脐血干细胞归巢,脐血干细胞体外扩增近代观点与理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龟板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龟板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的表达。[结论]提示补肾中药龟板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和对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 2 h再灌注模型。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和移植治疗组(24只)。后两组又各分4组:缺血2 h再灌注7、14、21、28 d组(各6只)。体外培养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造模成功后24 h,移植治疗组经尾静脉移植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为2×106/ml),缺血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对照组比较,移植治疗组各时间点(7、14、21、28 d)的VEGF染色阳性细胞数均增加(均P<0.01),VEGF mRNA含量均增加(均P<0.01)。结论脂肪组织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内源性VEGF及VEGF mRNA的表达,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损伤局部VEGF及VEGF mRNA的含量,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两组大鼠均于术后3,7,14,21 d处死,处死前1 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动态观察侧脑室下区(SVZ)及梗死灶周围皮质BrdU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对照组SVZ区及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在梗死后3 d开始增多,7 d达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21 d进一步减少。亚低温组各个时间点SVZ区及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在各个时间点均能显著提高BrdU阳性细胞。结论:亚低温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方法、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6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26~83岁,平均(56.00±5.34)岁,脑出血后遗症15例,脑出血急性期11例。采用鞘内注射法将体外分离出的脐血干细胞移植到脑出血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并随访观察3个月,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标准、独立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价其疗效,对随诊患者行头颅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肺部X射线片、心电图及血液生化检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6例行鞘内注射中3例无效,23例有效。移植3个月后26例患者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标准及独立功能评分标准评分均较移植前明显提高,欧洲卒中量表评分标准:(69.80±10.71)分、(60.80±15.68)分,P〈0.05,独立功能评分标准:(94.76±14.42)分、(90.20±16.75)分,P〈0.05;急性期移植患者移植后独立功能评分为93.90±11.54,77.72±11.37(Z=-2.940,P=0.003);后遗症移植患者移植后独立功能评分为94.35±16.69,90.20±16.75(Z=-3.30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脑出血有效可行且急性期优于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探索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方法。方法将清洁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心梗对照组)10只;B组(脐带血注射组)20只;C组(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组)20只。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30min后,C组于缺血区心肌组织注射人脐带血干细胞50μl,B组注射脐带血50μl.4周后行心功能和病理学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C组大鼠的左室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较A组和B组有明显改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结论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血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umbilical cord blood,UCB—MSCs)联合外源性细胞因子对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UCB—MNCs)体外扩增的支持作用。方法从脐血中培养出UCB—MSCs,检测其表面抗原,并以此作为滋养层细胞,将UCB—MNCs接种于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10d,检测有核细胞总数(MNCs)、CD34^+.CD133^+细胞数、集落形成单位数(CFU)和(G—M+S)期细胞含量的变化。结果从脐血分离、培养出UCB—MSCs,稳定表达CD29、CD105和CD44,不表达CD34和CD133。外源性细胞因子及UCB—MSCs均支持UCB—MNCs的扩增,但以细胞因子联合UCB—MSCs组效果最好(P〈0.05)。结论从脐血中能成功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完成细胞表型的初步鉴定。外源性细胞因子联合UCB—MSCs可有效扩增UCB—MNC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脐血间质干细胞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症状、基底节区脑血流灌注量影响及应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后的安全性。方法 20例PD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组及常规治疗组,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鞘内及静脉移植脐血间质干细胞,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2、3和6月进行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判定以及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检测,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的PD患者治疗后1、2和3月的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的PD患者,治疗后3月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月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检测结果显示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组PD患者治疗后2月、3月基底节区脑血流灌注量增加,治疗后3月尤为明显,SPECT放射性计数比值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血间质干细胞移植对改善PD临床症状、基底节区脑血流灌注量、延缓病程及提高日常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但疗效不持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联合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方法体外复苏并培养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备用,观察CM-Di I荧光标记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去向。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每组各15只。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肠,损伤组采用TNB(S乙醇稀释)灌肠,在TNBS建模后1 h,谷氨酰胺组于尾静脉输入谷氨酰胺0.45 g/kg、MSCs移植组于尾静脉输入1×10~(10)/L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联合组尾静脉输入谷氨酰胺0.45 g/kg+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10~(10)/L。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各组于再灌注1 h、3 h后检测肠组织含水率;通过RT-PCR、Western blot观察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NF-k B、Bcl-2在谷氨酰胺联合MSCs移植后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荧光示踪法观察到移植的MSCs细胞分布于肠粘膜淋巴组织内和腺上皮细胞间,表明MSCs可能参与了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过程。各组大鼠血清中SOD、IFABP、IL-6的含量变化比较,损伤组血清中IFABP、IL-6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与之比较,则显著减少,联合组减少更为明显,损伤组血清中SOD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与之比较,则显著增高,联合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再灌注1 h和3 h,损伤组肠组织含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损伤组相比,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肠组织含水率值均显著降低,联合组降低更为明显,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肠黏膜上皮细胞caspase-3、NF-k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谷氨酰胺组、MSCs移植组及联合组与之比较,caspase-3、NF-k B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谷氨酰胺组及MSCs移植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谷氨酰胺组及MSCs移植后,明显减轻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其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NF-k B表达和促进Bcl-2表达减轻肠黏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冯娜  张诚  孙爱华 《西部医学》2013,25(3):461-462
目的探讨双份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例行双份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粘多糖患儿进行有效护理。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双份脐血的解冻、复温及输注;移植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率、血压、小便颜色的观察及处理;做好移植后抗GVHD的处理以及感染控制;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患儿成功移植,于移植后+29天中性粒细胞开始重建,+36天时顺利出仓,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双份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含量的影响.方法 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 h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106/0.5ml的BrdU标记细胞;利用穿梭箱系统和ELISA法检测注射HCMNCs后2,4,8周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NGF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AAR比率(55.4±4.5,42.1±4.5,44.2±3.6)明显低于对照组(91.7±3.9,90.0±4.3,92.5±5.0)(P<0.01),治疗组(67.1±3.3,69.2±4.7,70.8±4.7)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术后2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G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4周时达到高峰(P<0.01),8周时则明显下降,与2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NG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4周时最高(P<0.01),8周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4周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VD大鼠脑组织NGF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脐血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脊髓损伤神经恢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移植人脐血CD34 干细胞是否可以存活、分化、促进脊髓损伤的行为和功能恢复.方法26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和对照组.移植组行脊髓半切术并移植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的脐血CD34 细胞,对照组行脊髓半切术后注射PBS液.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标准对移植组和对照组所有大鼠在术前和术后24 h、1、2、3、4周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移植细胞的定位和分化情况.结果移植后在脊髓病理切片中出现Brdu标记人脐血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到7%Brdu阳性细胞表达神经胶质元纤维酸性蛋白(GFAP),2%Brdu阳性细胞表达神经元核抗原(NeuN).神经功能检测发现1周后移植组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移植人脐血干细胞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行为和功能恢复,为神经损伤治疗提供了有用的细胞源.  相似文献   

18.
As a source of transplantable stem cells, the CD34^+ subpopulation in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HUCB)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to treat some hematopoietic system diseases. However, whether CD34^+ cells hold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to cerebral ischemia is unknow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recovery of neural funct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CD34^+ cells derived from HUCB into ischemic cerebral tissue in r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