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 ,74岁 ,因左侧阴囊巨大包块 10余年 ,右侧阴囊反复出现痛性包块1年多入院。体检 :左侧阴囊见一大小 :2 0cm× 15cm包块 ,外形规则 ,表面光滑 ,质硬 ,活动度差 ,右侧阴囊包块大小 :10cm× 8cm ,质软 ,可部分回纳入腹腔。采用LOGIQ40 0B/W及ACUSON 12 8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 (图 1、2 )。示左侧腹股沟至阴囊内探及一2 5cm× 12cm× 10cm包块 ,轮廓清 ,包膜完整 ,内见密集点状高回声 ,均匀分布 ,点状高回声不随体位改变或探头加压而产生浮动 ,包块后方回声增高。其后下方隐约见一 3.5cm× 2 .4cm× 3.1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耻骨上单一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1995/2007年采用耻骨上单一小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32例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儿手术时间在25-45 m in,术后阴囊水肿15例,1周内自行消退,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采用耻骨上单一小横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具有单一切口小,可简化手术步骤,节省时间,创伤小,并发症少,外观疤痕小,美观,符合美容、微创理念。  相似文献   

3.
【病例】 男 ,70岁。因左腹股沟区突发性包块 1天入院。患者于 1天前在劈柴时突感左腹股沟区胀痛、不适 ,发现左腹股沟区有一杏大小包块 ,不能还纳 ,急来我院。查体 :腹部平坦 ,无压痛、反跳痛 ,左腹股沟区有一 3cm× 4cm大小包块 ,质较硬 ,有压痛 ,未坠入阴囊 ,不能还纳 ,透光试验阴性 ,咳嗽时冲击感不明显。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嵌顿 ,手法复位失败 ,急诊行松解术。手术切开腹外斜肌筋膜后 ,见精索鞘膜有淡黄色积液 ,将囊肿全部切除 ,检查内环口无内容物及扩大 ,缝合伤口。术后 7天拆线 ,包块未再出现。精索鞘膜局限在精索部位 ,鞘突两端…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b08-01-2009—06采用微型腹腔镜治疗该病20例,取得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斌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1):1194-1194
1998年以来,作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168例。经1~6年随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2000年~2004年期间采用下腹部斜疝切121治疗鞘膜积液50例,就治疗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股沟斜疝37例手术失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我院1985年10月~1995年7月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5428例,其中发生失误37例(0.24%),本文对失误原因和防治措施作一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35例,女2例;年龄10个月~9岁。腹股沟斜疝位于单侧34例,双侧3例。1.2 手术方法 氯胺酮肌内注射麻醉,≤3岁者在取患侧最下腹横纹处作横切口,>3岁者在最下腹横纹下方1~2cm处作横切口,行疝囊剥离切除并疝囊颈高位结扎术。1.3 结果 手术失误造成阴囊血肿17例,肠管损伤7例,膀胱损伤6…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非手术疗法效果不理想,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疝囊高位结扎、疝囊超高位结扎、疝修补、腹腔镜手术等术式,各有优点。结论:应根据疝环大小、医师的经验、医院的技术条件等选择手术方式,尽量推行微创手术,以减少损伤和复发。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 ,6 6岁 ,左腹股沟不能还纳包块 5年余 ,且大小有变化。无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病史。既往有尿频、尿急病史。查体 :腹平软 ,无压痛 ,未扪及包块 ,肠鸣音正常。左腹股沟处可扪及大小约 7cm× 3cm包块 ,囊状感 ,推之不能进入腹腔。左侧阴囊稍大 ,脊柱四肢正常 ,生理反射存在。化验 :血常规 :WBC:11.2×10 9/ L ,N6 8、L 32、HB13.4g/ L。尿常规正常。X线检查 :心肺未见异常。B超检查 :左腹股沟处可探及大小 7.1cm× 4.5 cm× 2 .9cm长圆形无回声区 ,壁光滑、规整 ,内透声良好 ,其后方回声轻度增强。压之可变形 ,周围伴有强回声…  相似文献   

10.
刘向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98-4698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儿鞘膜积液的病因及诊断、指导手术方式。方法分析685例原发性小儿鞘膜积液的术中解剖情况。结果 685例术中均发现未闭合的鞘状突,术后随访无复发或出现同侧腹股沟斜疝。结论原发性小儿鞘膜积液是腹腔液体经未闭合的鞘状突流注积聚在鞘膜腔内而形成,提出在传统分型基础上是否可将其单独分型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及婴儿型鞘膜积液两种类型,手术关键在于切除鞘膜的同时应于内环处将未闭合的鞘状突高位结扎。  相似文献   

11.
临床路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04~2006-07我院普外科最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推行临床路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股股沟斜疝患儿120例,其中左侧腹股沟斜疝51例,右侧腹股沟斜疝6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6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麻醉方法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方法。临床路径执行小组制定临床路径表: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活动指导、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2 0 0 0 - 0 4~2 0 0 3- 0 1借鉴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疝气的办法[1 ] ,采用美国产Stryker小儿腹腔镜,同时对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加以改进,治疗小儿鞘膜积液6 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年龄2~13岁,右侧35例,左侧2 3例,双侧10例,均为出生时或其后不久即发现,临床表现多为患侧阴囊内出现可复性囊性肿块。1.2 方法 本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于脐孔上缘切开皮肤3mm ,插入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8~10 mm Hg) ,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找到患侧鞘状突(其呈喇叭口状,并有一隧道向腹股沟管延伸,正常的一…  相似文献   

13.
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行改进的针形器械缝扎内环口周边腹膜行疝囊高位结扎32例,总结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均经微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傅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29-230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8例(组),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9例(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疗效优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0—01/2004—12共采用小切口治疗婴幼儿腹股沟斜疝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例】男,64岁。因右侧阴囊内包块缓慢增大60余年入院。查体:右侧阴囊明显增大下垂,可触及一梨形巨大肿物,质软,无压痛,表面光滑,有弹性,囊性,睾丸及附睾触不到,透光试验阳性。B超示:右侧阴囊内12 cm×16 cm液性暗区,考虑睾丸鞘膜积液。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睾丸鞘膜内有约500 m l清亮浆液,吸尽液体后探查见睾丸鞘膜腔与腹腔相通,并有大网膜进入鞘膜腔内,证实为先天性交通性鞘膜积液。将大网膜还纳腹腔,在内环处高位结扎鞘状突后行鞘膜翻转术。术后痊愈出院。胚胎早期睾丸在腹膜后,在胚胎7~9个月时经腹股沟下降进入阴囊,在此过…  相似文献   

17.
成人男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10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4/2007年采用传统的疝修补(Bassini法)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06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8岁,其中含复发疝7例,双侧疝10例,传统手术修补74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32例。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资料 38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2年入院.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腹股沟可复性肿块,因无疼痛,未治疗.查体:站立位见右腹股沟内侧有一直径3 cm肿块,光滑,质软,无压痛,平卧位肿块消失后按压内环口站立肿块不再出现,松手肿块复现,因肿块呈半圆形隆起,无法行透光试验,且因站立时按压肿块易消失,故无法用B超探头检查.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诊治1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7~2005年共收治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新生儿16例,均治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制疝带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股沟斜迹是最多见的腹外刑,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和的op%。或占腹股沟和的95%。发病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笔者自1983年以来自制庙带治疗12例小儿腹股沟斜迹,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及制作方法环带由腰带、斜而内口压迫球囊及一根扁松紧带三部分组成。1.1腰带:取宽scm、长dem左右单面或双面绒布一块,一面缝包一层具有一定强度的的确凉布即成。腰带长度视患儿腰围而定。1.2斜和内口压迫球囊为长轴10cm左右,短轴7cm左右,中心凸度Zcm左右的扁椭圆体。球囊中心为特制的塑料椭圆体,长大宽x厚为10cmx7cmXZcm。或取10x7cm椭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