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预先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全身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体重40~80kg,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氯胺酮组(n=20)静脉注射氯胺酮0.15mg/kg,对照组(n=20)静脉注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均于10s注射完毕,1min后,2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3~5μg/kg,5s注射完毕。记录患者麻醉前和静脉注射芬太尼1min时(麻醉后)的咳嗽次数及其严重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结果2组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咳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现咳嗽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而咳嗽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预先注射小剂量氯胺酮(0.15mg/kg)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芬太尼诱导麻醉所致咳嗽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鄢水旺 《海峡药学》2000,12(2):94-95
芬太尼是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在较大剂量进行全麻的诱导时,具有记忆消失、循环稳定等优点[1].对芬太尼副作用的研究多集中于呼吸抑制、胸壁强直和少见的癫痫发作等方面[2].临床麻醉中以7 μg·kg-1的剂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咳嗽.本文特通过以不同的速度静脉注射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观察芬太尼不同速度的给药引起咳嗽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卢昱坤 《中国药业》2011,20(23):92-92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90例.术前1 h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口服安定2.5~7.5 mg.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1 mg/kg(氯胺酮组)或0.9%氯化钠注射液(安慰剂组),给药体积均为2 mL,1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咳嗽发生时间、例次数和程度.结果 氯胺酮组咳嗽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的40.00%(P<0.05),且发生时间延迟(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反射,且发生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氨茶碱在全麻诱导期预防芬太尼咳嗽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先给予1mg/ks氨荼碱静脉注射,lmin后再给予芬太尼等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只给予芬太尼等进行常规诱导。记录两组患者在静脉注射芬太尼后引起的咳嗽反应及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完成后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注射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7.5%(3,40)、50.0%(20/4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麻后1min两组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全麻诱导期使用小剂量氨茶碱可有效减少咳嗽发生率,降低患者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预防芬太尼诱导下咳嗽的效果,寻求预防咳嗽安全有效的临床剂量。方法选择200例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组Ⅰ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10m1),组Ⅱ为利多卡因1mg/kg,组Ⅲ为利多卡因1.5mg/kg.组Ⅳ为利多卡因2mg/kg。试验药物经浅静脉10S内注入后.观察患者1min,记录利多卡因相关中毒症状,然后于5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观察2min,记录咳嗽的例数和强度。监测并记录诱导期各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咳嗽发生率对照组为32%,组Ⅱ为8%,组Ⅲ为6%,组Ⅳ为8%.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随着利多卡因剂量增大,局部麻醉药中毒例数和症状有增加趋势,在气管插管后5、10min组Ⅲ、Ⅳ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气管插管后即刻的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2mg/kg能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利多卡因1mg/kg中毒反应轻,对循环影响较小,更适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阿芬太尼与芬太尼对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5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阿芬太尼组、芬太尼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5S内静脉注射阿芬太尼8gg/kg、芬太尼2μg/kg,观察给药后2min内两组患者的咳嗽起始时间、咳嗽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并记录给药前(T1)和给药后2rain(T2)两个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阿芬太尼组患者咳嗽的起始时间明显早于芬太尼组,阿芬太尼组咳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与T1时相比,T2时芬太尼组和阿芬太尼组的HR和MAP均显著下降(P〈0.05),且阿芬太尼组HR和MAP下降程度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阿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较低,循环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预注地塞米松或稀释和慢注芬太尼对预防芬太尼引起咳嗽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拟行静脉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行0.9%氯化钠注射液5 mL静注;B组行地塞米松5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 mL)静注;C组行芬太尼(1.5 μg·kg-1)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20 μg·mL-1,30~60 s内匀速注射.A组和B组要求在15 s内匀速静注,1 min后分别静注芬太尼(剂量和配制方法同C组)要求在3 s内快速注完.记录预注地塞米松前(T0)、预注后1 min(T1)、稀释和慢注芬太尼后1 min(T2)、2 min(T3)之内出现的咳嗽反应和心血管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咳嗽发生率分别是58.00%、12.00%、10.00%,A组显著高于B组、C组.3组在T3时SBP和SpO2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结论:静脉预注地塞米松或稀释和慢注芬太尼能明显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反应,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李晓强 《中国药房》2009,(8):612-61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FIC)的抑制效果。方法:16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组Ⅰ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组Ⅱ氢化可的松100mg加入至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组均在15min后经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1,注射时间2s。观察2组咳嗽发生的次数和出现时间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2组FIC发生率分别为35%(组Ⅰ)和10%(组Ⅱ),组Ⅱ明显低于组Ⅰ,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程度、咳嗽出现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麻醉诱导时提前15min静脉注射100mg氢化可的松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降低FIC发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中能否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方法选择100例ASAI—II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组I为对照组,实验药物为生理盐水5ml,组Ⅱ为利多卡因1.5mg/kg,两组药物分别在全麻诱导中静脉给予芬太尼前1min时给予。观察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及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组I26%,组II6%,组Ⅱ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但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一致。结论应用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中能安全有效地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麻黄碱联合丙泊酚对芬太尼咳嗽反射(fentanyl-induced cough,FIC)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320例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表随机进入4组:Ⅰ组(对照组)静脉注射2 mL生理盐水;Ⅱ组(麻黄碱组)静脉注射6 mg麻黄碱;Ⅲ组(丙泊酚组)静脉注射0.8 mg/kg丙泊酚;Ⅳ组(丙泊酚联合麻黄碱组)静脉注射0.8 mg/kg丙泊酚加6 mg麻黄碱.给予治疗药物2 min后,经外周静脉快速注射2 μg/kg芬太尼.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由一位医师按照盲法观察注射芬太尼后1 min内是否出现咳嗽,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并且根据咳嗽发生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的FIC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Ⅰ组明显降低,而且Ⅳ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结论:麻醉诱导时联合应用麻黄碱和丙泊酚对FIC的抑制效果更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是临床上一个简单、有效的防治FIC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预防芬太尼咳嗽的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年龄25~50岁采用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利多卡因1.5 mg,B组给予丙泊酚2.0 mg.两组药物分别在全麻诱导前1 min给予静注,观察芬太尼引发咳嗽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A组咳嗽的发生率为10%,B组咳嗽发生率为16%.结论 预注利多卡因可以有效的减少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在剖宫产全麻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60例全麻剖宫产孕妇分为两组,A组使用雷米芬太尼、丙泊酚来进行麻醉,B组则使用氯胺酮、丙泊酚来进行麻醉。结果将A组插管、切皮时与诱导前的血液动力学进出行比较,无明显地差异。B组的插管、切皮时与诱导前的血液动力学进行比较,发现数值明显高于诱导前(P<0.05),并且其数值也明显比A组同时段高(P<0.05)。而新生儿娩出8min时Apgar评分,B组的分数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麻适用于剖宫产全麻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注小剂量阿曲库铵预防芬太尼引起咳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Ⅱ级,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9—59岁,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全麻诱导开始后A组给予芬太尼5ug/kg后2min给予阿曲库铵0.5mg/kg,B组先静注小剂量阿曲库铵0.02ms/kg后1min再给予芬太尼5μg/kg、再继续给予阿曲库铵0.5mg/kg,两组均待2min后完成气管插管,观察咳嗽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咳嗽发生率57%,而B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预注小剂量阿曲库铵可以预防芬太尼引起的咳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预先静脉注射小剂量地佐辛对苏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地佐辛组( D组)和对照组( C组),每组50例。 D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地佐辛0.1 mg/kg,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in后两组均在5 s内静脉推注苏芬太尼0.5μg/kg。分别记录1 min内苏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次数,呛咳的发生时间(苏芬太尼注射完毕至呛咳首次发生的时间)以及呛咳的强度。结果 D组的咳嗽发生率为0.0%,明显低于C组的30.0%(P<0.01)。 C组的咳嗽发生时间为(24.14±4.38)s。结论地佐辛可有效预防苏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重复注射芬太尼对其诱发咳嗽(fentanyl—induced coughing)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快速静注芬太尼1μg/kg,出现咳嗽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以同样的剂量和方法重复注射芬太尼:2min组在首次给药后2min注射;5min组在首次给药后5min注射。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和出现时间,并根据咳嗽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首次注射芬太尼1ttg/kg诱发咳嗽的发生率为18%(54/300)。重复给药后,2min组的发生率为0%(0/27),5min组为40.7%(11/27),2min组发生率明显低于5min组(P〈0.01)。咳嗽严重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咳嗽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给药可明显降低麻醉诱导时芬太尼1μg/kg诱发的咳嗽发生率,但不影响其程度,而且随着给药间隔的延长,咳嗽发生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18.
<正>采用芬太尼麻醉诱导时可引起呛咳反应,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压、眼内压升高,在神经外科、眼科和哮喘患者中可能产生严重后果。麻醉诱导时预先注入微量芬太尼可以预防呛咳反应[1]。本文探讨术前肌肉注射芬太尼预防芬太尼诱发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呛咳反应的可行性,为临床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胺酮预处理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鼻窦镜手术患者60例均分为两组,采用相同的全凭静脉复合麻醉。E组麻醉诱导前静注氯胺酮0.5mg/kg,C组不用氯胺酮作为对照。记录停药拔管后20min内的躁动评分(R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E组拔管后20min内的RS和VAS评分以及血浆Cor、E和NE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但两组OAA/S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可以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躁动,减轻应激反应,减少痛觉高敏,但对意识和呼吸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芬太尼和曲马多对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芬太尼和曲马多对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ASAⅡ级的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Q组)60例,其中曲马多分为1、2、3 mg/kg组(Q1、Q2、Q3组),每组20例;芬太尼组(F组)60例,其中芬太尼分为0.1、0.2、0.3μg/kg组(F1、F2、F3组),每组20例.两组病人麻醉诱导芬太尼2μg·kg-1、阿曲库铵0.5mg·kg-1、丙泊酚2mg·kg-1,麻醉维持吸入1%~3%异氟醚,丙泊酚5mg·kg-1·h-1和阿曲库铵5 mg·kg-1·h-1.术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末二氧化碳(PETCO2).术毕前30min Q1、Q2和Q3组分别缓慢静脉输入曲马多1、2和3mg/kg,F1、F2和F3组分别缓慢静脉输入芬太尼0.1、0.2和0.3μg/kg.观察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0min各组的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和意识状态评分(OAAS).观察各组用药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 F组RS评分低于Q组(P<0.05);F组OAAS评分高于Q组(P<0.05);两组Ramsay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F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Q组,其中F组患者中F2组优于F1组和F3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未见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严重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芬太尼用于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效果明显优于曲马多,苏醒质量高,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可以安全用于预防全麻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