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针对初发高血压病、青年高血压病的早期干预与及时阻断尤为关键。天麻钩藤饮出自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可以平肝息风,清热活血,滋补肝肾,主治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众所周知,天麻钩藤饮为治疗高血压病的经典名方。然而,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古今关于天麻钩藤饮的医案与研究均存在诊断不明确,降压疗效与疗程不具体,天麻钩藤饮能不能降压,具体能下降多少收缩压与舒张压,服药多长时间能降压,同时在服的西药能不能减或者停等均充满了不确定与未知,此类共性问题严重影响经典传承。因此明确其方证指征、疗效、疗程等关键点对于指导临床至关重要。研究发现,①既往认为高血压病属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从肝论治高血压病能够取效,然而,长期服用降压西药后,不仅能阻断疾病进展,使升高的血压得以迅速控制,更使中医病机证候发生变化,使肝阳上亢证等"火证"出现的几率大大减少,从而更主要表现为"饮证"和"虚证",使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朝虚实夹杂的复杂病变阶段转化,因此在高血压病的"肝风"与"肝阳"实证阶段做到及早干预尤为关键;②初发高血压病、青年高血压病因其初发,且大多未经降压西药干预,其中医病机与证候尚未受西药干预影响,尚保留高血压病的本源状态,与肝阳上亢证高度吻合;③初发高血压病、青年高血压病在其病理机制上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变化、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等机制;④天麻钩藤饮方证包括:在现代医学疾病方面,该方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病初期或未经西药干预的早期治疗,其中尤以初发高血压病、青年高血压病为主,还可用于3级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危象、高血压病急症的治疗;在症状方面,天麻钩藤饮可用于头痛,头晕,头胀,言语不利;面红目赤,视物昏花;烦躁不安,躁动,焦虑,心悸,失眠,精神障碍,身体发热感;口干口苦,汗出;四肢酸软无力,腰痛,腰膝酸软;小便黄,小便灼热感,大便或干或稀;舌红,脉滑数,脉弦数有力,弦直而长,脉过寸口;⑤服用天麻钩藤饮3~6个月,不仅能降压、改善症状,更能减少西药用量,甚至停用西药;⑥近年来,研究发现,因天麻钩藤饮中首乌藤具有一定的肝毒性,长期服用该方存在安全风险,然而,在定期复查生化指标监测下,笔者发现长期服用(3~6个月)首乌藤(3~10 g·d~(-1))未发现肝功能损害;⑦天麻钩藤饮的药性与药理契合初发高血压病、青年高血压病的病机与病理,可视为初发高血压病、青年高血压病的"专病专方"。深化对天麻钩藤饮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与分子机制研究有望在中药降压及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对老年高血压在社区高血压慢病自我管理基础上,进行"治未病"预防保健综合干预早期防治的社区实践,初步建立并验证该特色服务模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形成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三级综合性中医院为核心的高血压病早防、早治模式,为高血压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干预的社区综合防治体系提供可行依据,使高血压病防治重点从专科诊疗向社区预防转移。社区卫生简便低廉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以及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优势,对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经络辨证"的中医护理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Ⅰ级低中危、Ⅱ级中危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高血压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经络辨证"理论的中医护理技术(即根据患者症状、体征选用刮痧、艾灸、穴位按摩在相应经络及循经探查瘀阻穴位进行干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血压下降值、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情况,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脱落2例,纳入38例。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74%(36/38),对照组为32.50%(1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第1天2组血压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8天,2组血压下降值较干预第1天均有升高,其中观察组下降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基于"经络辨证"的中医护理技术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病治疗的作用,以减少高血压病对社区人群的危害,增进人们健康。[方法]以广州市黄埔区鱼珠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管理的454例高血压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经过一年社区干预后,比较进行行为干预前的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率及年平均住院次数和行为干预后的高血压病治疗的有效率及年平均住院次数。[结果]454例高血压病病人,行为干预前,有效167例,无效287例,总有效率为36.78%;进行行为干预后,有效302例,无效152例,总有效率为66.50%;两种方法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行为干预前,年平均住院次数为25次,住院率是5.51%;进行行为干预后,年平均住院次数为11次,住院率是2.42%;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为干预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较好的作用。应与药物治疗结合起来防治高血压病,在社区中积极开展行为干预即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及危险因素的干预,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高血压病对社区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干预对2009—2010年我院托管的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区的30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饮食干预、运动干预、不良行为方式干预、起居干预和心理干预,以使被干预对象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率。结果:经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300例高危人群中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所占比例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前明显降低。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高危人群高血压病的发生,帮助高危人群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其血压控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0例高血压病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分为西医组和结合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的健康教育,后者在此过程中另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血压变化、心理状态变化和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降低(P 0.05),其中结合组的血压水平和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 0.05);结合组干预后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引入中医"治未病"思想能够增强血压控制作用,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住院的432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的从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从医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指导,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及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2组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运动管理外,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其他维度评分及总分观察组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特色健康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中医特色社区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惠州金宝城市佳园的60位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高血压病社区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中医特色社区管理,开展中医养生日志管理、辨证施膳、辨证施穴、八段锦养生四项中医特色干预措施,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后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病知识知晓合格率及健康测量SF-36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的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血压病知识知晓合格率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采取中医特色社区管理,可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社区人群干预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高血压病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在某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健康档案的105例高血压病患者实施3 a(2002—2005年)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变饮食结构、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以减轻体质量和注意控制高血压。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患者的血压平均值明显下降;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由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明显下降。结论在社区开展面对广大人群高血压病的预防与控制和健康促进活动,是经济、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脂肪肝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8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脂肪肝合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肝脏B超、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50.0%,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脂肪肝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予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SDS、SAS和SAQ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SAS、SDS评分均下降,心理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心理干预组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P均<0.01);而SAQ评分与SAS、SDS评分出现相反的变化。心理干预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干预组临床疗效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2=10.904,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新变异株奥密克戎传染性较其他病毒株强,致病力相对弱,但是传播隐匿,易出现局部疫情爆发。根据奥密克戎疫情特点,在天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导下,中医药深度参与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并针对无症状感染者,首次总结了“西医无症状,中医有证候”;重视“一老一小”患者治疗;对高龄有基础病者,提出“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总结了“新冠宿疾并重”,更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关注“一头一尾,全程干预”;构筑中医药疫情防控第二道防线的策略等经验。形成了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救治的“天津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98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经过积极的临床干预后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该病病情进展快,患儿体温的异常,手、足皮疹,精神差、易惊、肢体抖动多见,呼吸频率及节律改变、心率增快,血压增高或降低,WBC升高,血糖升高,危重患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循环衰竭;经过临床鉴别诊断及积极的临床治疗,98例患儿经早期识别和干预,此98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为:显效:56例;好转:34例;无效:8例。总体有效率高达92%。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是治疗的关键,治疗上除使用丙种球蛋白及激素外,尽早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梳理总结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和经验具有现实意义."截断疗法"对当前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就其理论源流及其应用做了阐述,认为其起源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补充发展,20世纪70年代由上海名医姜春华先生总结提出.临床应用时,对隔...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当前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干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减轻西药不良反应、改善症状、降低复发率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临床上通过心理调摄、针灸治疗、分期论治、分型论治、专方治疗、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概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在守护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该思想对于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就"治未病"思想指导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提出了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的理、法、方、药,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术体系,但其最核心的理念则可用"整体恒动,辨证论治,以人为本,自然中和"16个字概括之。即在对人与疾病的认识上强调天人相应、五脏一体、形神合一的整体恒动观,在对疾病的治疗原则上重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观,在对疾病的具体治法上坚守"顺应自然"和"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以通为安"的中庸适度观。文章紧密结合经典,并举临床验案佐证,可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医眼科临证时,应充分结合中西医诊断技术考虑眼部病因,辨清全身病机,整体辨证与局部辨病相结合,目症与全身症状相结合,眼部检查与舌象脉象相结合,灵活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多层次分析、综合辨证、确定证侯,提出合理的治法与方药,对提高眼病疗效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蒋文跃  杨宇  李燕燕 《中医杂志》2002,43(3):215-216,225
目的:探讨“痰瘀同源”理论及研究化痰药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观察半夏、瓜蒌、浙贝母、石菖蒲对正常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结果:化痰药有降低全血粘度、明显抑制红细胞的聚集(除瓜蒌外)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等作用。在高切变率时,石菖蒲和浙贝轻度增加全血粘度。石菖蒲有轻度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趋势。结论:提示化痰亦能祛瘀,化痰药降低血粘度的机理与降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