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咳嗽的分类,历代所用名称甚多,明张景岳执简驭繁地把咳嗽归纳为外感,内伤两大类,使咳嗽的辨证分类较完善,切合临床实用。其中的外感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病证,近5年来,笔者用“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18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感染后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其感染病原体不同,临床上将其分为感冒后咳嗽以及迁延性感染性咳嗽,朱佳教授通过多年临床观察总结,对两者进行分类施治,于临床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证候,又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嗽的分类历代医家立论纷纭,名称甚多。何明教授从医40年,临床工作中总结了关于咳嗽的诸多经验,尤其对咳嗽的分类和辨证论治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了按病因分类的九分类法,认为咳嗽按病因可分为九种咳嗽,即寒咳、热咳、燥咳、风咳、湿咳、郁咳、食咳、痹咳、虚咳共九类。“九咳”分类法,不再拘泥于外感和内伤两端,开阔了辨证论治的思路,在临床中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咳嗽性晕厥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通过对1例典型病案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以往相关文献回顾研习,探讨咳嗽性晕厥的病名、分类、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进一步提高对本病辨证施治的认识,从而有效指导临床防治咳嗽性晕厥。  相似文献   

5.
魏辉 《新中医》2011,(10):136-136
外感咳嗽多从风寒、风热、风燥等辨治,现行中医学教材亦无湿热咳嗽的分类,然而在临床上确有一类咳嗽,从上述角度治疗无效,唯从清化湿热入手方可取效,此即外感湿热咳嗽。  相似文献   

6.
喉源性咳嗽证治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炳耀 《新中医》1996,28(4):57-57
喉源性咳嗽证治浅谈孔炳耀咳嗽,一般是按外感、内伤分类论治,治重在肺。临床上有一类咳嗽,则介于外感与内伤之间,病位既非在表,又未及肺,因此治疗上有别于一般咳嗽。这就是由于咽喉部痒痛引起的咳嗽,称之为"喉源性咳嗽"。此类咳嗽,若以一般治咳方法论治,因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但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外感内伤的分类方法不适用于慢性咳嗽,"微寒微咳"病因病机的内涵,辛温方药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重新定位,湿热咳嗽不应被忽视等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有助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按中医理论,本病从病因病机来说可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从病程病史来讲又可分为急性咳嗽与慢性咳嗽。《内经》是中医经典之首,首立专篇论述咳症,将咳嗽按其兼症进行脏腑分类,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在治疗上言针而不言药,主张治咳宜用针灸。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医圣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六经为核心,对咳嗽的治疗做了详细的阐述,尽显医圣张仲景治秘的高超技法。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变皆可致咳嗽,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亦有不同,故笔者就《伤寒论》中有关咳嗽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咳嗽证候,进行归纳,便于临床选方运用,使之更具有条理性。  相似文献   

10.
制定出行业认可的小儿急性咳嗽的中医临床路径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临床路径的研发既需要遵循路径的规范化原则,又要符合中医临床自身的规律。根据上述原则,对小儿急性咳嗽临床路径构建过程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炎症是干眼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抗炎治疗也是干眼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将炎症在干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抗炎治疗干眼的新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我国中药与植物药如何逐步实现现代化提出一些管见,如什么是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药现代化要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着手,不同地区和不同厂家要扬长避短,选择优势项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兜铃酸(AAs)几乎满足致癌物的所有标准与条件并导致人体癌症,被确定为一级致癌剂。本文将围绕着化学致癌物评价标准与致癌作用机制过程进行探讨与比较,以马兜铃酸为代表性典型范例,针对有关理念与概念综述现有的研究进展解读以下关键问题:①确定致癌物必须清晰其作用机理吗?致癌机理对致癌物评判的影响是什么?②马兜铃酸为何被判定为一级致癌物?③碱基对替换突变特征是什么?④AAs经口暴露却为何更易致泌尿系统癌症?⑤肾脏与肝脏间代谢与转运差异及其对AAs致毒的影响是什么?综上,作者认为,通过马兜铃酸现代毒理学评价的主要关键点进行解读,可深入理解并遵循国际研究规范,力抓中药及其成分的分子毒理学评价与分类,对于比较易受忽视的基因毒评价领域,需以科学严谨的方式系统收集、整理相关有效评价与证据,这将为我国在相关类似事件研究与评价中提供借鉴与规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使用隐树模型对症状数据进行分析,为西医疾病的辨证分型提供证据,初步建立辨证分型方案和辨证规则。方法:本文为一个文章系列的第3 篇,前两篇论文探讨了通过分析症状数据为辨证分型提供证据的基本原理,展示了隐树分析可以系统地揭示数据不同侧面,并且提出基于数个相关侧面对患者群进行综合聚类,获得辨证分型方案。本文以综合聚类的结果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建立辨证分型规则的方法。结果:使用该法对一组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数据进行研究,获得辨证分型方案和相应的辨证规则。结论:通过一系列文章构建一套研究西医疾病之辨证分型的完整方法,遵循该法以从疾病患者群的症状数据出发,最终得到辨证分型方案和辨证规则。  相似文献   

15.
Walking upright is the natural type of movement in humans. In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 it represents a symbolic poise, a ”natural right”, as Ernst Bloch put it [1]. Which possible interactions can be detected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What signs and signals are communicated non-verbally by upright walk and bi-pedalism? How can doctors make a better, more conscious use of these? What is the influence of poise on the human spine? The following article will give suggestions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理性思考综合分析《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的认识与体验而提出:(1)为什么会引起中医新世纪大论战?(2)中医学是否科学?(3)中医学有何特色?(4)中医学要不要变革?(5)中医学如何发展等五大主题。  相似文献   

17.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性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但有学者认为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气范围。既然未超出寒热范围,那么为什么提出平性,并沿用至今呢?平性,到底有什么独特的之处呢?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的性、味、归经、齐全523味药物为研究对象,尝试基于药性—功效知识元语义分析,探讨平性的药性定位,并与"寒、凉、温、热"四性进行比较,从而论述"平"性与四气中其他四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脑的解剖结构与太极图关系之假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体是一个大的生物场,脑有两个生物场,脑的解剖结构形成一个结构场,现代科学已证明了它的存在。同时,脑神经细胞组织的能量,在人体内影射出另一个异地聚合能的功能能量场,它没有解剖结构,但受脑形态结构的制约,气功态下腹部可见其与脑之形态相吻合的运转变化之太极图,这个功能能量场通过特殊的信息与脑相互沟通。放大镜是脑,太阳光是脑的功能,纸是机体的组织,光的聚焦点是脑神经能的异地聚合能的功能能量场,它具有功能。放大镜和聚焦点之间依据太阳光(气功修炼水平)的强弱而使纸燃烧程度不同。脑的解剖结构是太极图的物质基础,太极图是大脑能量场的反映体,他全息缩影复制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王军  赵吉平 《针刺研究》2008,33(4):280-283
腧穴是针灸处方的基本要素之一,恰如中药处方要考虑中药的性质一样,针灸处方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腧穴的特性。中药之药性可以表现为升降浮沉、寒热温凉、五味、归经、毒性及中药的功能等方面,然而腧穴的穴性又该如何去认识呢?我们采用与中药类比的手段,对腧穴的穴性进行了归纳、总结,与中药相对应,穴性则可表现为升降浮沉、寒热、针感、经络归属、不良反应及功能等方面。对穴性的把握,将更加有利于准确选穴、配穴,增强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木脂素——一类重要的天然植物雌激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欣  袁建平  刘昕  王江海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4):2021-2025
木脂素是一类具有弱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特性的重要植物雌激素。木脂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病毒和抗肿瘤等。木脂素对激素依赖型疾病,特别是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有预防作用。然而,对诸如从食物中获得的木脂素在体内的代谢物是否具有基因毒性、木脂素的具体抗癌机制和木脂素在体内起作用的剂量等许多重要科学问题仍不清楚。作者综述了木脂素的分类、分布、代谢过程、药理活性和测定方法,并对木脂素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