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中医分型与超声表现之间的联系,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将50例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再对所有病例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超声观察发现四种证型的声像图各具特点,结果显示中医各证型与超声表现的分型有一定相关性,气滞血瘀型以块状型居多(17/2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超声特征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124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同时对患者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所选124例患者中,风热痰凝型58例,占46.77%;气阴两虚兼痰凝型45例,占36.29%;肝郁气虚型21例,占16.94%,风热痰凝型患者多出现甲状腺肿大、片状低回声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等影像学特点,气阴两虚兼痰凝型的片状低回声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的特点,肝郁气虚型患者则以低回声区周边血流信号为主要的症状类型,急性期患者的得分以4分为主,稳定期以2分为主,恢复期以1分为主,不同时期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评分结果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超声特征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密切,不同的超声特征能够明显表达出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特点,能够作为中医证型诊断的影像学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0例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再选取300名同期在本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将其列为对照组,对其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及病情的分型情况,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及血流特点。结果:观察组360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阳性334例,阳性率(92.78%);在疾病的分型方面,弥漫型307例(91.92%),此类患者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中双侧弥漫型228例(74.27%),且可见片状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单侧弥漫型79例(25.73%),单侧弥漫型患者病灶周围可见单侧低回声减低;结节型27例(8.08%),此类患者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态的病灶,且病灶边缘比较模糊;在甲状腺测量结果方面,观察组甲状腺厚度、宽度等均指标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甲状腺长度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流特点方面,观察组高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诊断,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要目的]分析乳腺增生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关系。[资料来源]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科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住院乳腺增生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2研究对象:符合乳腺增生诊断标准;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辨证分型:肝郁气滞、痰瘀互结、冲任失调。4评价指标:辨证分型、彩色多普勒声像病理类型图。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及乳腺纤维瘤、乳腺癌、叶状囊肉瘤、乳腺炎等乳腺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乳腺厚度,增生并发症区域大小、形态、位置、内部回声,血流及频谱。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声像病理类型相关性。[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肝郁气滞以单纯小叶增生型和囊性小叶增生型为主,痰瘀互结以腺性小叶增生型为主,冲任失调以单纯小叶增生型为主。[未来展望]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乳腺超声造影技术以及介入超声技术推广应用,乳腺疾病诊断必将获得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5.
林红霞  周微霞 《新中医》2020,52(1):56-59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超声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甲状腺穿刺活检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65例患者纳入研究,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和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超声表现,并对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进行分级,比较不同超声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中医证型以风热痰凝证为主,风热痰凝证与肝郁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31)。风热痰凝证与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3,P=0.003)。患者主要超声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片状低回声区、低回声区周围有丰富血流信号、甲状腺上动脉峰值流速>40 cm/s。风热痰凝证各超声表现与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风热痰凝证甲状腺肿大、片状低回声区与肝郁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风热痰凝证各超声表现(除甲状腺肿大外)与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弹性成像分级Ⅱ级构成比与0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7,P=0.000);Ⅱ级构成比与Ⅰ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9,P=0.015);Ⅱ级构成比与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1,P=0.174);Ⅱ级构成比与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9,P=0.117)。不同超声弹性成像分级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0级:风热痰凝证与肝郁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Ⅱ级:风热痰凝证与肝郁气虚证、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5,6.017,P=0.005,0.014);Ⅳ级:风热痰凝证与肝郁气虚证、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7,5.250,P=0.007,0.022);其他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超声特征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联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超声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而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4组,并在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各组盆腔囊肿及盆腔静脉曲张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进行r-AFS分期,探讨各组超声声像改变及r-AFS分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各组盆腔囊肿及盆腔静脉丛曲张的超声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术中r-AFS分期相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眩晕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经颅多普勒的相关性.方法:对424例不同证型的眩晕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经颅多普勒结果进行观察对照,总结分析眩晕病不同中医证型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不同病因所致眩晕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各有侧重,眩晕病各证型之间经颅多普勒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心脏结构功能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性。【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指标,对200例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功能进行观察,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无论高血压病实证、虚证组,心脏结构及功能均有变化,但虚证较实证变化的程度更甚。【结论]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左室重构和功能减退的表现。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参考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观察各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复发率.结果:亚急性甲状腺炎可分为热度炽盛型、阳虚湿困型、肝郁蕴热型、阴虚火旺型及气郁痰阻型,进行辨证治疗后痊愈26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0%.治疗时间为25~28天,平均(31.6&#177;4.4)天,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8.0%),复发3例(6.0%).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gA肾病在光镜下的病理表现(Lee氏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已做肾活检,经免疫荧光病理检查确诊为IgA肾病的46例住院患者,记录每个患者的光镜病理表现,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IgA肾病病理表现和中医辨证相关(P<0.01)。肾脏病理表现采用Lee氏分级法,其中Lee氏Ⅰ级、Lee氏Ⅱ级中医证型多为热毒内扰和(或)湿热壅滞;Lee氏Ⅲ级、Ⅳ级中医证型多为脉络瘀阻和(或)虚实夹杂;Lee氏Ⅴ级中医证型为虚实夹杂,因例数少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A肾病的病理表现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微观变化与中医辨证结合拓展了中西医结合诊治IgA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集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体检和中医体质辨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中医体质类型,为进一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85例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康复12~17个月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抗体检查、血常规、生化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心脏彩超、肝胆胰脾彩超、泌尿系彩超、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中医体质辨识等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5例恢复期患者IgG(+)61人(占71.76%),T淋巴细胞亚群中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45+Lym)降低70例(82.36%),总T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3+)降低60例(70.59%),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3+CD4+)降低57例(67.06%),抑制/细胞毒T淋巴细胞绝对数目(CD3+CD8+)降低40例(47.06%)。肺部CT异常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者78例,肺部结节影者24例,纵隔淋巴结影者9例,磨玻璃影者3例,肺纤维化者3例,肺气肿3例。中医体质辨识主体质类型中以平和质多见(47.62%),其次为血瘀质(17.85%)、气虚质(15.48%)和湿热质(8.33%)。[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出院康复12~17个月后仍部分存在免疫功能下降、肺部慢性炎症反应等后遗症状,中医体质虽整体趋于平和质,但瘀血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仍兼见其中,提示中医药可从体质类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长期康复并需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空腹血糖(FBG)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及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北京王佐镇、蒲黄榆、方庄、花乡、大红门、东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脑卒中高危诊断者5 0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颈动脉超声检查、中医症状采集;依据FBG水平分级标准;比较不同FBG水平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不同FBG水平下斑块形成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结果]在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人群间,FBG分级水平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以正常血糖(NFG)为基准,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和影响因素后,空腹血糖受损(IFG)斑块形成风险为NFG的1.352倍[95%C(I1.165,1.570),P0.01],糖尿病(DM)斑块形成风险为NFG的1.552倍[95%CI=(1.328,1.814),P0.01];在IFG痰湿证有斑块例数所占百分比大于无斑块例数所占百分比(P0.05),在DM血瘀证、内火证有斑块例数所占百分比大于无斑块例数所占百分比(P0.05)。[结论] IFG和DM可能都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证型比较,IFG人群中痰湿证,DM人群中血瘀证、内火证,可能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具有更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健康人群与慢病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与中医体质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异同。[方法]将一般人群中医体质和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的21164例纳入研究,以SF-36量表评价HRQoL,采用中医体质量表与判别分析进行中医体质判断,健康人群与慢病人群HRQoL与中医体质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平和质HRQoL得分最高,生理领域气虚质HRQoL得分最低,心理领域气郁质HRQoL得分最低。健康人群的生理领域HRQoL减损危险度(OR值)较高的体质是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健康人群的心理领域及慢病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领域则是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结论]健康人群和慢病人群中医体质与HRQoL之间的关系相似。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在中医体质辨识的基础上,依据9种体质各自特点,从情志、起居、运动、饮食和经络5个方面,对7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中医体质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得分及血压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6个月后,研究对象平和质得分显著提高(P0.05),阴虚质(P0.05)、痰湿质(P0.01)、血瘀质(P0.01)得分显著降低;收缩压平均降低14.26 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平均降低6.87 mm Hg,经检验,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体质综合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偏颇状况,降低患者血压,对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中医护理方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4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期患者依据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重点包括辨证施护、辨证施膳、中医适宜护理技术、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结果] 患者恢复期症状得以改善,目前患者完全康复40例。[结论] 运用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各项生理心理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杨锡燕  岳超 《天津中医药》2012,29(2):131-13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6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动态血压水平,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在观察病例中反杓型为最常见之动态血压类型。2)67例观察病例中最常见的分型为瘀血阻络证,其次为痰湿内盛证,其余依次为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结论]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24 h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朴钟元 《天津中医药》2012,29(4):398-401
[目的]观察体外高频热疗联合消岩汤对气虚毒瘀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ⅢB期、Ⅳ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气虚毒瘀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接受体外高频热疗联合口服消岩汤治疗)、中药治疗组(单纯接受口服消岩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0 d。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LC43)及癌症治疗功能性量表(FACT-L)评分。[结果]两组间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的中医症候评分提高水平较中药治疗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在EORTCQLQ-LC43量表中的躯体领域、情感领域的改善程度上较中药治疗组改善明显(P<0.01),在疼痛改善情况上较中药治疗组明显(P<0.01)。而联合治疗组在FACT-L量表中的躯体状况、社会/家庭情况、功能情况、量表总分均较中药治疗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体外高频热疗联合中医药治疗能提高气虚毒瘀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症状及生存质量,在躯体、情感、疼痛症状的改善程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间相关生化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采集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检测全套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经多元统计学分析得出临床常见证型,比较不同证型间检测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肝肾阴虚型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均值最高,其次为肾虚气滞型。肾虚气滞型APOB均值最高,其次为肾虚痰浊型。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无组间差异性(P0.05)。[结论]各证型间VLDL-C、APO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治菌阳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收集362例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常见中医症状、体征及舌脉信息,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证候数据库,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证候出现频率最高的前4位是阴虚305例(84.25%),气虚212例(58.56%)、火热166例(45.86%)、瘀血133例(36.74%)。证候靶点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肺、脾、肾。证候要素组合以2组、3组、4组证候组合情况最常见,聚类分析显示,气虚与阳虚聚为一类,火热、瘀血与痰浊聚为一类。[结论]复治菌阳肺结核不仅具有传统的"阴虚火旺"证候特征,而且兼有脾、肾证候的比例明显上升,部分患者血瘀证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2012年9月—2014年1月,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收集广东、安徽两家医院1 114例健康体检人群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应用构成比和对应分析法分析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不同饮食习惯的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不同。阳虚质与喜热关联性较强;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与喜甘甜关联性较强;阴虚质、特禀质与喜清淡关联性较强;湿热质与喜咸、喜酸关联性较强;痰湿质与喜咸、喜炙烤关联性较强;平和质、气郁质与喜辛辣关联性较强,平和质还和喜油腻关联性较强。[结论]饮食习惯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存在关联性。应根据不同饮食习惯的中医体质特点对人群的偏颇体质进行调护。同时,对平和质人群的健康管理不应忽视饮食调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