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成人EB病毒和新型布尼亚病毒同时感染较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成人EB病毒重叠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因“发热、恶心、呕吐伴腹泻1周”入院,有发热、脾大、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髓象易见嗜血现象、血清铁蛋白增高、病原学检查示EBV DNA载量升高、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诊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菊池病,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对于在疾病流行地区及季节起病,有发热、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除了及时考虑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可能外,还应考虑到是否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菊池病、HLH、淋巴瘤等。该患者经给予大剂量激素、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冲击及对症支持治疗,随时依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病情在短期内迅速获得有效缓解,最终治愈出院;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可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正新型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是2009年由我国学者首次从蜱虫体内发现并报道的一种新型RNA病毒[1],可导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预后差。该病毒感染后可导致肌痛[2]、消化道出血[3]、神经系统异常[2]等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舟山海岛地区2011~2012年报告的24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特征。方法通过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媒介生物的监测分析,描述舟山海岛地区新型布尼亚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特征。结果岱山县2011—2012年确诊报告24例病例,其中死亡2例。病例以发热伴恶心或乏力为首发症状,37.50%病例有腹泻症状,50.00%病例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血WBC、PLT呈进行性下降,重症病例居多。4例病例发病前2周内有被蜱叮咬史。从病例血清中分离到2株病毒株。通过布旗法捕获蜱类,从蜱中检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采用鼠笼法捕鼠RT-PCR检测未发现核酸阳性。舟山地区的海岛县岱山县为浙江省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自然疫源地之一,外来者进入野外活动有感染的风险。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病毒载量相对较高,病例病程晚期的血液或体液有可能有感染他人风险,轻症病例在流行病学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蜱为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但在蜱外是否存在其他传播媒介,储存宿主、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致SFTSV致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带的中老年人,部分患者有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可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经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后,19例临床治愈出院,3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自动出院。结论:SFTSV致SFTS是一种新发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42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河南省信阳市某医院2007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422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成年农民为主,多在5—7月发病,21.80%患者有蜱叮咬史。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纳差、全身不适、腹泻、恶心、呕吐和头痛。体征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WBC、PLT降低,ALT、AST、CK和LDH升高。68例死亡,病死率为16.11%。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伴有实验室检测指标明显异常。在诊疗过程中,宜采取有效的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郧县人民医院报告的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例无啤叮咬史,在其密切接触的村民所养牛和邻居饲养的马身上检出蜱虫,实验室检测该病例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该病例被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  相似文献   

8.
徐慧宁  张宇  于杰  高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76-4077
200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发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1,2〕。对于实验室确诊病例,暂定为"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主要分布在呈丘陵地貌的农村地区,发病时间为3~11月,中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市动物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情况,为研究其传播途径和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在信阳市商城县和光山县采集动物血液,应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血液标本中是否携带新布尼亚病毒核酸,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方法检测新布尼亚病毒总抗体。结果 在调查点采集到5种动物血清标本合计312份,结果均未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核酸;141份动物血清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总抗体,总体阳性率为45.19%,鼠、牛、羊、猪和狗分别为1.06%,100.00%、76.27%、3.57%和75.00%,5种动物的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河南省信阳市牛、羊、狗等家养动物中存在新布尼亚病毒抗体,可能为该病毒的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死亡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71.4%的患者有基础性疾病,发病到死亡平均时间为9 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厌食(90.5%)、乏力和肌肉酸痛(85.7%)、恶心和呕吐(61.9%)以及头痛和头晕(42.9%)等;90.5%的患者病程中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52.4%有肺部感染表现,47.6%出现出血症状。所有患者血小板降低,81.0%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降低,79.2%的患者出现蛋白尿;81.0%的患者ALT升高,90.5%的患者AST升高。呼吸、循环衰竭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死亡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入院时即有多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诊疗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 is a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12 patients with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in our study were presented mainly with fever and severe malais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ypically became worse on the 6th or 7th day. The average fever time is 9.11 ± 1.54 days. Most of them had multiorgan dysfunction, and part of them ha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histiocytosis (HLH). The characteristic laboratory findings in the early stage were the drop of white blood cells (WBC), platelets (PLT) and serum Ca++, while increase of 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 (AST), creatine kinase (CK),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CD3+CD4+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CD3-CD56+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reas CD3+CD8+ were constantly elevated throughout the disease course. Ten to 14 days after illness onset, symptoms were improved, accompanied by resolution of laboratory abnormaliti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has an acute onset and self-limited course. It is a systemic infection.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caused tissues and organs injury.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test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limination of the virus and recover of immune response.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done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is disease and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多脏器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多脏器损伤的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收集68例SFTS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肝脏、心脏、血液系统、肾脏、脑等脏器损伤的症状和体征、生化指标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肝损伤发生率为97.06%(66/68)。早期、极期和恢复期ALT四分位数分别为76.6(44.1,126.0)、131.1(73.0,219.5)、120.6(74.3,199.0)U/L,AST四分位数分别为164.6(92.3,283.6)、249.5(107.5,426.0)、101.3(49.0,188.0)U/L。心肌酶变化以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升高为主,早期、极期和恢复期LDH四分位数分别为677.5(389.0,1 412.5)、922.0(618.0,1 804.5)、470.0(306.0,733.0)U/L,α-HBDH四分位数分别为398.5(196.3,662.3)、584.0(372.5,895.0)、317.0(226.0,478.0)U/L,肌酸激酶同工酶基本正常。WBC降低、PLT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7.65%和100%。早期、极期和恢复期WBC四分位数分别为2.56(1.00,6.40)、3.14(1.93,7.16)、4.22(3.11,6.34)×10~9/L,PLT四分位数分别为40.7(23.3,53.3)、40.0(25.2,51.3)、123.0(58.0,218.8)×10~9/L。27例尿潜血阳性,45例尿蛋白阳性,但肾功能指标肌酐和尿素氮无明显异常。11例意识状态改变,5例病理反射阳性。4例(5.88%)死亡,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肝脏、心脏、肾脏、血液等器官系统损伤是SFTS的重要临床特征,在该病早期即出现损伤并持续加重,极期损伤最重,多数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浙江省2014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浙江省SFTS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结果2014年浙江省SFTS确诊病例57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7.54%。病例呈现出5月和8月两个高峰期;平均年龄为(58.75±16.30)岁,不同年龄组人群病死率不同(χ2=10.148,P=0.008,P=0.05);农民占89.29%。病例发病前2周内53.85%的病例有户外活动史,多从事种地、割草、采茶等活动,29.09%有明确蜱暴露史,54.90%家里饲养动物,51.06%有老鼠暴露史。大部分病例有发热、疲劳、畏寒、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且均伴有血小板和白细胞进行性下降;存活和死亡病例间牙龈出血症状不同(χ2=4.114,P=0.043,P=0.05)。存活组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平均5.5 d,死亡组7.5 d,病例从确诊到死亡平均3.5 d,其中有2人是死亡后才被确诊。结论浙江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中老年农民高发,户外活动做好个人防护及早诊断、早治疗对该病的预防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骨髓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11月台州医院新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的6例 SFTS 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和临床资料。结果6例 SFTS 患者骨髓涂片中淋巴样和单核样组织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比例为0.02~0.23,且均伴有噬血现象。其中2例符合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诊断标准,4例为 HLH 高度疑似患者。结论 SFTS 疾病进展很可能与新布尼亚病毒继发的HLH 密切相关,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有助于 SFTS 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查找重点区域及聚集时间,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0-2016年山东省各县(市、区)网络报告的SFTS疫情数据,结合人口数据、地理数据,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采用Open GeoDa 1.2.0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采用SaTScan 9.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聚类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山东省累计报告SFTS病例2 319例,平均发病率为0.34/10万,累计报告死亡病例230例,平均病死率9.92%,发病数和发病率逐年增多。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2012-2016年SFTS空间分布均具有自相关性,呈聚集性分布, Moran’s I值均为正值(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高流行区主要位于淄博、泰安、莱芜、威海、烟台等市的相关县区。时空扫描分析发现3个时空聚集区域:1)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以烟台市芝罘区为中心点,共覆盖16个县(市、区)(LLR=677.15,RR=11.58,P<0.001)。2)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泰安市新泰市为中心点,共覆盖6个县(市、区)(LLR=457.51,RR=9.25,P<0.001)。3)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以潍坊市安丘市为中心点,共覆盖28个县(市、区)(LLR=142.59, RR=4.97,P<0.001)。结论 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疫情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泰安、莱芜、烟台、威海的相关县(市、区),是我省预防控制该病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活动性发热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由各参研单位根据统一方式收集病历资料,总结江苏省1999-2009年住院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分析发热与SLE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疾病活动及治疗情况间的关系.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62例SLE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其中活动性发热患者729例,非发热患者1033例,通过对照研究,发热组入院年龄、是否初治、光敏感、浆膜炎、神经精神系统累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血清肌酐、补体C3、抗双链DNA (dsDNA)抗体、抗Sm抗体、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既往治疗与非发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异常[比值比(OR)=1.396,95%可信区间(CI)1.114~1.711,P=0.004]、CRP (OR=1.005,95%CI 1.002~1.009,P=0.002)、ALT( OR=1.003,95%CI 1.001 ~1.005,P=0.005)、血清肌酐(OR=0.997,95%CI 0.995~0.999,P=0.007)、血红蛋白(OR=0.986,95%CI0.981~0.992,P=0.000)、入院年龄(OR=0.984,95%CI 0.974~0.993,P=0.001)及环磷酰胺应用比例(OR=0.557,95%CI 0.382~0.813,P=0.002)与SLE 患者发热相关.结论 发热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血白细胞下降、CRP升高、肝功能异常、贫血、入院年龄轻为SLE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危险因素,而肾累及、环磷酰胺应用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浙江省天台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特点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监测对象及病例血清学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以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2-2015年天台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及相关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天台县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12例,死亡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发病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5岁;发病高峰在4-8月份;蜱虫叮咬史有8例(67%)。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畏寒和乏力(83%)、全身酸痛(75%);重点地区无症状人群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监测阳性率1.4%。结论天台县已发现多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而且从无症状人群中检测到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应加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防控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