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带血管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缺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动物均在左、右侧桡骨中段制作长1.5cm的骨与骨膜缺损,然后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左侧采用带血管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实验组),右侧仅放置组织工程骨(对照组)。于术后3、6、12个月分别处死4只动物,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修复骨段内CGRP和NPY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CGRP和NPY的表达量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P<0.05),且各时间点实验组两者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时两组CGRP阳性表达部位大致相同,多在血管和骨髓处,新生骨边缘和骨膜处也有少量阳性表达,而6和12个月时以骨膜处和血管周围最多。在各时间点两组的NPY阳性表达部位无明显差异,在灶状骨髓的血管周围表达最多,新生骨质边缘及骨膜处也有少量表达。结论与单纯组织工程骨植入相比,采用带血管蒂筋膜瓣包裹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在术后12个月内可以明显促进CGRP和NPY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肿瘤、骨创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的发展概况、可能愈合机制、影响手术成功的诸多因素以及今后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等,为该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用带蒂骨瓣加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带蒂骨瓣加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效果。方法从1994年1月~2001年12月,对37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采用带缝匠肌蒂髂骨瓣结合红骨髓移植治疗,同时应用2根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2~5年,34例在术后6个月~1年全部骨折愈合,未发现股骨头坏死,优良率达91.9%。3例因过早弃拐负重,导致股骨头坏死。结论采用内固定及带血运皮质骨块植骨与植入红骨髓的方法,可以促进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早期愈合,防止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4.
活门式带蒂骨膜骨瓣修复上颌窦手术的前壁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手术功能性修复窦腔前壁骨缺损,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在上颌窦前壁设计一个活门式蒂在上方的骨膜骨瓣。清除上颌窦内病灶,然后将骨膜骨瓣复位,关闭窦腔。结果:本组38例(42例),术后1年随访,无手术并发症,原症状消失。26例X线照片,12例CT检查未见疾病复发,上颌窦前壁开窗处骨愈合良好。结论:活门式带蒂骨膜骨瓣修复上颌窦手术窦腔前壁骨缺损,无手术并发症,上颌窦生理功能不受破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用68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以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实验组:EPCs+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脱钙骨基质(decalcified bone matrix,DBM);自身对照组:BMSCs+DBM;阴性对照组:单纯DBM.将上述材料置入桡骨中段15 mm骨缺损区,术后12,16周摄X线片行骨密度、组织学光镜、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实验组的骨痂生长、塑形、髓腔再通、骨愈合速度及力学强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EPCs促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成骨能力强,能有效促进骨愈合,是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压氧辅助带蒂筋膜瓣为膜诱导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左侧尺骨造骨缺损模型.取白体红骨髓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混合成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术后将造模兔按数字随机表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实验组(B组)各12只,A组术后呼吸常压空气,B组术后高压氧治疗,术后4、8、12周进行X线检查、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检查、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和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结果 X线片、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切片多种方法,检测2组各时间段同一时间点植入物内部血管的长入、骨小梁及软骨组织形成的数量和速度,成熟骨结构的形成、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并对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发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体内成骨的能力和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A组.交界区血管图像分析仪动态测量2组各时间段同一时间点单位面积内血管的数量及质量,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有明显的优势,提示高压氧对组织工程骨构建血管化进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 高压氧辅助带蒂筋膜瓣为膜诱导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具有促进膜诱导骨再生和血管化双重作用,对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提高成骨的质和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四肢骨缺损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目的 研究自固化磷酸钙水泥(ACPC)人工骨修复非负重或低负重部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ACPC人工骨修复30例患者36处非负重或低负重部位骨缺损,平均年龄26.5岁。骨缺损大小均为15cm^2,骨缺损病因依次为骨折、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内生软骨瘤和髂骨供骨区等。观察患者术中ACPC固化时间,术后全身及切口局部反应,血钙、磷值变化,X线片和CT扫描。随访平均时间9.4个月。结果 全部患者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骨外固定治疗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报告1982~1995年应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33例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和重建伤肢长度的经验,并对本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方法:33例中伤口感染者17例,感染已静止者16例,15例合并有超过3cm的肢体短缩畸形,骨缺损3~9cm者6例.经彻底清创后,所有病例均采用骨外固定器行骨断端加压固定,9例同期或延期行干骺端截骨延长术.结果:在牢固稳定条件下,创面感染均迅速得到控制.33例骨不连骨缺损经加压外固定后均于3~11月达到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5月.肢体短缩者9例均恢复了肢体长度,达到了肢体长度的均衡.结论:多平面骨外固定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的重要手段,在固定牢稳可靠的情况下,感染易于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桡骨远端背侧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行桡骨远端背侧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的13例陈旧性舟骨骨折,其中9例伴近侧极缺血坏死.血管蒂为1,2区间间伸肌支持带上血管.固定方式包括螺钉内固定及外支架固定.评价内容包括Mayo腕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评价.结果 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22.2个月,平均随访76.6个月.骨折愈合13例,平均愈合时间11.2周.功能评价:优3例,良8例,可2例.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握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舟骨角以及舟月角明显改善.结论 桡骨远端背侧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手术过程相对简单,疗效满意.术中予腕关节松解,术后腕关节在外支架的保护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技术对其的监测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制成 15mm骨缺损。左侧植入磷酸钙人工骨 (CPC)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复合体 ,右侧植入CPC。采用核素骨显像和γ计数定量分析于术后 4、8、12周监测骨修复情况。结果 复合骨移植较人工骨有明显的放射性聚集 ,核素骨显像的感兴趣区计数、γ计数定量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动物骨缺损的能力 ,放射性核素技术对修复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骨肿瘤、骨创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医生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应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红骨髓移植的发展概况、可能愈合机制、影响手术成功的诸多因素以及今后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一系列问题等,为该方法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术中富集骨髓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山羊脊柱横突间融合的成骨效果,为组织工程骨探索一种新型的构建方法.方法 将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PLL)修饰于山羊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制备成基质材料(PLL-DBM);以山羊横突间隙为植骨模型,观察PIL-DBM富集骨髓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Ⅰ A组)的成骨能力;对照组为自体髂骨组(Ⅰ B组)、DBM富集骨髓组(Ⅱ C组)、空白DBM组(Ⅱ D组).于术后第16周取融合段标本行X线片、三维CT及CT值检测和生物力学检测,对比分析、评价其成骨能力.结果 X线表现:ⅠA组、Ⅰ B组融合范围基本相同,明显较ⅡC组宽,Ⅱ D组基本无融合.三维CT:Ⅰ A组的CT值为(696.76±102.75)HU,ⅠB组的CT值为(766.03±69.24)HU,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较ⅡC组高(P<0.05),Ⅱ C组CT值较ⅡD组高(P<0.01).生物力学性能:Ⅱ A、Ⅰ B两组最大载荷、抗弯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组较Ⅱ C组高(P<0.01,0.05),Ⅰ B组较ⅡC组高(P<0.01),ⅡC组较ⅡD组高(P<0.01). 结论 PLL-DBM术中富集骨髓干细胞快速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骨,其成骨能力与自体髂骨相当.  相似文献   

13.
复合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以胶原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的能力,明确复合BMSCs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颅骨缺损后新骨的来源。方法构建三种复合支架材料:(1)rhBMP-2/珊瑚;(2)胶原/rhBMP-2/珊瑚;(3)BMSCs/胶原/rhBMP-2/珊瑚。将其分别植入兔颅骨缺损处,8周和16周后采用X线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法、荧光显微镜等观察比较骨缺损修复的情况。通过BrdU标记BMSCs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证实新骨的来源。结果BMSCs/胶原/rhBMP-2/珊瑚组材料修复颅骨缺损的能力最强,且与自体髂骨修复的情况相近;胶原/rhBMP-2/珊瑚组材料次之,rhBMP-2/珊瑚组材料成骨能力较弱。BMSCs参与了新骨组织的形成,新骨组织部分来源于经诱导的BMSCs。结论胶原是rhBMP-2适宜的缓释载体,胶原及BMSCs对促进复合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有重要意义。BMSCs/胶原/rhBMP-2/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成为一种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骨髓基质细胞与钙磷陶瓷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方法新生骨组织,为骨组织工程选择适宜的细胞来源与细胞载体,方法:将免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进行体外培养,通过表态学观察和组织化学检测,分为生物活性玻璃陶瓷(hioactive galss ceramic,BGC)复合细胞组和单纯细胞性,进行细胞增残,碱性磷权酶检测,将两者复合后植入免自体肌袋内,分单纯材料接种组和复合材料接种组,于不同时间取材,HE染色,观察其成骨过程,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出与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学与功能表现,BGC利用细胞的生长繁残,对细胞的功能表现无明显影响,BMSc与BGC复合植入体内可产生成熟骨组织,结论:利用BGC与BMSc复合可产生组织工程化新生骨组织。  相似文献   

15.
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联合血管束植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联合血管束植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经BMP-2基因转染后复合异种骨支架体外构建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建立兔双侧桡骨缺损(2.0cm)模型,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血管束植入;B组: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C组:无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血管束植入;D组:单纯支架。术后4、8、12周行X线检查、计量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定和微血管墨汁灌注等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结果 A组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再生骨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组,血管束发出分支向移植骨内长入,血管再生旺盛,其骨缺损得到了较彻底的修复。B组在BMP-2基因诱导下成骨速度和质量优于C组;而D组缺损内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 BMP-2基因治疗联合血管束植入具有良好的成骨及血管化效果,对骨不连、长段骨缺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自体骨髓移植 (ABM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减少移植后疾病的复发。方法 :比较了液体培养净化的ABMT和混合 1/ 6量的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有核细胞的ABMT在恶性血液病中的应用 ,对ABMT组 11例和混合移植组 2 3例的疗效进行了随访和分析对比。结果 :ABMT组除 2例移植早期死亡 ,余 9例皆重建造血功能。混合移植组 4例早期死亡 ,余 19例皆成功造血重建。后者外周血三系细胞造血恢复均慢于前者 ,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ABMT组无病存活 4例(36 .4% ) ,平均随访 48(34~ 92 )个月均CCR。混合移植组无病存活的 10例 (43.5 % ) ,中位随访 2 5 (16~ 6 5 )个月 ,仍存活 ,且均CCR。移植相关死亡ABMT组为 18.2 % ,混合移植组为 17.4%。ABMT组复发率为 44 .4% ,混合移植组为 31.6 %。混合移植组有 6例发生轻度皮肤型GVHD ,激素治疗后渐好转。二组病人皆未观察到急性GVHD。结论 :混合移植对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优于ABMT ,并具有方法简便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纤维配比的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A、B、C、D四组,将其双侧桡骨制备成骨缺损模型,取其自体髂骨制成直径为300 - 500 μm的微小颗粒骨,将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颗粒骨与聚磷酸钙纤维(calcium polyphosphate fiber,CPPF)均匀混合成CPC/CPPF复合材料,按照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重量的0、10%、30%、50%分为四组,将上述四组CPC/CPPF复合材料与微小颗粒骨以6:4固定比例混合均匀,分别植入A、B、C、D四组兔桡骨缺损处,在4,8周分别行大体、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8周时行力学测试。结果 当CPPF占CPC/CPPF复合材料的30%时,最大抗压负荷及抗弯负荷均优于其他组(p<0.05),组织学显示人工复合材料与骨组织界面结合最为紧密,材料降解速率与组织成骨速率最接近,成骨性最佳,比例最优。结论 通过向CPC/CPPF中加入一定比例颗粒骨来调节复合材料降解速率,使之与兔桡骨成骨速率相适应,以获得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最佳复合人工骨。  相似文献   

18.
MRI of intracranial toxoplasmosi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oxoplasma encephalitis was confirmed by biopsy in three patients with bone marrow (BMT) or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PBSCT). All had MRI before antimicrobial therapy. The intensity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was very variable. One patient had one large, moderately enhancing cerebral lesion and several smaller almost nonenhancing lesions. The second had small nodular and haemorrhagic lesions without any enhancement. The third had late cerebral toxoplasmosis and showed multiple lesions with marked contrast enhancement. The moderate or absent contrast enhancement in the two patients in the early phase of cerebral toxoplasmosis may be related to a poor immunological response, with a low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at least one patient. Both received higher doses of prednisone than the patient with late infection, leading to a re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a low leukocyte count and/or high doses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typical contrast enhancement may be absent. Received: 24 February 1999/Accepted: 14 June 1999  相似文献   

19.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软骨损伤。方法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培养扩增诱导分化,用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移植于兔关节软骨损伤区,术后6周和12周进行大体、光镜、电镜等观察。结果实验组移植6周后,软骨损伤区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填充,12周后软骨和软骨下骨修复良好,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证实修复组织内产生了Ⅱ型胶原,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周围有胶原纤维产生。两对照组损伤区由纤维组织修复。结论以藻酸盐载体材料负载BMSCs移植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