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并发脑干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观察及抢救不及时易导致死亡。通过改善护理管理流程,加强护理管理力度,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和预防院内感染,病区未出现医院感染和重症病例能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抢救、减少医疗纠纷。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08,6(2):122-123,81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度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为指导各地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制定本指南。  相似文献   

3.
李翀 《内科》2015,10(3)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学、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等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脊髓炎、脑炎患儿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儿中,EV71核酸阳性20例(62.5%);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核酸阳性8例(25.0%),检出非肠道病毒4例(12.5%)。患儿临床上除表现为发热,口腔、手、足部位丘疹、斑丘疹外,还会出现精神差、易惊、嗜睡、肢体抖动以及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儿MRI检查显示脊髓炎、脑炎改变。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脊髓炎、脑炎患儿年龄多在4个月至4岁,EV71为其主要病原体,可引起患儿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MRI检查安全、无创,对手足口病合并脊髓炎、脑炎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防控危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在厦门市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就诊的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31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69例非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调查患儿人口学情况、出生情况、发病和临床经过、就医情况、感染的病毒型别等。结果 手足口病危重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感染EV71、发病至首次就诊的时间以及发病前1个月内罹患呼吸道疾病。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起病急、症状重,EV71感染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发病年龄低、发病前一个月内罹患呼吸道疾病会增加重症手足口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感染肠道71(EV71)及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婴幼儿发病率为最高。在实验室检查中发现,一些重症患儿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感染EV71的患儿淋巴细胞对EV71抗原刺激,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及米力农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04~2015-04该院收治的9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心衰15例,无心衰83例,分析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心衰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米力农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心衰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急促、心率上升、血压上升、EV71感染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患儿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急促、血流动力学改变、EV71感染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米力农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心衰患儿,可改善其心功能,提升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相似文献   

8.
1974年,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被首次描述,以后在世界各地都有暴发流行的报道.其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样的软瘫和脑干脑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10年至2011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EV71)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手足口病住院儿童的临床及病原学资料.患儿粪便EV71采用一步法荧光定量RT-PCR检测.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2010年和2011年接受病原学检测的住院患儿中,EV71检出率分别为54.45% (820/1506)和59.84%(924/1544).在重症和无并发症患儿中EV71检出率2010年分别为86.31%(372/431)和46.67%(448/1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146,P<0.01);2011年分别为88.78%(380/428)和48.75%(544/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664,P<0.01).上海地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的5至6月份EV71检出率可达60%~67%.1744例检出EV71的手足口病患儿中,男∶女为1.78∶1;6个月以下婴儿最少占0.46%(8/1744),1岁儿童最多占34.92%(609/1744),病例集中分布于1~3岁幼儿,占76.78%(1339/1744));外来流动儿童占72.76%(1269/1744).重症病例年龄及人群分布与EV71感染患儿相平行.9例合并肺水肿或肺出血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为EV71感染所致.结论 EV71为近两年上海地区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原,绝大部分重症手足口病以及所有危重症病例均与EV71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其中少数病例以心肺功能衰竭起病,病情进展迅猛,抢救成功率极低,死亡率在90%以上[1-2].本研究报道2例EV71感染导致心功能紊乱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1.
李东玲 《山东医药》2013,53(21):97-98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多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也可由A5、A10及肠道病毒71(EV71)型引起,但EV71型引起的症状较重,可伴发神经系统损害,导致部分患儿死亡或瘫痪.2010年3 ~12月,我院收治85例HFMD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儿.现将其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收集45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V71和CoxA16病毒感染情况。观察患儿临床特征,口腔疱疹分布情况,以及手部、足部皮疹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V71感染患者数262例,CoxA16感染患者数194例。CoxA16型病毒性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咳嗽、嗜睡、惊厥、肌肉痉挛的比例显著高于EV71型,而EV71型病毒性手足口病患儿发生呕吐的比例显著高于CoxA16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A16型病毒性手足口病患儿在上腭、咽峡部、颊粘膜发生口腔疱疹的比例显著高于EV71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手足口病患者间手部和足部皮疹分布情况并差异不显著。结论 EV71和CoxA16型病毒性手足口病仍然是最常见类型,CoxA16型患者易发生咳嗽、嗜睡、惊厥、肌肉痉挛,EV71型患者易发生呕吐。CoxA16型患者口腔疱疹易发生在上腭、咽峡部、颊粘膜。积极监测肠道病毒类型对控制患儿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患者后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者可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神经源性肺水肿和神经源性心肌损害等.对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昆明地区2009年儿童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引起的临床症候群,患儿以发热及手、足、口皮疹为主要表现.2008年我国已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该病已经引起儿科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现将昆明地区2009年1月至7月诊治的869例手足口病患儿中104例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现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轻症和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住院的轻症和重症HFMD患儿369例,其中轻症组259例,重症组(含危重型)110例;以同期30名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表达水平。比较各组及重症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和非EV71感染患儿、柯萨奇病毒A16(coxsackievirus A16,CoxA16)感染和EV71感染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组IgG、IgA和IgM水平显著升高,轻症组IgM水平显著升高;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IgG和IgA水平显著升高;重症组EV71感染患儿IgM水平显著高于非EV71感染患儿,其IgG和IgM水平显著高于CoxA16感染患儿;各组间补体C3、C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MD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存在变化,随着病情进展,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更加显著。重症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患儿,重症患儿中EV71感染者较CoxA16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全球性传染病,感染人群以婴幼儿为主,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主要病原体.感染EV71除表现HFMD外,还能感染神经系统和其他脏器,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已引起高度重视.目前EV71感染HFM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且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文从病毒基因重组和自发突变、宿主基因及受体位点等方面讨论了EV71感染发病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对EV71感染HFMD的发病机制进行简要综述;探讨发病机制研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疾病的防控、临床治疗和有效疫苗的研究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5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进行脑脊液检测,其中78例诊断为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105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经CSF检测,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呈阳性78例,占74.29%。78例EV患儿中,脑炎25例(32.05%),脑膜炎53例(67.95%)。25例脑炎患儿中,PCR阳性者19例(76.00%),包括柯萨奇病毒A9型2例、柯萨奇病毒B3型6例、柯萨奇病毒B5型1例、埃柯病毒7型2例、埃柯病毒12型8例。19例PCR阳性患儿中,8例埃柯病毒12型患儿病情较轻,6例柯萨奇病毒B3型患儿为重症脑炎,其他血清型病情较轻,均可散在发生。EV脑膜炎的主要特征为脑脊液细胞数增加和脑膜刺激症状,患儿临床症状以呕吐、发热、头痛、烦躁、腹泻、乏力、肌痛及畏光等为主,经治疗后全部康复,脑炎患儿临床症状则以呕吐、头痛、发热为主,6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经治疗后有3例痊愈,3例留有后遗症。结论 EV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为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一般小儿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较好,而重型脑炎经治疗后易存在后遗症,但经药物治疗后可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1年上海地区手足口病重症和轻症患儿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分离株VP1、VP4区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来自2011年重症与轻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各5株EV71分离株进行VP1、VP4全序列的RT-PCR扩增测序,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EV71 A、B、C基因型代表株进行核苷酸、氨基酸比对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轻、重症患儿的EV71分离株之间VP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0%~98.1%;VP4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3.7%~99.5%.轻、重症患儿的EV71分离株与C基因型代表株比较接近,VP1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9%~98.2%、87.4%o~98.5%,VP4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5.5%~100.0%、84.5%~99.5%,其中与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的EV71流行株(C4亚型)VP1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可达97.0%~98.2%、97.9%~98.5%,VP4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可达96.1%~100.0%、97.1%~99.5%.3例重症患儿分离株在VP1和VP4的天冬酰胺(N)282丝氨酸(S)、苏氨酸(T)7丙氨酸(A)同时发生变异.结论 2011年上海地区10例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分离的EV71流行株均属C基因型的C4亚型;3例重症患儿分离株在VP1和VP4的N282S、T7A同时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9.
肠道病毒71型及其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肠道病毒71(EV71)是一种新型肠道病毒.196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患有脑炎的婴儿粪便中首次分离到EV71.EV71感染临床上表现除了无菌性脑膜炎、急性小脑共济失调和急性松弛性瘫痪(AFP)外,还出现了大量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1].  相似文献   

20.
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颖  盖中涛 《山东医药》2008,48(17):113-114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