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正规化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结核病患者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国内外有大量报道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与机体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相关。本文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情况进行概要地介绍,旨在从基因水平上了解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含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短程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初治结核病最有效的方案。只要能保证病人的依从性,几乎可治愈所有对药物敏感的结核病人。但限制该方案在临床应用的最常见及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肝脏的毒性反应,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随着该方案的广泛采用,其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常有报道。国内报道抗结核药所引起肝损害发生率为2.16%~43.5%[1-2],而国外早年报道引起肝损害发生率较低,经再次投药证实与抗结核药物有关的肝损害发生率为2%[3-4];在有对照研究的HRZ的抗结核方案中,肝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是0.6%~3.0%[5],不会影响其HRZ方案的安全应用。近年,美国报道在接受RZ预防性治疗结核潜伏感染者中,21例发生严重的药物性肝炎,包括17例死亡[6]。促使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胸科协会修改对结核感染的治疗指南[7]。在含HRZ的方案治疗中,老年、女性、营养不良、嗜酒和慢乙酰化者是引起肝损害的危险因素,而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既往有慢性肝病者也是一个重要危险因素[8-9]。以下就我国慢性肝病合并结核的现况、慢性肝病患者应用含HRZ标准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慢性肝病患者可选用的抗结核药物及方案等方面加以论述。一...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皮疹、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其中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毒性(antituber-culosisdruginducedhepato-toxicity,ATDH)对人体影响最大,也是结核病患者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因此,肝功能异常成为抗结核治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研究现就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在我科进行抗结核治疗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4.
杨伟荣  刘蓉萍 《内科》2013,8(1):46+78-46,78
抗结核药物是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最常见药物[1]。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性肝损害,这种情况在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糖尿病、营养不良、HIV/AIDS患者及老年患者中显得尤为突出。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能损害的认识及防治水平,笔者对2010~2011年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1例,  相似文献   

5.
甘利欣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药物性肝损害有时甚至可以发生急性肝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快速恢复肝脏功能、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成为了临床医生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损伤是抗结核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化疗的常见原因之一[1-4],老年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尤其多见.抗结核药物中利福类的肝损伤最常见,本研究拟探讨含利福喷丁化疗方案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的短程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初治结核病最有效的方案。只要能保证病人的依从性,几乎可治愈所有对药物敏感的结核病人。但限制该方案在临床应用的最常见及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肝脏的毒性反应,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随着该方案的广泛采用,其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常有报道。国内报道抗结核药所引起肝损害发生率为2.16%~43.5%[1-2],而国外早年报道引起肝损害发生率较低,经再次投药证实与抗结核药物有关的肝损害发生率为2%[3-4];在有对照研究的HRZ的抗结核方案中,肝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是0.6%~3.0%[5],不会影响其HRZ方案的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物肝损害是较常见的一种副作用,而在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更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治疗,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为了找到迅速恢复肝功能,保证肺结核病人顺利完成疗程的有效药物,我们对102例正在治疗初治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用可予宁和护肝片来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的诊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亦称药源性肝病,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所有药物不良反应中,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约占3%~9%.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和抗菌药物、解热镇痛和抗痛风药、抗癌药和免疫抑制剂、神经精神药物、循环和消化系统药物、中草药及其它药物.其中最常见的是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如治疗不当常导致不规律化疗,进而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加用保肝药物是有效预防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的方法之一。我院于2000~2003年应用西利宾胺防治药物性肝损害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杰  周成运  王良超 《肝脏》2004,9(4):282-283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也是结核患者停止化疗的主要原因。我科自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肺结核患者 3 96例 ,因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98例 ,占 2 4.7% ,对其中 5 3例采用谷胱甘肽治疗 ,疗效显著。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98例全部为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1] ,男 5 6例 ,女 42例。年龄 2 6~ 65岁 ,平均 (4 2 .6± 10 .3 )岁 ;病程 1~ 2年。肝损害符合以下标准 :①有应用抗结核药史 ;②既往无肝炎及肝硬化病史 ;③治疗前肝功能正常 ;④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7,(5)
肝损害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对药物代谢发挥重要作用,是最易受药物损害的器官之一。当患者出现肝损害时需及时采取必要的护肝手段,以预防和避免肝脏受到持续的损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为更好地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本文就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626-1626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与年龄、性别、肝脏疾患、饮酒史有关。结论抗结核药不可避免均造成肝损害,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汤茂功  顾建军  刘东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65+370-365,370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142例因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半月后发生肝损害;85例在治疗1个月后发生肝损害,其中15例加服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75例停服利福平、吡嗪酰胺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好转;52例停服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老年抗结核治疗易造成药物性肝损害,注意监测和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壮族人群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壮族人群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县(区)作为项目点,对2007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项目点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治疗的壮族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408例进行随访观察6~8个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壮族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62%.各种类型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9,P=0.000),而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严重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肝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肾损害.24.3%的不良反应患者同时合并两类或三类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的中位时间为抗结核治疗的第21.5天,其中胃肠道反应出现最早(第6天);治疗强化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继续期(x2=30.252,P=0.000).不良反应导致治疗中止和治疗中断的比例分别为11.5%和9.2%.神经系统损害和肝损害是导致壮族人群抗结核治疗中止和中断的主要不良反应.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60岁及以上高年龄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度是14~34岁低年龄组的3.3倍(OR=3.275,P=0.006),不良反应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结论 壮族人群中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强化期是预防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时期,应针对高发人群、高发时间和严重不良反应类型,加强监测和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药物性肝损害是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之一,也是结核病人停止化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似有上升趋势,1997年方毅敏等观察531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执行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方案治疗后出现肝损害231例,肝损害率达43.5%[1]。本文就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损害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药物性损害,结核病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周期较长,因而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较大。我们2000—01/2004—08收治住院结核病病人831例,其中因应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20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药物,分析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6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年内60例药物性肝损害中,肝细胞损伤型30例(50.0%),胆汁瘀积型18例(30.0%),混合型12例(20.0%)。均有明确的服用药物史,且发生时间多在服药后2~4周。以中药、中成药、抗生素、抗甲状腺药、抗结核药常见。临床症状以上腹不适、乏力、纳差、恶心、呕吐、黄疸为主,肝功能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升高。经停药,给予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糖皮质激素治疗,肝损害大多可恢复。[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肝损害的发生。一旦发生了肝损害,要给予积极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R=2.016,95%CI为1.058~3.842).结论 P450-2E1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显著相关,c1/c1野生基因型是引起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徐俊斌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807-1808
结核病化疗具有联合、长程、足量的特点,药物性肝损害是其常见而严重的毒副作用之一,抗结核药在所有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中居首位38.56%[1]异烟肼致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6%~10%,与利福平合用时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增高3.5~10倍[2,3]。以利福平、吡嗪酰胺多见,丙硫异烟胺所致肝损害报道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