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髋关节结核是四肢关节结核中较常见的一种 ,晚期常见关节软骨及骨的广泛破坏、关节变形、间隙狭窄或强直而造成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 ,以往较多采用关节融合术 ,虽能解决疼痛问题 ,但患者丧失了关节功能而造成病残。随着人工关节的发展和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人们开始用人工关节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 ,但报道不多。1996年6月~1998年6月我们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例髋关节结核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男性4例 ,女性2例 ;年龄36~65岁 ,平均50岁 ;病程5~50年 ,平均25年。其中4例行髋关节…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术配合药物用于脊柱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脊柱结核患者56例,经4-6周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选择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行常规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①近期疗效:无患者出现脊髓及马尾神经损伤症状,无植骨块移位、脱落及金属内固定断裂,无大血管损伤。②远期疗效,患者治愈率为96.4%。植骨融合成功率为89.3%。43例患者体征消失,占76.8%,12例患者体征减轻,占21.4%.1例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29例存在脊柱畸形的患者中,基本矫正19例,部分矫正8例,无明显改善2例。③术前平均Cobb角为(17.2±6.8)°,术后平均(10.4±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清除术配合药物对脊柱结核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采用彻底病灶清除和植骨消灭死腔,与通过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的比较。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51例,根据结核破坏程度、脊柱稳定性改变、患者的经济能力、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18例脊柱稳定性无明显破坏的病例采用单纯病灶清除术,16例脊柱稳定性部分破坏的病例采用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而17例脊柱稳定性显著破坏的患者则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结果51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无合并其他细菌感染。除3例失访外,其余48例均获得随访。33例植骨加内固定病例,骨性融合时间平均4个月,9例有后凸畸形者,后凸畸形平均矫正20°,7例有明显神经损害的患者术后均获得明显改善。结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应是在科学、规范抗结核治疗前提下进行的病灶清除,减压矫正,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例髋关节结核患者采用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髋关节活动情况。结果经过6~24个月的随访,10例患者功能均恢复良好;1例患者术后1年拍术侧髋关节X线片发现假体周围骨质丢失较多,给予对症处理及用药6个月,未发现骨质丢失加重现象。未见结核复发,无髋关节翻修病例,患者预后基本满意。Harris评分平均88分。结论通过系统的抗结核治疗和全面的术前评估,分期手术结合固本消痰汤治疗晚期髋关节结核是一种较安全和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结核是较常见的疾病 ,在下肢关节结核发病率占第 1位 ,我院自 1988~ 2 0 0 0年用病灶清除 +颈臼成形术治疗晚期全髋关节结核 2 95例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95例中 ,双髋 2 5例、左侧 130例、右侧 140例。男16 0例、女 135例。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5 6岁 ,平均 2 8岁。有脓肿 2 10例 ,有瘘孔 2 7例 ,合并其它部位结核 97例。头关节面破坏者 6 0例 ,股骨头破坏、轮廓消失者 182例 ,头全部破坏、颈部分破坏 38例 ,下肢短缩 2cm以上者 142例 ,全部病人髋臼均有不同程度破坏 ,有 5例中心脱位 ,术前化疗 4周 ,皮牵…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结核经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病灶处置管局部加强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16例连续病例资料,病例均为经前路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复发的脊柱结核患者,对该组病例我们结合采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技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均接受至少24个月的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访。收集术前及术后 1、3、6、9 、12和 24 个月门诊随访数据评估结核治疗情况及功能改善状况。采用体格检查 、 X线、CT 和 MRI 检查,以及肝、肾功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评估结核治疗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SIA 分级进行评定;功能改善状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至少24个月的随访(24~5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6个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神经血管损伤及交叉感染等并发症病例出现。至末次随访时, 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未见脊柱结核复发,均达到临床治愈。患者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 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治疗后复发患者的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结合使用病灶清除术及局部加强化疗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晚期髋关节结核功能丧失的患者髋关节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例成人晚期髋关节结核功能丧失的患者,5例行髋关节成形术,1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分析评定疗效。结果髋关节成形组采用JOA评分,优1例,良4例,无中及差病例。全髋关节置换组采用Harris评分,优7例,良5例,中2例,差1例。未致结核复发,未有假体松动和感染。结论根据患者年龄、关节破坏程度,选择性对晚期髋关节结核功能丧失的患者实施髋关节成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不同程度恢复髋关节的负重和行走功能。是切实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髋关节结核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复发假体松动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重视复发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重新树立治愈的信心,强调用药的指导、增加营养摄入、预防并发症、教会患者移除人工关节假体后的行走方法、长期坚持功能锻炼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小儿髋关节结核作了术前、术中及术后十八年分析。发现术后X线可分三型,即头臼位置正常型、假关节型、骨性强直型。术前X线显示髋臼无破坏、关节间隙破坏轻微;术中股骨头破坏轻、髋臼基本正常时,术后可能发展成头臼位置正常型,否则发展成后两型。头臼位置正常型髋关节功能良好。注意术前上述X线表现,可以预测术后的结局。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早期疼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早期疼痛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17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6例(71髋),人工股骨头置换122例。分析早期疼痛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结果]15例出现患肢早期疼痛,其中切口感染1例,切口血肿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5例,神经损伤3例,原发膝关节病变引起的疼痛3例,原有创伤1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严格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准备,正确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正确处理,早期积极功能锻炼是减少患肢早期疼痛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CT检查对髋关节病变的价值和适应证。②方法回顾性阅读82例髋关节病变病人的CT扫描片和X线平片,逐一记录关节不同部位的异常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③结果CT和X线平片显示有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异常者分别为56和11个关节,前后部关节间隙异常者分别为36和0个关节,前后部骨性关节面异常者分别为38和0个关节;关节内游离体显示数目分别为35和12枚;邻关节骨内病灶显示数目分别为98和53个,其中大小、位置及边界明确者分别为93和13个,可确定内部成分(气体、液体、软组织、钙化和骨化)者分别为90和7个。④结论与X线平片相比,CT在显示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关节前后部间隙和关节面,关节内游离体和邻关节骨内病灶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对临床和X线平片可疑髋关节肿胀、肿物、关节内游离体,邻关节骨内病灶,化脓性髋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或上述病变难以确定部位、范围和程度而需决定治疗方案者,应采用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610例,计856个髋关节,用胶皮兜固定自动复位法治疗251个髋,复位成功率94.5%;手法复位平面蛙式铝板支架固定法治疗615个髋,复位成功率98%;四步牵引后手法复位铝板支架固定法治疗3个髋,复位成功率100%。随访605个髋关节, 优良率98.3%。本法一般固定6~9个月,同定体位为蛙式位,且不同定膝关节,使其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因而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Seven female patients (mean age of 56 years) with advanced hip joint osteoarthritis underwent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ur days before operation they were given oral tetracycline for two days. During operation specimens were taken from the white articular cartilage, the yellowish articular cartilage and the ivory bone together with their subchondral bone tissues. The undecalcified specimens were cut into 10 μm sections and observed under the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In all the specimen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could be observed. 1. The osteoarthritic articular cartilage became thinner, with uneven surface and fissures. 2. The superficial and deep surfaces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ubchondral bone plate showed bright golden yellow fluorescence. It reflected extensive new bone formation. 3. The subchondral bone trabeculae also revealed bright golden yellow fluorescence on their peripheral borders, so trabeculae turned thicker obviously. 4. The marrow tissues between the bone trabeculae exhibited particulate or spherical bright golden yellow fluorescence, reflecting new bone formation in the marrow. The particulate and spherical bright golden yellow fluorescent materials might aggregate, enlarge and merge into large piece of new bone and they also fused with the neighbouring bone trabeculae. The aforementioned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chondral bone tissues increased greatly the mass in the osteoarthritic femoral hea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最佳对策.方法:我科在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期间连续全髋关节置换术50例(51髋)患者,对术后脱位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危险因素的评价.结果:平均随访24个月(8~56个月),分析其中期疗效,髋臼外翻角和前倾角的异常是造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脱位的高危因素,术前病因、术中脱位倾向是危险因素.结论:最佳对策是正确安放髋臼假体的位置和角度,正确采用现代骨水泥技术,以及在医师指导下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对40例肩关节结核进行了分型及X线诊断的探讨,根据临床表现、手术所见、病理及X线表现的不同可分为干性及渗出两型。干性型11例,特点是有骨破坏而无渗出及软组织肿胀。渗出型29例,多于干性型。主要表现为肱骨头及关节盂的骨质破坏吸收,肩部及腋窝软组织肿胀,患肢中度骨质疏松及关节间隙的变窄、宽窄不匀及消失,并对两型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临床分期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分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按病程、病理和临床特征将本病分为三期,采用药物结合患肢制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2年以上。结果:158例中、156例太消失、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并发症;2例仅症状缓解。结论临床分期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及时恰当治疗可防止病程迁延及并发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2例有关病例分析,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参考国内外文献,初步分析了人工全关节置换术常见失败原因,主张全髋置换要做到充分术前准备、规范手术操作、合理术后处理,并提出该手术的现代骨水泥技术及有关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