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在猪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0只小型猪,通过经皮冠脉介入术于前降支注入微栓塞球建立冠状动脉微栓塞的模型,以ELISA法检测术前、术后2h、6h和1周时血清TGF-β1的浓度;RT-PCR法检测术后1周时心肌中TGF-β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冠脉微栓塞术前(7.38±2.10ng·mL^-1)相比,在术后2h血清中TGF-β1升高(14.86±4.04ng·mL^-1),6h达到高峰(22.89±2.03ng·mL^-1),1周时下降(20.44±3.99ng·mL^-1),但仍高于术前;RT-PCR法检测示1周时前壁微梗死区心肌组织TGF-β1 mRNA水平表达高于后壁未梗死区。结论:冠状动脉微栓塞后血清TGF-β1呈升高趋势,且至少持续1周左右;1周时微栓塞相关心肌组织中TGF-β1 mRNA的表达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血压变化对心肌超声造影评定冠状动脉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心肌超声造影评定冠状动脉 (冠脉 )储备的影响。方法 对 9只非开胸猪进行心肌超声造影。取乳头肌水平短轴观 ,以 0 .5ml/min的速度连续滴注造影剂BR1。每 15个心动周期进行 1次破泡。破泡后的再充盈时间 -强度关系可用公式y =A(1-e-bt) +c表示 ,依此可得到信号增加率b。以静息时的b参数除滴注腺苷后的b参数所得到的商为冠脉储备 ,并与荧光微球技术测得的心肌血流及冠脉储备进行对照。结果 苯肾上腺素使血压从 12 9/ 10 0mmHg(1mmHg =0 .13 3kPa)增加到 196/153mmHg(P <0 .0 0 1) ,心率由 114次 /min增加到 12 4次 /min(P>0 .0 5)。滴注苯肾上腺素前用两种方法测得的冠脉储备值类似 ,分别为 2 .5和 3 .1。苯肾上腺素导致的血压增高增加静息时的b值 ,降低腺苷扩血管后的b值 ,使冠脉储备明显降低 ,为 1.5(P <0 .0 5) ;用荧光微球技术测量所得的冠脉储备也明显降低 ,为 1.8。结论 苯肾上腺素导致的高血压可降低心肌超声造影所评定的冠脉储备值  相似文献   

3.
二次谐波显像评价冠脉血流储备和狭窄程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次谐波显像在定量评价冠脉血流储备和冠脉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采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对11条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动物模型进行心肌声学造影。结果:正常或狭窄冠脉灌注区心肌的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在罂粟碱介入前后的相对变化率与用电磁流量计测定的冠脉血流量的相对变化率即冠脉血流储备的相关性良好(r=0.77,P=0.0002);而且狭窄冠脉支配的心肌缺血区在罂粟碱介入前后AUC的相对变化率与冠脉狭窄程度也有一定的相关性(r=0.72,P=0.02。结论: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冠脉狭窄后冠脉血流储备的变化,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定量反映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均表明冠脉微血管内皮功能在冠脉微循环病理中有重要作用,冠脉微循环血流(CBF)灌注及其储备与微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本实验制作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八氟化三碳声振白蛋白微泡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观察冠脉血流及时间强度曲线在主动脉根部注射乙酰胆碱(Ach)后的变化,探讨用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冠脉微循环内皮的改变。材料和方法8条健康杂种犬,雌雄各4条,体重(30±4)kg,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右股静脉置入6F导管鞘用于注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微栓塞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水平。方法:以前降支内注射微球的方法建立的猪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为实验组(n=6);以前降支内注入0.9%氯化钠液的猪为对照组(n=6)。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心肌标本前、后壁的TLR4水平。结果:实验组前、后壁TLR4蛋白水平分别为(0.46±0.02)、(0.17±0.01),而对照组前、后壁分别为(0.17±0.01)、(0.16±0.01)。实验组前、后壁TLR4 mRNA水平分别为(3.14±0.05)、(1.17±0.02),而对照组前、后壁分别为(1.25±0.01)、(1.03±0.03)。实验组后壁TLR4蛋白和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实验组前壁显著高于实验组后壁及对照组前后壁。结论: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受累心肌组织的TLR4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漂浮导管技术在严重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以23例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的急性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尽早留置漂浮导管。留置漂浮导管后30min和48h,记录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血量(CO),并计算心脏指数(CI),然后根据情况选用各种药物治疗。HF患者根据出院时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恶化组,对两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后30min和48hHR、CVP、PCWP、CO、CI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病情好转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治疗后HR86±8.2次/min,较前(102.2±11.4次/min)明显下降(P〈0.01),CVP8.7±1.2mmHg,较前(11.9±1.6mmHg)明显下降(P〈0.01),PCWP(13.4±1.2mmHg),较前(19.1±1.4mmHg)明显下降(P〈0.01),CO4.50±0.67L/min,较前(3.23±0.42L/min)明显升高(P〈0.05),CI3.47±0.23L/min·m^-2,较前(2.32±0.87L/min·m^-2)明显升高(P〈0.05)。病情恶化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治疗后HR103±10.6次/min,较前(98±9.4次/min)无显著差异(P〉0.05),CVP13.2±1.2mmHg,与前(11.1±1.4mmHg)无显著差异(P〉0.05),PCWP25.8±4.2mmHg与前(21.5±4.5mmHg)无显著差异(P〉0.05),CO3.01±0.58L/min较前(3.35±0.38L/min)无显著差异(P〉0.05),CI2.18±0.82L/min·in^-2,与较前(2.58±0.42L/min·m^-2)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漂浮导管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比较36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和每小时尿量变化。结果接受IABP联合PCI治疗后,患者的CVP、PCW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4.1±4.3)mmHgVS(10.4±6.8)mmHg,(10.5±7.1)mmHgVS(23.6±8.3)mmHg(P〈O.05),而CI、MAP和每小时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分别为(2.2±1.3)L·min-1·m-2 VS(1.3±0.9)L·min-1·m-2,(83.4±13.6)mm HgVS(56.8±15.2)mmHg,(44.5±14.9)ml/hVS(12.6±5.4)ml/h(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疗效确切。这对不能开展急诊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医院,IABP联合急诊PCI治疗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量化评价肺栓塞再灌注损伤,探讨肺栓塞再灌注损伤形成机制。方法选择14只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对象。利用SwanGanz导管模拟肺膈叶动脉栓塞再灌注。栓塞前、栓塞24h和再通4h要分别进行肺动脉压测定、CT灌注成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结果再灌注肺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再灌注损伤肺的BF[(325.69±134.00)ml·min-1·100g-1)]和MTT[(1.98±0.44)s]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409.58±88.42)ml·min-1·100g-1)和(1.87±0.48)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再灌注4h的肺动脉压[(25.79±6.25)mmHg]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平均值[(388.79±25.07)U/ml]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22.31±3.77)mmHg和(404.38±23.81)U/ml]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5)。再灌注损伤侧肺的湿/干重比率(6.29±1.23)显著大于对侧肺(4.54±1.19),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再灌注水肿增加了肺组织的含水量。结论CT灌注成像有效反映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对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前后P波终末电势(PTFv1)、P波离散度(Pdisp)的变化.方法选择86例溶栓的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冠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62例,未通组24例.测量所有患者溶栓前、溶栓后3h和1周之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PTFv 1、Pdisp.结果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的PTFv1分别为-0.0352±0.0135和-0.0347±0.0147mm.s,Pdisp分别为44.57±10.4和43.95±10.63ms,两组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两组溶栓后3h和1周的PTFv1、Pdisp分别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 05).再通组在溶栓后3h和1周PTFv1为-0.0308±0.014和-0.0303±0.0141mm.s,Pdisp为37.66±10.43和36.94±12.38ms,分别与溶栓前的PTFv1、Pdisp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01),但溶栓后3h与溶栓后1周的PTFv1、Pdisp分别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未通组的PTFv1、Pdisp在溶栓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均>0.05).62例冠脉再通患者,溶栓前12例发生房性心律失常,其Pdisp为51 94±7.07ms,而50例无房性心律失常,其Pdisp为42 79±10.33ms,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溶栓后1周两者Pdisp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而PTFv1在溶栓前或溶栓后,两者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AMI溶栓后冠脉再通能降低Pdisp及减少PTFv1负值,减少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冠脉)自发再通伴左室附壁血栓的诊治要点,避免误诊。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冠脉自发再通伴左室附壁血栓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双下肢酸痛、乏力,发现心脏肿物5 d收入院。1年前因胸骨后疼痛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造影未见血管狭窄。本次入院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左室前间壁室壁变薄,回声增强,正常结构及运动幅度消失,心尖部探及略高回声团块附着,考虑左室前间壁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尖部附壁血栓形成。下肢血管彩超示:双下肢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栓形成。冠脉造影未见血管明显狭窄。完善术前准备后在体外循环下取出心尖部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血栓形成,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心肌梗死后冠脉自发再通伴左室附壁血栓形成临床少见,易误漏诊,且对其他组织器官威胁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超声心动图与冠状静脉窦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冠状静脉窦 (CS)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检测 CS进行对比研究 ,建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测冠状静脉窦的方法学。方法 :对 1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术前行 TTE检查 ,在变更的心尖四腔心切面分别测量冠状静脉窦口 (CSO)和距窦口 1cm处 (CS1)冠状静脉窦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 ;术中行冠状静脉窦逆行造影 ,测量 CSO和 CS1最大内径。结果 :左前斜位 45°CS造影图像与 TTE变更的心尖四腔心 CS长轴形态相似 ,CS造影测量的 CS内径最大值与 TTE收缩末期 CS内径测值存在高度正相关 (CSO r=0 .92 ,P<0 .0 0 1;CS1r=0 .91,P<0 .0 0 1)。结论 :TTE变更的心尖四腔心切面为测量 CS内径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经食管心脏超声及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食管心脏超声技术在20例成年患者中成功的显示了27条左和/或右冠状动脉.并对其中10例作了同期冠脉造影,结果提示两种方法对冠脉直径测定值近似。结论认为,作为非创伤、非放射线性冠状动脉解剖学诊断措施。经食管心脏超声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7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造影初步经验。作者们将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冠状动脉狭窄形态分为单纯型与复杂型。本组结果显示,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常为单纯型病变,而冠心病的其它类型常为复杂型病变。还发现,单纯型病变在经皮腔内冠状脉动脉成形术后,很少发生再狭窄,但复杂型则常发生再狭窄。本文还讨论了当前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造影特点和X线投照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潘生丁(0.56mg/kg)最大充血试验下定量冠状静脉窦(冠状窦)血流储备以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九条开胸成年杂犬,体重(15±1.9)kg,雄性6条、雌性3条,共分离出26支冠脉,分为四组无狭窄组、单支狭窄组、二支狭窄组和三支狭窄组.对各组冠脉进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冠状窦血流储备,并与电磁流量计测量冠状动脉的血流储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测到狭窄组的冠状静脉窦血流储备较无狭窄组降低,以三支狭窄组降低最明显,无狭窄组超声定量冠状静脉窦血流储备与电磁流量计冠脉血流储备相关很好,单支狭窄组无相关,二支狭窄组有相关趋势,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三支狭窄组相关最好.取冠状静脉窦血流储备值1.8为截点,检出三支狭窄冠脉的特异性100%、敏感性为83.3%,单支狭窄和二支狭窄的检出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66.7%~72%和35.3%~40%.结论无创性超声心动图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能很好地检出中重度冠脉狭窄(三支病变),但对单支狭窄和二支狭窄的检出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探讨急性主动脉瓣返流对冠脉血流和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首先对7只健康犬开胸后的心外膜冠状动脉(以左前降支代表)的血流进行检测,记录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CPV)、加速时间(AT)、减速时间(DT)和全心动周期的速度时间积分(VTI)及动脉舒张压(DBP)做为对照组;然后用猪尾管经股动脉插入,至主动脉瓣口处造成轻、中、重度返流。记录各返流程度的舒张期血  相似文献   

16.
无创伤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超声心动图技术潘生丁负荷下定量冠状静脉窦(冠状窦)血流储备评估冠脉血流储备的准确性。方法九条开胸成年杂犬雄6、雌3,体重(15±2.1)kg,超声技术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与电磁流量计定量冠脉血流储备及导管(7F右冠造影导管)引流方法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比较分析。结果超声技术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与电磁流量计定量三支冠脉血流储备相关很好,分别为RCA、LAD、LCXr=0.93、0.86、0.97,P=0.001、P=0.007、P=0.004;与导管引流法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相关比较r=0.68,P=0.04。结论超声技术定量冠状窦血流储备可以准确评估整体冠脉血流储备。  相似文献   

17.
Coronary artery stent fractur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ronary stent fracture is a rare but potentially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ting. In light of the non-specific presentation of stent fracture, it is also an easily missed complic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rapid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of this entity, physicians must be aware of its existence and its possibility under the right circumstances. We present the case of a 61-year-old Guyanese male who presented with unstable angina secondary to a stent fracture within two weeks of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in-stent restenosi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我院1992年7月至1994年11月间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13例冠心病,对18支血管18处病变进行扩张,狭窄度由78±11%降至17±11%;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治疗6例冠心病,对13支血管17处斑块进行旋磨,狭窄度由86±9%降至14±6%。PTCA和PTCRA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优势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04~2005-06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340例,随机分为改良冠状动脉造影组170例(未用三联三通,简称改良组)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组170例(用三联三通,简称常规组)。比较两组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冠状动脉并发症(冠状动脉痉挛、导管嵌顿阻塞冠脉开口)、材料费用。结果:两组患者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4.62±3.05)m in和(5.28±3.26)m 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2.23±8.45)m in和(19.46±9.21)m in(P<0.01);手术成功率均为100%(P>0.05);冠状动脉并发症分别为3例和2例(P>1.05);材料费用分别为(1 146.35±166.56)元和(1 546.35±186.84)元(P<0.05)。结论:改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术一样安全、有效和可行,且比常规组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20.
应用冠脉血流显像新技术对正常冠脉血流频谱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利用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分别测量37例正常人冠脉主干、主要分支及室间隔心肌内舒张期冠脉血流充盈时间(DET)、充盈时间与心动周期的比值(DET/RR)、加速度(AV)、减速度(DV)、速度时间积分(VTI)、最大血流速度(Vmax)及平均血流速度(Vmean)等项指标,分析了冠脉血流测量的影响因素。该技术为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一项无创性检测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