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8例PHN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两组患者均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PRI、VAS、PPI评分、SF-MPQ总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联合椎间孔注射臭氧及复合液可快速缓解PHN,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60例胸背部PHN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20)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20)为经皮胸椎旁选择性神经根复方倍它米松阻滞联合药物口服治疗组,C组(n=20)经皮胸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在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C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皮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药物可有效治疗PH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质针和加巴喷丁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68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银质针治疗,观察组给予银质针+加巴喷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且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 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AIS评分与DLQ 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银质针和加巴喷丁联合治疗PHN,可明显降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射频脉冲刺激明确责任神经根.在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l周、1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5 ± 1.2分,术后l周、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2.3±1.6分、2.4±1.5分和2.5±2.0分.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三者V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5例(78.1%)疼痛明显缓解,2例(6.3%)疼痛部分缓解,5例(15.6%)疼痛无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微创、安全,近中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鞘内注射、神经干三氧水注射、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C形臂引导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 PRF)联合三氧水注射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疗效。方法:收集航空总医院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因头面部PHN接受治疗的病人信息,按治疗方法分为四组:鞘内注射组35例、神经干三氧水注射组26例、半月神经节三氧水注射组35例、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12例,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BNI)疼痛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估病人疼痛程度与睡眠质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痛觉异常由von Frey实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VAS、BNI、PS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且6个月时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三氧水注射组低于其他三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腰椎多靶点射频联合银质针疗法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8例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射频组22例和联合组2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临床治疗有效率.记录2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后1、3、6、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3、6、12个月,联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射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 腰椎多靶点射频联合银质针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的近期及中期疗效较好,且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I组为关节内注射+银质针组,II组为关节内注射组,III组为关节内注射+外周痛点阻滞组。所有病人经过5周治疗及三个月后随访。采用Lequesne指数、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5周治疗,I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的改善均明显高于II组和III组(P<0.05),并且III组高于II组(P<0.05)。三个月随访I组疗效仍高于其他两组,II组和II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膝骨关节炎有确切疗效,可以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并且具有见效快,疗效持久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正脊疗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互补作用及机制。方法:于2002-02/2005-08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80例。三维正脊组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对间盘突出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腰部和臀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三维正脊疗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均转为阴性,可恢复工作。②有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临床体征两三项转为阴性,可作轻微工作。③好转。腰腿疼痛减轻,临床体征有1项转为阴性,尚需继续治疗。④无效。治疗前后疼痛与体征无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三维正脊组、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2.51,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以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χ2=4.03,P<0.01)。其中银质针导热组和三维正脊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8.288.03,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治疗1个月后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6,9.03,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1.50,P>0.05)。③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组和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的有效率(痊愈及有效)分别为71%、72%和85%,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三维正脊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三维正脊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30,6.12,P<0.01)。结论:三维正脊疗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液供应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不同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小于3月组(36例)、312月组(40例)和大于12月组(41例),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疼痛程度。结果:不同病程3组治疗后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1月、3月和12月三者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小于3月组治疗效果优于312月组(40例)和大于12月组(41例),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疼痛程度。结果:不同病程3组治疗后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1月、3月和12月三者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小于3月组治疗效果优于312月组和大于12月组(P<0.05)。312月组和大于12月组(P<0.05)。312月组和大于12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急性期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效果优于慢性期,有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定点伸引手法与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作用。方法:于2002-02/2006-02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治的均由CT扫描或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15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每组50例。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采用颈椎定点伸引疗法,对椎管狭窄节段施行该疗法,1次/周,共做2次;银质针导热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对颈背部和肩胛部软组织病变部位施行银质针导热疗法,1次/周,共2次;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先后采用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和银质针导热疗法,各2次。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的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指标评定,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后3个月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疼痛数字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而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8.62±1.39,2.36±2.80,χ2=2.52,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多数获得控制,以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更为明显(1.12±2.78,χ2=4.02,P<0.01)。其中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后1个月各组临床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尤其是颈椎挤压试验阳性率,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9.25,9.02,P<0.01),而银质针导热组与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及银质针导热联合组与银质针导热组、颈椎定点伸引手法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88%,78%,78%,χ2=6.31,6.11,P<0.01)。结论:颈椎定点伸引手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银质针导热疗法则有消除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改善血供和松解肌肉的作用。两种疗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和关节腔三氧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伴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KOA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Ⅰ组(CBT+银质针导热疗法+关节腔三氧注射治疗)、Ⅱ组(银质针导热疗法+关节腔三氧注射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RI、VAS、PPI评分及SF-MPQ总分均逐渐降低(P<0.05)。治疗后第8周末,Ⅰ组的HAMD评分低于Ⅱ组(P<0.05)。Ⅰ组的临床疗效优于Ⅱ组(P<0.05)。结论CBT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和关节腔三氧注射治疗能改善KOA伴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X线引导和CT区域定位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将采取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63例定为A组;将区域定位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49例定为B组。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优良率。【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两组VAS评分B组稍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B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定位”能够将椎间盘突出位置量化,准确把握适应证;术中CT引导能够为靶点射频热凝确定准确的穿刺路径及深度,使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技术疗效最大化,对提高微创治疗LDH的优良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疗效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102例接受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的PH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总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根据治疗后6个月的SF-MPQ总分及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疗效良好组(44例)和疗效不佳组(58例)。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下降(P<0.05),且疗效良好组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均较疗效不佳组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β=0.972,95%CI(1.084,6.448),P=0.033]、病程>6个月[β=1.211,95%CI(1.243,9.068),P=0.017]、治疗前疼痛VAS评分7~10分[β=1.029,95%CI(1.642,4.769),P<0.001]均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采用利多卡因作为神经阻滞药物[β=-0.792,95%CI(0.235,0.873),P=0.019]、持续使用镇痛药物时间>2周[β=-1.047,95%CI(0.164,0.749),P=0.007]是疗效的保护性因素(P<0.05)。 结论 CT引导下脉冲射频联合神经阻滞可有效缓解PHN,其疗效与患者的年龄、病程、治疗前VAS评分、治疗时采用的神经阻滞药物种类、持续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CT 引导下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临床结果。 方法:32例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采用硬膜外置管持续输注镇痛治疗,n=17)和联合治疗组(B组,采用持续硬膜外置管镇痛3—4周后行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3次,n=15),比较治疗前后7d、1个月、6个月、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率、生存质量评分(QOL)、麻木评分、肌力下降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1年,B组的VAS、QOL、疼痛缓解率均优于A组(P<0.05),同时A、B两组的麻木发生率和麻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无肌力下降发生。 结论:四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持续硬膜外镇痛结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长期疗效高于单纯持续硬膜外镇痛,同时并不增加麻木及肌力下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8例,分为臭氧组264例,臭氧+射频组264例。均在CT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臭氧组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4 ml。臭氧+射频组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后再行髓核或/和突出物射频热凝,设定最高温度为90℃,时间为4个周期。观察治疗后各个时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以及临床效果。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且臭氧+射频组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较臭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6个月,臭氧组优良率为80.3%,臭氧+射频组优良率为86.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根据红外热成像结果选择背部肌筋膜炎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将诊断为肌筋膜炎的100例患者行红外热成像检查后,测量患侧与相对健侧的温度(△T=患侧温度-相对健侧温度),根据患侧温度高低选出热组(W组, △T≥0.2 ℃)和冷组(C组, △T≤-0.2 ℃),50例/组,每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再各分2组,25例/组,分别行银质针导热治疗(S组)和神经阻滞治疗(N组),4组分别简称WS、WN、CS和CN组。银质针导热治疗组共治疗1次,神经阻滞治疗组每5 d 1次,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共行2~3次。在治疗前(0 d)、治疗第1、6、15、30、180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结果随访期内,热组患者在第1、30、180天的VAS评分显示WS组明显高于WN组(P < 0.05);冷组患者在第15、30、180天的VAS评分显示CS组明显低于CN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利用红外热成像进行患区温度判断,热区(△T≥0.2 ℃)选择神经阻滞治疗,冷区(△T≤-0.2℃)选择银质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蒲继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7):1293-1295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2-10月将某院皮肤科门诊符合条件的66例PH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服复合维生素B、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给予相应的专科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PHN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S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821,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有面部潮红、轻微头晕,2例患者注射部位轻度麻木。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晕,3例患者出现药疹。结论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穴位注射治疗PHN,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缓解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孙海涛  关家文 《华西医学》2009,(11):2960-296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激光汽化减压(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iscompression,PLDD)、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个体化选择。方法:自2006年6月,在CT引导下选择性联合应用PLDD、射频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7例,突出椎间盘的特点个体化选择穿刺路径和治疗方法;其中PLDD联合臭氧治疗92例(A组),射频联合臭氧治疗67例(B组),PLDD、射频和臭氧三者联合治疗108例(C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记录VAS评分和Macanab优良率。三组患者VAS评分经方差分析,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至6个月的VAS评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三组间VAS评分、Macanab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联合应用微创技术进行个体化的立体治疗,具有扩大微创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疗效的优势,值得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