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细胞凋亡是导致相关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 中医药作为临床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作用以及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 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在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可能机制基础上,把握细胞凋亡这一关键 环节,重点从线粒体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内质网途径及相关途径中具体信号通路阐明分析近年来中医药对慢 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凋亡调控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系统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以及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有 效中医药治疗方案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前病变则是正常胃黏膜恶性发展成胃癌过程里的一个长期阶段,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难以治愈,预后较差,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着严重消极影响。近几年,对于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一直位于自然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通过调控细胞自噬以治疗胃癌前病变,预防胃癌已成为了时下研究热点。自噬是细胞在将部分多余或受损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包裹,形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相结合,将内容物进行降解的过程。自噬对不同细胞及同一细胞的不同阶段具有双向作用,较低水平的自噬对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而在乏氧、饥饿、感染等应激条件下,或自噬清除胞内受损蛋白质,细胞器功能异常时,自噬对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会起到促进作用。中医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毒性较低,患者易于接受。在现阶段,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已经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自噬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及细胞器,对胃癌细胞自噬过程进行调控,发挥抗肿瘤的作用。现对中医药调控细胞自噬以治疗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为未来中医药在调节自噬相关研究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难以治愈,预后较差,发病率和致死率常年居高不下。近年来,通过调控细胞自噬防治胃癌成为研究的热点。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消化降解自噬体中多余或受损的胞质、蛋白及细胞器,以实现细胞成分再循环使用的过程。低水平自噬对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当处于应激状况下可促进癌细胞增殖,因此自噬被喻为一把"双刃剑",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宏观上可针对胃癌病机辨证论治,微观上可通过干预自噬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及蛋白活性,进而调控胃癌细胞的自噬过程,有效发挥抗癌作用。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探析中医药通过调控自噬对胃癌细胞的影响和作用,以期对胃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细胞自噬已成为近年来基础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拟以自噬为切入点,总结并分析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项目研究申报特点及方案设计,探讨其国内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据库中以“自噬”为主题词,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中医学科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地区基金三大资助项目,提取并分析其研究特征。结果 近年来,以自噬为切入点的中医学领域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自噬已成为中医内科与中医针灸研究中的重要热点;研究涉及的病种以神经系统疾病(50,16.50%)、消化系统疾病(49,16.17%)、循环系统疾病(35,11.55%)、内分泌与代谢疾病(32,10.56%)为主;就研究关注的作用点来看,PI3K/Akt/mTOR通路依然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线粒体自噬平稳发展,细胞及基因近年来发展潜力较大。结论 细胞自噬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愈加受到重视,其相关研究涉及的疾病范围广,关注的作用靶点多。但目前对自噬相关的某些重要作用点以及诸如肥胖、肿瘤等与自噬密切相关的临床常见疾病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5.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内外源性损伤因素使胃黏膜保护屏障受损及细胞因子失调引起胃黏膜损伤导致相关疾病发生。中医药作为临床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保护胃黏膜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机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胃黏膜-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血流、胃黏膜免疫系统、胃黏膜损伤修复等方面分析中医药对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从前列腺素、三叶因子家族、热休克蛋白等方面分析中医药对胃黏膜细胞保护因子的调节作用,从而对近年来中医药保护胃黏膜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为临床提高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高度流行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家庭负担。引起慢性肾脏病的疾病很多,主要包括各种原发的以及继发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的病变等。常规内科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有时仍难阻止CKD的进展。中医药治疗CKD具有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且临床疗效肯定,其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协同作用,延缓疾病进展,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通过回顾和研究该领域的国内外文献发现,线粒体自噬异常是不同形式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共同特征。近年来,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和线粒体自噬受体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可延缓CKD的进展,保护肾功能。因此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防治CKD成为近年来非常有潜力的治疗靶点。该文收集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线粒体自噬在防治CKD方面具有明确疗效的文献,以期为防治CKD,延缓其进入终末期肾脏病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卵巢功能障碍性疾病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近年来,对于细胞自噬的相关研究一直处于自然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通过调节细胞自噬以治疗卵巢功能障碍性疾病已成为时下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防治多种卵巢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以细胞自噬为切入点。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自噬基因、信号通路及细胞器,对卵巢颗粒细胞(GCs)自噬过程进行调控。对中医药调控卵巢GCs自噬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改善卵巢功能和延缓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O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发病率高,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无特效药进行防治,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在OP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干预自噬治疗OP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调控自噬治疗OP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人们认可,但自噬在OP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自噬治疗OP的作用靶点尚缺乏系统性的评述。因此,该文从自噬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作用,对OP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及中医药干预细胞自噬治疗OP的作用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归纳,为OP的治疗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壁内膜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其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研究发现自噬影响了AS发展过程,不同水平的自噬对于AS起着双重的影响。中医药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对AS起到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中医药调节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AS相关的细胞自噬有关。本文就自噬相关细胞的自噬水平与AS的关系及中医药以自噬为靶点干预AS的价值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自噬是清除细胞质中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从而维持线粒体功能的完整性和细胞稳态的自噬方式。线粒体自噬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能够维持线粒体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在饥饿及恶劣条件下维持细胞生存,并具有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等功能。其分子机制涉及多种蛋白,许多因素可引发线粒体自噬,如饥饿、氧化胁迫、低氧、去极化、其他各种胁迫等,未折叠蛋白的积累也可诱发线粒体自噬。近年来,作为研究热点,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与临床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例如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糖代谢紊乱等疾病。人们发现调节线粒体自噬或许成为一些疾病治疗新的方向。同时临床研究人员对中医药重视程度逐渐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药在调节线粒体自噬中有一定价值。就线粒体自噬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中发现,目前中药调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线粒体自噬报道相对较多,但在线粒体自噬作用机制,线粒体自噬平衡及中药对线粒体自噬激活或抑制的作用差异仍存在疑问。调控线粒体自噬已成为中药防治疾病新的研究靶向策略。该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为中药对线粒体自噬调控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可为后续中药在线粒体自噬方面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