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在炎症调控中的作用,验证CGRP可通过活性氧簇-核苷酸结合低聚体结构域样受体3(ROS-NLRP3)信号通路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100?ng/ml组(LPS组)、CGRP 10?ng/ml组(CGRP 10组)、CGPR 30?ng/ml组(CGRP 30组)、CGRP 100?ng/ml组(CGRP 100组)及CGRP 30?ng/ml+LPS 100?ng/ml组(CGRP 30+LPS组)。作用12?h后,分别收集各组细胞的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同时收集各组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炎症复合体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ROS-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β及TNF-α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中IL-1β、TNF-α及NLRP3 mRNA表达水平升高,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内ROS水平升高,且细胞内NLRP3、Caspase-1、IL-1β及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CGRP 10组、CGRP 30组、CGRP 100组、CGRP 30+LPS组细胞中IL-1β、TNF-α及NLRP3 mRNA表达水平降低,培养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内ROS水平降低,且细胞内NLRP3、caspase-1、IL-1β及TNF-α蛋白表达水平也降低,所有指标中CGRP 30组降低最明显(P?<0.05)。结论 CGRP可降低巨噬细胞内ROS和NLRP3的表达,使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释放减少,CGRP可能在减弱局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棕榈酸通过肝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激活炎症小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棕榈酸(PA)对肝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小体产生的影响。方法(1)将正常小鼠肝细胞AML12分别用不同 浓度的棕榈酸(0、0.15、0.25、0.4 mmol/L)处理;(2)将AML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棕榈酸组(PA组)及棕榈酸+N-乙 酰半胱氨酸组(PA+NAC组)并予以相应药物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中脂肪沉积情况、细胞总ROS、线粒体来源ROS、NOX4蛋 白表达、NOX4的定位以及炎症小体和IL-1β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A组细胞质中脂滴增加,细胞总ROS(12463.09± 2.72 vs 6691.23±2.45,P=0.00)及线粒体来源ROS含量(64.98±0.94 vs 45.04±0.92,P=0.00)上升,NOX4、NLRP3、ASC、caspase-1 蛋白表达增加,IL-1β表达增加(1603.52±1.32 vs 2629.33±2.57,P=0.00),且发现线粒体和NOX4在细胞质中存在共定位,而抗氧 化剂NAC除了能使PA诱导的ROS产生减少(7782.15±2.87 vs 5445.6±1.17,P=0.00),还可使NLRP3、ASC及caspase-1蛋白表 达下降。结论棕榈酸刺激肝细胞后,可以导致脂滴在肝细胞质中大量沉积,亦可以通过线粒体和NOX4途径导致肝细胞氧化 应激反应,并因此促进细胞炎症小体的激活和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皮质酮(CORT)预处理对脂多糖(LPS)激活小胶质细胞的NLRP3炎症小体是否有调节作用,鸡豆黄素A(BiochaninA)是否抑制其作用。方法:将常规培养的BV2细胞分为5组: Control组、CORT(50 ng/ml)组、LPS(10μg/ml)组、LPS(10μg/ml)+CORT(50 ng/ml)组、LPS(10μg/ml)+CORT(50 ng/ml)+ BiochaninA(5μM)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先将入CORT(50 ng/ml)孵育2h,然后各组加入相应浓度的LPS(10μg/ml)和BiochaninA(5μM)共同孵育36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DCFH-DA探针法检测ROS;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5-HTT、ASC、Caspase-1、NLRP3、IL-6、GR、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RT(50 ng/ml)组和LPS(10μg/ml)组比较,CORT(50 ng/ml)+LPS(10μg/ml)组细胞活力增加,ROS的表达量也更高;与CORT(50 ng/ml)+LPS(10μg/ml)组比较,CORT(50 ng/ml)+ LPS(10μg/ml)+ BiochaninA(5μM)组细胞的活力降低,ROS的表达量也较低。Western-blot检测显示与CORT(50 ng/ml)组和LPS(10μg/ml)组比较,CORT(50 ng/ml)+LPS(10μg/ml)组细胞的5-HTT、ASC、Caspase-1、NLRP3、IL-6、GR、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与CORT(50 ng/ml)+LPS(10μg/ml)组比较,CORT(50 ng/ml)+ LPS(10μg/ml)+ BiochaninA(5μM)组上述蛋白表达量低。结论:CORT预处理对LPS激活小胶质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有上调作用,而BioA可以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TLR4/NF-κB/NLRP3通路探讨参芪调肾方(SQTS)改善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ing extract, CSE)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MH-S)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以MH-S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CCK-8法分析SQTS对MH-S细胞的安全性及药效浓度;随后MH-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8%CSE)和SQTS低、中、高剂量组(40、80、160 mg/L)。ELISA检测细胞上清TNF-α、IL-1β和IL-6含量;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ROS水平;Westernblot检测TLR4/NF-κB/NLRP3通路蛋白的表达,使用TLR4抑制剂TAK-242验证SQTS在TLR4/NF-κB/NLRP3通路上的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CSE组细胞活力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增加(P<0.05),ROS荧光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TLR4/NF-κB/NLRP3通路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调肾方各剂量组细胞活力升高,以上各指标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P&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的作用。方法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成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终浓度分别为4、10、15、20μmol/L Oridonin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Oridonin药物浓度。将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和LPS+Oridonin组,采用RT-qPCR法检测NLR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和白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LRP3和Caspase-1蛋白共定位。结果 Oridonin浓度为20μmol/L细胞存活率急剧减少,浓度在4~15μmol/L之间细胞存活率较高,实验选用10μmol/L Oridonin处理小鼠巨噬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TNF-α、IL-6、Caspase-1和IL-1βmRNA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LPS组比较,LPS+Oridonin组NLRP3、TNF-α、IL-6、Caspase-1和IL-1βmRNA基因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LPS组比较,LPS+Oridonin组巨噬细胞内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和Caspase-1蛋白共定位明显增多,LPS+Oridonin组蛋白共定位明显减少。结论 Oridonin通过抑制NLRP3途径减轻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周斌  万少兵  王瑛  余平典  万康  周莹  周琴 《浙江医学》2024,46(2):131-138
目的探讨IL-6通过调控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减轻急性肺损伤(ALI)的机制。方法将人肺癌细胞A54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IL-6过表达组、LPS+IL-6干扰组、LPS+空载组。空白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LPS组LPS处理细胞,LPS+IL-6过表达组LPS处理细胞后转染IL-6过表达质粒,LPS+IL-6干扰组LPS处理细胞后转染IL-6干扰质粒,LPS+空载组LPS处理细胞后转染空载质粒。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qRT-PCR法检测IL-6、JAK2、STAT3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磷酸化JAK2(p-JAK2)/JAK2、磷酸化STAT3(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过表达IL-6可增加LPS诱导的ALI细胞凋亡率、ROS、MDA、TNF-α、IL-6、IL-1β水平,JAK2、STAT3mRNA表达水平,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增殖率和SOD水平;干扰IL-6则相反。结论IL-6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ALI。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TXNIP/NLRP3炎性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1 mg/L)体外诱导HK-2细胞炎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诱导组、LPS+低剂量(50 μmol/L)白藜芦醇组、LPS+中剂量(100 μmol/L)白藜芦醇组、LPS+高剂量(200 μmol/L)白藜芦醇组;CCK8法检测HK-2细胞相对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酶-2(COX-2)、人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TXNIP)及人隐热蛋白(NLRP3)表达。[结果]与LPS诱导组比较,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干预的HK-2细胞相对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上清炎性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炎性蛋白iNOS及COX-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TXNIP及NLRP3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明显抑制LPS诱导的HK-2细胞炎症损伤,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XNIP/NLRP3炎性通路活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梁海梅  于化鹏  夏虎  易丽  方泽葵  李忠丽 《热带医学杂志》2013,13(5):570-572,594,F0003
目的研究NLRP3、IL.33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及格列本脲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A)组、NLRP3抑制剂格列本脲预处理+LPS(B)组,LPS模型(C)组;B、C组采用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B组在LPS刺激前30rain给予格列本脲处理.空白对照组只给予培养基培养。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Mot)检测细胞中NLRP3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1L.33的含量;四氮唑盐(MYr)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C组中NLRP3蛋白表达均高于A组、B组(均P〈0.05),B组NLRP3蛋白表达高于A组(P〈O.05)。C组IL-33含量比A、B组高(P〈0.05),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1T试验中C组细胞增殖率高于A组、B组(P〈0.05),而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LRP3、IL.33在LPS诱导RAW264.7的巨噬细胞中表达升高,而格列本脲干预后可抑制NLRP3的表达及IL-33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芦藜醇对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只C57BL/6J雌性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卵白蛋白(OVA)联合致敏方法建立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LPS+OVA组)、白藜芦醇组(Res组,于激发前2 h灌胃30 mg·kg-1白藜芦醇)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组,于激发前2 h灌胃3 mmol·kg-1 N-乙酰半胱氨酸);同时选取6只同周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PBS组)。于乙酰甲胆碱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肺功能仪分析小鼠气道高反应(AHR),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炎症细胞,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特异性荧光探针DCF-DA染色分析肺组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中MDA水平。结果:与PBS组比较,LPS+OVA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明显升高,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LPS+OVA组比较,Res组和NAC组小鼠Penh值、细胞总数、炎症细胞、气道炎症及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BALF上清中IL-17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内ROS荧光强度降低,肺匀浆中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体内发生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施强强  董年  刘莉  王强  陈俊杰  陈成水 《浙江医学》2022,44(17):1825-1832
目的探讨细颗粒物(PM)诱导气道炎症中支气管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RS)现象和氧化应激的调控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用4mg/kgPM连续气道滴注2d,构建动物模型。获取空白组和PM组小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分级评分;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前体78(GRP78)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RP78和CHOP的累计光密度值,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获取肺泡灌洗液,ELISA法检测IL-6、IL-8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分泌水平。用100、200、400mg/LPM和2.5mmol/LN-乙酰半胱氨酸(NAC)、200mg/LPM与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共培养,构建细胞模型。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NAC干预下的BEAS-2B中GRP78和CHOP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炎症介质分泌水平。结果气道滴注PM诱导C57BL/6小鼠支气管病理形态学改变,肺组织GRP78、CHOP表达升高(P<0.05),肺组织MDA质量摩尔浓度升高(P<0.05),伴随肺泡灌洗液中IL-6、IL-8和PGE2分泌增多(P<0.05)。细胞模型中,PM作用下各组细胞ROS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NAC干预后细胞ROS表达水平降低(P<0.05),CHOP/GRP78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IL-6、IL-8和PGE2分泌水平降低(P<0.05)。结论PM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中存在内质网应激现象,其调控机制为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小体减轻高糖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的作用,分析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ROS)和炎症小体之间可能的上下游关系。方法 将H9C2心肌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含25 mmol/L浓度葡萄糖的DMEM完全培养基;高糖损伤组(HG):含35 mmol/L浓度的高糖完全培养基;高糖+线粒体抗氧化剂Mitoquinone(MitoQ)组(HG+MitoQ):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0.5 μmol/mL的MitoQ;高糖+ NLRP3抑制剂MCC950组(HG+MCC950):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高糖组+MCC950+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Rotenone(ROT)组(HG+MCC950+ROT):35 mmol/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mL的MCC950和0.5 μmol/mL的ROT。各组心肌细胞干预24 h后,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CellRox和MitoSox荧光探针分别测定心肌细胞内和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NLRP3炎症小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NLRP3、GSDMD和Cleaved-GSDMD(GSDMD-NT)等焦亡相关重要因子的蛋白表达和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G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心肌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0.01)以及焦亡相关因子NLRP3,GSDMD和GSDMD-NT的蛋白表达(P<0.01)均明显升高,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蛋白表达下降(P<0.01)。与HG组相比,HG+MitoQ和HG+MCC950组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细胞和线粒体内ROS荧光强度(P<0.01)、NLRP3免疫荧光强度(P<0.01)以及 NLRP3、GSDMD 和 GSDMD-NT 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GPX4 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HG组相比,HG+MCC950+ROT组细胞活性和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HG+MCC950组相比,HG+MCC950+ROT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ROS荧光强度、NLRP3炎症小体免疫荧光以及NLRP3、GSDMD-NT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GPX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MitoQ直接抑制线粒体ROS的产生减轻了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NLRP3炎症小体的生成,减少焦亡和铁死亡的发生;抑制NLRP3炎症小体减少线粒体ROS的产生;线粒体ROS和NLRP3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杨素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0、5、10、20、40、60、80、100、150、 200 μg/mL)白杨素作用RAW264.7 细胞24 h 后,采用CCK-8 检测细胞活力值;分别用(10、30、60 μg/mL)白杨素预处理 RAW264.7细胞2 h后,用LPS刺激RAW264.7细胞18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和MCP-1的释放水平;分 别用(10、30、60 μg/mL)白杨素预处理RAW264.7 细胞2 h 后,用LPS刺激RAW264.7 细胞4 h 后,运用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JAK-1、JAK-2、STAT-1、STAT-3 的磷酸化水平;分别用(10、30、60 μg/mL)白杨素预处理RAW264.7 细胞2 h 后,用LPS 刺激 RAW264.7 细胞15 min 后,运用CM-H2DCFDA荧光探针检测RAW264.7 细胞内活性氧簇水平;运用ROS清除剂NAC处理 RAW264.7细胞,检测ROS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JAK-STATs信号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录因 子STAT-1和STAT-3核转位情况。结果在白杨素浓度低于60 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我们选择 10、30、60 μg/mL白杨素作为抑制炎症作用的低、中、高剂量组;白杨素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炎症蛋白iNOS的表达;白 杨素剂量依赖性的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促炎因子TNF-α、IL-6和MCP-1的释放(P<0.01);白杨素抑制RAW264.7 细胞中JAK-STATs信号活化并抑制STAT-1和STAT-3核转位;白杨素抑制RAW264.7细胞内ROS的产生;ROS作为上游信号介 导JAK-STATs信号通路的活化。结论白杨素能有效阻断ROS介导的JAK-STATs信号活化,从而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 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脑心清片(NXQ)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的炎症因子及凋亡细胞的表达作用,探讨脑心清片对脑卒中的抗炎及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LPS 诱导的BV-2 细胞作为体外神经炎症模型,用脑心清片进行干预,用ELISA 检测促炎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水平;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IL-6、IL-1β和TNF-α、p-Akt、p-Erk、Bax、Bcl-2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IL-6、IL-1β和TNF-α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XQ 预处理后,IL-1β含量在10、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5),IL-6、TNF-α含量在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IL-6、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XQ 预处理后,能呈现浓度依赖性的降低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在10、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P<0.01);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p-Akt、p-Erk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XQ 预处理后,能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升高这些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在10、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P<0.01);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促凋亡蛋白Bax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NXQ 预处理后,Bax 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并且在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 刺激BV-2 细胞24 h 之后,抗凋亡蛋白Bcl-2 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NXQ 预处理后,Bcl-2 蛋白表达水平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升高,并且在10、20 μmol·L-1 时相对于LPS 处理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脑心清片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产生的炎症和毒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和激活Akt/Erk 通路,具有抗炎和抗细胞凋亡作用,进一步阐明了脑心清片抗脑卒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4.
沈和平  官俏兵  杨毅  郭丽  盛泳佳  韩晨阳 《浙江医学》2021,43(8):814-818,823
目的探讨IL-1茁辅助小胶质细胞M1型活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组、脂多糖(LPS)组、LPS+IL-1茁组。Control组常规培养;LPS组用终浓度为1mg/L的LPS处理;LPS+IL-1β组先用15滋g/L的IL-1β预处理6h,再用终浓度为1mg/L的LPS处理。LPS的处理时间为24h。酪氨酸激酶(JAK1)抑制剂IN-7处理的实验中,将BV2细胞分为LPS组、LPS+IL-1茁组、LPS+IL-1茁+IN-7组,其中LPS+IL-1茁+IN-7组在IL-1茁处理前6h用0.5滋mol/LIN-7预处理,阻断JAK1,其余处理同前。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IL-6、TNF-琢、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G2(PEG2)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V2细胞中CD86的荧光强度;Westernblot法检测M1型标志物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趋化因子8(CXCL-8)的表达以及JA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TAT1)信号蛋白JAK1、STAT1、磷酸化的JAK1(p-JAK1)、磷酸化的STAT1(p-STAT1)的表达。结果与LPS组比较,LPS+IL-1β组培养基中在3、6、12、18、24h时IL-6、TNF-α、NO和PEG2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细胞中CD86荧光强度上调(P<0.05),细胞中MCP-1、CXCL-8、JAK1、p-JAK1、p-STAT1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而IN-7处理后,与LPS+IL-1β组比较,LPS+IL-1β+IN-7组培养基在3、6、12、18、24h时IL-6、TNF-α、NO和PEG2表达水平均下调(均P<0.05),细胞中CD86荧光强度下调(P<0.05),细胞中MCP-1、CXCL-8、JAK1、STAT1、p-JAK1、p-STAT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均P<0.05)。结论IL-1β可以通过激活JAK1-STAT1信号,进一步促进小胶质细胞M1型活化,这是神经炎症进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金盏花苷E对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 2、4、6、8、10、20、25、30 μg/mL)的金盏花苷E对RAW264.7 细胞活力的影响;不同浓度的金盏花苷E(0、6、8、10 μg/mL)预处理 RAW264.7细胞2 h,然后用LPS(100 ng/mL)刺激细胞特定的时间,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释放;Western blotting检 测iNOS、COX-2的表达水平及JAK-stats、MAPKs及NF-кB信号途径的磷酸化;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AW264.7 细胞内ROS含 量;激光共聚焦实验检测转录因子stat3的核转位。结果CCK-8结果显示,金盏花苷E浓度在低于20 μg/mL时对RAW264.7细 胞无明显毒性作用;金盏花苷E浓度依赖性地下调LPS诱导的iNOS和COX-2的表达(P<0.01 vs LPS组);抑制LPS诱导的促炎 细胞因子TNF-α及IL-1β的释放,且1 0 μg/mL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P<0.01 vs LPS组);抑制LPS诱导的JAK1-stat3信号途径激 活及stat3的核转位;降低LPS诱发的ROS产生(P<0.01 vs LPS组)。结论金盏花苷E通过抑制ROS介导的JAK1-stat3信号途 径,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体外乙醇处理诱导的张氏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张氏肝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乙醇处理组和NAC高、中、低剂量进行预处理的保护组,并测定NAC预处理对乙醇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模型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氧(ROS)、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评价NAC是否对乙醇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果NAC预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高于乙醇处理组(P < 0.05),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NAC的干预组细胞形态优于乙醇处理组;NAC预处理显著降低细胞内AST、ALT、ROS和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的含量(P < 0.05)。结论NAC干预可减轻体外乙醇处理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并降低细胞内ROS和炎性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内皮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介导焦亡及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对照组、ox-LDL组、低剂量组(0.01 mmol/L)、高剂量组(0.1 mmol/L);转染阴性对照腺病毒(Ad-NC)或过表达NLRP3腺病毒(Ad-NLRP3)后分为Ad-NC组、Ad-NC+ox-LDL组、Ad-NC+高剂量组、Ad-NLRP3+高剂量组。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以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表达水平。 结果ox-LDL组细胞活力低于对照组,IL-1β、IL-18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均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细胞活力高于ox-LDL组,IL-1β、IL-18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均低于ox-LDL组(P<0.05)。转染NLRP3腺病毒后,Ad-NLRP3+高剂量组和Ad-NC+ox-LDL组细胞活力低于Ad-NC+高剂量组,IL-1β、IL-18及GSDMD-N、NLRP3、Cleaved Caspase-1均高于Ad-NC+高剂量组(P<0.05)。 结论卡维地洛显著抑制ox-LDL诱导HUVEC中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脂氧素A4(LXA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BEAS-2B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LPS组:100 ng/mL LPS刺激24 h;LPS+LXA4组:100 nmol/L LXA4预处理30 min,加入100 ng/mL LPS刺激24 h。qPCR法检测IL-6、IL-1β、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谷胱甘肽(GSH)试剂盒检测GSH水平。为进一步了解LXA4的作用机制,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处理组p38的磷酸化水平以及Nrf2的核转位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IL-6、IL-1β mRNA以及胞内ROS表达水平升高(P<0.05),HO-1 mRNA水平下降(P<0.01),p38磷酸化水平上升(P<0.01),胞核中Nrf2相对表达量下降(P<0.01),总Nrf2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经LXA4干预后,与LPS组相比,除上述改变逆转外(P<0.05),NQO-1和GSH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LXA4可减轻LPS引起的BEAS-2B细胞炎症反应并促进炎症消退,其机制可能一方面与抑制p38 MAPK通路,减少促炎因子的分泌有关;另一方面与增强Nrf2的核转位以及磷酸化,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小分子化合物WP1130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 细胞生物学水平:WP1130预处理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或人THP-1细胞后,利用多种NLRP3炎症小体活化剂(Nigericin、ATP、MSU、胞内LPS转染)活化NLRP3炎症小体,使用poly A:T活化AIM2炎症小体,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caspase-1和IL-1β的分泌水平,确定WP1130对NLRP3炎症小体的抑制效果及其特异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igericin诱导的线粒体损伤情况,探究WP1130是否影响NLRP3炎症小体组装活化的上游信号。动物水平: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感染性休克组(LPS组)、WP1130治疗组(WP1130+LPS组),ELISA检测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 WP1130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多种激动剂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P<0.05),但对非炎症小体相关炎性因子IL-6、TNF-α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WP1130对AIM2炎症小体的活化无显著影响(P>0.05)。机制研究表明,WP1130并不影响NLRP3炎症小体组装活化的上游信号线粒体损伤。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相较感染性休克组(LPS组),WP1130治疗组(WP1130+LPS组)小鼠血清和腹腔液中IL-1β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TNF-α的分泌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P1130能够特异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缓解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新生SD大鼠炎症模型,初步探究微RNA-219(miR-219)促进少突胶质细胞成熟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 0.15 mg/kg腹腔注射)、LPS+miR-219 agomir组(LPS 0.15 mg/kg腹腔注射,miR-219 agomir 3μL侧脑室注射)、miR-219 antagomir组(miR-219 antagomir 3μL侧脑室注射)和LPS+miR-219 agomir+U0126组(LPS 0.15 mg/kg腹腔注射,miR-219 agomir 3μL侧脑室注射,U012630 mg/kg腹腔注射)。于大鼠出生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后取脑组织,采用qPCR检测脑组织中miR-219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少突胶质细胞成熟标志物髓鞘碱性磷脂蛋白(MBP)和ERK1/2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大鼠胼胝体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腹腔注射LPS后脑组织内IL-1β、TNF-α mRNA表达均升高(P<0.01),miR-219表达减少(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